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作者:朗朗明日      更新:2023-06-15 13:08      字数:9356
  傅文睿其实也是知道宋家在这老家也有些不修的亲戚的,他就想给赵言修撑撑场面。告诉众人,赵言修可是他的外甥,那是有靠山有后台看顾的,可别不长眼的得罪了。宋添财闻着声出来,瞧着傅文睿穿的板板正正的朝服,心中顿时无语了。不过,想着这们高调对宋家也没什么坏处,说不准还能把傅文睿今天这身威风辟邪用,就忍住了嘴上想吐糟的冲动。而傅文睿到了宋家,倒是没再摆架子,和宋家二老寒暄了一会,就开始和赵言修商量要怎么大办赵才青夫妻的忌日了。当然,这期间,傅文睿也不忘为自己邀功,向赵言修把自己怎么教训赵才兴那群人的经过通通都说了出来。原来,当初赵言修把赵才兴打得断了四肢,赵家花大价钱帮着他找了个擅长跌打骨折的大夫,总算接好了四肢。不过,他的腿瘸了一条,双手也使不上劲。而唐氏在佛堂假意吃了一年斋,就悄悄的回了赵家。因为赵言修那么一闹腾,赵才兴的胞妹又被县太爷送庄子上去了。赵家的小辈立马要求分家,赵家的族老们又插手进来,想分一杯羹。最后,赵才青名下多了个儿子,分了赵家一半产业。赵才兴被分了一半,还被其他的兄弟要走了两成。不过,当初赵老爷子就怕赵才青是嫡子最后得了赵家产业,让他的娇妾爱子受穷受困,帮着置办了不少家业在唐氏和赵才兴的名下。所以,赵才兴靠着这些产业日子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第126章 疏而本来,赵才兴手里有几个铺子,又都是位置不错的地段,就是他不做买卖,光吃租子也不愁吃穿的。只不过,想要过以前赵家二少爷那样的日子却是万万没可能了。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易,赵才兴虽然身份上颇为的提不上嘴,可他在赵家却真是被金银堆着养大的,从没吃过什么苦头。现在他的日子陡然间一落千丈,从人人巴结的富家少爷成了半等残废,还要扒拉着银子过生活,遇见以前一块玩的主儿,也得让一让,这滋味,让赵才兴越发的受不了。这样日子,就使得赵才兴整日的喝个烂醉,恨不得在脑门上挂个酒坛子,又买了美婢娇妾回来享乐,一醉解千愁,也不管那死去还未过一年的老爹的孝。也不知赵老爷子底下有灵,瞧着他疼宠了一辈子的儿子这么对他的,心里会不会后悔。永乐镇虽然不大,可赵才兴本就没什么好名声,先是谋害了嫡兄,后又不守父孝,除了想占他好处的穷亲戚和狐朋狗友,就没一个愿意和他家来往的。等赵才兴把唐氏接回来,镇上只要有些脸面的人家都不再给赵家下帖子。赵才兴的妻子姓黄,是镇上教书先生人家的姑娘。当初家里的老子为了给她大哥凑科举的费用,就把黄氏嫁了早没了名声的赵才兴。唐氏这个亲婆母一直看不上她的出身,嫌弃她是个教书匠的女儿,帮不了她儿子争夺赵家家业。黄氏是赵老爷子定下来的,他倒是想为心爱的小儿子娶个得力的儿媳妇,好帮衬小儿子。可赵老爷子本人宠妾灭妻的名声太响亮了,再看看明明是嫡子却龟缩在书院的赵才青,有点家底的人家都看不上赵才兴。俗话说的话,什么葫芦什么瓢,有这么一对爹娘,谁家愿意嫁个女儿进去,做这明眼人一瞧就是亏本生意的买卖。赵老爷子看着有实力的亲家是结不上了,就干脆找了个有名声的。