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019
作者:七年玉      更新:2022-03-29 00:40      字数:12443
  新安村离宁安镇有二十多里路, 走路走得快的话,四、五十分钟就能到。

  “二娃子,我们歇一下吧。”赵素清担心二儿子走路走累了, 就提议先歇一歇,毕竟走了一半的路了。

  贺知非哪里看不出来赵素清是担心他累, 所以才提出来休息。

  “妈,我没事,我们继续走吧。”他现在这具身体的体质还是不错的,走了十多里路并不觉得累。

  “二娃子, 我们还是歇一会儿吧。”赵素清心里担心二儿子,因为二儿子的感冒才好, 身子还有些虚, 她担心二儿子走这么多路会有些吃不消。

  贺知非知道赵素清担忧他,如果他不坐下来歇一会儿, 他妈会一直担心。

  “好, 那我们休息一会儿,”贺知非找到一块大石头,搬到赵素清的面前, “妈,你坐吧。”

  赵素清:“二娃子,你自己坐。”

  “妈, 你先坐。”贺知非找到了一块小石头坐了下去,“我坐在这。”

  “二娃子, 你冷不冷?”

  “妈, 我的感冒彻底好了, 你看我这副精神抖擞的模样, 哪里像不好的样子。”贺知非笑着说, “走了这么长的路,我都出汗了,怎么可能会冷。”

  赵素清瞧着二儿子脸色红润,精神看起来也不错,心里就放心了。

  母子俩坐了一会儿后,就继续上路。等到八点左右,母子俩终于走到了宁安镇。

  赵素清直接带着贺知非去了那对老夫妻的店,这家店叫“向日葵书店”。

  向日葵书店位于宁安镇的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不仔细找的话,很容易错过。赵素清之所以找到它,也是因缘巧合地碰到的。

  赵素清的记性好,虽然只来一次,但是也能准确无误地再次找到。贺知非他们赶到向日葵书店的时候,老夫妻俩正在书店门口晒书。

  “老板、老板娘。”赵素清声音非常洪亮地叫道,“我带我二儿子来了。”

  老两口对赵素清有印象,而且印象很深,让他们一看到她,就想起来她是谁。前几天,赵素清来他们店里□□联的时候,跟他们说了很多事情,其中说得最多就是她的二儿子,说她的二儿子读书聪明,从小到大考试都考了第一名,还说她二儿子以后一定能考上大学。

  他们夫妻俩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喜欢炫耀孩子的父母,但是第一次遇到这么能说的妈妈。

  “是你啊,小赵。”

  “老板、老板娘,这就是我的二儿子。”赵素清拉着贺知非走到老两口的面前,向老夫妻介绍她最以为傲的二儿子。

  “吴先生好、吴太太好。”贺知非听赵素清说向日葵书店的老板姓吴。他不好直接称呼老夫妻俩为“爷爷”、“奶奶”。虽然这个称呼很亲切,但是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来说,这么称呼的话会显得不够尊重、冒失。“我是贺知非,谢谢你们之前对我妈妈的照顾。”

  吴道源和妻子见贺知非长得白白净净、剑眉星目、清俊帅气,身姿修长又挺拔,气质清冷矜贵,但是并不傲慢。他们夫妻俩还是第一次见到长得这么好看的孩子,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贵气的孩子。

  这孩子的长相和通身的气度,像是家里有着几百年底蕴培养出来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农村的孩子。

  老两口见贺知非本人后,终于明白为什么赵素清会向他们炫耀她的二儿子。他们一开始以为赵素清夸大其词了,没想到本人比赵素清说得还要好。

  “贺同学你好啊。”吴道元观察一个人,喜欢注意一个人的眼睛。他刚刚注意下了贺知非的双眼,清澈明亮、炯炯有神、坦诚正直,是一个好孩子。“果然像你妈妈说得那么优秀。”

  吴道元的妻子笑着说:“这孩子长得真好,小赵你真是好福气啊。”小赵的这个二儿子无论是长相,还是通身的气度都是极好的,让人看了一眼都喜欢上。“一表人才!”

