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第 279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3-31 01:04      字数:3390
  “快些处理完眼下杂物是要紧!”开学报名当日自然是没课的,但要做的事情并不少。除了解决完各处登记报道、领取这样那样的物料外,他们还需要在外采购一番——书院提供了很多东西,但对于学子来说,总有需要自己采买补充的物资。

  特别是太平书院是寄宿制,除了一些特定节日,根本没有允许外出的假期!报名这一日错过了,下一次出来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有些讲究的学子自然得做些准备。

  甚至身边有不少奴仆的富贵学子早早做了准备,这时也无法完全‘幸免’!进入书院之后他们才知道明日有拜师仪式,到时候要呈上束修,而束修又是有特别要求的!

  拜师需要束修,这一点在此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些私学老师会免掉某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束修,但终究是极少数特例!太平书院对外招生时说过不要书费、杂费,还有各种补贴,理论上就是免了束修,而此时又说要束修,看起来像是出尔反尔,其实不是。

  一则,大家已经入学,领到了第一笔膏火补贴!这个时候再说‘束修’,本意就是让一些贫困到了极点,连最寻常束修也备不起的学子不至于为难。二则,束修的要求虽然多,却并不昂贵!大家都是读书人,说是家境贫寒,却也没有真正赤贫的真要是那样的人,也不可能读的起书!

  关于束修,按照许盈提前指点的,有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六种。这其实就是宋代流行的束修六礼,被许盈提前拿出来了而已。

  束修在有师生关系存在时就应该有了,从孔夫子时固定为‘肉干’,以至于儒学大兴的很长一段时间束修礼就是肉干。不过,无论什么礼节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倾向,束修礼也不例外。

  至少在此时,束修已经不仅仅指代肉干了。

  关于束修礼到底送什么,此时并没有统一,除了传统的肉干,其他送什么的都有。直接一点儿的送钱,随便一点儿的送家乡土特产,尊贵一些的簪珠金银之属也很常见。就像此时的商业往来,以物易物的时候什么都可能收到。

  而宋代的束修六礼,本意不是为了敛财,除了肉干值一点钱,其他每样其实都很便宜。更别说在限定极少的分量之后,肉干也不值钱了——宋代书院发展的很快,在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支持下,有各种经费和捐赠,老师的工资其实来自于这些,而并非学生送上的束修六礼。

  这个时候,束修更像是拜师仪式的一部分,本来就有些耻于谈钱的读书人自然乐得不以此牟利。

  而放到此时来说,也差不多如此。束修六礼之中也就是肉干和龙眼干难得一些,但肉干只要一小条,龙眼干也只要一包(作为一种鲜果的龙眼,在三吴之地或许还有些贵,但干果就很便宜了。三吴与闽地在此时经济往来很频繁,这算是常见果干了),终究不是门槛。

  束修六礼并不是随便拟的,其中各有含义,比如芹菜是勤奋好学的意思如此一来,送的这些东西或许不珍贵,却是非常有仪式感的。而对于一帮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也是这种仪式感!

  至少知道束修六礼的书院学生和老师都觉得这很好。

  老师们有书院的固定工资供养,早就说好不要束修的,自然不会对此有期待。但他们又是非常渴望被尊重的群体,这种情况下得到束修对于他们来说是意外之喜!而书院给了束修那么多含义,这就让他们更加满意。

  儒生本就重视‘礼’,恨不得一举一动都添一个典故、一个说法,这束修六礼可以说是正搔中痒处!

  至于说束修六礼都是惠而不费之物,并不值钱,这反而更令他们满意毕竟孔夫子当年也说了,束修送的是薄礼!表达的其实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而不是老师要借此敛财。如今束修六礼出来,是既显得文雅有礼,又尽得古人传统的!

  至于学生们,束修繁复而又不贵,也是同样有好感的。家中富裕的,他们或许不在乎束修昂贵与否,但书院真的不以金钱论,总是会让人高看一眼的。家境贫寒的学子就更别说了,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实际的‘实惠’。

  有些学子从太平书院的种种举措中已经感受到了书院和时下私学的不同!这种不同不在于书院不收费,甚至给学生补贴,这种情况在私学中极为罕见,但也不是没有!有一些教育家还真就无私办学过。

  但像书院这样让大家逐步进入到一种不论家世、贫富的氛围,每一处规则都在为此服务的,这还真是前所未有!