黄氏的爹是个秀才,教书教了几十栽,她两个兄弟看着也都是读书的料。虽然家中没什么银钱,可她本人素有贤名,赵老爷子这才花了重金聘她回来做儿媳妇。这要是等黄氏的兄弟中了举做了官,以后,赵才兴继承赵家家业可就得力多了。盘算是好的,可这黄氏娶进门一直到赵老爷子去世,她的两个兄弟也都在秀才档上晃悠。而黄家的日子越发过的艰难,时常要靠黄氏这个出嫁女来贴补。而黄氏肚皮也是不争气的,一连生了两个女儿,一直没生儿子。惹的赵老爷子一直后悔不已,直道自己看走了眼。唐氏本就不满黄氏这个儿媳妇,黄家这门亲家时不时的上门打秋风,她觉得自己儿子的脸面都要丢尽了。还没给她生个嫡孙,不然,依着赵才青无子,有个嫡出的孙子,她也能鼓捣老爷把孩子过继过去,顺势也能堵住族里人的嘴。恰好,唐氏本就是妾氏,对于黄氏这个明媒正娶的儿媳妇原本就有些底气不足,再加上原先黄氏持着读书人家出身的做派,更是间接的得罪了唐氏。唐氏几次都动了休了黄氏的念头,可惜,黄氏平时做事谨慎,黄家在不济,一门也有三个秀才,即使以无子休了她,也得补给她一笔银子。唐氏又有些舍不得这笔银子,就起了歪心思,时不时的就给自己儿子塞女人,都是千娇百媚花骨朵般的女子立马把黄氏比成了豆腐渣。而那些小妾都是没名没分的,就是生了儿子女儿,也都要看着唐氏的眼色过日子,一个个争抢着去孝顺唐氏。唐氏因为妾氏身份,就算有赵老爷的宠爱,可在外也是抬不起头来的。对着这些上赶着巴结她的儿子的小妾们很是受用,时常用她们来打压黄氏,希望黄氏自己过不去了,归家去了。甚至,有的妾氏在她的撑腰下陷害谋算黄氏,她也是暗暗推波助澜的。黄氏从小在家受得是她老爹出嫁从夫的那一套,性子不是太刚强,在赵家的日子过的那是水深火热,苦不堪言。好在她实在是心疼两个女儿,为着女儿她也强撑着,倒是在赵家过了下去。不然,一个被休归娘家的女子,她的两个女儿就得毁了。赵老爷子去世之前,黄氏的大女儿就已经嫁人了,小女儿也讲好了人家,可等赵老爷一去世,小女儿要守孝,赵才兴又只得了赵家的三层产业,那原先给小女儿定好的人家却是有些微词了。等唐氏被赵才兴从寺庙里接了回来,那户人家就直接以赵家门风太差退了黄氏小女儿的亲事。气的黄氏躺在床上半个月才下了床,还是听着她小女儿的话,觉得不能就这么便宜了唐氏,硬是撑着赵才兴的冷眼,建了个小佛堂,威逼着唐氏要是不在佛堂为赵老爷子守孝,她就要去族里找族长才算把唐氏送进去。可也彻底惹了赵才兴的厌,他把一个生儿子的妾氏提了二房,直接夺了黄氏的管家权给了这个妾氏。黄氏一病不起,眼看着要不好了,唐氏虽然在佛堂,可府里的大小事情那妾氏都是要请教她的。唐氏恨黄氏让她天天枯坐佛堂,吩咐那妾氏在黄氏药里下了相冲的药,直接想要黄氏的命。黄氏的小女儿是个厉害的,从小瞧着母亲受苦,早就对唐氏和赵才兴有了怨恨和防备,唐氏就这么被黄氏的小女儿抓了个正着。黄氏的小女儿直接拿了证据去了赵家族里,赵才兴知晓后,大骂这个小女儿是个不孝女,但也不能真丢手自己母亲不管,拿了两个铺子打点,哄住了族里的那群族老。黄氏小女儿瞧着不对,躲回了舅舅家,可惜两个舅舅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凉薄人。即使在听着小外甥女说黄氏要被唐氏害了,也都是在盘算着怎么拿着这个把柄去找赵家要银子使,半点没有想为黄氏讨回公道的想法。傅文睿早就有为赵言修教训这些人的想法了,先前就派人留言赵才兴一家。