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85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3      字数:4519
  d开始思索军队改制问题。在此之前,李江已经多次进行过军队改制了,甚至在不久前就将麾下四个营的称号都给改了,如今建国在即,再加上之前进行过多次大战,考虑到军队需要安稳,李江决定暂时不作大改动,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设立一所小型军校,将之前大战之中有突出表现者以及立功之人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性军事化教育。而军校山长一职自然是李江本人,至于具体负责此事的则是郑西河,由他出任军校的教瑜主事一职。说起来,腾格尔斯等人或许比郑西河作战经验丰富,但他们对于华夏兵书却都是一知半解,反倒是郑西河,他从小就被郑老四逼着熟读兵书兵法,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如果能够与腾格尔斯这些作战经验丰富之人一同授课,定会让这些受训之人受益匪浅的。对于授课内容,李江一时之间还拿不定主意,他准备与郑西河商议之后再做决定,因此此刻他开始思索这最后一个问题。法律准确的说是属于汉华王国的法律。汉华王国是以商立国,以农为本,以殖民为宗旨的国家,最终他将承载着李江的希望,征服整个太平洋,因此制定一部或者是一系列属于汉华王国独有的法律法规,是绝对有必要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何种国家、何种制度,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依法治国都是不变的真理。就拿大明来说吧,大明开国之前,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经几次下令让李善长与刘基等人议定律令,最后经过好几次修订之后,成为了当今全世界最为齐全,也最规范的律令之一。如果李江想要制定属于汉华王国独有的法律,按照现在的话而言就是汉华王国律令,完全可以参照大明律令。当然,参照并不代表李江会全搬照抄,而是在借鉴基础上,以各类律令分开成册的形式,参照现代法律重新制定一部部属于汉华王国的律令。首先当然是汉华王国的宪法,这宪法需要慎重再慎重,因为李江会赋予宪法绝对权,无论何人,何种情况都必须人人遵守的,容不得半点私情。第一百七十六郑西河的烦恼宪法乃是第一法,是绝对不能亵渎的,但诸如其他法律如税务法,官吏法,刑法,教育法等等这些,因为比较细,也比较繁琐,每一条律令都必须适应当前形势,而且还会不断修改,所以只能留待今后会逐渐补充乃至是不断修订了。不过,考虑到建国在即,因此宪法是必须在开国之前就必须议定好,为此,李江决定花十个晚上来思索此事。而为了赶时间,他准备将原来的一些有关法律的设想拿出来作为参照,而后借鉴现代的一些基本宪法内容制定十二大条,一百小条的最基本的宪法律条。“对了还有国旗国歌乃至是军歌,海军旗这些”一边念叨,李江再次拿起笔在纸上写了起来,而后他又转身从柜子里挑选出之前有关这方面的一些设想或者方案一点点对照一夜就这样过去了。到了早晨,天渐渐亮了,李江却还在桌案上写着什么。这一夜下来,李江整个人都腰酸背痛面容憔悴,可是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浪费一点时间,甚至连睡意都没有。“嗯总算弄完了接下来的数天内便是安排人去做这些事情了”李江念叨了一声,随即站了起来,手中拿着几页纸,推开了木窗,望向了港湾方向。此时的港湾内,早已经人声鼎沸,忙碌起来了。“该如何安排了目前除了王海滨等少数人外,大部分人都返回了东阳港”在屋内走来转去,李江低着头左思右想,一刻钟过后,他最终还是决定让尚阳负责夜校一事,至于徐海东则从旁辅助,而格纳斯与菲利普二人则负责军校筹建工作,不过考虑到最近几次大战他二人并未参加,不是十分了解情况,所以他准备将腾格尔斯也作为副手加入到了他二人的筹建团队之中。