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7 13:46      字数:4046
  第11章 随礼今日菜量备的很足,又有酒喝,加上正对着宽敞的河面,清风徐徐,看船只来去,便是没文人情怀,也觉得畅快。一顿饭吃了大半时辰,个个心满意足。吃完饭,客人们就走了。赵婶几个留下帮着洗洗刷刷,顺带用自家牛车把借来的东西送回村里,穆婉晚上是不住在这边的,也要带着穆绣回家。里正等人先走了,王江几个则坐着喝水,等着各家媳妇儿们一道走。穆林去送蔡捕头等人,他们这一班今天沐休,所以穆林打算晚上回村。“他怎么办?”穆清彦没去厨房,那里头围了一屋子女人。人多力量大,又都干活儿麻利,不一会儿就把锅碗瓢盆洗干净了,还把厨房里外收拾了一遍。这会儿他指着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一个捕快,眼底闪过深思。这个捕快很年轻,看上只有十六七岁。衙门倒不是没这样年轻的,但一律体格壮实,都是穷苦出身,但这个人明显不一样。身量还行,但肌肉松软,脚步虚浮,明显养尊处优,没一点练过的样子。估计蔡捕头等人都看得出这人有些来历,毕竟捕快们本就出身底层,又整日在外奔波,肤色晒得黑,人也粗糙。这人白净的肤色在衙门里很扎眼,相貌不俗,言谈举止都透着点儿不一样。寻常人不好形容,实际上那是一种出自大家,自小熏染出的气质。哪怕这人刻意掩饰,到底手段稚嫩,不说穆清彦这种见识过的,便是穆林这样混迹于底层的也瞧得出来。在吃席时穆清彦就发现了,别看捕快们跟这人说说笑笑,但都带着点儿疏离和防备。同样的,众人都让着他,包括蔡捕头也对其颇多维护。这人不受激,偏要喝酒,才几杯就醉的一塌糊涂。城里来的驴车都坐着女人们,捕快们是走着回去,不好带着他。穆林说道:“蔡头儿说让他先留下,等醒醒酒再送他回去。”“这人叫什么,哪儿的人?”穆清彦问。“陈十六,他没说是哪儿的人,就说喜欢做捕快,托了衙门师爷的关系进来的。”穆林说着摇头:“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今儿去看河里的浮尸,本来不让他凑近,他不信邪,结果吐的稀里哗啦。走个路,喊脚疼,吃个饭,嫌人家盐搁多了。”“一会儿给他煮碗醒酒汤,不然这一睡到天黑也未必清醒。”屋子有限,穆文穆武两个大半小子睡一张床已经显挤,若这陈十六天黑不走,难道要跟他睡吗?就像不习惯用别人的被褥枕头一样,跟个陌生人同床,也是难以忍受的事。说话间赵婶几个忙完了出来,借来的桌椅搬上了牛车,穆婉又把席上剩的菜分了分,每家都装了一些。这也是农家吃席的惯例,帮厨的人总能得到这样的好处,在农家,打包剩菜不是为节俭,而是生活境况所迫,能得着剩菜是件高兴事。“二弟,我就回去了,晚上你可要多留心,有人敲门可别开。”穆婉不放心的絮絮嘱咐。“大姐你放心吧,我都知道。我看今天夜里可能要下雨,这一下明天也停不了,你不必忙着过来,有小文小武就够了。”穆清彦觉得她没必要两头奔波,再者,她总这样事事操心也不好。穆清彦希望她过的更轻松一些,不要把什么都往身上扛。穆婉却是抬头看看天,吃饭前还是好天气,这会儿太阳已经半隐半露,河面上波光粼粼,风吹过来有点凉。春天细雨绵绵,一下就是几天。