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作者:溜溜猪      更新:2023-05-29 06:14      字数:4967
  这是当地自己种的烟丝,当地的老农民也买不起城里的红梅或者325香烟,有烟瘾只能抽一抽当地自己种的烟丝。何小丽知道,老烟枪掏出烟来的意思,就是准备等一等他们了。“快去快回。”老马说:“冬天日头下得早,咱们回去还要一个多小时呢。”驴车比走路稍微快一点,跟蹬自行车的速度差不多。“好嘞,我们快点回来。”何小丽和王有志快步往外走,还没走几步,有一个老同志叫住了他们。“是你们要找新型的稻种?”老同志问。刚被扑灭的希望,又被人点燃一点点,何小丽看着老同志,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哪里都找不到对吧,我听说县政府那里到了一批,你们回去打一打报告,叫队里批了再去领,晚了可就来不及了。”我勒个去,还要回队里打报告,王小丽看了正在慢悠悠的抽烟的老马一眼,这要坐着驴车回去找叔叔打个条子,然后再来县委,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谁知道别的大队会不会闻着风赶来呢,她可不想冒这个险。于是撒腿就往县委跑,跑出粮站门口才发现她根本就不知道县委在哪里,县委家属大院她倒是知道了。王有志紧跟慢跟才赶上她的脚步,何小丽又是一个急刹车,两人差点给撞上。“你干嘛啊,一惊一乍的。”王有志摸了摸胸口,差点跟她撞了个满怀!当下男女风气没有那么开放,他谨记这位是他的好兄弟付欧的对象呢,朋友妻不可欺。“我不知道县委大院在哪里。”王有志去过的,他当然知道。还以为是什么事呢,王有志说:“你这样猛叉叉的去县委,谁会给你种子啊,得先回队里开条子,我们先去供销社买纸,明天再跑一趟吧。”还真当县委是她家啊,要啥给啥?“我干嘛回去打条子浪费一天时间,我现在就要去,直接找李书记啊!”不由分说的,何小丽攥着王有志的袖子就往外跑:“你带路,我去找李书记,他特批不就行了吗。”是了,李书记这个熟人又可以发挥他的作用了,何小丽就是这样,不到需要用人的时候,基本想不起这个人来的,明明之前就可以找李书记嘛,还东奔西走的绕了很多弯路。王有志心说这还真是个行动派,说到哪就要做的,只能咬牙陪着她去一趟县委了,好在县城不大,县委他去过的,路他还有印象。也是赶巧了,两人一起到了县委,找到李书记,并批了他们一把稻种,何小丽看着这一把珍贵的种子,连声道谢。县委的同志说:“就这一把,刚好够一亩半到两亩,要是晚来一天,这种子可不就是你们的了。”也就是说幸好今天来了吧,晚了说不定就没有了。“还有哪些村子领了?”她好奇的问。“哪有多的,也就一斤种子,给下面的几个公社分了一些,大队来领的也就你们,下面的同志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不敢干,都看着别人呢,跟你们说啊,这珍贵的稻种,可是李书记托了很多人才弄到的,你们领到以后,务必纪录好种植的经过,如果能够成功,争取在新蔡县树立典型,明白吗?”县委的同志说。“当然!”何小丽点点头:“我们费了千辛万苦弄来这一点种子,可不就是为了明年的试验田能够成功吗?放心,不管任务有多艰巨,征途有多艰苦,只要有我们年轻一代在,就能够勇往直前,不怕失败!”“大家都不相信亩产四百公斤的事情,都觉得是神话,你们明年,就要让这个神话在新蔡县上演,谁能树立起典型来,谁就是大功臣!”县委同志鼓励起人来,简直是一套一套又一套了。“不怕艰苦不怕困难!”何小丽拍着胸脯保证。王有志心说这个何小丽,平时忽悠起人来一套接着一套,但数今天看起来最真诚了,两人谢过了县委的同志,就从办公室出来了。刚走出办公室来,李书记还在外面等着呢。“李书记。”在外面,何小丽不敢造次叫李伯伯了,得避嫌。“哟,小何同志。”李书记今天看起来笑眯眯的,格外的亲切,自上次从大河村一别,还没有再见过了,上次去他家吃饭,他刚好骑着个破自行车去下面走访基层去了,也没碰到,大概是俞小宛在他面前讲了什么,他今天看着何小丽就格外的亲切。“小王同志也在啊。”真会打招呼,王有志感觉自己是多余的。“李书记好,我们今天是进城送红糖的,幸好碰到您了,否则这袋子稻种可成不了我的了,多谢您!”