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与李四儿(四)
作者:呵气成霜      更新:2022-03-26 13:39      字数:3288
  小县城的物价不高, 房价也不高。

  在李四儿7岁那一年,李生财与翠花凑巴凑巴, 凑了八十两银子,在离县衙比较远, 却与小县城一位举人开办的学堂不远处买下一个一进四合院, 正房是李氏夫妇带着两个小儿子住, 此外还整理出一个书房, 夜间灯火通明,给几个孩子念书用。

  别看几个孩子还小, 可他们的记忆力十分惊人, 跟着爹爹或是姐姐念个回, 之后,只要您开个头, 他就能一口气顺到底。

  东厢房, 则是给两个大些的儿子住;西厢房, 则是给几个闺女留着呢,目前只有李四儿在夫妇身边,就只住她一人。

  李生财带着家小一住进新置办的家,便将大儿子李家宝送去了附近举人办的口碑不错的学堂。

  别瞧李家宝小, 只有5岁,可是他已经将科举要考的《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通通背下来, 当然只是背下来罢了,大部分的字还是不认识的,毕竟家宝不过五岁, 没有让他开始习字。

  举人先生才不过四旬,他考了考家宝后,才面带笑容的留下学生家宝,以及李生财送上的束脩。

  岁月匆匆,时间又过去了两年。

  这一年,二弟弟李家好也被送去了学堂。

  几个姐姐一一出了师,如今她们每个月合绣一大件,能卖到八两十两银子,因此有她们这样子的活广告,李绣娘收徒越发顺利了。

  小县城的小四合院比较狭窄,没有法子给几个姑娘们弄绣房,翠花与李生财一合计,便回去将李家村的老屋子推倒,花了二十两银子,起了新的大四合院,与李绣娘家的差不多。

  现在,三位姐姐就住在那新起的大四合院里,绣绣花,织织布,还养了几只鸡。

  此外,每旬会有一位自来大户人家的管事婆子,过来教导三位姐姐管事理事,以及待人接物。

  今年李四儿9岁,那大姐盼儿就是16岁,二姐双儿就是14岁,三姐三儿已是12岁。

  但,对内,三个姐姐被李四儿洗了脑、催了眠,她们心底在等待着家宝考上秀才,心底觉得只有家宝考上秀才,才可以找到好婆家。

  而,对外,那时不时上门来做媒的媒婆,翠花是说几个闺女要迟些说人家,比起一般姑娘要迟上几年才能成好事。

  秀才家的姐姐,与帐房大先生的闺女,哪个更吸引人家啊?

  这想也不必想,在清朝,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李四儿敢保证,到时找的婆家,比现在要好几个档次呢?!她是在给自已创造条件呢,她的目的是当隆科多的正妻,她的生的儿子要继承隆科多的爵位的,可不想到了到了一场空。

  时间如流水,一下子又过去了两年。

  当李家宝9岁那一年,5岁的家强与才3岁的家富都被李生财一同送去了学堂。

  不过两月,就传出同哥哥们一样聪颖不凡的话来。李家因为几个过目不忘的儿子在小县城也成了知名耕读人家。

  次年,当李家宝10岁那年,那年正是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李家宝的举子先生终于放话说:明年可以下场考一考县试。

  李家宝恭敬称是。

  县试为童试考试中的第一场。

  县试一般只考四书文,试贴诗,五经文,诗,赋,策,论,性理论,对谕广训等等死记硬背的知识。

  凡是县试的试题,一般各个书斋都有卖,不过小县城的书斋就不大全面。李四儿就从系统内购买了近五年之内的全国县试所有卷子。

  李家宝回了李家村,开始闭门谢客,刷题,疯狂刷题……考前刷真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他的压力不小呢,家里有个大龄姐姐每回一见他,就会那种依赖的渴望的眼神向他述说着好青年快被别人家抢光了,当然这是四姐姐为他翻译的,四姐姐说县试没有问题,只是先生是希望他考个好名次才多压了他两年,反正他还小;到时考中举也必会多压他几年,当然到时成了秀才,就去府城进学,而不是在小县城的学堂的。

