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作者:暗墨沉香      更新:2023-06-19 07:37      字数:4841
  随后是卓玉川跟母亲问好,大家客气了一番。杨秋菊站到病床前,看着消瘦了的丈夫说:“你住在城里这么方便,有病怎么不早点看?”卓文华这一瘦,再加上满脸病容,倒是看着和务农的杨秋菊差不多大年纪了。杨秋菊跟着三儿子住这几年,又没人给她气受,到时候儿子媳妇就给她钱花,吃喝不愁,养得真不错,老来过得越发顺畅。其实卓文华过得也不差,谁让他运气不好摊上病了呢。卓文华看着气色比以往还好的媳妇,动了动嘴唇说:“没寻思病得厉害。”好长时间不见,两口子也没生疏,杨秋菊冲着丈夫唠叨起来,“你说你怎么弄的……”检查结果出来了,肿瘤是恶性的,已经到中后期了。医生问病人家属怎么办,是在医院继续治疗呢,还是回家吃药?这年头医生都特别负责,治不好的病医生也不给拖着不让出院。反正医院治不了,病人要么去更好的医院治疗,要么回家吃好喝好,度过人生最后一段路。卓玉川的意思是让父亲住院,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卓玉航的意思是回家让媳妇治疗,应该很快能搞定父亲的病情。杨秋菊虽然知道三儿媳妇会给人看病,也知道她很受领导看中,可是她不知道宁馨已经制出治疗恶疾的特效药。所以知道俩儿子的意见后,左右摇摆不定。其实住院这几天,卓文华已经从医生和儿女的眉眼中看出来,他这病怕是不好。最后还是他自己下了决定,要回家治病。事到临头,卓文华也怕死。可是,他不能因为给自己治病,就拖累所有孩子。他天天在医院住着,不花钱哪;再说孩子们还得请假伺候他,时间一长,工作还有法干吗?能治好就治好,治不好就在老家熬一段时间,不能拖累孩子们。卓文华倒是看开了,说出院就出院。在这方面,儿媳妇们是没有话语权的。宁馨只说可以为公公治病,最好是回家治疗。人家以为回家吃中药熬药方便,其实宁馨是怕她几丸药下去,很快给公公治好病,惹得外人猜疑,尤其是医院里这么多医生在。病人要求回家,那就回家吧。卓玉川找医生给多开了些西药,留着让父亲回老家吃。他不清楚宁馨的本事,做两手准备呢。再说卓玉川怕是心里有数,父亲这病不好治,在医院也治不好。还不如应了父亲的意思,回家住着,起码回家能吃好喝好,在医院靠着也是心焦。老人嘛,到了岁数,都希望埋葬在老家那块土地上。卓玉航默默去补全了住院费,一家人收拾收拾回了老家。回到家后,卓文华倒是很高兴。得知他生病的乡亲和亲戚都过来看望他,家里就没断过人。当天,宁馨就让卓文华停了医院开的药,吃了她的秘制药丸。卓文华刚吃下药没多大会儿,杨秋菊迫切地问:“咋样,觉得这药管用不?”其实这人也奇怪,杨秋菊对丈夫心里有解不开的死疙瘩,明明能常年跟丈夫分居两地,但是一旦丈夫快要死了,她却不想他死去。第121章卓文华咳了声说:“就算宁馨的药能治病,也不可能马上见效吧, 等等再看吧。”不行还是吃医院的药止痛。卓文华知道儿媳妇有点本事, 才让她接手自己的病,吃她给的药试试, 但是对宁馨和她的药却没有绝对信心。“那就等等。”杨秋菊也没办法。现在就是活马当作死马医, 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真让宁馨给只好了呢?因为卓文华这病不是好病,有人来探望的时候,卓家人统一口径没有告诉外人是癌症,不然又有人该管不住嘴说闲话了,估计得有人说:“该, 报应!”谁让他年轻时不检点,老了该遭罪。宁馨对自己的药有信心, 没有多嘴解释。说再多不如看效果,等病情有起色, 家人就该明白她的药效果好了。就在宁馨在家给公公治病这段时间,有人想起以前她给的药很有效,还真有人特意找她来开药。而且人家都知道宁馨上过医科大学,可定比原来更厉害, 找她没错。乡亲们相信她,宁馨没有故意拿一把, 或是收钱,她免费给求药的人开了适合的药丸。估计几个相亲不好意思白拿宁馨的药,用药有效后, 都专门带着东西来家里谢了宁馨。谢礼不多,但是大家的一份心意,杨秋菊就帮忙收下了。