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第 243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3-31 01:01      字数:3266
  往年春光正好时,往往是长城县上下吏员静极思动时!猫了一个冬天了,现在是春暖花开时,便是公务在身,大家也要偷空踏青游览,与亲朋相约玩耍。但今年却是个例外,去岁年末封印后,旧县令任满升迁去了,朝廷便安排了新县令。

  安排新县令本不是什么大事,长城县虽然不算富庶地方,但好歹是三吴之内,属于如今建邺朝廷的大后方!这里的县令可不是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有的时候县令、县长只能空置。这里别说是县令了,就是别的属官,一旦没有了也得快些添补上!

  但今次这个新县令有些不寻常,倒是让县衙上下有些心理打鼓。

  汉时,甚至大夏时期至大周早期,县令、县长都是人人争相去做的官职。这种地方官容易出政绩,还很锻炼人,在地方上做得好的话佷容易升迁!一些自忖有能力的人,不论是背景深厚的势族子弟,还是没得倚靠的寒门子弟,不少抢着做令长!

  如今却不同了,县令这个职位逐渐卑杂!如今还能让势族子弟抢着做的县令,大概只有丹阳郡的县令了!丹阳郡的县令在旁人眼中和郡守相似!长城县虽然是三吴之地的县府,却也只有这点拿得出手。

  虽不至于为官员见弃,以至于令长之职常常空缺,但这个位置想要来什么‘猛龙’,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但今次这位就不同了,汝南许氏的嗣子、义兴周氏的准女婿等等身份已经足够县中上至属官,下至掾吏倒吸一口凉气了。若再说许盈名震江左的才名,那就只能让上下看不懂了——你这么个身份,这样的名望,来长城县做县令,图什么啊?

  就算人太年轻,此前又没有从政经验,不可能一开始就委以重任,那也可以捡一个清贵职务慢慢做。那种既不累,写在履历上又好看的位置对于别人来说或许一个也难得,但对这位‘许大少爷’来说,还不是一口气报许多,随他挑吗?

  大家心里预想了多种可能,是不是许氏出了大事,汝南许氏前途已经断绝?是不是许盈这个人得罪了什么不可说的人,如此形同流放?是不是这类猜测很多,但很快又

  被否了,因为这种情况不可能提前没有风声。

  对于三吴地区的郡县来说,建邺的风声可是要紧的很!这就锻炼出了大家在这件事上的灵敏。

  最后,大家只能推出一个逻辑上说得过去的可能——这位大少爷或许、可能是个‘理想主义者’,正有一腔少年热血,想要做些书上说的‘实事儿’!

  这种可能很大,毕竟是个没经过一点儿风雨的贵公子,他所处的位置也不需要他蝇营狗苟,保留这样的赤子之心很正常。事实上,很多贵族子弟一开始都是这样,只不过后来生活的毒打让很多人蜕变了。

  再者,大家都听说过这位的才名!一些诗句、文章都传到江北去了,何况是三吴这个‘建邺后花园’。只看文章和诗赋的话,这确实是个谪仙人一样的郎君。而一般这种‘文学青年’都比较容易有一些他们看来‘不切实际’的理想!

  左右对这位许大少爷来说,官职无所谓清浊,卑杂之职若由他来做,那就是清贵!他自然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长城县中一些消息灵通又好打听的已经知道建邺那边的口风了。知道这位爷来长城县做县令,纷纷称赞是敢与任事、天性质朴、朴素恬淡——听听这是话吗?这可是三吴之地的县令,怎么说的像是当了这个官儿就是‘舍身饲虎’了一般?

  只能说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带来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县中沈功曹就笑着与县尉虞恕道:“这位贵公子实在是他有多少阳关大道可走?非得与我等争这独木桥,若无他来县中,说不得明仁你就能得偿所愿了!”

  此时县中属官第一者为县尉,类似汉时县丞,是辅佐县令各种事务的官职。一些偏远小县,朝廷安排的县长久久不来,往往就是县尉主导安排工作,成为实际上的县长。

  一般县中只有一个县尉,但也有三个、两个或者没有县尉的。这和此时对县的分级有关,此时的县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三等,这就成为九级。如上上等县和上中等县,就只有丹阳郡诸县才能评上,这些县往往有两三个县尉,每个县尉分领一部。

  所以才说丹阳郡县令等同地方郡守,下面县尉就

  是分出去的县令,只不过没有郡守之名而已。

  县尉虞恕是余姚虞氏子弟,余姚虞氏可是地方大族,其在余姚的地位就和顾陆朱张在吴郡的地位一般。虞恕不是余姚虞氏的嫡支,但也不是什么边缘旁支,靠着虞氏早早就做了长城县主簿,后又升了县尉。

  长城县与余姚离得不算远,家族也能使上些劲儿。再加上虞恕自己能力出众,上任县令在任时,他才是真正处理县中大小事务的人!上任县令无能又图省事儿,乐得做个傀儡,活儿人家做了,自己因为政绩出色得了升迁,好处归了自己,他还挺高兴呢!