  1894年2月,小县城,县衙后院

  各县皆有考场,考三场还是四场由县官决定。

  刚到寅时,正是伸手不见五指,小院子早已灯火通明。

  亭亭玉立的大姐姐盼儿仔细的将一件件考试用品小心的放进考篮,对大弟弟说:“家宝,东西收拾好了。你过来看看。”

  十一岁的李家宝与大姐姐一般高,行动之间更像个大人似的,他淡定地点点头,走过来,又将食物、笔墨纸砚、戴校卡、清朝牌准考证仔细检查一遍,一板一眼说:“齐了。”

  另一边的双儿,将姐妹几人亲手缝制的兔毛大氅送上,关切道:“刚是初春,早晨寒冷,我们准备了件皮子,你带上。”

  李家宝早两年就听同窗师兄说起过,县试在县衙后院的考棚举行,不是乡试中在号房只许着单衣,点点同意,道:“姐姐们想得周到。”

  三儿眼睛发亮,激动地道:“祝大弟弟旗开得胜!三姐姐给你做了好吃的,你一回来就可以吃上。”

  李家宝带笑点头,道:“你们放心吧。四姐姐说只要弟弟发挥正常,得头几名也是没有问题。”他对四姐姐有种莫名的信任,四姐姐对他也十分信任,这不,四姐姐带着三个弟弟与父母去了府城,替他找房子去了。

  李家宝披上二姐姐送来的大氅,提着考篮,向门口走去,走着走着,见姐姐们还在送,回头劝道:“大姐,二姐,三姐,别送,别送,天色还早,回去再睡个回笼觉吧……”前不久买的一个老仆为他打开了门,李家宝出了门,嘱咐老仆锁好门,看好家。

  外面,早有同窗家的驴车在候着,他也不见外的上了车,里头有四位同窗,他们五人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

  县城小,没一会儿就到了县衙,不过他们有不少听来的经验,并没有马上下车,坐在驴车内候着。

  黎明前,县官开始点名,考生们开始带考篮入场时,他们才一同下驴车。

  入场前,有一位年青衙役过来搜查李家宝全身,不过衙役很有经验,只让脱下兔毛大氅,在他的身上几处容易挟带的地方拍了拍就作罢,如此行事,便是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

  第一场为正场。县令在当场取考生。第一场未过的考生,就不必参加之后的几场。

  李家宝轻松过了第一场,还是上等。

  接下去的两日,李家宝照例起了个大早,去县衙考场赴场。

  这两场没有当场取考生,而是得等上好几天,等着县衙发案。

  李生财在府城寻到了一处小房子,在四儿的劝说下,花了一百二十两买下,又托人租出了正房与西厢房,只留下东厢房与倒座房给李家宝过来住。

  紧接着,李生财带着翠花四儿以及三个皮小子匆匆回到小县城,回到小县城的那一天,正好是考试发案那日。

  进一家门,便见人人喜气洋洋的。

  一问之下,才知道家宝考了第一名。

  是县案首。

  如无重大事故,无须再一路考至院考,照例‘进学’,获取秀才功名。

  李四儿淡淡地笑了。

  县试是首案不大意外。府试也差不多程度。

  但是院试则是更高一层,它是科举的第一个正式考试,加了简单的策论与杂文,那可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不知道家宝对策论有没有天分!?他太年幼了。

  1694年4月,府城

  李家宝参加了县令大人为考中的学子举办的宴会后,便在四姐姐的陪同下直奔去了府城。

  入住了新置办的房子的东厢房,东厢房分隔为李四儿的闺房与李家宝的书房,灶间、饭厅、会客厅都在倒座房(正房对面的南房)。

  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李家宝又开始疯狂的刷题。

  时间很快到了四月份,府试是连考三场。

  这一回,李家宝还是前三名;不过到了十月份的院试,李家宝掉落到了前十名。

  然而,依旧不影响李家宝的出名,虽说江南多才子,但在小县城,李家宝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秀才,前十名的小秀才,属于成绩最好的秀才,便是‘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

  ‘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禀米六斗。

  李家宝正常进入‘士大夫’阶层——

  可以免除差徭;可以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等特权。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

  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除此之外,李家热闹极了,家里的门槛几乎要被小县城的媒婆们踏平了。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上要进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