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玥回归
作者:夜念      更新:2022-03-29 01:01      字数:6731
  国孝这一年里,整个京城相对平静,婚丧嫁娶,娱乐宴请等项目统统暂停。

  人后如何无人知,人前却都夹着尾巴安分守己,生怕给人抓到小辫子,再一纸诉状告到衙门去,那才真是天降无妄之灾。

  十月里,天渐凉。

  离家四年多的贾玥终于归来,完美地走完了当年发下的宏愿之旅,只可惜这一切先皇已经看不到了。

  当家圣上颇为感慨,念其不易,特意下旨赞美清月县主高洁的德行品格,又赏赐了一批珠宝珍玩,表明皇家立场,对清月县主大力推崇以及肯定。

  哪怕是看在皇后面上,圣上也希望能为清月县主日后寻亲加些助力。

  毕竟在京中绝大多数人眼中,贾玥二十好几的年纪,早就成了大龄剩女,绝不附和各高门贵族甄选媳妇的标准,哪怕贾玥身为县主又是皇后的胞妹。

  这世道,女子多早熟,及笄便能嫁人,像贾玥这岁数,大多孩子都生过好几个,再高贵的身份他们也没有合适的儿子孙子相配。

  再则高门贵女,闺阁小姐,合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严守女则女诫等规章典范。

  那清月县主虽说曾向先帝发宏愿为先逝安王祈福,此举着实令人敬佩,可这也改变不了她身为女子却整日在外抛头露面的事实。

  常年行走于江湖市井,多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往好了说叫不拘小节,往坏了说就是不守妇道,这样的媳妇儿,他们却是接受不能,也无福消受。

  唯有那些丧妻的或者哪里存在不足的人家有些跃跃欲试,却一直在一旁观望着,没人勇于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贾家如今可不是一般人家,想要迎娶承恩公的女儿为继室,那不是单有勇气就能办到的事儿,冒然上门提亲,被回绝了是小,若是被记恨了就绝对得不偿失。

  外界有关承恩公贾政的消息流传并不多,早年倒是曾流传出痴傻体弱的说法,后来这个流言也不攻自破。

  世人心中皆有一杆秤,能养育出一个皇后,一个县主,儿子们又个个出息的人怎么会是一般人。

  可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市井传闻多不可信。

  整顿过后,柳湘莲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和满满的诚意登门拜见未来岳父,贾政则一脸严肃地在前院会客厅接待了他。

  一番寒暄过后,双方便进入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模式。

  柳湘莲先是将这几年中队伍大致经历的事儿,去过的地儿,一一向贾政述说了一遍,见贾政面色缓和,全程侧耳倾听又面带一丝微笑,便将事先准备好的册子拿了出来,双手递给贾政,恭敬道:

  “四年过去,柳湘莲不曾忘却初心,亦不曾失信于您。如今的柳湘莲,深爱贾玥,想要同她此生相守白头,还望您成全。这是我的一番心意,请您笑纳。”

  贾政一挑眉,玩味地瞧了柳湘莲一眼,拿过册子细细看了起来,上面详细陈列了柳湘莲的个人财产和迎娶贾玥的聘礼。

  越看心里的满意就多上几分,其中有一部分东西并不能单纯的用金钱来衡量,该说不亏是曾经纵横几代的世家豪门吗?即便是中途败落,也是瘦死的骆驼大过马,这份底蕴和气度,却是不容小觑。

  这份资产,虽说同贾家比还相去甚远,但纵观京城,也算得上中等水平,比那些清水衙门中的四五品官员要好过太多。

  “柳家的叔伯长辈可有异议?”

  柳湘莲的诚意贾政感受到了,就怕半路蹦出个所谓的长辈来指手画脚,他闺女绝不受这个冤枉气。

  柳湘莲自信道:“这点请伯父放心,柳家早年就已分家,柳家二房也只剩我一人,且早已顶立门户,叔伯长辈只做平常亲戚走动便可,万没有插手我府中事儿的道理,玥儿过门便当家做主,府里所有钱权都归她管理,我定不会让她受到半分委屈。”

  自古财帛动人心,光是柳母曾经的嫁妆就让那些伯母婶娘们嫉妒红了眼,更别说还有后来柳父的经营积累。

  当年柳父柳母相继去后,那些人倒是想伸手,可那也得有机会才是,在他尚且年少时都未能让那些所谓的亲戚得逞,更何况是如今历尽千帆看尽世情的他呢!

