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 34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更新:2022-03-30 00:10      字数:6639
  虽然两人把话说开了, 但五娘还是躺在床上清静了两天, 此时她正摸着自己的肚子,感叹着:“小算盘, 你爹太好运了,竟然遇见你娘这么个通情达理的媳妇,简直就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昭亲王倚在门边上, 听着自家媳妇的自言自语, 不禁轻笑出声。五娘掀开床帘把头伸出来, 见她夫君倚在门边, 就朝他吐了吐舌头:“偷听我说话。”

  昭亲王来到床边, 把床帘给卷了起来, 就侧躺下, 抱住五娘:“还生气吗?”

  五娘瘪着嘴在他胸前画圈圈:“我没有生气, 只是你要给我点时间缓缓, 消化消化。明天我就不再躺着了, 得起来看看怎么多赚点银子给你养兵建城, 不然我总觉得我脖子上的脑袋晃来晃去的, 不定什么时候就搬家了。”

  昭亲王抚着她的乌发,眨了几下眼睛,后才跟她说:“其实我养兵的银子已经有了, 你不用那么费心思赚银子。”

  五娘仰起脑袋说:“哪来的?我可告诉你作为一方之主, 你可不能看不见百姓疾苦, 只晓得盘剥民脂民膏, 这种事情咱们可不能做。”

  “你想哪去了?”昭亲王见小媳妇面上不好看, 就也不再隐瞒了:“是岳母。”

  五娘不淡定了,她也不再躺着了,瞪圆了一双柳叶眼:“你可真本事,连我娘都敢骗。”

  “我可没骗岳母,在我去你家下聘的次日,我的底就都被岳母给翻了,”昭亲王仰躺着,双手垫在脑后,笑说:“然后岳母就给我找了个金主,你猜猜那个金主是谁?”

  五娘眼松了口气,眼珠子一转,很是肯定地说:“汇通钱庄。”

  昭亲王有些惊讶了:“你怎么知道?”

  五娘又躺回到他怀里:“我娘是汇通钱庄的老板之一,几年都不去钱庄一次,恰恰在你来府里下聘礼的次日去了钱庄。你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回京城,除了给母后祝寿,大概就是为了军饷。你们在汇通钱庄汇兑的金银应该不少吧?钱庄估计是把账目透给我娘了,依我娘的本事,只要拿到你的账,她能把你的老底都给算出来。”

  昭亲王摸了摸鼻子,没有否认:“汇通钱庄每年给我十万两黄金,再加上我手里的产业跟封地的税收,西北军的军饷绝对是丰足了,所以你不要劳累到自己,该怎么过你还怎么过,我不想你辛苦。”

  “钱庄这么大手笔,看来是遇到麻烦了,”五娘对利益往来看得很透彻,钱庄才不会无缘无故给她夫君当金主:“你也要多注意些,不要让人给算计了。”

  “好,我会注意,”昭亲王对五娘说的点还是很认同的:“明天要是你心里好受了,我带你去咱们的封地转转。”

  五娘点点头:“也好,这都九月了,很快就要入冬了,我去转转也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来到西北之后,五娘就一直有一个想法,只是这个想法暂时还未成熟。

  次日一早夫妻二人用完早膳之后,五娘就带着芍嬷嬷跟她的两个丫鬟随着昭亲王出府了。

  他们没有在城里逗留,而是直接去了城外。昭亲王带着五娘来到连指山,他一手揽着五娘的腰,一手指向西边一望无垠的草原,说:“满满,你看那边,越过这个大草原,再过一条无望河就是边莫。每到冬天,无望河的河面都会结着厚厚的冰,边莫人就会借着冰层,越过无望河,到大景烧杀抢掠。”

  五娘看着山下的那片大草原,现在是秋天,那些草都泛黄结了草籽,风一吹,草籽便随风飘落:“边莫是以游牧为主,那边盛产牛羊跟马匹,但边莫人好似不怎么会种地养桑,每到冬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会觊觎大景的丰足,而冰封的无望河就给他们提供了便捷。”

  “总有一天,我会把他们赶到天山以西,让他们再也不能来大景强取豪夺,”昭亲王神情严肃地看着西边,双目透着坚定,他在西北十年,见过太多大景无辜的百姓死在边莫人的刀下,他心中有恨,可是他不能妄动,毕竟还有北辽在一边虎视眈眈。

  五娘不再把眼神放在西边,而是扭头看向北方:“那边是北辽?”