  二儿子被老两口这么夸赞,赵素清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但是她嘴上却谦虚地说道:“老板、老板娘,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好。”

  贺知非也暗中打量了下吴道元夫妻俩,这两位老人,年龄看起来有六十多岁。老先生非常儒雅,老夫人也非常端庄优雅。他们两人举手投足间充满了优雅知性。

  这两位老人的口音听起来不是本地,而是带着些京片子,应该是帝都人。再加上,两位身上“诗书”的气质,贺知非推测这两位老人恐怕是老师,或者大学的教授。

  贺知非心里想着这两位老师应该是前些年下放到宁安的,但是这几年以前被冤枉的人陆陆续续洗刷了罪名,一一回去了,怎么这两位没有回帝都,而是继续留在了宁安?

  “小赵,贺同学进来坐。”吴道元夫妻俩热情地招呼着赵素清他们母子。

  “谢谢。”贺知非跟着赵素清走进向日葵书店内,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四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有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书籍。他还发现书架上面,还有一些破破烂烂的书,这些书一看就有历史。

  除了四个大书架上摆满了书,地上也摆满了书,有教科书、字典、连环画、杂志等书。在书店的门口的右手边,也就是在窗户下摆放着一张长桌,桌子上摆放着春联。还有,在书店的上空,悬空挂着各种各样的画。有喜庆热闹的年画、油画、水彩画、国画等各种绘画作品。在绘画作品的旁变,还悬挂着书法作品

  贺知非仔细地看了看,发现悬挂着的书法作品,有好几幅是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的作品,不过应该是仿品,临摹地是民国四大书法中于右任的书法作品。

  【于右任是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擅长草书,还创造了“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的“草圣”,是华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书法家。】——选自度娘百科。

  对于于右任,贺知非是再熟悉不过了。上辈子,贺知非学习草书时描红的字帖就是于右任。对于于右任的草书的精髓,贺知非把握得十分透彻。前世,他是临摹于右任的草书最为厉害的一个人,这就导致他的草书里有于右任的影子。

  书店上空除了悬挂临摹于右任的草书,还有临摹颜真卿和欧阳询的书法作品。虽然这些都是临摹作品,但是却是精品。

  “二娃子,快点把你写好的春联拿给老板和老板娘看看。”

  赵素清的话打断了贺知非的思绪:“好。”说完,他连忙把他写好的春联从一个大布包里拿出来。他这几天一共写了两百二十二副春联,以及四副国画。

  “老板、老板娘,你们看看我家二娃子写得怎么样?”赵素清从贺知非手里接过一对门对子打开给吴道元夫妻俩看。

  “我看看。”吴道元赶紧把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戴上,等他看清楚后,立马惊得张大着嘴巴。

  吴道元正在看这幅对联是贺知非用草书写的,看了后被狠狠地惊艳到了。他的妻子对书法也有些了解,看到后也被“吓”到了。

  “好,写得太好了!”吴道元从赵素清手中接过这幅对联,摊开在桌子上,怕他自己看不清楚,又拿了一个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得十分仔细。“好好好!写地真的是太好了!”

  听到吴道元这么说,赵素清心里就放心了。虽然她觉得二娃子的门对子写得很好看,但是她认为好看没用,要老板和老板娘觉得好看才有用,这样二娃子写得门对子才能卖钱。

  “贺同学,你会于右任的草书?”

  贺知非微微点了点头:“我的草书就是临摹于右任先生的。”

  “你这幅字里有于右任的草书的影子。”吴道元双眼灼灼地看着贺知非,“你写得真的是太好了!”

  贺知非谦逊地笑了笑:“谢谢吴先生的夸奖。”

  “贺同学,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您请说。”

  “你可以现在临摹一副于右任的草书吗?”

  吴道元的妻子这个时候插了一句嘴:“贺同学,不好意思,老吴非常喜欢于右任先生的草书,他看到你的字里有于右任先生的草书的影子,就忍不住请求你临摹一副于右任先生的草书。”

  “吴太太,没关系的。”贺知非微微地笑了笑,“这并不麻烦,麻烦给我纸和笔。”

  “好好好……”吴道元立刻就拿来了宣纸、毛笔和墨。他亲自铺好宣纸,“贺同学,请!”

  “谢谢。”贺知非在下笔之前问道,“吴先生,您想让我写什么?”