  谁若再敢朝他伸爪子,他一点也不介意挥刀剁爪。

  贾政心里其实已经很满意了,只不过面上还得端着些,只略点头沉吟道:“嗯,你的诚意我已经看到,这桩亲事我便允了,只是如今国孝未过,定亲之事却不好对外宣扬,定好日子,待来年出了国孝直接成亲便是。”

  柳湘莲欢喜的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光洁的都快反光了。

  看着眼前言笑晏晏的柳湘莲,贾政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模样生的是真不错,气质也一等一的好,雅人深致,仪表不凡,俊逸中又带着那么几分恣意洒脱,是一个如阳光般灿烂的人。

  嫁给这样的人,玥儿会幸福的吧!

  柳湘莲趁热打铁,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庚贴和黄历,同贾政一起商量成亲的日子。

  准翁婿二人一顿翻找查看,最终将婚期定在了出国孝后一个月后的八月初二,柳湘莲其实是比较中意七月份,却被贾政给否了。

  谁让民间流传有七月为阴月诸事不宜等说法呢!

  以前他不信鬼神,可如今吧,总觉得还是避讳着些比较好,大喜的日子,可别冲撞了什么。

  日子定好后,柳湘莲又从袖袋里掏出一张图纸,笑着对贾政说:“这座五进的府邸曾是礼部尚书范大人的宅院,离贾府就隔着两条街。前不久范大人告老还乡,我就将这宅子买了下来,准备重新修整一番,作为我和玥儿的家。这样玥儿以后随时都能回娘家,距离又近,方便得很。”

  贾政睨了柳湘莲一眼,问道:“你不反对她总往娘家跑?”

  “为何要反对?这里是玥儿出生长大的地方,又有她的爹娘手足,她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我会陪她一起回来。”

  最后一句才是柳湘莲想说的重点,他一点也不反对媳妇儿回娘家,只要带着他一起就好。他很喜欢贾家的环境和氛围,那种大家庭的和谐温暖是他一直渴望却不曾拥有的美好,如今终于有机会融入其中,他怎么会轻易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贾政对柳湘莲这个女婿已经达到了相当满意的程度,便也不吝于多给他几个笑脸。

  既然要重新修整新宅,那就要一步到位,不留任何后患。

  于是贾政便将钱大介绍给了柳湘莲,有钱大全程引导,保管几个月后呈现给他一个即清新雅致又整洁方便的宅院。

  后来薛蟠得知柳湘莲要规整新房,便自发地跑去帮忙,一帮二帮的,发现这新宅院简直好的没话说,二话不说,硬拽着钱大给他们府上也来个全套。

  送上门的买卖没有不做的道理,钱大也趁机大赚了薛蟠一笔。

  ……

  贾玥回来后,贾柳两家的亲事也悄然定下,嫁妆更是早些年便已备好,至于嫁衣,时间还尚早,也不必急着备好。

  闲下来无事可做的贾玥,深感空虚寂寞冷,总想去外面走走,却又顾虑重重,毕竟这里不是外面广阔的世界。

  她已经回来京城,言行举止就该符合她的身份和她所处的环境,否则她的不当行为,影响带累的绝不止她一个人。

  贾玥呆呆地望着天边的云霞,思绪不知飘去了何方……

  她得承认,她的心野了,再也不想受拘于后院的方寸之地,一心想往外面更广阔更自由的世界,哪怕是风餐入宿,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三妹妹。”一道温柔的女声在贾玥身后响起,打断了贾玥放飞天际的思绪。

  回头看去,惊喜道:“二姐姐,你来了。”又见贾琳手里牵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走上前去一把就将其抱了起来,笑着问道:“这就是我那外甥女清欢吧?真真儿是玉雪可爱,来让三姨亲一口。”

  说着就在小姑娘粉嫩的脸蛋上使劲亲了一口,亲得小丫头羞红了小脸,无措地看向一旁的贾琳。

  贾琳噗嗤一笑,她也没想到几年不见的三妹妹竟变得如此的奔放,看来环境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清欢,这就是娘常同你说起的三姨,快叫人。”

  “三姨好,清欢给三姨请安。”小丫头脆生生的声音响起,毛嘟嘟的大眼睛冲着贾玥眨呀眨,微微一笑脸颊上便浮现出两个小酒窝,真是越看越可爱,稀罕得贾玥又将小丫头一顿揉搓。

  “走,三姨要给清欢一个大大的见面礼。”

  贾玥抱着清欢就进了大厅,贾琳莞尔一笑,也跟着进去。

  丫鬟们上了瓜果点心,又备了贾琳喜欢的雨前龙井和小孩子喜欢的清甜果汁。

  贾玥翻箱倒柜,找出一个枣红色的木盒子,打开盒子,拿出一个成人巴掌大的九层玉塔给清欢玩。

  镂雕的工艺,清透的玉质,塔身中的楼梯和摆设纹理分明,清晰可见,甚至还可以移动变换位置,打眼一看就知此物价值不菲。

  “三姨送给清欢的九层塔,清欢喜不喜欢?”