卓玉航也在等疗效,看爸爸吃了药到底怎么样,能不能好起来。因为这药是按空间药方,用空间药材制成,宁馨没打算流传开来,所以没给外人用过。宁馨也是从药方上得知的药效,说这种药可以治疗普通人的顽疾。卓玉航和宁馨能肯定药有效果,是因为对空间有信心。因为宁馨炼制成功的药,很多都实践过,确实入空间药书上所说。如此神奇的空间都存在,他们不相信药书都不行。卓文华吃下第一颗药丸后,头天晚上就有了感觉。他感觉隐约的疼痛没有了,晚上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卓文华把他的感觉跟家人说了。卓玉航:“爸,看来是药起作用了。我就说我媳妇药肯定管用,你们还都不相信。”除了枕边人有莫名的信心,别人又不像卓玉航那么了解宁馨和空间,以前也没有她只好癌症的先例,肯定对宁馨没法百分百相信。杨秋菊看了儿媳妇一眼,“有用就好。这次多亏了宁馨,要不你爸……”言外之意非常明显。宁馨客气了一句:“能让爸早点好起来就行。”然后宁馨又主动给公公把脉,感受他病情好转的变化。不用卓文华提要求,宁馨每天都会给他把脉好几次,就是想更好地掌握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宁馨把脉后说:“有好转的迹象,但是想要除病根,还得服下两丸药。”药书上说的就是治疗凡人恶疾只需三丸药。众人知道药有效果,脸上才露出放松的笑容。杨秋菊开心地说:“今天多做几个好菜,咱们庆祝一下。”卓玉航和宁馨没意见,只要老人高兴,想庆祝就庆祝吧。下午时,老大家的晓辉抽空提着东西过来看爷爷。他爸跟爷爷有隔阂,但是不反对儿子们看望爷爷。卓玉山就是一根筋,不打算跟父母服软,有事就让媳妇和孩子过来。对他的做法,村里人说啥的都有,老辈人大多觉得卓玉山脾气犟,就算他爸妈把工作留给老二,可是也没亏待他,他哪里那么多气这些年都没消。年轻一辈大多跟卓玉山想法差不多。不说卓文华,杨秋菊可是亲妈,怎么就把工作让给老二了呢,还不是偏心!别忘了,这年头当工人可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要放他们身上,他们心里也会有埋怨。幸好卓文华和杨秋菊在外面住了几年,家里关于他们的闲话少了很多,这不他们回来了,才又老事重谈。晓辉听到爷爷有好转的迹象特别开心,“还是三婶厉害。”别人不知道爷爷的病情,自家人可是知道的很清楚,没想到三婶能治疗癌症,回家一定要告诉爸妈。所以当天晚上,老大媳妇就过来了,另提了一份礼品过来,说看望公公。其实她的目的是想跟老三媳妇搞好关系。谁还能保证自己或亲人百病不生。万一老三和老三媳妇认为她和老大不孝顺,以后有事求宁馨,人家不答应咋办。因此,老大媳妇这是未雨绸缪,跑到这边来献爱心了。其实老大和卓玉航哥俩的感情还不错,只是两家距离太远,差距越来越大,老大媳妇就是怕因为公婆的事,让老三两口子对他们起了隔阂。不管怎么样,把姿态摆正,处好关系再说。卓玉航一早知道大哥的心结,劝也劝过,但是大哥一门心思觉得二老偏心,他也没办法。卓玉航对大哥的底线就是,不在跟前孝顺爸妈没关系,只要不热爸妈生气就行。大嫂的心思他都懂,怎么说跟大哥都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大哥有难处找他,他能帮的也会帮。其实卓玉航每次回家探亲,都会找大哥喝酒吃饭,少不了跟大哥讲以后的发展形势。大哥不是队长吗,他一早鼓励大哥承包果林和鱼塘,多跟农技站的人员学学技术,不管是发展种植水果和养殖都不错。卓玉山也想好好干,过上好日子。只是才开始干,他谨慎些,只承包了果园。卓玉航承诺过,让大哥不用担心果子成熟后卖不掉,到时候如果真卖不掉,他会帮忙。今年秋天,果园里就挂果了,只要没有意外,秋后就能见钱。卓玉山觉得三弟给他出的点子很不错。只是他不愿意见父母,每次都是然儿子把三弟叫过去说话,自己不到老宅来叫人。卓玉航知道爸吃了药有效果,想想还剩下一半的假期,还是盘算着回去,因为路上要花费一天多的时间,尽早回去才不会误事。“媳妇,我先回部队,你等咱爸好的差不多了,自己回去吧。”宁馨点头,“行,我提前给你准备点路上吃的。