“那行。我也抽不出空过来,要去地里看看,把苗补一补,趁着这趟雨水也要活。另外……”穆婉瞥了眼穆林,低笑道:“王家嫂子有意给大哥做媒,你也知道王大哥农闲时接活儿,各村里跑,认得人多。王家嫂子提的这姑娘是大余村的,离的也不是很远,我打算回去再打听打听。”虽说对穆林的婚事急切,但也十分慎重,毕竟是穆家长嫂,家里可以穷,但为人行事不能差了。时下说亲,都是媒人先提,男女双方就私下去打听对方,包括对方为人父母性情,家中姊妹兄弟,再是对方品貌性情。一项一项都细细问清楚了,觉得各方面条件合适,再知会媒人做进一步接触。穆婉是妹妹,又未出嫁,不好给大哥张罗亲事,所以这事儿还得托赵婶出面。穆清彦看着开心的穆婉,却觉得应该提醒穆林关心关心穆婉的终生大事。女子花期耽搁不得,特别是时下女子束缚大,十八岁往上就是老姑娘,说亲都是鳏夫穷汉,便是出嫁后都会受很多委屈。至于赵河,真要有心,就该主动回来。毕竟两家知根知底,赵河不可能不知道穆婉的情况。说到提亲事,就不得不提席间发生的一桩尴尬事。马桂花当着那么多人,大刺刺的就要给穆林说亲,穆林除了赔笑,真不好多说什么。幸而赵婶等人主动解围转了话题,穆林立刻逃到捕快们那边去了。为这个,马桂花面色不快,心尤不死。方才为防她再贸然提及闹得双方不好看,牛老汉打声招呼,领着牛大壮马桂花先走了。王嫂子见了心下生恼,还特地跟穆婉私下提醒:“你可别胡乱应承相看,你道她提的谁?就是她娘家妹子!这若是沾上了,你就别想撕掳开。”穆婉先时真没在意,但经过王嫂子一提,大惊:“她娘家妹子?被退亲的那个?”“就是她。”穆婉吓了一跳,连忙道:“嫂子放心,我这边应了你,总要有个结果再提其他。更何况牛大嫂的为人,我也是怕跟她打交道,这事儿只能谢过她的好意。”送走了青山村众人,饭铺子冷清下来。穆林席间酒喝的不多,这会儿也不嫌累,抡起锄头就去屋后挖菜地。才开的店,估计今儿很难有客人。穆清彦也不急,给自己倒碗茶,把礼单册子取来看。穆文捧来一只陶罐儿,里面装的都是铜钱,很多都是新制钱。“二哥,你猜有多少钱?”穆文刚才捧着陶罐,来来去去数了三四遍。穆清彦将礼单一扫,张口道:“一千三百四十八文。”“哇!二哥,你怎么知道?”穆武叫起来。穆文更惊讶,因为之前礼单一直在他那里,他很清楚穆清彦是才拿到手。可是呢,看了一眼,就立刻说出数目,这……穆清彦笑笑没多说。这又不是多大的数目。穆文字写的端正,账目记得清晰明了,来客随礼都是商量好的,很有规律,只要乘以人数,加一加,不用纸笔就能心算出来。从礼单上也能看出贫富差距。蔡捕头李副捕头的随礼都是一百文,何川等捕快们一人五十文,再往下是赵叔赵婶给了五十文,这也是因着两家关系十分亲近,其次,也代城里的赵山上了二十文。王江等九家分别是二十文,牛老汉因着自家来的人多,不愿失了颜面,所以给了三十文。青山村里正,以及原村四家,分别是十文。又有渡口三家铺子的老板来贺喜,并留下喝了酒,一人上了六文钱随个喜气。其实王江等人上的礼就不轻,是按着当地亲戚走动的数目上的。相较之下,里正几家只是关系好,按着平常关系上礼钱。捕快们是按着县城规矩上礼,加上他们的收入水平,五十文也正常。两个捕头儿给一百文虽多,但也不算突兀。“二哥,你怎么算的?教教我。”穆文对他的速算很感兴趣,眼睛都亮了。古时有九九歌,就是九九乘法表。