“对了郑西河可是教导主任,必须也把他加进去”“咚咚咚大统制大统制西河求见”就当李江为之深思时,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紧接着又传来了郑西河的声音。“郑西河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不过他这一大早见我干啥””听到外面的敲门声与话语,李江顿时愣了一下,但很快便走了过去,打开了房门。“是西河你呀这一大早就来见我,难道是有急事”李江一边将其迎入屋内一边闻询道。“大统制您这双眼通红难道也是一夜未睡您可要注意身体呀您可是大统制,汉华王国的掌权者,没必要事事躬亲,交给底下人去做便行了”步入屋内,郑西河打量了李江一眼,不由关切说道。说话间,他犹豫了一下,坐了下来之后,又继续道:“大统制这么早来找您,的确是又要事这几天吾跟随格纳斯等人了解了汉华王国大致情况,不得不说您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王者,那夏威夷可是据此万里,您”“行了行了这些恭维话就不要再说了,还是说说正事吧”李江对他摆了摆手,随即笑着道。此刻,他也坐了下来,为郑西河倒了一杯茶。“是是是大统制其实这次急着来找您是因为一事,在下以为必须得尽快处理,否则事后会酿成大祸的”“哦是何事让人如此紧张”李江微微一笑,见郑西河面露严肃,不禁好奇问道。“在下观这东阳港奴隶以及土著人数众多,而华夏人却极少,若开国之后奴隶与土著暴动恐怕““呵呵我还以为是啥事了就这呀其实你不说我也要找你不错这确实一个大问题,之前吾一直也在思索该如何调节种族人口比例否则我也不会千里迢迢去占城等地移民华夏人前来此地”说到这,李江不由得叹了口气,而后继续说道:“但是这东阳港所在岛上,面积巨大,至少有大明好几个省之大,其土著部落众多,据我估计至少有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将领土疆域继续扩大,而是维持在周边五百里范围之内。”“那大统制开国之后又有何打算呢难道就一直这样放任不管”“不当然不西河你别急听我说,其实我也有在考虑是否让你负责解决此事你知兵事,也曾经相助郑老管理过杜板,比格纳斯他们更为适合去吞并管理那些土著部落可是目前我需要你为我筹建一所军校哦准确的说是武官训导书院”李江摇了摇头,解释道。“武官训导书院大统制的意思是不行不行吾郑西河何等何能能够担当此等重任,大统制还是将此事交予尚兄吧”一听到李江之言,郑西河稍稍愣了一下,但很快他便摇了摇头。这等大事换作是大明,哪个敢插手,这对于一个国家掌权者而言,是必须牢牢抓住手中的,军权可不是小事作为臣子的,必须有自知之明,尽量不要插手此事。然而郑西河却是误会李江意思了,李江虽然是现代人,但却比谁都知晓军权重要性,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汉华王国建国之后,军权不能牢牢掌控在手中,那整个国家就不算是自己的了,这还如何实现他太平洋帝国的伟大梦想。“呵呵你别拒绝太早,好好想想,还有,你担忧的,我可以明确告知你,你不会有事的,毕竟我才是武官训导书院的山长”说完此话,李江颇有深意的看了郑西河一眼,又接着道:“算了还是说说你刚才所言之事吧这教化工作之前就是尚阳所负责的,不过他二人实在没空,因而”“这个大统制吾负责可以倒是可以只是吾现如今身居参谋司司长一职,您刚刚又让吾筹建”的确,如今的郑西河,其身上已经担子很重了,这又接下如此一副重担,他又没有三头两臂,何况教化这些土著可不比其他事情,他可是深知这些土著愚昧无知的,要想教化他们想起来就很头疼“这接下还是不接下这重担呢”第一百七十七章吕宋总督文莱国北部海域,一艏福船挂着兰芳商盟的旗帜,正在小心翼翼的航行着。船上坐镇的乃是张全,他是被王海滨派回东阳港汇报情况的。