  左右他又不是要在长城县久任的,倒也不觉得被虞恕抓了实权有什么不好。

  本来临到去任,旧县令投桃报李,应该向上推荐虞恕为新县令的。这种县尉干得好,县令升迁时向上举荐的事并不稀奇,一般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上面也会答应下来。但谁能想到长城县迎来了一尊大神,之前推荐的事自然就再无人提起!

  对于沈功曹看热闹不嫌事大、似有拱火挑拨之意的言语,虞恕只是露出了老官吏圆滑而不惹人厌烦的笑容道:“令长名望卓著,乃江左数一数二的青年才俊,能辅佐这样明公,恕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只是沈功曹有些可惜要说吴县令还是太不通情了!”

  这话说的轻巧,实际却是有些绵里藏针的。说起来虞恕没有当上长城县县令,固然对他损失很大,但县□□曹和主簿二人损失一样大!

  县中的属官除了县丞外,还有中正、光迎主簿、光迎功曹、主簿、功曹,至于各曹掾吏,一般不算在属官之中,更像是胥吏。也就是说,县里正式的领导班子就是县令、县丞、中正、光迎主簿、光迎功曹、主簿、功曹七个人。

  中正就是所谓的‘中正官’,给人物定品的那个。不过这个官职不参与任何政事,很多时候只是兼职,再者县中正不比州中正和大中正,基本等用于摆设,所以领导班子实际是六个人组成。

  而光迎主簿、光迎功曹、主簿、功曹这四个职位,听名字就知道是冤家对头了!

  主簿和功曹都不是什么陌生官名,一般主簿负责总览文书工作,功曹则是

  管人事。但在主簿和功曹之外还有个光迎主簿、光迎功曹就让人抓瞎了——从字面意义出发,这两个职位是掌管迎接新长官诸般事务的。

  关键是,迎接新长官属于特例,有必要常置两个职位吗?而且按照此时的惯例,光迎主簿、光迎功曹还要比同级的主簿和功曹地位更高。

  其实这里面是有玄机的!一般来说,县里有一套固定的班底,这个班底不只是胥吏们,也侵蚀到了属官领域。很多时候县令、县长们调动了,县尉、主簿、功曹这些人也是不动的。但新令长来了,很多都有自己的班底,这些人总得找个萝卜坑!

  后世这样的班底只能做做师爷,背后给县太爷出谋划策!就算师爷能差遣县中属官,那靠的也是县太爷的权威,并没有实际名位。但如今不是这样,除了幕僚,还有光迎主簿、光迎功曹这样的位置是留给他们的。

  在官署日常运转中,主簿和功曹只能给光迎主簿、光迎功曹做副手!

  而之前虞恕如果上位成功,因为他不是外面来的县令,且根基不够,很大可能会直接将原有的主簿和功曹提拔成光迎主簿、光迎功曹,用以市恩、安顿下面一干人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功曹和主簿确实损失很大沈功曹也因为虞恕这句话给卡住了。

  不过虞恕说这话也不光是对沈功曹的回击,同时也是隐晦地提示沈功曹——在新县令这里,他们其实是同一战线的!本就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当初要是高升,现在沈功曹也该得了好才是。

  将来也是如此,新县令带了自己的人任职光迎主簿、光迎功曹,真的十分强势,将他这个县尉打压下去了,难道主簿和功曹又能得着好吗?他这个县尉需要主簿和功曹支持,这才能保持存在感,而主簿和功曹何尝又不需要县尉帮忙,在光迎主簿和光迎功曹的挤压下更好地生存?

  沈功曹未必不知这点,此时干笑了一声,赶紧转移话题:“只望着这位令长能少些折腾他是天上云彩一样的人,哪里知道人间疾苦!这样的贵公子就是容易将事情想的简单,只管要人做事,只管要治下海晏河清,却不知道一桩桩、一件件何等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