  “上善若水!”吴道元非常喜欢《道德经》,尤其喜欢这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

  “好的。”贺知非拿起毛笔,动作非常潇洒利落地在宣纸上写下“上善若水”四个字。

  这四个字临摹地非常于右任,沉着、质朴、圆润又大气。如果不仔仔细细地辨认,是很难发现这是一幅临摹作品。

  “像!像!像!太像了!”吴道元一双眼灼热地盯着贺知非刚刚写好的作品,苍老的脸上是满满地激动和兴奋。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的特点,就是笔力雄强,点画浑厚。还有,点画连断非常分明,整幅作品以结构呼应彰显趣味。——选自度娘。

  吴道元对贺知非写得这幅字赞不绝口,“贺同学,你临摹地真的是太好了,是我见过临摹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最为有神韵的一个人!”

  “吴先生,您客气了。”

  “不不不,我说的是实话。”吴道元夸赞道,“没有十年的功力是临摹不出来的,贺同学你临摹于右任先生的草书有多少年呢?”

  “没多少年,差不多一年。”贺知非不能实话实话。他上辈子从小就描红于右任的草书书帖,差不多学了四五年。后来,他爱上瘦金体,就专攻瘦金体,很少写于右任的草书。现在他不能说上辈子的时候,只能无奈地撒谎了,“我从高一的时候,就课下练习写于右任先生的草书。”

  “一年?!”吴道元听到这个答案,惊得要把眼珠子从眼眶里掉出来,“一年的功夫就能临摹到于右任先生草书的精髓,这……太惊人了!”吴道元不敢相信贺知非只用了一年,就把于右任草书的神韵给临摹出来了,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见贺知非神色坦荡,目光清明,他知道贺同学没有撒谎。

  “没想到贺同学小小年纪这么有才华!”

  “老板,我们家二娃子写了不少副春联,您再看看。”

  “好好好。”

  等吴道元看到贺知非用行书、瘦金体、楷书写得春联后,直接惊得说不出话来,最让他震惊的就是贺知非用瘦金体写得春联,简直……惊为天人!

  吴道元没想到年纪轻轻地贺知非不仅精通书法,还是擅长国画。当他看到贺知非画的四副国画时,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在上辈子,贺知非从小就跟着外公学习琴、棋、书、画,他在上面很有天赋,年纪轻轻就在这些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是国内有名的青年书法、书画家。

  吴道元得知贺知非没有老师教导,是自己“瞎画”出来地,“惊吓”地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如果赵素清不在,贺知非还能编一个慌说是他外公教的,但是赵素清在,他没法这样说,只能说是自己胡乱画的。

  吴道元回过神来后,嘴里一直重复着一个词,那就是“天才”。除了天才,吴道元不知道该说什么。再说,没有名师指导,也没有下功夫十几年,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就写出这么好的字,画出这么好的画,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他见过在书法和书画方面很有天赋的人,老师稍微指点一下就通,但是和眼前的贺知非相比,那就相差太多了。

  赵素清听着吴道元一直夸赞贺知非是“天才”,一张嘴笑得合不拢嘴。做父母的,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到别人夸奖自家的孩子能干优秀。

  吴道元对贺知非写得春联是非常喜欢的,对他画的四副画更是喜爱。

  “贺同学,你的字写得太好了了,如果只是单纯地卖春联,是卖不了多少钱的。”吴道元见识到贺知非天赋异禀后,对他起了爱才之心,“还有,你这四幅画在宁安卖也是卖不了多少钱的。”

  赵素清一听吴道元这么说,不由地急了:“老板,你不是夸二娃子写得好、画的好,怎么卖不了多少钱?”

  “小赵,我的意思并不是贺同学写得春联和画的画不值钱,而是在宁安卖不了多少钱。”上次赵素清来买纸笔的时候,跟吴道元他们炫耀贺知非时,也说了他们家的条件不好,来买纸笔就是为了写春联,然后卖钱。所以,吴道元知道贺知非他们现在继续一笔钱。“如果把贺同学写地春联和画的画拿去大城市去卖,能卖不少钱。”

  赵素清听到吴道元这么说,一双眼顿时放光,神色变得激动起来:“老板,真的吗,如果拿到大城市里去卖,能卖多少钱?”

