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4      字数:3127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啪!啪!啪!泰安帝赞许地拍了三声掌声, 连喊三个好。这仿佛就是一个信号,在场其他人亦纷纷鼓掌,称赞的话语不绝于耳。大家都爱这么造诗词,他才这么写而已, 叶君书不解他们怎么反应这么大, 难道是因为皇帝率先赞许了?叶君书写这诗的时候并没什么想法, 就称赞了下梅花冰清玉洁,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暗喻了下要像梅花一样做一股朝廷的清流而已,实际上但看诗词构造, 余茂林写得比他还好。但却料想不到他们的反应这么大,江阁老更是激动的拍桌子。所以说, 原来这些大臣就喜欢这个调调吗?不过阿玙觉得好,就值了!随后写出来的进士们的诗都诵读出来。三位裁判意见不一,钱阁老觉得余茂林写得诗更佳,但是另外两位觉得叶君书写得更不错。后来二比一, 第一个得优,意外的是叶君书夺得。余茂林默默望过去:不是说不出风头的吗?叶君书无辜回望:有吗?余茂林:……好吧,他也看到了李玙,元宵节那天互相认识了。以余茂林良好的记忆里,自然还认得李玙, 子舟的心上人嘛……余茂林扭头,直接无视正迅速开屏的好友。第一回 过后,马上就开始第二回。这一轮是接成语, 接不下去的一方输。这一轮赛事是以新科进士们自愿参与为主……对其他进士来说。叶君书他们这一甲,是必须参加的。很多进士都跃跃欲试,但实际上,排名靠后的那些,基本没什么机会,皆以围观为主,参与的都是前五十名的人。比赛的方式很简单,由世家哥儿那边开始出第一个成语,下一个人接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谐音亦可,但是不能说重复的成语。这题是雍华郡主出的题,对他们来说没什么难事,但不能迟疑停顿,两息之内必须回答,否则淘汰。这个也很考验新科进士们的反应能力。不过这对余茂林和叶君书来说,轻而易举。这次参与的有二十五人,不过轮的很快,基本上一时没反应过来回答超出时间或者说了已经说过的成语,都自觉退出了。到后面剩下的,基本还是他们前十名。邓鸿远一个失误,同样面色不好的退出。到最后,只剩下叶君书、余茂林、万修和。叶君书:“人中骐骥。”万修和突然卡壳了下,随即笑着拱手,风度翩翩地退出。随后余茂林迅速接上:“骥服盐车。”“车怠马烦。”“烦言碎辞。”“……”两人你来我往的基本语不停顿,听的人大开眼界,在场的文人谁不是读书百遍,学富五车?而且大家读的书十有八九是一样的。给他们时间,他们都能写出无数个不重复的成语,但若要像他们那样的,不加思考就说出来,还能和前面不重复的,基本没多少人敢保证自己能做到这种程度。这足以证明,新科状元和探花郎的各种应变能力还有记忆力,比大多数人强。到最后,叶君书说到突然就卡壳了,超了时间,不过还是叶君书险胜了,因为余茂林前一个说的成语,是已经说过的。泰安帝开怀大笑:“不愧是状元郎和探花郎,才高八斗,如此满腹珠玑,名副实归哈哈哈!”叶君书和余茂林谦虚行礼。再到第三轮,是双方接对联,这一次是余茂林胜了。到后面,叶君书自己也玩上瘾了,反正都要参加,他玩着玩着显然乐在其中。几轮下来,余茂林亦胜了两局,万修和险胜一局。不知不觉,已经月上中天。转眼就差不多到亥时,时间不早了。然而最终,是叶君书和余茂林赢的次数最多并且是一模一样。泰安帝看向两人,含笑道:“最终得胜者可是只有一人,现在却是平局……”泰安帝话说到一半,夏侯珏就急急道,“父皇,就让他们再比一局,谁赢谁就是今晚的得胜者!”夏侯珏不由得瞪了叶君书一眼,琼林宴,合该是状元最出风头才是,一个探花出来抢什么风头?就不会让一让吗?他看上的状元郎没有拔得头筹,这让他怎么甘心?泰安帝被抢了话,有些不悦,但不至于计较,他的目光看向皇后身边仿佛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李玙。