从下人中知晓了这些事情,立马让人联系了黄氏的小女儿,许诺帮她母亲讨回公道,还会给她一笔银子帮她立个女户,让她把证据给傅文睿派去的人,直接去官府状告赵才兴谋害嫡妻。赵才兴再如何也是黄氏小女儿的父亲,女告父,即使不像前朝未受理就丢了半条命,可在男权社会还是很招人忌讳的。黄氏的小女儿这样做,就是为黄氏讨了公道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傅文睿给她银子,帮她出面告状,那是最好不过的。于是,很快,赵才兴就发现被传召到了衙门,一听,黄氏身边的管事夫妻代替黄氏状告自己谋害黄氏。杀人罪名,赵才兴自然是不认的。原本想着他好歹做过几年县太爷的小舅子,虽然他妹子被送去庄子上了,但在衙门也是有些关系的。送送银子,上下打点一番,他也就能放出来了,心中并不多慌张。毕竟,黄氏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在那儿呢,黄氏和他生的小女儿还未出嫁在他手里捏着。赵才兴怎么想都觉得黄氏是想借此来威胁他,要他做什么事情罢了。等他被衙役关进牢里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不对,再次提审的时候,赵才兴没了一开始的笃定,在瞧着县太爷一定要之治罪的时候,把唐氏给供了出来。于是,等唐氏被抓到衙门,才发现是自己儿子揭发了她。唐氏是个妾氏,谋害黄氏,即使是她的亲儿媳妇,但对于讲究嫡庶的律法来说。她的罪是很严重的,即使没有被判死刑,可也被打了杀威棒,判了流放三千里。她的年岁也不小了,被这么一通打已经没了半天命,再要去那荒芜之地流放,在路上就亡故了。赵才兴交代了唐氏出来,并没有因此被放出来。反而是黄氏,在小女儿的述说下,递了和离书到了衙门。县太爷早就得了傅文睿的话,把赵家的大半产业给了黄氏说是以做唐氏谋害的弥补,判了赵才兴和黄氏义绝。黄氏撑着最后一口气,给小女儿办了女户,把得到的产业都留在了小女儿名下就去了。而赵才兴在牢里呆着,他的那些妾氏一个个人心惶惶,干脆带着儿女携了赵家的银钱通通跑路了。等赵才兴从牢里放出来后,他的家业只留下最后一处最偏的宅子。那宅子因为太偏而逃过一劫,没人去管。可也因为太偏了,卖不出什么价钱,赵才兴没了银子,手脚又不利落,只好把那宅子租了,在永乐镇的北街聘了个最便宜的屋子住下,每天靠着那宅子的租金过日子,日子过的十分的艰辛。他一开始还想去找自己的那些儿女,可黄氏的小女儿安葬了母亲之后,拿了银钱就不知所踪了。实际上是被傅文睿安排到了另外的地方过日子去了。其他的儿女,黄氏一死,黄氏的大女儿恨不得生吃了赵才兴,赵才兴找上门去,只一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也没有要女儿养老的。只给了几两银子,做个面子,连面都没露,气得赵才兴恨不得扔了银子拂袖而去。只不过,最后,看了看自己破旧的衣裳,还是拿了银子一声不吭的走了。至于其他几个嫁出去的庶女,更是对他避而不见。而他的庶子倒是有几个,可年长娶妻的那两个都是他不喜欢的,早年给他们胡乱娶了门亲就打发出去了,现在赵才兴找上门去。这两个儿子不会明着赶他走,可儿媳妇却是整天横鼻子竖眉毛,桌上的饭菜一日比一日寡淡,都能数的着米粒来。