  “别的不说,就说贺同学画的画,如果拿去卖给行家,一幅画至少能卖几百块。”吴道元说得价格还是保守价格,因为他怕价格说高了会吓到贺知非他们。

  赵素清一听几百块,惊得瞪圆了一双眼睛,张大着一张嘴巴,一张脸上是难以置信地表情,结结巴巴地说道:“几……几几几几百块……”

  贺知非对于这个价格倒是没有什么意外,把他写的春联和画的画卖给行家,那肯定不会便宜。不过,他还是很“戏精”地装作一副吃惊地模样。

  吴道元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小赵、贺同学,你们今天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赵素清摇摇头说: “没有,老板,我们今天来镇上就是为了卖春联和画的,没有其他什么事情。”

  “既然这样,小赵你们今天中午就在我们家吃个中饭吧。”吴道元说着看向一旁的妻子,“老伴,你去买些菜招待下小赵他们。”

  吴道元的妻子叫胡玉兰,她刚刚听到老伴那么问,就知道老伴想要请贺知非他们吃饭。

  “好,我现在就去买几个菜。”

  “不用了不用了不用了……”赵素清急忙地拉住胡月兰,“老板、老板娘,我们怎么能在你们家吃中饭呢。”

  “小赵,我有些话想要和贺同学好好地说说,再说我也想和贺同学聊一聊书法和国画。”今天遇到像贺知非这么有才的人,吴道元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好,他想好好地跟贺知非聊一聊。“就麻烦你们留下来陪陪我们老夫妻俩。”

  “但是……这太不好意思了……”赵素清觉得在人家吃饭是一件非常难为情的事情,毕竟这个年头每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在人家吃饭,真的会给人家添麻烦的。

  吴道元知道赵素清心里在顾忌什么,一脸温和地对她笑了笑:“小赵,你们就两个人,吃个饭吃不了几个钱。再说,我之后还要你儿子赚钱,你就不要不好意思了。”

  赵素清很会抓关键的地方,“老板你以后要考二娃子赚钱是什么意思?”

  “小赵,我刚刚说了你儿子在书法和书画上面是一个天才,我留你们下来吃饭,就是想结交贺同学这个天才。”吴道元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我认识一些书法、国画的朋友,我想把贺同学的书法作品和国画作品推荐给他们。如果他们想要买,我想做一个中间人,到时候把贺同学的书法和国画作品卖给他们,这不就要考你儿子赚钱了吗?”

  赵素清是个农村妇人,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什么见识,但是她很聪明。

  “老板,你这太客气了,明明是我家二娃子要靠你们赚钱。”赵素清一听吴道元说要把她儿子写得春联和画的画介绍给他的朋友,就知道他们遇到了贵人。“老板,你这是在帮我家二娃子,你是我家二娃子的贵人。”如果是其他人,刚刚听到吴道元那么说,就会信以为真,变得得意起来,然后会非常不客气地留下来吃饭,甚至有的人会拿乔。

  吴道元没想到赵素清这么说,这让他有些意外。不过,能教出贺知非这么优秀的儿子,他就释然了。

  “我就是一个书店小老板,可不是什么贵人。”吴道元谦虚地说道,“你儿子以后会是我的贵人。”

  “吴先生,您客气了,能认识您是我的荣幸。”贺知非朝吴道元九十度鞠躬,“您是我的贵人!”

  赵素清见二儿子行了这么大的礼,也跟着朝吴道元鞠了一个躬。

  “老板,真的是太谢谢你了。”

  “你们两个……”吴道元赶紧扶起贺知非他们两个。

  “老板、老板娘,这样吧,我去买菜,然后借用下你们家厨房,我烧饭给你们吃。”赵素清心想老板这么帮她家二娃子,哪能让老板夫妻俩花钱请他们吃饭,应该是他们请老板老两口吃饭。“老板、老板娘,不是我吹,我烧菜是我们村里最好吃的,今天让你们尝尝我做的菜。”

  “你们是客人,哪能让你们破费,还让你们亲自下厨。”

  “老板、老板娘,我现在就去买菜。”赵素清说风就是雨,急急忙忙地走出了书店。

  “哎哟,小赵,你慢点。”胡玉兰连忙追了上去。

  “贺同学,我们去楼上的书房聊一聊吧。”

  “吴先生,您直接叫我名字就行了。”

  “行,那我就卖老一下,叫你小非吧。”吴道元笑得一脸和蔼,“你要是不嫌弃,就叫我一声爷爷吧。”

  贺知非立马改口叫道:“吴爷爷!”