原来,几个月前,当腾格尔斯从东阳港出发的之后,王海滨率领的五艏福船也沿着苏禄国海岸线一直向北直航到了吕宋国马尼拉港。作为曾经苏禄国附近的海盗头目,王海滨自然很熟悉吕宋国马尼拉一带海域。他知道自大约在永乐三年时期,三宝太监郑和携带太宗诏书册封当地华人首领许柴佬为吕宋总督之后,一直到前几年,许柴佬才退位。虽然许柴老已经退位了,但许家在当地的势力却依旧不减,许家始终牢牢掌控着吕宋国马尼拉一带,而且就当王海滨率领船队靠岸之时,船队甚至还遭到了许家设置在港口内巡检船的问询。而这些巡检船都还挂着许家船队旗帜,可以看出许家在当地依旧是权势滔天。好在,这些巡检船只是例行询问,并收取一定商税之后便放船队靠岸了。船队在港口内补充物质的同时,王海滨也率领十多个护卫上了岸,他准备在此探听一番消息,顺便找一个大海商,与其一起前往大明福建太平港。之所以前往福建太平港而不是大名鼎鼎的泉州港,那是因为此时的泉州港并未在大明开放港口之内,李江的记忆是错的。当然,这点误差并不影响王海滨的北上,他只是在大明东南沿海的港口内稍稍停靠,并不会久留。港口内,宽敞笔直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货物马车,商人,当地土著人,巡逻的士卒都挤在了大街之上,各种叫卖声与喝彩声融合在了一起,好一片热闹景象。东坡居。这是港口内一个极为高档的酒楼名。此刻的大门口,赫然站立着一队人马,这对人马甲胄齐全,手持长矛,昂首挺胸,守在大门两旁,一眼望去,足有五十人之多,他们将整个酒楼大门口都被团团围住了。隔着人墙,王海滨率领着护卫挤在了拥挤人群之中,朝着酒楼内部望去。此时的酒楼内,一位白衣公子正被一众人簇拥着,坐在大堂内悠闲的喝着酒,观其面容,似乎年纪并不大,也就二十来岁。而且就当王海滨看向他时,他似乎也察觉到了王海滨的目光,抬起头朝他看来。“你们说这许魔王包下这东坡居到底想干嘛这么大酒楼,一个人在里头吃饭喝酒,有必要吗”“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就是有钱任性呗许家那可是当地最有权势的家族,这点钱,对于许家而言,算钱吗不算吾等还是去别家吃酒吧”“对对去别家吧犯不着为了点小事与许家起冲突”众人议论间,许多准备吃酒的酒客转身就离开了东坡居大门口,朝着另一侧走去。见此,王海滨犹豫了一下,不禁也率人跟了上去。很快,他便带着一众护卫分坐三桌坐了下来,点了菜之后,他张大耳朵聆听着一旁客人的议论。“你们说这许魔王到底想干嘛呀这几日前,他不是因扣下了一个从大明而来的海商货物被总督大人给禁足了吗为何今日又被放出来了”“嘘嘘尔等小声些这许魔王是何人他可是总督大人唯一的孙子,自小宠爱有佳,在这马尼拉,乃至整个吕宋国,总督大人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别说是大明一个海商,就是其他小国王子,许魔王也照样”“咳咳都别说了吾等还是说点其他事情吧,听说大明南京城的郑老大人将再次奉当今大明天子之命下西洋此事可是真的”“应该不会吧天朝大军可还在安南与黎贼对峙了,如今哪会派船队下西洋朝廷应该没有这份闲心”“李兄此话却是差矣吾觉得此事应该属实,正因为朝廷大军在安南平叛,朝廷才会再次派郑老大人率领船队下西洋配合作战,尔等难道忘记了太宗年间郑老大人与英国公张老大人几次配合作战了”“高兄这话早已过时了,难道高兄不知道旧港宣慰司已派了舰船与援军北上安南了嘛”一旁,议论的客人大多都是各地海商,他们有本土华侨,也有从大明而来的海商,这些人几乎都是消息灵通之辈,而且作为商人,自然对朝廷乃至是周围小国的消息极为敏感。这不,安南的战局发展稍有变化,这些商人就很快知晓了。“快出来看呀许魔王出来了啊不好许魔王率领大队人马又去码头呢大家赶紧将货物藏好,恐怕又要有人遭殃了”就当这时,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海商打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