  清欢一脸欣喜地摆弄着手里的玩物,听到贾玥问,忙不迭地道:“喜欢。”

  “三妹妹这使不得,太贵重了,小孩子又没个轻重,弄坏了可不美。”

  贾玥瞪了贾琳一眼,不满道:“就你事儿多,不就是个玩器,自家姐妹,你还要同我瞎客气?我喜欢清欢,我乐意给。”

  说着又不知从那里找出一对紫水晶制成的蝴蝶发卡,比划着戴在了清欢的包包头上,满意的直点头。

  贾琳看着好笑,便调侃她道:“这么喜欢孩子,那就同妹夫早些生一个出来,才刚儿二婶同我说你的婚期已经定了,还没恭喜三妹妹好事将近呢。”

  贾玥一丝娇羞窘迫也无,只无奈叹息道:“我倒是想,只可惜离婚期还远着呢,急不来啊!”

  四年多的朝夕不离,冷不丁的分开,她一时间还真难以适应,有种思念如潮水泛滥成灾之感。

  “哎呦呦,这是谁啊?这般恨嫁,快来给我看看,这脸皮子得有多厚!”

  一阵笑声夹杂着打趣声从大厅外传来,不用看就知道是黛玉那个嘴皮子不饶人的促狭鬼。

  贾琳和贾玥起身迎了出去,就见黛玉和明玉两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由一群丫鬟簇拥着而来。

  “怎么就过来了,还想着过一会儿就过去看你们呢。”贾琳说着,同贾玥上前一人扶着一个,将人稳当当地带进了大厅落座。

  明玉喝了一口热茶,笑着冲贾琳说:“我听说二姐姐带着清欢过来了,想着反正闲着也无事,就邀四嫂一起过来看看,五嫂的产期就在这几日,怕扰了她,便没告诉她。”

  转头又冲清欢招手道:“清欢过来,让六舅母瞧瞧,我们清欢是不是又长漂亮了。”

  清欢欢快地来到明玉和黛玉身边,甜甜地叫了人,就依偎在了明玉怀里,小脑袋还贴在明玉的肚子上,倾听里面弟弟的声音。

  “你们也是,肚子都那么大了,也不精心,老实待在院子里等着我去看你们才是正经,又不是外人,何必见外?”贾琳看着俩人的肚子,真替她俩捏把汗,对她们四处乱逛的行为很是不赞同。

  贾玥有不同观点,说道:“二姐姐你就是关心则乱,适当运动对孕妇很有益处。你们都没见过,民间的那些农妇,挺着九个多月的肚子还能在田间劳作,还说多干些活,好生。话虽糙些,不过我倒觉得挺有道理,看她们生孩子确实挺容易。”

  “记得有次路遇大雨,道路被毁,我们的队伍只好找了户临近的农家借宿。赶巧晚上那户人家的媳妇儿生孩子,又请不到稳婆,她男人只得向我们一行人求助,我就让几个婆子过去帮忙。先是洗手准备热水剪刀等物,等婆子们进去时,屋里孩子都已经生出来了,婆子们惊呆了都,从来没见谁家产妇生孩子如此迅速的,就帮着收拾了。谁也没想到的是,那产妇第二天竟然就下炕开始干活,据说她们当地压根就没有做月子一说,只有那些身子极度虚弱的产妇在产后才需要歇上个天。那里的习俗就是,却很少听说谁家产妇难产的。”

  贾琳≈黛玉≈明玉:“……”不敢想不敢想,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光是听听就感觉毛骨悚然了好嘛!

  贾玥还想继续说点什么,突然看见清欢瞪着大眼睛,正听得津津有味,就伸手捏了她的小脸蛋一下,笑道:“你个小人儿精,能听懂吗你,还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

  清欢摇头晃脑的咯咯直乐,又被贾玥伸手抱到自己怀里,她也生怕小孩子动起来没个轻重再碰到明玉的肚子。

  “二姐姐,你准备什么时候再给咱们清欢添个弟弟妹妹?就她一个多孤单啊,连个玩伴都没有。”贾玥一边捏着清欢柔软的小手,一边问贾琳。

  贾琳的脸上闪过一丝晦暗,伸手捋了捋鬓角的秀发,轻声道:“或许是缘分未到吧,我婆婆倒是想往我们房里放两个人,我没点头,一直敷衍着,自打大姐姐做了皇后,她就再未提及此事。”

  “二姐姐你可不能犯傻,千万别学那些个贤惠人,主动给夫君纳妾,没了便宜了别人,恶心了自己。”

  贾玥有点火气上冲,她最看不得那些标榜贤惠大度的女子,主动将夫君分享出去,末了还背着人偷偷抹眼泪,打碎牙齿和血吞。

  不过要她说,这事儿里最可恶的就属男人。

  “那二姐夫对此是个什么态度?”贾玥又问。

  贾琳回想了一下自家夫君的态度,回道:“他啊,他即没点头,却也没反对,一直沉默来着。”