  这一声“吴爷爷”叫到吴道元的心坎儿里了,他老人家的脸上扬起一抹开心地笑容,伸手拍了拍贺知非的肩膀:“好好好!”

  一老一小去了楼上的书房。

  楼上的书房并不大,但是布置的非常淡雅宁远。

  吴道元请贺知非坐了下来后,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看着贺知非品茶的动作,吴道元小小地惊吓了下,“小非,你懂茶道?”

  贺知非一脸谦虚地说道:“略懂一点。”上辈子贺知非的外公可是一个老学究, 除了精通国学,还擅长茶道。就连古代世家子弟的君子六艺,他外公也会一点。贺知非从小在他外公的身边长大,深受他外公影响,对于这些东西,他也会一点,不过并不像他外公那么精通。

  吴道元见贺知非懂一点茶道,就跟他说起茶道方面的事情 。贺知非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开口回应两下。

  等聊了一会儿茶道后,吴道元这才进入主题,说起书法和国画方面的事情。

  对于书法和国画,贺知非是非常了解地,但是他对于这个时代的书法和国画完全不了解,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不过,听了吴道元说了后,他终于了解这个时代的书法、国画是什么样的处境。

  这个时代的书法和国画,还没有像后世那么受重视、受追捧,毕竟这个时候的经济条件很差,人们来肚子都填不饱,哪有心情和心思去欣赏书法或者国画。不过,文化圈里的人还是非常重视书法和国画。还有,一些有钱人也喜欢买书法和国画的作品收藏。

  “小非,你要是信得过我,我就把你的作品带到帝都去,介绍给我那些老朋友。”吴道元在帝都的那些老朋友都是书法和国画的爱好者,他想把贺知非的书法和国画的作品带回去给他们看看。

  “吴爷爷,我当然信得过您,但是您也知道我家里的条件不好,我还指望我写得春联和画的画能卖一些钱,让家里人过个好年。”贺知非心里明白他的春联和画被吴道元带去帝都后能卖不少钱,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他现在急着要用钱,而吴道元去帝都的话,至少要二十来天吧,他等不及。

  他现在急需要钱,然后明天去县城里看看房子。如果有看中的房子,他想立马租下来,然后带着他爸妈去县城的电影院门口摆摊。

  “我知道你家的条件不好。”吴道元一脸慈祥地笑了笑,“这样吧,我先给你一百块,让你们家先过好年。等我从帝都回来后,再把剩下的钱给你,你看怎么样?”

  贺知非摇摇头:“吴爷爷,一百块太多了,您提前预付给我二、三十块钱就行了。”他担心吴爷爷把他家里所有钱给拿给他了,毕竟一百块在这个时候可是一笔巨款。

  “二、三十块不够吧,还是先给你一百块。”

  “那您给我五十块就行了。”贺知非笑着说,“剩下的五十块就做您去帝都的运费吧。”

  吴道元听到贺知非这么说,就知道贺知非在担心他手中的钱不多。

  “小非,你放心,我去帝都的运费还是有的。”

  “您为了我的事情特意去帝都,运费不能让您出去啊。”贺知非坚持道,“您就听我的吧,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

  见贺知非这么坚持,吴道元只好收下这份心意。

  “好。”

