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第 277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3-31 01:04      字数:3345
  领了学生卡,在薄薄的两页档案上按下手指印,接下来还要去办入住证明,办入住证明之后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了哪一斋——其实就是那座学生宿舍!太平书院总共有十斋(现在开放的就十斋,等到以后每年新收学生,学生宿舍还能跟着建)。

  各种签到、证明办理、支取物料,让太平书院的学生报道变得比其他一般私学,甚至官学都要复杂很多。但这也只是看起来复杂而已,真的去做的时候,因为早就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其实并不很费功夫。

  这种情况下,如此繁琐不仅不会让学子们犯嘀咕,反而会让人觉得书院有规有矩,让人不由自主就严肃起来这大概也是自古以来就重视‘仪式’的原因之一了。繁复的礼节、仪式并不单纯是为了折腾人的,还因为这一流程能让人自然而然地端正起来。

  这确实是‘表面功夫’,但如果连表面功夫都不会做,那岂不是更不能寄托期望了?

  “为兄是‘诚意斋’,齐贤弟呢?”确定自己分配的‘宿舍’之后,林正则立刻去看齐子舆,发现对方也是‘诚意斋’,立刻笑了起来:“看来为兄与贤弟很是投缘啊!今后依旧能同吃同住。”

  之前他们已经了解过了,同一斋的学子不止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其他安排也更可能是一起的。

  两人说说笑笑往‘诚意斋’而去,中间快到的时候经过一石壁,见不少书院学子围着,本着华夏传统,来都来了,肯定要凑热闹的心态,像边上的学子打听道:“诸位这是在做什么?”

  边上这位显然是刚刚才从人群里钻出来的,对里面的情况了解的很,指点道:“兄台有所不知,他们这是在看许县令留下的《书院碑》呢!”

  “《书院碑》?”林正则眼前一亮:“在下是有听说过许县令之《书院碑》,原来是在这儿吗?”

  林正则作为粉丝,这种事情自然门清!相比起他来,另一边的齐子舆就表现的有点儿像是个打酱油的了。主要是他此前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备考了,就连和其他学子交流也是少之又少,更遑论其他了。

  《书院碑》是许盈为太平书院写的一段校训,写好之后由匠人刻在石头上,放在太平书院。这段校训本来没有名字,只因为在太平书院,所以得了个《书院碑》的称呼。许盈并未刻意宣扬着《书院碑》,所以也是这两日匠人将刻着《书院碑》的大石壁送来,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然后就传开了!

  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许盈的书法也是有名的,而流传在外的作品又很少,似这样的碑作更是从来没有!哪怕是好奇,也有很多人关注。

  二是因为最近太平书院最近正红呢!特别是局限在一定的圈子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和太平书院相关的事,上个热搜实属正常。

  至于三么,也和《书院碑》本身的内容有关。

  林正则早知道《书院碑》的内容,却依旧想要看到原版,也不管有许多人往里挤,立刻就拉着齐子舆往人群里钻——齐子舆对这种兴趣本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不过在其他人都表现出相当热情,自己也不是一点儿不好奇的情况下,他也没有硬是撂开林正则。

  大抵偶像的力量确实无穷,又或者此时书院总共也没多少学生,一座石壁前再怎么围观,规模依旧有限,反正林正则是拉着齐子舆挤进了人群,挤到了最前面。

  齐子舆这时才知道这两人听人零星提起,却不知是什么的《书院碑》到底什么样子,而一看之下,齐子舆就凝住了目光,再也无法挪开。

  石壁本身是很朴素的,并没有用什么了不起的材料,这和书院的风格也很贴近。不过这也不是让齐子舆如此的原由,真正让齐子舆挪不开视线的是《书院碑》的内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齐子舆忍不住念出了声。这是《书院碑》的开篇,是整篇文章的立意所在,也是许盈少时就没有掩饰过的志向,最后一点许盈身边的人都知道。

  不过在场的学子不知道,至少齐子舆是肯定不知的!而这横渠先生张载留下的千古绝句,穿越百千年时空,能够让一个现代人都觉得振聋发聩。那么,放在文化更无隔阂的古代,效果只会更加明显!

  第一次读到此句的齐子舆已经完全为这句子中的决心与气魄震慑,以至于一时之间思绪飘飞至于不知所踪,根本说不出话来!