  “最后一样是芹菜齐全了。”齐子舆和林正则一同采购束修六礼,这种事虽然有书童可以代做。这个时候书院还没有封闭,差遣书童是可以的(估计也是最后差遣书童的机会),但书院倡导学生自己去采买束修六礼,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能来主动考太平书院的,大都是有些想法的人,不然都循着此世早有的出路去了。此时他们进入太平书院,虽然还没真的入学,却已经被书院隐隐透露出来的‘新风’给影响到了,进入到了特定的氛围中。

  ‘仪式’这种东西,未进其中的人只会当玩笑,甚至觉得不可理喻。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却是非常看重的。这些学子就是这样,已经身处其中了,自然也就忘去了此时世道中的浮夸轻佻,转而觉得书院倡导的对!

  束修这种东西,只是采购而已都不愿意身体力行,这未免太不恭敬了!他们理应亲自准备。

  准备好束修,带着一丝忐忑和兴奋,三百学子正式入住书院。也是在这一晚,书院外大门正式封闭!平常进出有后门,以供后勤人员、物资来往。而大门再次开启,那就是下一次规定节日,允许学生外出时了!

  沉重的大门合拢,书院一处望楼上布置的铜钟敲撞,传的远远的。

  有书院自己的更夫穿过书院的居住区,一边敲打手中大板,一边拖着长长的音调道:“书院闭馆,太平无事!书院闭馆,太平无事!”

  声音传的很远。

  学子们这时还不到就寝时分,都注意到了这个声音,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其实是太平书院的规矩之一,除了节日和一些特殊情况,大门关闭,学子不允许外出。这种事本可以悄无声息地做,而书院偏偏要立这样的仪式,为的就是建立起规范、权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相反,若是书院在这样的细节上也有规有矩,自己独有的气质也就建立起来了。

  齐子舆、林正则这样的新生们虽然还没有在书院上一堂课,却已经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地方。

  冬日天黑的早,此时外面已经一片黯淡,不多时各斋已经点起了点点灯火。来自各地的学子们耐不住,自然会在各处‘串寝’——他们本就乐于和其他读书人交流,眼下能进入太平书院的也算是相对优秀的,这就更有交流的兴趣了!

  “所以说啊”“如今北面”“我最敬仰者非袁丞相莫属”“书院中的老师,经学造诣最深者”“原来李兄也是荆州人啊”

  聊各种话题的都有!

  斋长也没有禁止的意思,还特别送了他们一些热羹暖身子。但是等到更夫最新一次敲板,拉长了声音道:“戌正以至,斋舍熄灯!戌正已至,斋舍熄灯!”

  戌时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晚上七点到九点,按照古人的划分,有戌初和戌正,戌初就是七点到八点,戌正则是八点到九点。如果是后世,八点钟正是夜生活开始时,但在没有电灯,灯油蜡烛都不多见的古代,已经是标准的休息时间了。

  太平书院也不鼓励夜读,因为白天学习的时间很长,需要极大的精力,早睡早起才是最‘划算’的。所以规定有熄灯时间和起床时间,此时更夫敲板就是来下通牒的!

  听到这个声音,斋主便来赶学子,各回各房休息。

  “早早歇息,明日还有入学礼、拜师礼!”斋主知道学子们兴奋,依旧认真履行职责。

  古人入学向来有一套礼节,不过在当下,人们说‘礼崩乐坏’,很多已经顾不上了!官学这方面的礼节已然空壳都维持不了。至于私学,则是两极分化,有比官学还不如,带了束修就入学的,也有坚持古礼,比古时还严格的。

  太平书院在别人不讲究的地方都讲究了,这方面自然不会忘记。制定了一套简洁而不简单的仪式,既符合古礼的本质,又不至于繁琐,因礼节仪式妨碍到书院的根本。

  大家都有些睡不着,虽然在斋长的催促下都熄灯就寝了。但这暗夜中的静谧也只维持了半刻钟不到,等到斋长离开回自己房间,也不知是谁开了第一声,大家又细碎地聊了起来。反正说话的是嘴巴,不是眼睛,根本不需要点灯。

  这种夜聊有的时候可以聊到很深,刚刚认识的年轻人们感觉这很有意思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是能够和人交流,已经能让这些年轻人喜欢了。

  这种环境中,齐子舆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仿佛上一刻还在聊第二天的入学仪式,下一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到再清醒,已经是第二日更夫敲板,斋长督促学子起床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