  昭亲王闻声,点了点头:“是的。”

  “北辽出产的宝石跟皮毛可是很得富贵人家的喜爱,当然他们也盛产良驹,”五娘环视着四周,双目发亮,兴奋地说:“西北真是个好地方。”

  昭亲王看他媳妇这样子,感觉她现在就好像是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一样,眼睛贼亮贼亮的。

  五娘可不管她夫君在想什么,反正她现在满心满眼的都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她拽着昭亲王的衣袖说:“西北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草原?你给我划几块出来。”

  昭亲王笑着摇摇头:“这样的草原就这一片,其它的都是旱地跟荒地。”

  五娘一愣,后看了看眼前的草原,又扭过头来:“那就给我划几块荒地,要大。”

  “你先说清楚你要那些荒地干什么?”昭亲王以前也打过这片草原的主意,不过后来发现不行,这片草原紧挨着无望河,里面的凶兽可不少。

  “种草,”五娘很是自信地说:“我要建马场,我还要养牛羊。”

  “建马场,”昭亲王盯着五娘看:“你会养马吗?”

  “不会,”五娘倒是很干脆:“不过肯定有人会,只要我有想法就行,接下来的事,我出银子,难道还怕没人干吗?”

  昭亲王双目微缩,养马他也有想过,但他从未想过自己种草原建马场,因为自古以来田地都是用来种粮食的,谁会舍得拿它们来种草:“你确定要建马场?”

  “是,”五娘很坚定地说:“边莫跟北辽都出产马匹,是因为他们有草原有绿洲,西北紧邻着它们,没理由他们能咱们就不能。没有草原,我就种出草原,反正西北这边有大片的荒地无人开垦,既然如此,那咱们为什么不拿来试试?”

  昭亲王看着她侃侃而谈神采飞扬的样子,心噗通噗通地跳着,他喜欢她这么生动,这么灵俏:“你先种草原,我给你找擅养马驹的人,马种我也给你提供。”

  “好,”五娘又扭头看了看那片草原,语带希翼地说:“如果有一天这片土地安宁了,也许这里会成为一个不弱于京城的存在。”

  昭亲王也随着她的目光看向了那片草原:“会有那么一天的。”

  离开了连指山,他们夫妻又去了几个村落,去了洛河,去了西街。直到下午申时才回了王府。

  回到王府之后,昭亲王就去了军中,而五娘则是拿出了纸张跟算盘开始算了起来,算了近半个时辰,她才不再拨弄算盘。

  芍嬷嬷见她终于歇下来了,赶忙端来一碗乌鸡汤:“娘娘,您中午进的少,现在想必也饿了,奴婢炖了乌鸡汤,您进一些吧。”

  五娘看着冒着热气的乌鸡汤上漂着绿油油的葱花,顿时就感觉很有胃口,她接了过来笑说:“谢谢嬷嬷。”

  芍嬷嬷见她没犯恶心,就放心了,不过有些话她还是要说:“娘娘,您现在怀着身孕,可不能劳累。瞧您在外都奔波一天,回府之后也不休息,又费神想事,这一天两天的还好,长久了可不能这样。”

  五娘知道芍嬷嬷担心她,不过她心里有数:“嬷嬷提醒的是,不过我就算算,接下来的事儿,就放手让小应子吩咐人去做了。”

  “那就好,小应子皮实,您有什么事儿就交代他,”芍嬷嬷这才宽了心,她一个做奴才的,话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总是多嘴,不过好在王妃是个拎得清的。

  次日,五娘送走了昭亲王,就让兮香把小应子叫来。小应子来的时候,是惶惶不安,毕竟他也不知道他家王爷有没有把事都给交代了:“奴才给娘娘请安,娘娘吉祥。”

  五娘拿着张单子,递给小应子说:“你让人按着这单子誊抄几份,张贴在城门上,之后你便派人带上麻布袋跟秤去府衙门口收购草籽。”

  小应子接过单子,双目一扫,嘴都合不拢了,他家王妃这是有银子没处花吗:“娘娘,您真的要收购草籽?”

  五娘知道他会惊讶,但她要建马场,当然得要先有草原才行:“是的,你按着我写的做就行了。”

  “两文钱一两草籽是不是有些价太高了?”小应子觉得现在正处秋季,草籽到处都是,他们娘娘不食人间烟火,他可不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娘娘当了冤大头:“奴才觉得两文钱一斤都价高。”

  五娘看小应子那斤斤计较的样子,虽觉得他说的是对的,但又想想马上就要入冬了:“那就五文钱一斤吧。”

  西北是他们的封地,西北的百姓都是他们的子民。百姓只有在西北能活下去,才不会离开西北。以人为本,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小应子也不是个木头脑袋,一细想其实他就懂了:“嗳,那奴才这就去给您办。”

  “去吧。”

  说来也巧,今天刚好宁州城逢大集,现在又是秋收刚结束,许多住在很远的百姓都过来赶集,卖些地里收的,好换些油盐回去,哪想这次进城竟碰着好事了?