原主教过穆文穆武,但平素用的极少,毕竟又没进学,平时家里也没那么些银钱进出需要算账的,因此就算最用功的穆文也只是熟记了歌诀,一旦脱离歌诀,他就有些抓瞎。“这个要多练习,再掌握点儿窍门儿,一时急不来,等明天开始你们就好好儿学学算术。”穆清彦觉得穆文很聪明,又有成算,将来不可能一直窝在村子里,多学些东西有好处。果然穆文很高兴,穆武却是一声惨叫,学习对他来说很痛苦。第12章 雨夜来客为防雨提前落下来,穆清彦没让穆林继续挖园子,去厨房煮了碗醒酒汤,让他给陈十六灌下去。陈十六睡得迷糊,无知无觉喝了几口,反应过来连忙大叫:“这是什么东西!”穆林看他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这可是我二弟好心给你熬的醒酒汤。你小子不会喝酒硬逞能,都什么时辰了,该回城了。清醒了没有?再喝两口?”陈十六连连摇头,心有余悸的望向他手里的碗,里面暗沉沉的汤水,正散发着浓浓的醋酸味儿。当然,那不全都是醋,里头还带着甜味儿,又酸又甜,味道简直可怕。“这也叫醒酒汤?”陈十六指着碗,质问站在一旁事不关己的穆清彦。穆清彦眉梢轻挑,笑道:“嗯,糖醋醒酒汤,贵着呢,一般人我还舍不得给他喝。”“糖、糖醋?”陈十六瞪眼,他只吃过糖醋里脊、糖醋鱼,还是第一回 听说有糖醋醒酒汤。穆林把碗一伸:“十六,喝了吧,里头搁了不少白糖,别浪费了。”陈十六脸色挣扎:“不、不用了,我酒已经醒了。”穆林到底舍不得浪费,把剩下的半碗自己喝了,那滋味儿令他险些吐出来:“二弟,这汤怎么这个味儿?怪不得能醒酒。”糖醋醒酒汤可不是靠怪味儿醒酒,而是能使酒精快速分解。凤临老酒虽是蒸酿白酒,其实度数不高,陈十六是不会喝酒才那么容易醉。穆清彦没给他们解释其中道理,说也未必听得懂。“小武,打盆水来。大哥,你们洗把脸赶紧就走吧,省得半路淋雨。”没车没马,俩人要走回县城。陈十六苦着脸:“捕快不是应该配马吗?我看县衙里养了不少马呀。”“马多精贵。你又没外出公干,就在县里跑跑,哪里就值得骑马了?”穆林嘲笑他娇气,末了又说:“不过,要是水上真闹了水匪,估计你就有机会骑马了。你会骑马吗?”“那当然!我七岁就上马,十岁就学会了。”陈十六脊背一直,觉得终于扳回一局。穆林瞥他一眼,道:“你家有马?”“我家……我家没有,借的。”陈十六掩饰的话很蹩脚。*以往在家里的时候,只要不是农忙,都习惯在天黑透前吃完饭,省得点灯费油。现在是开铺子,一盏灯是不能吝啬的。穆清彦早先买了一只竹灯笼,四四方方,框架是用竹子做的,覆着宣纸,透光性很好。价格在他看来比较便宜,只要五文,但对于百姓来说,依旧属于不必要的贵重用品。宣纸不耐淋雨,好在纸可以自行更换。另外灯笼里面点着蜡烛。蜡烛按斤卖,又细又长,专在灯笼里点的白蜡。这样的蜡有些杂质,相应而言略微便宜,但一斤卖价也在七十文。一次性买了三斤,抹了十文钱。灯笼朝棚子下一挂,夜色里格外显眼。若在前世,新店开张头几天肯定生意热闹,主要是有各种广告宣传以及优惠活动。但现今开的饭铺子,白天是热闹了,却都是来贺喜的,真正的客人没一个,等于没开张呢。穆清彦也不在意,吃过饭,给穆文穆武出了几个算术题练习,之后便打发着两人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