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作者:溜溜猪      更新:2023-05-29 06:14      字数:4679
  早稻的生长周期是108-110天,并且口感太差,尽管如此,庄户人家能够吃到白米,都要叫一声阿弥陀佛了,所以早稻一定要种好,才能给晚稻米起一个好头。大河村这边,有两季的稻子栽种时间,所以早稻要二月底或者三月初的时候就要插秧了,再往前算,培苗就得一月底开始。介于春节期间通讯都比较困难,所以要买种子,必须尽早就要准备了,所以何小丽,才会火急火燎的来跟大队长何直“请示”,毕竟他不松口,这事知青们要是自己干了,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情。本着说干就干的心情,几个知青分路行动,付鸥骑着自行车去县城的种子店看看,有没有这种种子,若有,买够能种两亩地的就可以了,毕竟知青点后面那块地,开辟出来也就只有不到两亩。结果没有找到种子,这种种子,还没有在新蔡当地推广。于是付鸥和王有志给在城里的同学写信,特别是付鸥,他的同学大部分留在了西安,西安好歹也是大城市吧,总归多一点希望,信寄出去以后,各人都带着期望盼着。眼看着就要过年,别说过年,就是平时,火车票也很难买到,他们很难说出去大城市再找一找,目前来说,希望就只能在外地的同学身上。如果二月份以前找不到种子,再多的准备工作也是白搭。三个人干的热火朝天,连余敏和刘恩慈的积极性都被带动了,有点空的时候,五个知青就在光脚挖地,弄得过来过去的人都看他们。以为知青点自己也有菜地了,而且那么大一片,大家都羡慕不已。听说几个知青是准备种试验田,大家的意见又是一边倒。“早几年时候的事儿,这些小孩子是不知道,当时牛皮吹上天,结果呐?”“就是,几个小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买种子的钱,会不会花公家的……”这种议论不是没有,但随着时间过去,发现议论也不顶用的时候,干脆的,也不说了,反正出工也不要他们出,种地也是他们自己种,爱咋咋。就这样等了一个礼拜,还没有音讯,大家渐渐都有些急了。村民忘记议论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村里要收甘蔗了,起码有一个礼拜好忙,甘蔗太重,太多,没有那么多车可以运的情况下,需要人力去挑,去背,除了熬糖的师傅跟帮工,其他的人,都要去地里帮工。要分红糖了,咋能不高兴呢!!!!第57章摆在眼前的事情就是队里要收甘蔗,到了这个季节,几乎就是全民皆忙。全队上下,哪怕是十来岁的小孩子,都要征用。这又是好一场农忙!数十万斤的甘蔗,要从地里收上来,送到制作蔗糖的地方,压榨出来,澄清、提纯等数道工序,一点不差,分毫不离的做出来,是需耗费大量的人工、劳力。这也是是一年之中最集中也是最大的一次劳动壮举,整片整片的甘蔗田里,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板车……学校也会在农忙期间放假,所以这次学校便在收甘蔗前头提前放了假,何小丽本指望着上课能躲过去农忙,结果还是要加入到其中。这也是新蔡县这一带的蔗糖的产出,除大河村,附近几个大队历年来如此,将近数万斤的红糖,都在这里诞生。这个过程,简直是大河村的盛事,因往年,即便产了红糖,也是孙有才家里贪了村民该分的大半,能分到村民手里的便寥寥无几了。今天想着终归是有个盼头了,何直上来了,且他做事公正,除了要交公的那些,其他的,几乎都是分到村民手里的。所以这个分糖就要看收糖和做事的时候记的分,分值越高的,分的也就越多。当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除外,他们不用下地,也有权利分到一个平均值。所以各家各户,有丁出丁,有力出力,除了队里不要的太小太瘦弱的孩子,几乎都参与进来。连何小丽都被叫到地里砍甘蔗,像她这样的,只能记六个工分,分糖的时候,跟何建设这样的孩子差不多的比例。