  辰时刚过,几个衙差就在宁州城各个城门张贴告示,百姓纷纷围了过去,以为是又出了什么大事。

  衙差贴完告示之后,也没有立马就离开,而是敲了几声响锣,就大声说:“安静一点,别嚷嚷,今天是好事儿,昭亲王府要大量收购草籽,五文钱一斤,你们要是收集好草籽就拿去府衙门口就行了,那里会有人等着。”说完也不等百姓回神,衙差就走了。

  衙差刚离开,就有一挎着篮子的妇人说到:“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昭亲王府竟收购草籽,是不是真的?”

  “可不能乱嚼舌根,”一边的大娘朝妇人拐了一胳膊:“昭亲王府那是天,告示都贴了,肯定是真的。”这大娘也不等妇人了,就立马准备回去,不管怎么样,先收点草籽过来试试,要是这事是真的,那他们一家老小都出动,今年的冬天就好过些了。

  旁人也不傻,衙差都说了昭亲王府,在西北这地界,昭亲王府的话比皇帝的圣旨还能让西北的百姓信服。

  西北军的军营帅帐里,昭亲王正坐在主位上看着西北的地域图。彦先生还是跟在京城一样,随身带着他那把破扇子,坐在昭亲王右下手的椅子上:“王爷,王妃娘娘真的要建马场?”

  昭亲王也不看他,说:“她已经把建马场要用的银子都算好了,你觉得她是说说而已吗?”他想着他媳妇双眼发亮的样子,就知她是铁了心的要建马场。

  而坐在昭亲王左下手的那位看着一身书生气的中年男子,蹙着眉头说:“王爷,王妃娘娘既然已经打算好建马场,想必要用的人手不会少,尤其是养马的好手,”说到这他就起身朝昭亲王拱手道:“西北军有许多不能再上战场的将领都擅长养马,请王爷多关照他们几分。”

  昭亲王抬首看向墨先生,看外表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武将,而且这位还是他的师父:“墨先生请坐,本王昨天已经跟王妃提过,她没意见,养马的人,包括看护马场的护卫都会从西北军出。您放心,只要有本王在,那他们就不会被饿死。”

  墨先生的父亲是镇国老侯爷一手提拔的,当年镇国老侯爷在京中遇难之时,就是老墨将军带着镇国老侯爷的亲笔书信逃回西北的。先帝以为西北军的兵符也跟着老墨将军回了西北,其实先帝错了。

  西北军的兵符一直都在镇国侯府,在镇国侯身上。镇国侯虽纨绔,但却是一个心思极其细腻的人。镇国老侯爷之所以临终之时把西北军的兵符给了镇国侯,就是猜到先帝看不起一向纨绔的镇国侯,更想不到镇国老侯爷会把兵符给了那么个不争气的东西。

  昭亲王来西北的时候,是带着西北军的兵符来的,再加上墨家的支持,才能短短四年,不到弱冠之年就掌握了西北军。墨家不管是在西北还是在昭亲王心里,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昭亲王拿起书案上的毛笔就在地域图上画了四个圈,接着他就把地域图推到书案对面:“两位先生都过来看看这四块荒地哪两块适合养马?”

  墨先生跟彦先生闻言,都走上前去看那张地域图。

  先是墨先生开了口:“这四块荒地看占地是很大,不过其中北边的这一块附近没有水源。”

  “墨先生说的很对,还有东边的一块靠近山陵,要是用来养马,估计相较于其他两块,要费些功夫,”彦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报……,”就在这时守门的侍卫隔着门禀报:“无教头回来了,要求见王爷。”

  昭亲王闻言把地域图收到一边去:“请他进来。”

  很快一位穿着一身夜行服的男子快步走了进来:“无宁给王爷请安。”

  “你回来就好,”昭亲王面上含笑:“这次本王跟本王的王妃会亲自给你主婚。”

  无宁听了这话,稍稍沉凝了一会,才开口:“多谢王爷,只是还是等过些日子再说吧。”

  昭亲王看着无宁的面色,见其没有丝毫喜色:“边莫的老国王也沙穆死了?”

  无宁点了点首:“也沙穆半月前就已经死了,只不过边莫的南院大王莫拉珥截住了消息,并没有发丧,看来他是准备掌握了大局之后再发丧。”

  “现在是九月,很快就要过冬了,”昭亲王后仰倚靠着椅背:“无望河那里一进入十月就派人盯着,”此时他面上有笑:“大景被边莫抢了这么多年,这一次本王也想去边莫那里给王妃寻些好马种。”

  一时间帐中的几位都没了声音,王爷这是准备到边莫去烧杀抢掠?