何小丽谦虚的笑了笑,她知道李书记的亲切源自于哪里,但她是做不了他们家的儿媳妇了,李立新这个人她可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明明是自己来找他的,还非得说幸好碰到李书记,假不假!“农村的生活还习惯吧。”李书记说:“我等你是因为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讲的,立新的妈妈跟你爸爸妈妈一直都有联系,你父母亲最近都正式调回单位工作了,她让我看到你的话,务必要跟你说一声,免得你挂心。”“我爸妈正式调回去了?”这个消息虽说很意外,但也不是没有征兆的,上一次过来县城里面,俞小宛也提到了单位请何正回去,给老领导会诊的事情,可能是在这件事情上面立了功,所以双双都回到了原本的工作岗位上。“是的,你爸爸妈妈也很难联系到你,所以给我夫人打了电话,嘱咐我们一定要照顾你,过几天我还要去省城开会,到时候再去看看他们。”何小丽才不相信无缘无故的,爸爸妈妈会无缘无故的嘱咐俞小宛“照顾”她,双方父母肯定达成了什么默契,她现在在新蔡县,最合适的就是把女儿嘱托给在新蔡县当一把手的老战友照顾。双方都是老狐狸。这样,王有志站在一旁就尴尬了,李书记都邀请何小丽去他家吃饭了,他还要去供销社买纸呢。“李书记,不好意思打断你们,要不这样,何小丽你去李书记家吃晚饭,我先去供销社买牛皮纸。”王有志有点着急:“我们村要分红糖了,需要买许多牛皮纸包,再要不去,供销社得关门了。”死没良心的王有志,竟然想一个人开溜?何小丽对李书记礼貌的鞠了个躬:“谢谢您帮助我们拿到稻种,我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回报您,但眼下我们要去供销社买牛皮纸,王有志一个人弄不回去拿么多,我得跟他一起走了,下次有机会,我再去找伯母吃饭。”今天肯定不行了,就算下回去打听父母的消息,她也要找余敏跟她一起,总觉得这样才能壮胆。看两人真的像很着急的样子,天也渐渐黑起来了,李书记也知道从县城到大河村有多远,便不方便继续挽留,又交待了一番场面话,无非是有什么问题找政府,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无穷大之类。再说下去真的就要天黑了。两人匆匆的辞别了李书记,飞奔到供销社买包装红糖的牛皮纸,买完看看还有时间,王有志又掏钱买了几斤肉包,他还记得上次何小丽买回去馒头包子,大家好像很喜欢吃,再说何小丽和老马跟着他跑了一整天,请他们吃个晚饭是很平常的事情。何小丽这次没跟他客气,本身知青点的青年们就是一家人,她跟付欧、王有志三个人都是拿工资的,不论贫富,总是有金钱进账的那种,也是他们三个人来县城的次数比较多一些,因此不管是谁来了,都会买一些吃食回去给大家。这也是这个年代里面,苦中作乐中比较珍贵的回忆了。回到粮站,老马刚想抱怨几句,但被王有志买回来热腾腾的肉包塞住了嘴巴,头一回嘴角扬起来笑来。他是最朴实的庄户人,一想起刚才对何小丽和王有志的态度,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赶驴车时,还特意往平稳的路上赶。不过何小丽和王有志不会跟他计较,今天来一趟县城的收获实在是太大了,两人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之情。王有志撇撇嘴,看看天,还没一刻钟的时间,就躺在稻草中间睡着了。第59章回到知青点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多,王有志睡得死沉,何小丽也靠着板车边上睡着了。余敏和刘恩慈两人刚收拾完甘蔗地回来,累得一点都动不了,两人洗完澡就躺在床上看着屋梁顶上。倒是难得的一次,看见付欧盯着厨房的一堆东西发呆,他想煮饭来着,但是搞不清楚到底要放多少米啊!以前经常看着何小丽和余敏两人在厨房倒饬这啊那,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模样,换他来,简直不要太难!“付欧。”余敏在外面有气无力的叫了一声:“你要是饿了去何小丽柜子里面找麦乳精泡一碗喝一下垫垫,我们两实在是累的饿都不饿了。”她不是不饿,是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吃人家东西了。付欧也只能掏出何小丽给他的备用钥匙,从里面拿出麦乳精泡了一碗,自己喝了。