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作者:暗墨沉香      更新:2023-06-19 07:33      字数:5995
  知青们怕不怕他们不知道,村民可是对祠堂怀着敬畏心理的。以前谁要是犯了大错到祠堂罚跪,晚上吓得直哆嗦,胆子稍微小点被吓得生病发烧说胡话。大部分村民都比较迷信,原来没有“破四旧”的时候,他们逢年过节、初一十五就会到祠堂这边来上香烧纸,祭拜祖先保佑家中……想想晚上要面对一屋子牌位,谁还敢在祠堂过夜?没几个敢在祠堂过夜的,敢这样做的,都被认为是傻大胆。“脑子有没有问题看不出来,我就看他们长得细皮嫩肉的,肯定不是干活的料,以后肯定会拖队里的后腿。”“希望别把他们分到咱们队里。”还有未婚的小伙想:那几个城里来的姑娘都比村里的姑娘白净,要是娶个这样的媳妇心里就美了。卓玉航不好直接上前帮媳妇的忙,只能在人群中围观。他听到村民的话心里得意:你们说的那都是普通人,他媳妇可不一样,会医术,以后村里人就知道了。当初老支书让人把木床安排在两侧的厢房里,如果谁想换房间住,必须把床抬到空闲的房间里去。但是今天没人换房间,因为他们对这里还不熟悉,而且别的屋子都不如这两家屋子干净,所以,四个男生住在东厢房,五个女生住在西厢房。每个房间有两张木板床,而女生多一人,看来女生只得挤挤睡了。宁馨等人在屋里铺床,等铺好之后,才发现他们带的被褥少,底下铺的一床,上面盖的一床,这样底下太薄了,晚上睡觉肯定不舒服。而且现在天还冷,如果底下不多铺点东西,说不定晚上会挨冻。“唉,底下铺的太少膈人怎么办?”几个女生看着铺好的床发愣,宁馨见状说:“好像农村人都在底下铺草帘子,要不咱找村长要两个草帘子铺上?”其他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既然是宁馨提意的,她就去问村长要草帘子了。老支书听了宁馨的要求,非常痛快地同意了:“行,我这就让人给你们抱几个草帘子来铺上,咱农村啥都缺,可就不缺草帘子。”老支书冲卓玉航摆摆手,招呼他过来说:“玉航,你带两个人去队上找会计,让他带你们去仓库里,给知青们抱几个草帘子过来铺床。”卓玉航趁机悄悄冲宁馨一笑,利落地答应老支书,叫了两个年轻人去村委了。他很快就带人抱来草帘子,并主动给宁馨他们送到屋里,稍微打量一下屋里的情况,看媳妇还缺其他东西不。他也不敢打量太久,只是稍微扫了一眼就出去了。宁馨他们把草帘子铺底下,又重新把被褥铺好,这次坐上去,感觉没那么膈人。老支书给他们安排好住处,就让人去村委把给知青们准备的口粮拿来,让他们饿了自己做饭吃。他让看热闹的孩子去自家里抱了些柴过来,足够他们做一天饭的。这些柴用完,只能知青们自个去山上捡柴做饭。第31章“你们先忙着,今天不用干活, 等明天就得和村民一起上工。”老支书把知青们都喊出来, 背着手继续嘱咐:“对了,你们明天早点起来做饭吃饭, 不能耽误上工, 不然就扣工分,工分少了年底分的口粮少,口粮少什么意思你们懂吧……行了,你们都不小了,用不着我唠叨太多,我说多了你们也嫌烦。你们记住一点, 现在你们吃的口粮是队里暂时借给你们的,你们必须好好干活, 年底争取用工分抵上。”知青们刚来不太了解农村现状,还摸不清状况, 不知道该怎么回村长的话,都没不吭声听着。可他们心底在想:我们不是来建设新农村的吗,不是来帮助农村实现机械化的吗?怎么还要我们一起上工,这个上工不会是天天下地干农活吧?知青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打算明天看情况再说。眼下他们饿了, 应该先解决吃饭问题。此时,知青们还没意识到他们的苦日子就要到来了。只有宁馨知道,明天开始他们就要下地干活了。干活倒没问题, 可是宁馨觉得跟其他人住一起不方便,因为这样她就没空间练武,更没办法跟丈夫在空间见面了。