赵才兴却不敢摆公爹的款,只能厚着脸皮呆着儿子家,真是饿了,就用身上那点银钱买了糕点放在自己房里偷着吃。不然,给儿媳妇知道了,又得闹一场了。而富贵了大半辈子,享受了大半辈子的赵才兴,现在却吃起了旁人的白眼,每每除了咒骂,却再无半点法子。听完傅文睿说完,宋添财忽然觉得傅文睿顺眼了一点点。赵言修虽然没说什么,但对于间接害死他爹娘的人,知道赵才兴过得不好,不可否认,赵言修心里还是有些愉悦的。傅文睿瞧着赵言修神色高兴了些,宋添财的笑容真了点,心中略为的得意。要不是赵言修不愿意认会回家,傅文睿不大好大肆张扬自己是赵言修的亲舅舅,他一定能更名正言顺的教训赵才兴,让他比现在还要惨。而且,当初,赵才青夫妻行了那么多善事,交好了那么多人家,可人走茶凉,赵才青夫妻一去,留下他小外甥这些人就缩起了脑袋过日子。要是给他们知道,赵言修身后来头这么大,可不得把他们后悔死了。哼哼,不过,他也是很记仇的,这些人家他都是记下了。他们要想和傅家做生意,看他怎么坑一坑这些人家,平一平心里的不满。傅文睿弄了这么大阵仗的来了宋家,宋家村里正得了消息,赶紧上门探个究竟。宋家村里正来了宋家,一见傅文睿就要下跪,傅文睿派人赶紧拦着,旁处给人跪就跪了,可在赵言修和宋添财这儿,傅文睿可不想弄得自己好像以势欺人似得。端出贵公子的范来,傅文睿开口对着宋家村里正道:“老丈不必多礼,本官是言修的舅舅,早听言修道宋家村村风祥和,本官还要多谢老丈照看言修一二了。”宋添财很想翻白眼,傅文睿能不能不天天炫他和言修的关系啊。不就是个舅舅吗?还是个没获得正式名分的,就这么迫不及待的向着众人炫耀,就算是给言修撑腰了,宋添财还是略觉得不爽,总有一种心上人被抢走的赶脚。宋家村里正一听,心中一惊,他只知道赵言修是宋添财夫子的独子,而宋添财的夫子是个举人。可那也只是听听罢了,毕竟,赵言修来了宋家村,除了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半点没有表现出他半点官家公子的地方。原来,他们都道赵言修的父母双亡,就算以前父亲是个举人,可毕竟只是半个官身,人又没了。赵言修又是被家里争取夺利赶出来的,顶多手里有些银子,过得比旁人宽裕就是了,没想到赵言修母亲这边的亲戚来头这么大。也难怪宋家就这么两三年就全家搬去了泉州那样繁华的地段过日子,原来有这么个大靠山啊。宋家村里正心道,这宋家小子还真是个有福气的,结了个契兄弟撞了这么大的运道。以后,就是宋小宝也跟着沾了这赵言修的福气,不过,宋家好了,他们这些老乡亲们也有光彩些。和傅文睿客套了几句,宋家村里正就识趣的不在多呆,回去了。不过,没半天,宋家最新的消息就出来了,赵言修有个做大官的亲舅舅,还待赵言修十分的亲近,宋家又被羡慕嫉妒恨半天,但这回那些闲言碎语却都没敢讲在明面上来。中午的时候,林小满掌勺,做了满满的一桌子菜来招待傅文睿。深怕傅文睿这个大官吃不习惯,给宋添财他们添了麻烦。宋家二老也拘谨起来了,陈桂枝抱着宋小宝在后面吃饭,宋大山在桌子上实在是紧张,憋了半天,还是宋添财让他去看看陈桂枝,才让宋大山松了口气的下了桌。傅文睿瞧着宋家二老这样,倒是苦了脸,他可真不是来宋家显摆的,就是收拾了赵才兴,心中高兴,一时得瑟。再加上,他手下的人曾告诉过他,宋家村里都道赵言修是个落魄的公子哥,这让傅文睿心中十分的不高兴,这才摆了官威,给赵言修撑场面的。没想到,他是威风到了,可也吓着了宋家二老,这事做的,也是欠了妥当。