余敏和刘恩慈累的果然是连水都不想喝一口,躺床上还没五分钟就睡着了。像她们这样的年轻人,在地里是要出大力的,所以每个人,都不想在这农村里面呆上一辈子。所以等王有志扛着一大包的牛皮纸进来的时候,看到屋子里面静悄悄的。付欧喝了一碗麦乳精还是饿啊,只能傻等着王有志两人回来,一般情况下他们去县城,是要带东西回来的。果然,王有志带来的包子拯救了他,三个包子下肚,饥饿感终于没有了。何小丽看着他也确实觉得无语,这么大个人,居然不懂做饭,不可思议。“为啥要做饭,以前家里人都是吃食堂的,去读书学校里面也吃食堂啊。”付欧觉得理所当然。这个年代确实……食堂也不贵,基本跟自己做的成本差不多,多省事,也不像几十年以后有地沟油。好吧。“那你总归是要学会煮点东西啊。”何小丽忍不住抱怨他。“我会煮饺子,北京比这里方便,我可以买饺子回来煮。”付欧说。也是从食堂买来吧!“我妈隔段时间会包点饺子放冰箱里面,我要是饿了自己会煮。”他补充了一句。好家伙,家庭条件真好,他家还有冰箱啊,难怪呢……被人家盯上了,过着这么资本主义的“生活”,啧啧啧。嫉妒让何小丽变成了椭圆!“明天早上我煮面条,你跟着学一学。”何小丽说:“现在帮我烧水,我要洗个澡。”“哦。”这个付欧是会的:“水已经烧好了,在大锅里面,满满一锅,你先去洗,洗了赶紧睡吧。”看到付鸥越来越有眼力价的模样,何小丽真想表扬他一下,但是没劲儿,她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恨不得倒地就睡个三天三夜。知青点专门有一个铝制的锅是烧水的,并不像当地人一样,炒菜的大铁锅跟烧水洗澡的锅混着用。“好。”何小丽转身准备打水,谁知道付欧手脚麻利的帮她拿桶子,倒水、对冷水,一气呵成,然后拉着她的手,一路帮她把水带到后院小屋里面。其实……他还是挺好的,何小丽默默的想。算了,不会做饭就不会做饭吧,以后回城了有食堂,她记得这种大食堂的吃法,吃到了九十年代还很流行,她父母那一辈儿,很多人都是不做饭带着孩子吃食堂的。毕竟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许多老人留在农村不适应城市的生活不愿意出来,保姆在那个年代也很少见,都是父母带着孩子的,自己的手艺不见得比食堂大师傅的好,所以很多人,都直接吃食堂好了。何小丽还记得小时候去亲戚家,人家直接用铁盒在食堂打一盒盒的小炒,她还记得那个小炒肉的味道,真不比私人饭馆里面的差。毕竟那个年代,能进国营厂做大师傅,比进私人开的馆子要受欢迎的多,所以国营厂食堂,也都是藏龙卧虎,到了九十年代末,因为国企改革,许多人也才走入下海经商之路,或者被人高薪聘请。地里的工作一结束,后面几天就是何小丽跟王有志的工作了,其他人都放了大假。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何小丽把种子的事情跟大家说了,大家伙都挺高兴的。不管怎样,年轻人都是会付出十二分的热忱去做这些事情。王有志和何小丽要去清点分给大家的红糖,刘恩慈和余敏也去帮忙包糖。付鸥则去跟老农请教种田的技巧,他有这个耐心,去记录每个人说的,并对比他们的经验,哪家说出来的更加实用,并做好笔记。到晚上,他还专门去找何直讨论了一下新型稻种的种植技术,何直听了也是连连点头,付鸥虽然很少下地干活,但脑子灵活,或许有些老农的经验有不到之处,让他这样一对比,就面面俱到了。很快到了村里分糖的时间,按照之前记录的工分,和剩下红糖的重量,算出一个系数出来,按照系数给大家分,这次分的还算是公道,人人都说不出闲话出来,村里一共有八十多户,按户数数,一户一大包两大包,最多的领到了十几斤,大家都说今年能过个好年了。且不说农村人吃不到的大白兔,就是红糖,在七八十年代,绝对也算是拿得出手的“奢侈品”,媳妇儿过年回娘家,拿一斤红糖,背二十个鸡蛋,可就是了不得的年礼。这是人人下一年的盼头。就连以前分不到红糖,没有劳力的老年人,这些人即便下地,劳力都不如年轻人,连他们也都分到了一斤,这算是特别的照顾。这一点,倒没人敢说有意见,谁没个好的时候,谁老了都不想去地里吃土,除了几个不想干活又想分东西的小混子,其他人都只给何直伸大拇指。分完了所有村民的红糖,今年稀罕般的,村里居然没有人因为分东西而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