弯着腰一根根的把甘蔗砍下来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充满怨念的。但你说我不稀罕这糖,我不去干着活,也是不行的,毕竟队里能出动的劳力都出动了,你若是不去,那就是缺乏社会主义积极性。如今她也怕,怕自己被扣个大帽子,连老师的工作都要丢,左右也不能一个人闲着,所以也参与进来。反正学校也提前停了课,老师纷纷回到各个村里,帮着砍甘蔗,装车,运输,一板车一板车的甘蔗从地里源源不断的运出去,熟练的村民,把甘蔗略加清洗,斩断,压出汁水出来,剩下的工序,就是炼糖师傅们去做了。因为需要数日不间断的炼糖,中间的过程是不能断的,村里的六个师傅只能轮班的休,一班带着几个小学徒才后面帮忙,等到十日过后,也就是腊月十四那天,大河村一千多斤的红糖,差不多都炼好了。会计王有志也是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将这一坛坛的红糖过称,记录好,算好要交上去的数,其他的才是按比例分了。最后算出来,能分的大概是八百来斤,刚好队里有七百多口人,先把按平均数分出来的那些撇出去。其次就是按共分等量分。因为每个人做的事情不一样,计算的工分也不一样,要是一个不平均,短了谁,到时候人家意见大了,你也不好过。所以这里面比熬糖的师傅更忙的,恐怕就是王有志,整天忙着算数,还要跟队里的人一家家的对工分,忙不过来,索性叫上何小丽帮忙。他去喊何小丽的时候,刚好何小丽弯着腰,在地里苦逼兮兮的砍甘蔗了。“给你算数,对工分?”何小丽擦了一把汗,这可是腊月时节,脸上都冒汗,简直了,双抢都没这辛苦,看着干劲十足的村民,她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还有计数,我一个人干不来,看了一下也没有别人能帮上我,每个坛子长得都一样,我刚称好,就被人弄混了。”王有志有些头疼,确实他一个人忙不来,如果付欧在他更愿意叫上付欧,毕竟付欧是个男人,还能帮忙抬东西,何小丽就纯粹只能算数了。王有志就是想找一个人,可以计数,脑子又灵活,还不爱占便宜的,这个人何小丽正好合适。“给我算工分吗?”何小丽问。“呃——”王有志早就料到了何小丽没有什么觉悟,决定会自己要工分的:“工分就不算了,给你一斤红糖吧!”补充了一句:“我也是一样,我也没有领工分的。”反正,意思差不多,要正经八百的算分,何小丽说不定还分不到一斤,所以她爽快的答应了。果然有了何小丽的帮忙,称糖这件事情就简单了许多,王有志之前总是担心会弄混,何小丽则用红漆笔,在坛子外面标好了数字。“这个数字也是有讲究的,这次要交上去一千斤的红糖,在交上去的红糖的坛子上面我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标注,而在留给村里分的红糖上面,我用汉语的一二三四来标注,这样就不会弄混了。”这是何小丽的主意。王有志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啊。”这样就不会搞混淆了!“所以说你笨啊,叫声小何老师听听。”何小丽忍不住打趣他,甚至忘记了刚开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王有志就会想到炮灰cp几个字,所以一直都不曾搭理他,说到底,他本心还是很淳朴的,只是人有时候认死理,他见不得别人沾公家的便宜,所以在何小丽当初被人诬陷偷了谷子的时候,是从心底里厌弃的。但这回不一样了,他知道何小丽的人品,所以才会在当初孙振气势汹汹冲到知青点兴师问罪只是,跟余敏两人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她这边,要不是王有志去通知李书记,恐怕她会有不小的麻烦。听到何小丽的打趣,王有志也是挠头憨笑,要他叫小何老师他可叫不来,两人也是忙了两天,才把交公的红糖给理清楚,因为村里没有拖拉机,只有一个老式的驴车,两人护送着红糖,赶着驴车去县里交红糖。