用了午饭,傅文睿和赵言修商量了赵才青夫妻的忌日。傅文睿是个土豪,对着养大自己外甥的赵才青夫妻是真的感激的。所以,依着他的意思,给赵才青夫妻修坟做法事才是最好。赵言修却不乐意,他爹娘已经入土为安了,他就不希望有人去打扰他们。把这意思和傅文睿一说,傅文睿也不好强求,只能在三周年忌日做法事上打主意了,势必要把这忌日弄得隆重。宋添财也在旁提了提意见,三个人商量了半天,才商量好了。不过,赵才青夫妻毕竟是入了赵家祖坟的,赵家族人还未赵才青夫妻过继了个赵家族里的男丁做儿子。三周年法事,也是要通过赵家族里的。傅文睿对赵家族里没多大好感,可也知道,真算起来,连赵言修都是赵家的外人。对于这些族人,倒是不能得罪的太狠,以后,真算起来,那族里给赵才青的过继的孩子才能名正言顺的供奉赵才青夫妻香火。傅文睿已经打探清楚了,那过继的孩子还是个不错的孩子,那孩子的亲生父母还有两个儿子,也还顾忌名声。他已经去赵家族里打过招呼了,说赵才青和他有旧交,他是要务必照顾赵才青后人的。这么一来,过继给赵才青做儿子的那孩子的产业也能保下个七八分,这样也算是他给赵才青夫妻留个香火了。商量完了事情,依着傅文睿的尿性还想在宋家蹭地方睡觉,被实在看不过眼的宋添财刺了刺,傅文睿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回了镇上的宅子里住着。傅文睿一走,宋大海和万氏抱着小孙子就过来了。无非又是一顿问,宋家二老也不大知道傅文睿的底细,只知道傅文睿是赵言修的亲人,还特别的有钱能干是个大商人。可今天这么一出,把他们搞糊涂了,原来做商人也能当大官。万氏来和陈桂枝唠叨的时候,陈桂枝都还有些没回过神来。狗子在镇上读书,一般都是跟着村子里另外几个孩子坐着宋牛头的牛车回来。这几户送孩子去镇上的人家都和宋牛头说好了,每日给上三文钱,帮着接送一下这几个孩子。狗子前两天没回来,在刘坤武家里住了两晚。这段日子天气热,林小满心疼狗子跑来跑去的晒黑了不少。正好夫子放假,大锁小锁邀狗子去他们家玩,陈大石和林小满哪有不同意的,收拾了东西送了狗子去住几天。这刚刚准备接狗子的时候,宋家回来了,陈大石和林小满光忙着宋家的事情了,倒是腾不出手来,正好宋添金休息,宋桃子也想回娘家了,一道把狗子送了回来。宋小宝一个人在院子里玩,林小满是个勤快的,家里不仅种田种地,还养了不少家禽。连羊子都养起来了,宋小宝闲着没事干,跑到羊圈里要骑羊子玩。被陈桂枝训了一顿后,有些不高兴的生了会气,又被林小满的点心给哄好了,一个人在院子里追着鹅玩。那些鹅也是很凶的,瞧着宋小宝眼生,一开始盯着他追了好几次,要咬他,把宋小宝吓都快哭了。虽然,后来,鹅被宋家二老赶走了,可这事被宋添财这个无良父亲笑了半天。笑得宋小宝十分的不好意思,于是,他就和这些鹅对上了,一开始还只是扔个石子吓吓他们,再然后,发现这些鹅也不是那么可怕,就拿起了小棍子,没事就追着鹅跑,一雪前耻。狗子一进门就瞧见了宋小宝,对于这这个玩伴兼小弟弟,狗子是记得很清楚的。虽然宋小宝长高了又添了肉,可大致的脸模子却是没变的。还有这些日子,虽然宋小宝去了泉州,可他们还是有信件来往的。宋小宝那一手的鬼画符,虽然宋添财看不出啥名堂来,可狗子却觉得宋小宝这是记着他呢。把那些信一封封的保存好,都给压在了柜子里,现在一看见宋小宝,狗子立马高兴了。宋小宝瞧见狗子,先是歪歪头,想了半响,最后,慢吞吞的开口道:“狗子哥?”