看来她得找个借口自己搬到一间屋里住。宁馨想好后,想起祠堂两旁的房间没人敢住,也许她可以弄张床,搬到女生这边那间去。就在宁馨考虑找什么借口搬出来住时,就听有人问老支书。“村长,我们以后吃什么?”郑东林比较关心吃饭问题。可别大老远跑来了,连饭都吃不饱,那这地儿还能呆吗?“村民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我让你给你们送来一袋玉米面,还有些地瓜面,地瓜干,这是你们后半个月的口粮,吃完下个月再给你们送。”老支书再次提醒:“这可是队里的粮食,是赊给你们吃的,回头你们得干活赚工分补上。”知青们一听这口粮有点傻眼,怎么只有粗粮,没有细粮啊?李玉聪马上就问出来:“村长,总不能一点细粮都不分给我们吧?”老支书瞅了他一眼,一点没恼怒,他慢悠悠地说:“村里的小麦产量不高,交完公粮剩下的也不多。去年麦收后交完公粮,剩下的小麦都分给村民了,现在村委一点细粮没有,要想吃细粮就好好干活,回头麦收后就有细粮吃了。”知青们听说这种情况后都无精打采的。怎么农村跟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他们一时有点接受不了。老支书再次嘱咐他们:“明天记得早点吃饭上工,晚了可是会扣工分的,没工分就没粮吃。行了,你们应该饿了,赶紧做点饭吃吧。”老支书说完转过身,背着手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对看热闹的村民说:“有啥好看的,该干啥干啥去,别都在这里围着了。”老支书一发话,那些看热闹的村民都散了,卓玉航不好继续在这里呆着,只好往家走。老支书刚走,李玉聪就抱怨,“这些农村人太不识相了,知道咱们来,也不说好好接待咱们,咱们可是要带领他们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余文志还想附和他说点什么,宁馨看不下去了,就说:“不是都饿了吗,赶紧做饭吃吧。”他们到了做饭的那屋,看到大锅台、木菜板、甚至菜刀、碗盘都有。这是村里的集体财产,年前村里有人结婚,在这里办过酒席,东西用完后都存放在这里。幸亏那时红卫兵没把这些当四旧砸了,不然得浪费多少东西。老支书交代他们了,这里的东西可以随便用,但是不能打碎,这些东西都是集体的,都有具体数目,谁打了谁赔。宁馨他们这些知青折腾这两天也有点累,都不想做饭,看着灶台面面相觑,一人都没动。郑东林站出来说:“我看大家都累了,也没心思做干粮,不如咱们先烧点热水喝,再把带来的干粮热热吃,凑合一顿算了,其他事等吃饱再说。”众人点头,女生留下烧水,男生拿起水桶打算去打水。这屋里东西很齐全的,有盛水的大缸,还有木水桶,打水都不用去借水桶。男生提着水桶,出去打听水井在哪儿。女生留下等会儿点火烧水,分工合作。江梅突然问起:“对了,这里有火柴吗?没火柴可没法生火。”“仔细找找,看角落里有没有火柴?”可她们找了一番,结果很令人失望,根本没有找到火柴。这时候火柴二分钱一小盒,很多人管火柴叫“洋火”,以为这玩意儿是从外国兴起的。可二分钱也是钱,农村人可舍不得把火柴乱扔乱放,所以她们在这屋找不到火柴。宁馨从没在空间烧火做饭,也没在空间存放火柴,要不她就偷偷拿出来用了。男生合力抬了两桶水回来后,就看到几个女生在灶房里说话,只是脸色有些不大好。李玉娟冲李玉聪说:“哥,这里一点都不好,要啥没啥,我想回家了!”吃的也不如在家好,一点细粮都没有,难道以后天天吃窝头啃饼子吗?对了,也没见村长给他们送菜来,连点菜都没有,以后日子怎么过?现在后悔来得及吗,她真得后悔下乡了。原来李玉娟跟李玉聪是一对兄妹。他们也是倒霉的,正赶上这个时代,家里兄长安排了工作留城了,下面还有更小的弟弟在读书,夹在中间的他们倒霉,赶上这茬只能下乡了。