  接下来,一老一少继续说书法和国画方面的事情。

  此时,赵素清和胡玉兰已经买菜回来了。原本赵素清要买菜的,结果被胡玉兰给抢去了。

  胡月兰搬出长辈的身份,让赵素清不敢跟她抢着买菜了。

  赵素清想着以后一定要请吴叔和吴婶他们吃饭,也一定要好好报答吴叔和吴婶对她家二娃子的恩情。

  胡月兰亲自下厨,请赵素清帮她的忙。

  今天中午买了不少菜,两斤猪肉、一只鸡、一条鱼,再加上一些素菜。

  等贺知非下楼看到满桌的菜时,直说太丰盛了,太让吴爷爷和吴奶奶破费了。

  胡玉兰表示他们家很少有客人来吃饭,今天他们母子来他们家吃饭,他们老两口心里高兴,尤其是她,忍不住想要露两手,让他们尝尝她的手艺。

  贺知非进退有度,赵素清也拿捏得非常好,他们对于吴道元他们的家庭状况并没有好奇地询问。

  这顿饭吃得非常开心,气氛也非常热闹温馨。

  吴道元有些喝醉了,一直拍着贺知非的肩膀说,他今天“捡到”一个好孙子。

  贺知非把喝醉的吴道元背到楼上的房间,扶着他老人家躺了下来,帮他把棉袄和鞋袜脱了下来,又仔细地给他盖好被子,掖好被角。

  胡玉兰站在一旁看着贺知非的动作,心中很是动容:“小非,谢谢你。”

  “吴奶奶,是我该谢谢你们。”虽然他不知道吴爷爷和吴奶奶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能看出来他们心里藏着事。

  “我好久没有见老吴这么开心了,这么多年他没有喝过酒,今天见到你,他高兴,忍不住喝了几口酒。”胡月兰见丈夫今天这么高兴,她心里也开心。

  贺知非不明白吴爷爷和吴奶奶为什么不离开宁安回帝都,现在想来帝都恐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二位伤心了,所以他们二位不想回帝都。如果帝都是他们二位的伤心地,为了他的春联和四幅画,让吴爷爷回帝都,这……不太好。

  “吴奶奶,我们下去说吧,让吴爷爷好好地睡一觉。”

  “好。”

  来到楼下的书店,胡玉兰先给贺知非和赵素清泡了一杯茶。

  贺知非想了想,还是决定问一下。

  “吴奶奶,您和吴爷爷是帝都的人吧,是之前下放到我们宁安,对吗?”

  胡玉兰听到贺知非这么问,微微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帝都的人?”

  “口音,听你们的口音,就能听出来你们是帝都的人。”

  “没想到被你听出来了啊。”胡月兰笑得一脸慈爱,“我和你吴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帝都人,十几年前被下放到农村来。我和你吴爷爷去了很多地方,十来年前被调到宁安来。”

  贺知非心想果然如此,“吴奶奶,帝都对于您和吴爷爷来说……”说到这里,贺知非不好再说下去,斟酌了下用词,“吴奶奶,等吴爷爷醒了,麻烦您转告一下他,就说我不想我写的春联和画的画卖到帝都,让他不用特意回帝都了。”

  胡玉兰闻言,哪里不知道贺知非在想什么,对贺知非和蔼地笑了笑:“小非,你不要想太多,就算没有你,我和你吴爷爷也该回去了,毕竟这么多年没回去,也该回去看看我们的那些老朋友了,毕竟他们一直记挂着我们。”

  “吴奶奶……”贺知非是不太相信这话的。

  胡月兰微微地笑了笑:“小非,你的事情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回去的借口,你真的不要多想。”

  贺知非看了看吴奶奶,见她说这话时的神色并没有一丝勉强,反而有一种释然,他心里就放心了。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放心了。”

  “你这孩子……”胡月兰心想没想到小非这么敏感,一下子就看出他帝都是他们的伤心地。

  “吴奶奶,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回帝都?”贺知非忽然想到春运时,火车站人山人海的画面,还有春运的火车票不好买。“吴奶奶,如果你们真的要准备回去,现在就要提前买火车票了,不然有可能买不到。”

  “应该过两天才出发,这两天我们得把书店收拾整理一下。”胡月兰想着他们这次回帝都,过年前应该赶不回宁安了,怕是要过年后。

  “吴奶奶,到时候我送你们去车站吧。”贺知非决定明天从县城回来的时候,再来向日葵书店,帮吴爷爷和吴奶奶整理收拾行李。

  “好啊。”胡月兰没有拒绝,因为她知道这是贺知非的一片心意。

  跟胡玉兰聊了一会儿后,贺知非和赵素清这才离开。

  胡月兰把他们两个送到街口,“等我和老吴从帝都回来了,小赵你们要经常来镇上看看我们啊。”胡月兰很喜欢赵素他们母子,希望以后他们能多多来往。

  “五婶,等您和吴叔回来了,我们一定会经常来看望你们的,到时候我把我家其他孩子也带来给你们看看。”