家里只有仨孩子,我可不太放心。”杨秋菊知道儿子要回部队后,把儿子和儿媳叫到跟前。“玉航,宁馨,这次我回来,以后就不跟你们回去了,以后我就在家跟你爸过。什么时候你们有空,就回家来看看我们。”杨秋菊是为以后盘算,她越来越老,以后老了肯定要葬到老家。半辈子为儿女操心,反正孙子孙女都长大了,也用不着她照顾,趁着还有几年好活,还能动弹,再跟老伴过几年清闲日子。虽然儿媳妇待她不错,但是杨秋菊还是觉得在老家生活更自在些。跟儿子住着,左邻右舍都不熟悉,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在老家的话,烦了可以找老姐妹唠嗑……杨秋菊已经跟卓文华商量过了,等他病好后也不去老二家了,一起在家呆着。平时种种菜,钓钓鱼,下下棋,都是不错的消遣。反正杨秋菊打定主意,不跟儿子去首都住了。卓玉航和宁馨劝她都没用。最后卓玉航只好说:“那你和爸闷得慌了,就去北京住一阵子,晓悦和晓晨肯定想你们。”杨秋菊倒是答应了,“行,在家住烦了就去你们那里玩玩。”卓玉航提前回了北京,宁馨继续留在老家。等卓玉航回去上班之后,很快升任为副团长。因为这几年下来,训练基地确实为各部队训练了大批优秀士兵。成绩是实打实的,没有一点掺假,早就该升职的卓玉航上任副团,没有一个人反对。再说训练基地已经逐渐过大到一个团的编制,不改革不行了。不仅卓玉航升职,跟他同期的教官,很多都升了一级。等孟旭开学时,卓玉航亲自开车,带儿女把他送到大学。参观过大学的晓悦说:“以后我也要考这个大学。”晓晨跟风说:“那我也考这个大学。”卓玉航听了哈哈大笑,“那你们都好好跟着妈妈学中医,以后就考这所大学。”宁馨治好公公的病很快就回来了,继续投入到研究中药的热情中去。四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孟旭毕业了,但他根本不用为就职那个单位发愁,因为已经升职为研究所中药研究部门主任的师傅,早已决定把徒弟孟旭招来自己手底下帮忙。这几年,宁馨又为国家献出几个不普通的药方。要不是上面看她还太年轻,怕给她升太快底下有人不服气。按照她的贡献,当研究所的所长都使得。不过,宁馨已经成为研究所的“大熊猫”级别的存在,人才宝贵,别的卫生或医药部门想把宁馨调走,从没成功过,因为研究所不放她走。但是宁馨在医药界已经有很大的名气,给很多单位或医药大学上过课,包括她的母校和孟旭所在的大学。宁馨主动把孟旭招到自己单位,按说当师傅的应该都给安排好,不说分套房吧,弄个单身宿舍没问题。孟旭确实申请到单身宿舍,但是宁馨还跟莹莹姐通过电话,让孟家在首都给孟旭买了房子。自己人吗,该照顾照顾。宁馨不仅对徒弟这样,她和卓玉航跟其他亲戚提醒过,让他们趁现在房价低,早点给孩子准备房子。省得以后房价高了买不起。亲戚当中,有人相信他们,手头还有余钱,就在自家附近找好房子买下来。有人不相信房价会涨太多,就没听两人的话,等后来没少后悔。宁馨的妈妈和弟弟,还有舅舅等人就很有前瞻性眼光,觉得国家发展越来越好,房价肯定会逐年升高。而卓玉航的大哥就不想在城里买房子,他说:“我又不去城里住,去城里买房干嘛,不是白花钱吗?”卓玉航恨不能让大哥直接同意买房,只好转着弯劝他:“侄子们在城里有套房子住,多让人羡慕,你就算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孩子们想……”好说歹说,卓玉山把儿子们上交的存款拿出来,他又给每人添了一笔钱,在城里购买了三套差不多大小的平房。再多,他就没有出钱买了。多年后,等房价涨到上万后,卓玉山满脸后悔:“当初你三叔让我有钱多买几套房子,我就没舍得买。幸亏当时听劝给你们买下三套房子,要是搁到现在买房子,把家底掏空也买不起了。”卓玉婷听三哥三嫂的话买卤肉赚了不少钱,当三哥透出消息让她买房时,她跟丈夫商量过后,又买了两个院子。再加上他们住的院子,后来拆迁分了好几套楼房,家里光收房租就够日常开销了。这可真是听人劝,吃饱饭,翻倍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