要不他们留在城里也是无业游民,只能在家里白吃白喝,也没赚钱的来源。他们家条件不好,父母苦口婆心劝说一番,两人才不情不愿地下了乡。但是他们在城里听宣传,没觉得下乡很难过,可到了这里以后,现实给他们一击又一击,让他们难以接受。李玉聪本就是个小心眼的男生,他听了妹妹的话也不很不高兴,但他还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江梅是个大姐姐型的女生,比较愿意照顾人,也爱主动揽事上身,她问几个男生:“这么没有火柴,你们几个有吗,有先拿出来用用;没有的话,咱只能问问村民有没有小卖部,或者去别人家借了。”只见郑东林举手说:“我有火柴,等下我去拿。”郑东林哪儿来的火柴呢?郑东林在家时是个爱玩的主儿,经常跟烟厂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自打不上学之后,他们可没少到处瞎胡闹,比如骑着自行车到处乱窜,在上班必经之路上冲着赶时间上班的姑娘们吹口哨,他们还偷偷在厂里弄些“破烂”卖到废品收购站,弄点钱买烟抽。抽烟当然是背着大人偷偷抽,回家之前还得把浑身的味道散尽才敢回去,这火柴就是他们抽烟时必备的工具。下乡之前,郑东林刚跟那些玩伴告别,临别前他们还抽烟了,就把火柴随手揣兜里,没想到这会儿还派上用场了。郑东林拿火柴的这个时候,宁馨开始用清水刷锅,锅以前是刷好的,只是好久没用了,她又清洗了一遍,添上很多水。郑东林把火柴拿来后,江梅接过来点着一把枯草塞到灶底,紧接着又塞了点细细的树枝进去,火苗渐渐旺起来。几个女生觉得这里点着火暖和,就都没走。林可欣把树枝掰断递给江梅,江梅只管往里添柴就好。在大锅里烧水很快,水开了之后,她们才发现这里竟然没有暖瓶盛水。“怎么办,不把谁倒进暖瓶里,等会儿这水凉了,咱们不就白烧了?”在农村,暖瓶是稀罕东西,家里能趁一个暖瓶算是讲究人家,大多数人都是直接喝凉水,就连大冬天渴了都喝大缸里的凉水。暖瓶易碎,谁家也不会放到这里等他们用。江梅提意:“我看咱们还是得凑钱买个暖瓶,要不然以后喝点热乎水都是问题。”男生喝不喝热水都没问题,她们都是女生,知道每个月那时候最好不能受凉。宁馨和林可欣都点头同意,李玉娟噘着嘴看起来不太乐意,可能是听书凑钱才不乐意。田露露性子闷,还害羞,不怎么吭声,这会儿听说凑钱买暖瓶看起来脸红了,她小声说:“我没钱……”几人看田露露身上穿着的衣服带着补丁,比其他知青穿的都差,看出她家庭条件可能不好。宁馨却从前世知道,这孩子在继母手下讨生活,继母对她不好,这不正赶上下乡,继母就把碍眼的她弄乡下来了。田露露甚至直接在这边找了婆家,后来没有返城。宁馨觉得这孩子挺可怜的,就说:“没钱我先给你添上,等你有了再还给我。”她怕田露露尴尬,接着说:“那趁今天下午有时间,咱们赶紧买去吧,明天村长就让我们上工了,可能没时间去买。”“买暖瓶好像得用工业票?”“我这里有,先用我的吧。”宁馨直接把卓玉航给她的票用了。没办法,暖瓶必须得买。估计这工业票就她这里有,其他人谁出门带着种票,家里都攒着买家什,或者换给别人呢,不能给孩子带这个。就算给孩子带票据,最多带点粮票啥的能用上的。“行,那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再去买暖瓶。”江梅跟其他人说:“你们把干粮拿来,我给你们热热,对了,别忘了都拿饭盒来盛些水喝。还有让男生也把干粮拿来热上。”最后,众人拿来的干粮五花八门,有馒头,有烧饼,有花卷,还有油条。油条是郑东林拿来的,这家伙吃的比别人好,油水多。还有一个没啥都没拿的,就是田露露。临走前她爸给她塞了两个窝头,路上已经吃光了。可以说,她除了带来亲妈留下的被褥和自己的衣物,其他啥都没带,因为她继母肯定不给她准备,还不让她爸给她准备。