  齐子舆只觉得内心之中胀满了什么,有满腔热血要抒发,但真要说,又说不得了。

  这个时候,反而是林正则这个许盈的粉丝先平复下来,对着石壁赏玩再三,终于是拉着齐子舆出来了——他毕竟之前已经知道《书院碑》的内容了,就算同样为此等文字所慑,这个时候也习惯了。

  齐子舆一时回不过神来,只由着林正则将他拉到了诚意斋。见到院子外门上挂着的‘诚意斋’小木牌,林正则笑着道:“还真到了,路上立着的指路牌倒是好使!”

  相比起此时的官学、私学,太平书院结构怎么说都复杂的多,只有一些豪门世族的豪华大宅可以相比。但生活在豪门世族中的人,要么从小生活在宅邸中,早就习惯了,要么有奴仆婢女不离身,更不必在意迷路的问题。

  而书院不同,学子们初来乍到,一开始对认路的需求很大。许盈本来就是按照自己印象中学校的样子改建的书院,自然想也没想地安排了指路牌不过,这在不知究里的人看来就是他心细如发,连这等小细节也能想到的明证了。

  齐子舆并未听清林正则对指路牌的感慨,只是像忽然反应过来一样,抓住林正则的袖子:“‘为万世开太平’,这难道就是‘太平书院’之名的来历?”

  此时没有‘书院’,但华夏词语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望文生义’,一个新生事物出来后并不需要生造字!只要根据原有的文字造个词就好,而这个词完全可以根据组成字的意思猜测含义。由此,大家不难理解‘书院’是什么。

  至于‘太平书院’,‘太平’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词,在这个乱世之中就更珍贵了,所以拿来做书院的名字,一开始是没有引起齐子舆的注意的。这就像是一家客栈叫‘悦来客栈’,一家酒楼叫‘仙客居’,一家青楼叫‘怡红院’一样,根本引不起注意。

  “这可说不好,不过贤弟要是这般觉得,大可以这般去想。”林正则笑呵呵的,他看出来了,齐子舆受《书院碑》影响,这会儿都有些迷怔了。不过许盈是他偶像,他巴不得许盈的《书院碑》能够得到身边朋友的认可,所以他此时一点儿打断齐子舆的意思都没有。

  这样说着,两人已经走进了诚意斋,此时斋中进进出出,也有不少人——日后若无意外,那就是要同窗读书数年的人了,不说个个如亲兄弟一般,至少一开始时大家都不想有什么矛盾,所以相互之间格外客气。处处是问好、道谢之声,彬彬有礼极了!

  见有新人来,立刻又先到者指引:“二位才来?得先去寻斋长支取物料!”

  一斋三十人,纵使一个院子并不算小,也不可能一人一间房!所以斋中住房安排大约是三人一间,每人有一床、一案、一橱、一箱笼。这样的住宿条件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是很艰苦的,但房舍干净,对于一个打算苦读的人肯定是够的。

  一斋之中还有一个杂物间、一间茅房、一间斋长居所。‘斋长’其实就是宿舍管理员,而相比起许盈印象中的宿舍管理员,此时的管理员权限还要大些,责任也更多。

  因为此时的老师都习惯了只管教学,其他一概不管,学生一部分管理、约束工作必然要他移。再不增派人手,使书院人员冗杂的前提下,将这些事分摊到斋长和行政管理人员头上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斋长除了是宿舍管理员外,还像是个没有教学之责的班主任。

  而如今,学子们初入书院,可以说是万事开头,更是什么事都可以找到斋长。

  住的地方除了基本的家具,其他什么都没有?作为打出旗号要负责学子们生活的书院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在小地方含糊,从铺盖被褥,到灯油针线,这个时候都是可以找斋长领一份的!

  领东西的时候林正则发现铺盖之类都是簇新的,便对斋长道:“多谢斋长只是学生家境犹可,并不需要书院贴补,这些就留给更有需要的同窗罢!”

  这些东西都不是什么珍稀之物,但也不算差,对于许多贫寒学子来说,甚至比他们过去常用的还好。别的也就罢了,林正则只看发放的铺盖就有些怔,这东西单现代人不当回事,可在古代就不是那样了!

  行走在外,常常有带铺盖的,就是因为这是家底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家除了家具之外,最重要的财物就是铺盖——古代贫家女子出嫁时最重要的嫁妆也往往是铺盖,有几套完整铺盖做嫁妆可不寒酸!

  书院人多,算计起来哪里的开销都不会少,林正则主要是觉得自己家条件好,不必给书院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