  “好啊,我等着啊。”

  “吴奶奶,您不用送了。”贺知非说道,“麻烦您帮我向吴爷爷说一声抱歉,我们没有跟他打招呼就走了。”

  “你这孩子不要这么客气。”小非这孩子的教养真的是太好了。

  “吴奶奶,我们先走了。”

  “你们路上小心啊。”

  贺知非和赵素清走了很远,回头看了看,发现胡月兰还在原地看着他们。这一幕看得贺知非和赵素清心里头莫名地有些酸楚。

  “吴叔和吴婶是好人。”赵素清忽然神色变得非常严厉,对贺知非说道,“二娃子,吴叔和吴婶是你的贵人,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地孝顺他们。”

  “妈,我知道。”贺知非说完,用开玩笑地语气说道,“妈,你也是我的贵人,如果不是你,我怎么能认识吴爷爷他们?”

  被二儿子这么一说,赵素清心想还真是,哈哈地笑了两声:“我这运气真不错。吴叔和吴婶的书店也是我走错路,忽然发现的,没想到却遇到了贵人。”

  “所以说,妈你也是我的贵人!”

  “这都是菩萨保佑。”赵素清是信佛的,“一定是菩萨指引我找到吴叔和吴婶的店。晚上,我要给菩萨烧烧香,感谢菩萨给你送来贵人。”

  贺知非笑了笑:“你说得有理。”

  “二娃子,你怎么知道吴叔和吴婶是帝都人?”赵素清一脸好奇地问道,“我听他们说话和我们说话一样啊。”

  “还是有点口音的。”贺知非面不改色地忽悠到,“我们高中有一个老师以前在帝都当过兵,说话的口音就比较偏帝都的口音,所以我一听吴爷爷和吴奶奶的口音,我就知道他们是帝都人。还有,他们身上的气质,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如果我猜得没错,吴爷爷和吴奶奶应该是老师,很有可能是高中老师,也有可能是大学的教授。”以他的猜测,他觉得吴爷爷和吴奶奶是大学的教授的可能性比较大。

  “大学的教授?!”赵素清惊得倒抽一口冷气。

  “很有可能。一般下放到像我们这么偏僻的小地方,都是当年被冤枉定罪的知识分子。”贺知非神色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吴爷爷和吴奶奶应该是被最亲近的举报,才会被定罪下放。”

  “亲近的人?”赵素清听到贺知非这么说,觉得很有道理,“还真有可能,当年不少人就举报身边的亲近人,好让自己免去灾祸。难怪吴叔和吴婶不愿意回帝都。”

  “应该是吴爷爷和吴奶奶的子女吧。”如果是身边其他亲近的人,比如说亲朋好友,两位老人家不会这么伤心,也不会不愿意回帝都。

  “被自己的子女举报,真的是太挖心了。”赵素清感慨道,“吴叔和吴婶真的是太可怜了。”要是其他人举报,吴叔和吴婶也不会这么伤心难过。吴叔和吴婶的子女真的不是东西,举报自己的亲爹亲妈来躲祸,真的是畜生。

  “这样的事情应该不少。”他上辈子听外公和外婆说过这些事情,外公和外婆当年也被自己最信任的学生举报。

  “二娃子,以后我们要对吴叔和吴婶好。”赵素清真的是太心疼吴叔和吴婶了。

  贺知非点点头说:“恩。”

  “以后我有空就经常来镇上看望他们两位老人家,陪陪他们说说话。”赵素清想着吴叔和吴婶在宁安无亲无故,一定会觉得孤单,所以她想着以后就经常来看望他们,哪怕陪陪他们说说话也是好的。

  “我倒是希望吴爷爷和吴奶奶回了帝都就不要回宁安了。”贺知非说道,“毕竟帝都才是他们二位的家,宁安再好也不是他们的家。”

  “这倒是。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

  “妈,不说这事了,我们买点东西吧。”贺知非现在手里有五十块巨款,可以给家里人买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还可以多买一些米和面,还有猪肉。