然后泰安帝温声道:“玙哥儿,不如你也出一道题考考他们?”在座的好些个在泰安帝面前挂了名的世家贵公子都出题了,李玙却一直一声不吭的,仿佛不存在一般。夏侯珏在泰安帝直问李玙后,一张脸直接挂落下来,心中充满戾气,明明他才是皇子龙孙,父皇为什么更喜欢这个丑八怪?从小到大都是,明明只是一个外臣之子,自己才是亲的!李玙的目光往两人身上一扫,顿了顿,颔首:“可以。”叶君书不自觉握紧双拳,目光灼灼的看向李玙。李玙淡淡道:“我才疏学浅,出不了有多深度的题,不如二位就此作一首关于边塞的诗词吧。”李玙是武将世家出身,并且在边关待过几年,也是个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自然不会问得有多文雅。自古以来,文人名士以边塞为主题作的诗词歌赋多了去,但大多是凭想象作的诗,实际上能真正撼动边关将士们的心灵的诗歌并不多。在他们看来,从未去过边关的文人作的诗,无病呻吟差不多。想要作出真正好的边塞诗,也不是简单的事。余茂林和叶君书的面前很快就有太监送上纸和墨笔,叶君书和余茂林沉吟片刻,纷纷写下一首边塞诗。随后是诵读。余茂林的优先,他的在后面。边塞诗,大多是以边关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余茂林是以边关风光为主题作的诗,意象宏阔:而叶君书则是战争的残酷场面,战士们的艰辛生活为切入点作的诗,富有崇高感。叶君书数年来一直关注边关,且查看过很多相关资料,他写的内容,十分真实,足以让李玙的眼中微微泛起波澜,似是联想到了当年在边关的日子。武将们基本都是大老粗,甭管听没听懂,都纷纷叫好,赞不绝口。这次的评判,泰安帝没经过三位老臣,而是笑着问道:“玙哥儿,状元郎和探花郎,你觉得谁更好?”诵读的太监既有眼色的将两张写了诗的纸送到李玙面前。李玙理所应当地护短:“自然是探花郎。”他比较熟。余茂林:“……”不知为何突然心中一阵复杂。叶君书的笑容抑制不住地扩大,阿玙说他最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泰安帝愉悦地大笑,抚掌道:“既如此,今晚文斗的得胜者出来了,叶君书。”“臣在!”叶君书出列,跪地听令。“今日之琼林宴,你是当之无愧的魁首,尔才识渊博……深得朕心,赐黄金五十两,玉如意一对,织锦十匹。”泰安帝说了一大段赞誉叶君书的话,随后丰厚的奖赏赐下来。然后就是余茂林,他的赏赐比之自己更丰厚,再就是其他今晚表现良好的进士,或多或少都有奖赏。恩赐完毕,泰安帝的目光看向叶君书,“朕之前的承诺有效,叶爱卿,你想要什么?”叶君书顿时上前,行礼道,“谢陛下隆恩,臣的确真有一事相求。”泰安帝看向叶君书。“臣希望能得到陛下一个为臣赐婚的承诺。”在这个朝代,由最高掌权者——皇帝赐婚,对哥儿家来说,是一种荣耀加冕。这世上,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让皇帝开口赐婚的。叶君书双手交叠,伏在地上,继续道:“臣向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的感情,如果将来臣的心上人亦心悦于臣,届时,希望陛下为我们赐婚。”叶君书这一席话,直接断了由皇帝给赐婚的源头,亦告知其他将他当成目标的世家,他已有想结契的对象,不要打他的注意。这让不少今晚春心萌动的未婚哥儿失望之极,不过有些确是燃起斗志,反而对探花郎更有好感,不轻易放弃。李玙听了这话,欣慰自己,还好阻止了皇后娘娘的乱点鸳鸯谱,不然,他和子舟估计连朋友都做不成。夏侯玢低垂着头,看不清表情。泰安帝听了叶君书提的要求,欣然应允,“想不到咱们的探花郎,亦是个性情中人,这个要求,朕答应了!”“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