别指望一个四岁孩子的记性有多好,宋小宝现在能喊出狗子这声来,还是宋家二老这几天天天念叨的。☆、第127章 不漏狗子却十分的高兴,上去拉着宋小宝的手道:“小宝,我这些日子可想你了,你给我写的信我都收着呢。”宋小宝其实也不大记得自己的大作了,不过,狗子对他很亲切,他倒是很喜欢。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林小满给的芸豆子给狗子,嘴里还说道:“狗子哥,吃豆子,特别好吃。”陈桂枝也看见狗子了,笑着对他招招手,开口道:“狗子回来了,快来给陈奶奶看看长没长高?听你爹爹们说,你现在读书可厉害了,可把你爹爹们高兴坏了,回来都给我说了几回了。这几天读不读书啊,夫子凶不凶啊?”一连串的问话问下来,狗子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狗子八岁了,宋家走的时候,他已经记事了。对于宋家人他是很有好感的,特别是他知道他爷爷奶奶能讨回公道,是小宝爹爹出面的。对于这一点,才八岁的他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但却是记下了宋添财的好,也是对小宝这么的挂念的原因之一。听着陈桂枝的问话,狗子牵着宋小宝的手走到陈桂枝的面前,给他看看自己长没长高。又开口道:“我们夫子很严,但对我很好,他喜欢打手心,可疼了。不过,只有不完成课业的学生他才会动手的。”对于陈桂枝这样的老一辈来说,最奉行的不是快乐教育而是严师出高徒。听着狗子这么说他们的夫子,倒是认为这夫子是个好的,教学生用心。再比划比划狗子的身高,陈桂枝点点头,一年没见,倒是长高了不少。想着林小满和陈大石又开了茶摊子,整日的卖饭菜瓜果,吃食上肯定不错。再说,依着这夫夫两人的性子,肯定是把好的紧着狗子来。瞧着狗子圆嘟嘟的下巴,一看就是被陈大石和林小满养得很好。等进了屋子,陈桂枝去拿了给狗子准备的礼物。她和宋大山给狗子准备了一匹料子,宋添财和赵言修则是买齐了文房四宝,而宋小宝也给自己的这个小哥哥带了一个瓷人娃娃。狗子瞧着这些东西,不好意思拿,他低着头红着脸。林小满听着声出来,瞧着这场面,笑了笑。拉了狗子对着陈桂枝道:“婶子,你们不用这么破费,弄得我和大石都不好意思了。”陈桂枝却道:“这有什么,狗子就和我亲孙子没两样,给他带些东西咋了。好了,你们别跟我磨叽了,把东西收下,我还等着以后狗子有出息了,能享享狗子的福呢。”林小满这才把东西收了,宋家这次回来给他和陈大石也带了不少东西。吃的用的穿得,弄得他和陈大石怪不好意思的,只能更加用心的帮着宋家管理这边的产业和田地。狗子一回来,宋小宝就不去辇着鹅去玩了,跟着狗子跑来跑去。两个孩子一点没有多日不见的生疏,玩得很嗨,宋小宝人小,狗子让这他,陈大石在后院移栽了些葡萄回来。那小葡萄就只有小拇指大小,还在泛着青色,却还是没逃出宋小宝的魔掌,屁颠屁颠的摘了送到宋添财面前,要给宋添财吃。好吧,心是好的,行动也是要被赞许的,但面对一盘子要酸掉牙明显发育不良的小葡萄,宋添财却没有想试一试儿子孝心的心情。赵言修在旁看着宋添财为难的神情,憋着笑。吃过晚饭,宋桃子就和万氏一道过来了。本来大锁小锁和她小儿子墙墩是要过来的,可等万氏告诉了宋桃子,宋家二老给了元宝的见面礼是金子的,又听了村子里几个没皮没脸的婆娘带着孩子去讨见面礼,就不会把孩子带着了。