  过了午时,小应子就领着几个壮丁,搬来一张书案放在衙门口,又去钱庄兑了一斗铜钱摆在书案边上。之后他又招来一个账房,一个掌秤先生,一个记档,就开始等着百姓拿着草籽上门。

  一开始人影都没见一个,等了快半个时辰,小应子才见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提着个鼓鼓囊囊的破布袋走一步退两步的过来。

  他见那男孩跟个龟爬似的,实在是忍不了,就抱着佛尘过去,一把拽着那男孩的胳膊,快步来到书案那:“把你带来的草籽给咱家看看,要是敢糊弄咱家,咱家可饶不了你。”

  “没有……没有,我不敢,”那男孩赶忙把破布袋子打开,磕磕巴巴地说:“这些草籽都是我跟我妹妹挑过的,里面一片草叶都没有,都是草种。”

  小应子抓了一把,还真的挺实诚的:“量你小子也不敢,”说完他就扭头吩咐掌秤先生:“给他称下。”

  “是,”掌秤先生小心翼翼地赶着秤,等秤终于平了,才报了数:“三斤二两。”

  小应子瞟了一眼秤,就数了十六个铜板给那男孩,见他那瘦得跟鸡爪似的双手,小应子不由得想到自己曾经也跟这男孩一样,就心软了一次:“回去好好收集草种,咱家最近几天都会带人在这收购。”

  男孩双手巍巍颤颤地把刚得的铜钱放进一个小布袋里,钱收好之后,他就想给小应子磕头,不过小应子下巴一仰,转身不再理会男孩了。

  原还观望的人,见草籽真的能换钱,一个一个都不再退缩了。小应子他们也就跟着忙了起来,人虽然多了,但却不影响小应子的眼力劲,离得老远就能听他嚷嚷:“不行,咱们这不收草……你们这些人还没一个孩子会做事……这草籽怎么是湿的……你过了水的……”

  五娘用完晚膳之后,就领着她的两个丫鬟去了院子里开始走动。刚走了没一会,就见小应子回来了:“娘娘,奴才今天总共收了四百八十七斤草籽。”

  “辛苦你了,”五娘见小应子身上已经皱了的衣裳,就知今天这一天他都没歇着。

  她给兮香使了个眼色,兮香立马掏出个香囊,从里面取出一颗银花生,塞到了小应子手里:“王妃给你的,你拿着去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

  小应子握着手中的那颗银花生,偷偷拿眼瞧了一下五娘,就把那颗银花生收起来了:“奴才谢娘娘赏。”他容易吗?跟在王爷身边多年,还没见王爷赏过他一个铜板,还是王妃好,有钱真好!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昭亲王一回来,就见小应子一脸感激涕零的样子。

  五娘笑着说:“我们在说草籽的事儿,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可是军中有事?”问完她就吩咐兮香:“你去厨房,让他们再备些王爷爱吃的送过来。”

  “是”

  昭亲王拉着她回了屋,就让屋里伺候的人都出去了。

  “怎么了?”五娘见他脸上的神情有些严肃,心里就开始不安了。

  昭亲王不想瞒她,毕竟也瞒不了多久:“西北这估计不会安稳太久,我想把你送回京城。”

  “是边莫那边还是北辽?”五娘一想就知,肯定是要打仗了。

  “边莫的老国王死了。”

  五娘坐到了榻上,问到:“你有几成把握能赢他们?”

  “八成,”昭亲王一点都不谦虚,西北军是他的,他知道西北军的战力。

  “既然如此我就不回京城了,”五娘笑着说:“这次你就借着机会彻底把边莫给打服了,等你打服了边莫,我就给你建一个不弱于京城的边城。”

  “媳妇,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昭亲王可不认为他小媳妇是个会说大话的人。

  五娘要给她夫君画一个大饼,让他极其渴望打赢边莫,她笑问他:“你知道什么人是最不缺银子的吗?”

  “官家,”昭亲王没有一丝迟疑地回答。

  五娘摇了摇头:“是商人,”她给他举了两个很现实的例子:“你的金主——汇通钱庄,也是商家,你这亲王,官算大了吧,可你穷的响叮当。你知道我舅舅在我成亲的时候,给的添妆添了多少吗?两万两黄金。”

  昭亲王想到她昨日的话:“你想在西北建一个商城?”

  “可以这么说,”五娘故意调笑到:“不过前提是王爷您能镇得住才行。”

  昭亲王走到她跟前,抬起了她的下巴,低头在她的唇上轻轻一吻:“在西北,你男人能只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