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节
作者:江陌南      更新:2023-06-13 08:40      字数:2110
  叶秋桐吃饱饭,也没闲着,动手草拟起厂规厂纪来。用人情管人,最后肯定大乱,还是用制度管人驶得万年船。这一点,不用叶秋桐再去特意体验一番了,因为前世的资讯已经告诉她这个道理。她前世混得再怎么不济,但是得益于资讯的发达和流通,还是看了很多报纸、网络信息,知道惟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叶秋桐草拟了几条核心规定,比如在工厂里的技术高层可以拥有股份等,让重要的技术人员增加向心力和认同感。一口气拟了十几条规章制度,叶秋桐脑子有点涨,便放下笔,等着慢慢完善。看看手表,叶秋桐想起工商登记注册时工作人员说的领证时间,正好是今天,她便出门到市里工商局领证。这时候注册成立公司的人并不多,叶秋桐到了办证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泡茶闲聊。三名工作人员是叶秋桐上次见过的,有点脸熟了,还有一个手里揣着个大包的短发女子叶秋桐觉得脸生。不过,看那三名工作人员一脸巴结地围着那女了,叶秋桐觉得对方的身份肯定不简单。叶秋桐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对方立即热情地道:“军嫂创业就是你啊,呵呵,你的证办好了。”叶秋桐接过证,道了谢,正要离开,没想到那短发女子却叫住她,问起了情况。叶秋桐这时才知道,原来短发女子是《向阳日报》的记者,名叫霍英然,今天是来找新闻线索的。听到叶秋桐是军嫂,又主动创业,顿时觉得是个新闻点,眼睛都亮了。毕竟,现在大家有点背景的话,就算不能安排个企业职工捧铁饭碗,也会要求到相关单位,找个轻松一点的临时工做,社会地位也高。象叶秋桐这样主动创业的军嫂,还真是罕见。因为个体工商者现在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算高。霍英然知道,当前社会还有知青返乡就业的大背景,许多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又没有主动创业的意识,让政府也很为难。所以,如果把叶秋桐当成一个典型见报,岂不是一个鲜活的模范例子?榜样人物?叶秋桐已经知道短发女子叫霍英然,英气朗朗的名气,性格也很爽利,叶秋桐觉得此人不象一般家长里短的女子,又充分领悟到舆论在这个国度的重要性,于是也热情地和霍英然交谈起来。霍英然要叶秋桐摆了几个姿势拍照,叶秋桐也全然配合。有一张是叶秋桐从工商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证件的照片,拍出来后,霍英然觉得效果不错。这时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发现霍英然有意报道,便屁颠屁颠地去和局长汇报,这下连工商局长也惊动了,赶紧来和叶秋桐握手,让相关工作人员要给叶秋桐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霍英然还插了一嘴,说叶秋桐开业时她也要去做报道。叶秋桐晕乎乎地从工商局出来,被外面的冷风一吹,头脑也清醒了起来。如果厂子没办起来,多大的人物来光临也没有用,她会争取在舆论方面的有利之处,但是重点还是要做好自已的厂子。叶秋桐搭班车到了长庆村,查看装修进展情况。虽然每天都来,但是每天看到工程进展,叶秋桐心里还是很欣喜,一个象模象样的厂子建起来,投注进去自已全部的心血,就象自已的孩子一样。上次卖电子表,还多赚了近千元,不过,随着装修钱掏出去,叶秋桐的口袋也被掏空了。买机器的五千五百元不敢花,叶秋桐现在口袋里只剩两百多块。别人家这时候若有两百多块,也算是一笔大积蓄了,但是叶秋桐要办厂,光是这点钱显然不够。叶秋桐看完厂子的装修,摸着空空的兜,心里无限惆怅啊,为什么花钱如流水?“小叶,又来看工厂啊?弄得差不多了吧?”村长王伟在海边挖牡蛎,看到叶秋桐走过来,便爽朗地大声招呼。“是啊,差不多了,再过一个月,应该就能开工了。”叶秋桐算了下时间,进机器和培训,应该一个月就能搞定了,便应道。“哟,挺快的呀,我们村都是打鱼的,你这是我们村第一个企业,昨天和我们镇长说起,他还饶有兴致,说要来参观,还说现在上头都叫搞乡镇企业,你这算是我们镇的乡镇企业之一。”叶秋桐好囧……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灵机一动介个,她买了一台机器准备做塑料花,然后就成了乡镇企业家了?被王伟一提醒,叶秋桐倒是想起来了,八十年代的时候,乡镇企业家挺红火的,因为上头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引进企业,还下了硬指标,比如这个乡镇一年要完成引进企业十家,那个乡镇一年要引进企家五家,然后镇里的领导就得完成任务,不然轻则挨批,重则影响今后的升迁。上头一来真的,镇里的领导也开始重视起来。可是要扶一家乡镇企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这时候人的思想格外保守,又经历了割尾巴的年代,因此不免有些战战兢兢的。为此,乡镇领导可是挠破了头皮。所以,一听说长庆村里来了家企业,乡镇领导便眼前一亮了。叶秋桐想明白这个道理,不由地失笑,但是突然又想起发展、扶持乡镇企业,可不是嘴上过过瘾哦,还有许多具体的政策。哎哟喂,这些政策好象还很优惠哦,无息贷款什么的。叶秋桐眼珠子一转,便对王伟道:“村长,你有空吗?要不然你带我去和镇长认识一下?我好向他汇报一下我工厂的筹备情况。”“行啊,你再等一会儿,我把这船牡蛎拉过来就带你去。”王伟性格很爽直,原来,他也是一个退伍兵,对部队的情况很了解,所以对叶秋桐的事业很支持。军人不容易,为军人撑起一个温暖家的军嫂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