  贾玥几人闻言倒是略松了口气,没同意就好。

  至于没有坚决反对这点,倒也正常,毕竟那是他亲娘,在这个孝大过天的时代,难道还能指望哪个男人为了维护媳妇儿的利益跟亲娘对着干吗?若真到了那个份上,那个做媳妇的也捞不着好,不是被休就是被彻底厌弃,更有些心毒手黑的,直接就下死手,恁死个眼中钉肉中刺,还能赚笔嫁妆。

  黛玉和明月坐在一边听贾玥和贾琳说话,对于这个有关婆媳小妾的话题,只笑么呵地倾听,谁也没有就此发表什么看法。

  若是从前还未嫁进贾家时,她们或许会如贾玥一样,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所想,对于那些她们所不耻的行为言论,可以严厉地批判抨击,不必有丝毫顾忌。

  可如今不一样,她们成了贾家妇,原来的姐妹成了姑嫂,身份变化了之后好像关系也隔开了一层,有些话便再不能肆无忌惮地说,出口前必是斟酌再三才行。

  又扯了半天的家长里短,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朝连城的听风院而去。

  贾琳送了个包裹给连城,里面都是她亲手做的小孩子的衣服鞋袜等物,其中最难得就是一个绣着五福的肚兜,细密的针脚,精美的福字,柔软顺滑的布料,无一不能看出动手之人的用心。

  如此的用心,自然收获了连城满满的感激。

  三天后的凌晨,折腾了一天带半夜的连城终于成功诞下一个女娃,过程有些凶险,连百年的老参都用了小半根,甚至中途稳婆还问是保大还是保小,贾环想都没想就说保大,长辈们对此倒也没有异议。

  好在苍天保佑,没有夺走他珍爱的人。

  待大人孩子彻底脱险后,贾环跑到没人的角落里狠狠地哭了一场,他太恐惧了,从未经历过的恐惧将他整个淹没,差点就溺死他。

  发泄过之后,他做了个决定,以后再不生了,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足够了。

  他再也不想让连城经历那种可怕的事情,他更不想承担有可能失去连城的风险。那种可能,光是想想,都觉窒息。

  贾政尊重贾环的选择,也并没有剥夺贾环给女儿的取名权,于是这个新出生的小丫头有了个美丽的名字:贾菲,小名菲儿,在贾家四代的女孩中行二。

  连城生产到底还是伤着了,坐满了双月子,等她出月子,时间也来到了大年下。

  康隆元年对于贾家来说是个收获颇丰的一年。

  这一年,贾家成了后族,贾政受封承恩公,贾玥的回归,定亲,贾菲的出生,还有两个即将出生的麟儿,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贾家的运道如旭日般冉冉升起,预示着往后的日子将越来越好。

  大年节恰封国孝,没有鞭炮鼓乐助兴,终究少了些味道。

  一家人团聚一堂热热闹闹吃了顿年夜饭,虽然少了二房贾珠李纨夫妻俩,有些缺憾,却无伤大雅。

  刚下了饭桌,黛玉和明玉就前后脚发动了,一群人又忙忙活活从饭厅转战产房。

  孔家接到消息时,也正值饭时,夫妻俩看在儿子媳妇的面子上忍了又忍,终于熬过去这顿饭,将人打发回房,就急忙忙冲到了贾家。

  得知黛玉也一起发作时,贾敏不禁啧啧称奇,还不忘拉着贾母念叨:“母亲您说这俩孩子究竟是什么缘分?同年同月同日生不算,不是从一个肚子爬出来的模样却极为相似,长大以后嫁进同一家不说,竟然连生孩子都一起,这要说她俩上辈子没关系,您信吗?反正我不信。”

  贾母没忍住白了贾敏一眼,懒得搭理这个岁数越大越不着调的闺女,瞅瞅她这都说了些什么,管她信不信的,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的事儿,又何必再去费力探究,爱信不信呗!

  康隆二年的大年初一,当东方的天际泛起第一缕光,两道洪亮的哭声同时响起,小哥俩几乎不分先后地来到这个世界,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全新人生。

  大年初一,贾政别的没干,先后从太医院、京城各大医馆相继请来几位妇儿科圣手,为两个新生儿检查身体,排查一切有可能存在的隐形疾病。

  提心吊胆了大半天,总算结局是美好的。

  所有人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却没人能更深刻真切地体会贾政的心情。

  那一刻,贾政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想感谢天感谢地,想由衷地说声谢谢,却不知该对谁说,最后道谢无门的他直接跑去贾母的小佛堂,给观音菩萨恭恭敬敬地上了几柱香,又拜了三拜,念念叨叨说了好多好多,激荡不平的心情才一点点平息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该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