毕竟,她是宋大山的亲侄女,把孩子带过去,依着宋大山一家和她娘家的关系,总是要给几个孩子礼物的。宋桃子不是那眼皮浅的,这样的便宜是不屑去占的。所以,只她一个人跟着自己娘来了宋家看看宋家二老。还有就是刘坤武和宋添财合伙做得冰窖生意今年也做的不错,得知宋家回老家了,宋桃子上门瞧瞧再正常不过。宋大山和宋大海两兄弟就有这么一个姑娘,对宋桃子,宋大山和陈桂枝心里还是蛮喜爱的。这回回来,宋家二老也给宋桃子一家准备了东西,虽然没有给万氏一家的多。但也不少,本来还想给万氏让她给宋桃子送去。现在宋桃子过来,正好给她带回去。当然,宋桃子来也没空着手,给宋家二老一人做了一双鞋,还给宋小宝做了一身衣裳。针线十分密集,看样子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陈桂枝拿了鞋子和衣裳,心里更满意了。三个女子就叽叽呱呱的说起了话来,主要是陈桂枝说说在泉州的日子,当然,也免不了,万氏问傅文睿的事情。宋桃子话不多,先只是听着,最后,才慢慢的把这一年生活中的趣事挑了几件和陈桂枝说了。说着说着就说道了杨丽娘的身上去,陈桂枝一听连忙问道:“这是怎么了?我去泉州之前,不是听说她定了人家了吗?”宋桃子是听过杨丽娘在宋家干的事情的,她是宋大山的亲侄女,平时陈桂枝待她也不错。所以,说话也不用太顾忌。直言道:“这不是那户人家不知走了什么横运发了些小财,嫌弃杨家穷,不愿意娶杨丽娘了。杨家做事也是绝了,要了那么高的礼金,结果半点嫁妆都不愿意出。庄户人家挑媳妇,还不是想挑个家底厚些的人家做亲家。一般人家也是看重儿子的多,可也没有这么不顾女儿嫁人的。”其实,宋桃子还有话没说,杨丽娘刚刚和人家定了亲,这头她娘就带着一家老小去人家吃大户。那户人家的男子还是个比较能干踏实的,定了亲之后就去镇上开了个卖面的小摊子,结果杨家倒好,三天两天的去白吃白喝,还道是杨丽娘八字好,旺了那户人家发了小财。那户人家一看这没成亲就这么刮他们家的东西,要是成亲了,家里那点家业还不知道是不是要姓了杨呢。二话没说,就去找了媒人去杨家退婚。杨家不乐意,要告这户人家悔婚,人家也不惧,只把杨家没皮没脸去占便宜的事情说了,最后,杨家不退也得退。陈桂枝再怎么说也是杨丽娘的姨母,这种事情下了杨丽娘的面子,陈桂枝面上也无光。不过,宋桃子也知道陈桂枝想知道杨丽娘的近况的。于是,开口道“我当家的为了大锁小锁上私塾方便,就在镇上置办了个宅子。等住过去,这才发现,原来隔壁巷子里那何屠户的续弦就是杨丽娘。我倒是没曾特意打听,不过,在那儿住久了,自然就清楚了。何屠户今年四十了,早年娶过两个婆娘,第一个和被何屠户的娘给磋磨的呆不下,留了个女儿就和离走人。第二个倒是生了两个儿子,可惜,等大儿子十来岁就得病去了。这也不知道怎么的,杨丽娘就说给了他。何屠户的儿子都给他生了孙子了,杨丽娘进门就做了后母后祖母。”这话一出,陈桂枝的眉毛就皱了起来。她算是知道了自己亲妹子是啥德行,肯定是看着何屠户是镇上的,又有些家业,以后能帮衬杨丽娘的弟弟一把。可何屠户数岁都这么大了,先头还留了孩子,这也太不合适了吧。“哎,我这一走,倒不知我这妹子和妹夫越发没个样子了。这事做的也忒难看了。”陈桂枝颇为有些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