  “好,我们就去买东西。”

  母子俩跑了不少家店,打了不少年货回家了。等到他们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了。

  赵素清一回到家就开始做饭。贺知非拉着贺知是把买回来的东西给分配好。

  贺知是得知贺知非写得春联卖了五十块钱,直接惊呆了。回过神来后,就一直夸赞贺知非厉害。

  “大哥,我明天打算去一趟县城。”

  “那我明天跟你一起去。”

  “行,我们明天先去踩踩点,看看县城哪些地方人流量多,好卖衣服。”找房子的事情,还是明天到了县城再说吧。

  “我听你的。”

  等到五点左右,贺文山他们回来了,得知贺知非写得春联和画的画卖了五十块钱,把他们高兴坏了。

  贺知黑他们三个小的对贺知非这个二哥的崇拜更加浓烈了,此刻在他们的心里,贺知非比大英雄还要厉害。

  得知贺知非他们给他们买新衣服和新鞋子,还有很多吃的,其中包括大白兔奶糖。他们三个开心地紧紧地抱着贺知非,嘴里一直叫着:“二哥万岁!二哥最好!二哥最厉害!”

  赵素清看着孩子们开心不已的模样,心里也高兴。贺文山这个老父亲心中也是十分地激动,恨不得去村里狠狠地炫耀他的二儿子有多能干。

  前两天一家人因为山芋没有卖出去而感到绝望,这才没两天他们家的情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他们家有米吃、有面吃、有肉吃,还有新衣服穿。

  二儿子一下赚了五十块钱,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五十块钱,他们家要赚几年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吴叔说了二娃子是天才,他把二娃子写的字和画的画带去帝都卖的画,到时候能卖好几百块了。”

  “二哥,你太厉害了!”贺知黑他们对贺知非佩服地五体投地。

  贺知非笑着说:“我也没有想到。”

  贺文山喝着小酒,笑眯眯地说:“二娃子,你这是遇到贵人了!”

  “这都是我的功劳。”赵素清一脸得意地说,“如果不是我走错路,也遇不到吴叔和吴婶他们。”

  “妈是我们家最大的功臣。”贺知非揶揄他爸说道,“爸,你娶了一个好老婆。”

  贺文山扬起下巴,一脸得意洋洋地说道:“那是,我眼光好,娶了你妈这么好的媳妇。”

  贺知黑他们轮流拍赵素清的马屁,拍得赵素清笑得不停。

  “爸妈,明天我打算带大哥去县城看看。”贺知非表示他们先去县城打探情况,打探好地方后,过两天他们就能去摆摊做生意了。

  “行,明天你们两个去吧。”

  “等从县城回来,我打算再带着大哥去吴爷爷他们家,帮他们整理收拾东西。”贺知非道,“再问问他们什么时候出发。”

  贺文山和赵素清同时点头:“这是应该的。”

  赵素清忽然想到一个主意,“对了,大娃子,你明天跟二娃子去吴叔和吴婶家的时候,给他们量一量身材,到时候你给他们两位老人家做一身衣服。”

  “妈,你这个主意好。”贺知非非常赞同赵素清这个提议。

  “我们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感谢他们两位老人家,只能先给他们做一身衣服。”赵素清觉得他们家受了吴道元他们这么大的恩,一定要报答。他们家现在的条件不好,送不出什么好东西给二位老人家,只能给二位老人家做衣服。“对了,二娃子,你到时候问问吴叔和吴婶穿多大的鞋子,我给他们两位做几双鞋子。”虽然她不会做衣服,但是她会做鞋子,而且做得又结实又好穿。

  贺知非朝他妈竖起大拇指: “妈,还是你想得细心周到。”

  “那是,你们男人哪有我们女人细心。”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晚饭后,就洗洗去睡了。次日一大早,贺知非和贺知是出发去镇上了。他们要先去宁安镇,然后从镇上搭车去县城。换做平时,他们是要走路去县城的。为了省钱,不会从宁安镇坐车去县城,但是他们现在有钱了,赵素清心疼贺知非,就让他们兄弟俩从镇上坐车去县城。

  到了县城,贺知非和贺知是先去平安县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