她爸给她的那两个窝头还是偷偷拿给她的。大家看田露露那小可怜的样儿,就猜到她在家是个受气包,最后每人匀给她一点干粮吃。田露露可能不太好意思,只吃了很少。还是林可欣看不过去,硬塞给她一块馒头,非得让她吃饱。中午卓玉航回家后,卓玉婷已经消气了,凑过来问她哥:“三哥,你去买什么了?”早晨只顾跟她妈生气,忘记问三哥要去买什么东西。卓玉航把刮胡刀亮出来给她看了眼,卓玉婷一看就没了兴趣。原来是个刮胡刀,她还当哥哥又买了什么好东西。卓玉婷现在有一颗吃货的心,一门心思想吃好吃的东西。卓玉婷紧跟着又问起:“三哥,听说知青们来了,你见了吗,他们长啥样?”“你又不是没去过城里,还不知道城里人长啥样,就那样呗。”卓玉航想到接下来跟媳妇不好在空间见面,心情有点不好了。还有,今天卓玉航不但见到了他的情敌郑东林,还见到前世的妹夫余文志。卓玉航不想再让妹妹嫁给男知青余文志。前世妹妹为了嫁给余文志后,两人闹出不少事。婚后也整天闹腾,不是这事就是那事,而妹妹又死活不跟余文志离婚。卓玉航估摸着:虽然他们夫妻俩闹到最后没分开,但是他觉得妹妹跟余文志之间的感情已经磨光了。也就是看着俩孩子的面上,俩人最后没离婚,却整天吵闹没个清净日子过。想想未来麻烦事挺多,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最重要的是,卓玉航想早点把媳妇娶回家。卓玉婷看她哥态度不好,直接气哼哼地说:“哼,你不告诉我,我自己过去看。”刚刚她就想去看热闹来着,可是她妈在家,她怕她妈唠叨她老是往外跑,就忍着没去,现在她妈出门了,三哥不会管她,她正好趁机去看看城里来的知青长啥样。卓玉婷有点任性,想去就去,连三哥在后面叫她,她都当没听见,直接往外走了。卓玉航看着妹妹远走的背影摇头叹气,麻烦来了挡不住,他挡得了一时,挡不住一世,看来妹妹注定要跟余文志见面,就是不知道这辈子他们还会不会纠缠在一起,他都不知道该不该阻止妹妹嫁给余文志。要是阻止了,听话的外甥和外甥女就来不到这个世上;可是他不阻止,也不想妹妹继续前世鸡飞狗跳的日子,唉……这事还真把他给难住了。卓玉婷不知道知青们被安排在祠堂住,但是这事出门一打听就知道了,大家正讨论这事呢。她都不用特意打听,走到街上看到两个人就听他们在说知青们的事。卓玉婷不好意思自己过去,就去邻居家叫着伙伴红艳一起去祠堂那边。“红艳,听说知青都来了,咱们过去看看。”卓玉婷跟孩子似的想去看热闹。红艳在家做活,听说这事也很有兴趣,“是吗,你等我一下,我跟你一起去。”她放下手里的活,出门前还去自己那屋照了照镜子,发现头发不乱,她又在枕头底下拿了点东西装在兜里,才出了门。两人说说笑笑到了村外,红艳却突然叫停。“玉婷,你等等,我有事跟你说。”红艳抬头看了眼玉婷,又扭扭捏捏低下头,一副害羞的样子,让卓玉婷很是纳闷。“你怎么了,红艳?”卓玉婷仔细打量好几眼,发现往日的好伙伴没了平时爽朗的笑模样,反而害羞上了。这是什么情况?她们平时经常说一些小秘密,难道红艳要给她说啥小秘密,卓玉婷对八卦也有兴趣,便停下来等红艳说话。红艳运了运气终于鼓起勇气,“玉婷,听说你三哥回来了?”“嗯,前两天刚回来,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怎么了?”卓玉婷还没开窍似的,一点没看出好友的用意。她以为红艳要说的秘密跟三哥有什么关系?卓玉婷一听跟三哥有关,一本正经听着。还能怎么了,红艳看上卓玉航了呗。卓玉航和卓玉婷长相都随了父亲,肤色较白,单眼皮,却不是肿眼泡,眼角微微上挑,看上去很精神。虽然他不是时下流行的浓眉大眼俊哥哥,却也很耐看。尤其是他身材挺拔,穿上一身绿军装更是不凡,如果肩章再多几颗星,就像个有文化的儒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