说真的,何小丽长这么大,也没有坐过传说中的驴车,赶车的车夫叫老马,年纪比较大了,这几年都没有年轻人会干这活,也多亏有个驴车,经常去县城交东西,都得要赶着驴车过去。如果是要交粮食这种更重的东西,则需要提前去矿场找人开条子,借拖拉机用一天,去送粮。因为太远,是不能像县郊区的村里,拖着板车去县城的,大河村还没有那么多板车和劳力用来交粮了。早上出门就早,这个季节也不是交粮的旺季,所以也不用排队,到了就有工作人员很热情的过来了。农忙的时候,这些人可没有这么好的脸色,过磅的时候,都是拉长了脸,一脸欠了他们多少钱的样子。一坛坛的过称,一千斤红糖,可一点也不能马虎,一两不差的称好,并且称要给的足足的,旺旺的,这样一千斤糖,总是能匀出来一点自己偷偷拿回家。也难怪这些工作人员的脸色会格外的好看了。一千斤的红糖交了上去,粮站的工作人员,才把队里欠掉的粮食给划了。原来每年摊到大河村的公粮里面,扣减掉一部分,用红糖来抵,也只有这样,村里那一片甘蔗地也不白种,而少往上头交的粮食,也可以匀匀的,分给队里的人。刚准备走了,听见粮站的人在议论在海南推广的籼米的事情,这件事情通过报纸的报道,许多人都知道了,但是经过了惨痛教训的国人,对于这种新型的尝试还是嗤之以鼻,谁也不信,地里的稻子能亩产四五百斤,笑话了。就连粮站的工作人员,也是觉得这件事情玄乎的很呢,大家都用看笑话的态度来看。甚至断言,因为这件事情,搞不好,明年年初又要闹饥荒了。可不是前几年试种新品种,搞的一片片的试验田出不了稻子,造成减产,跟闹一场蝗灾也差不多了。何小丽听到这个,耳朵都竖起来了,她灵机一动,刚还愁着没地方弄种子呢,这地方不是粮站吗,他们总是能探听到消息吧。王有志还来不及拉,就看见何小丽冲了出去:“同志,请问您说的那种籼型水稻的种子,哪里有卖,我们村也想搞一块试验田。”这实在是太冒失了,能在这个地方打听吗?王有志感觉自己冷汗都要飙出来……第58章粮站的大妈也是闲极无聊八卦着呢,谁知道就有个小姑娘就冲出来,还问她们什么型水稻的种子哪里买。大妈皱了皱眉头:“什么型?”她也不知道这种新型水稻的学名。何小丽:“就是你们刚刚说的那种稻子,我们村里搞了一小片试验田,想买点种子,但种子站没有,请问你们知道哪里有买吗?”好歹也是粮站的,八卦消息是不是会灵通一点呢?王有志在旁边都替她尴尬了,大家伙到处打听都没打听到的事儿,她能够从几个大妈口中得知吗,这也太……大妈看着眼前这个清秀可人的小姑娘,不像是能种地的样子,但不知道为何,会对新型水稻这么感兴趣。一看就是读书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庄户人家的辛苦,她们年轻的时候也种过田,下过地,知道种粮食不能一撮而就,至于亩产四五百公斤的神话,那就是哄这些读书人的啊。浪费一片试验田不要紧,年轻人的热血可算是要白撒了。大妈:“小姑娘,你可别听人说说就信,这种东西,真是讲不准的。”何小丽差点去捧着大妈的手了,非常诚挚的恳求:“就求您了,那个种子我到处找了,就是找不到,如果您知道哪里有,请务必告诉我。”呃……大妈:“我也不知道啊!”“您真的不知道?”“笑话,我一天到晚除了粮站就是家里,怎会知道新型稻种哪里有。”刚刚燃起来的一点点小火花,就在瞬间扑灭了。何小丽松开大妈的手。不过,本来也不应该指望能从她们口中得知什么,毕竟付欧和王有志都给城里写信了,都无法弄到新型稻种,怎么可能突然就知道新的稻种得来的途径呢?“走吧,何小丽,早点去供销社,还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多牛皮纸。”王有志有些着急,赶驴车的老马是个急性子,知道要等他们,脸色都不好了,他还想坐驴车回去呢,想想要走二十多公里,他就觉得腰疼。也不是他一个壮小伙懒,实在是最近忙的连觉都睡不好,他还计划着回去路上躺着睡一路呢。“好吧……”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知道问不出什么名堂来,只能先去供销社了,万一牛皮纸不够,还是一宗麻烦。两人跟守在门口的老马商量了一下,要去一趟供销社,所以还得让老马等一下。老马坐在驴车上面,从旱烟袋里面拿出一张纸,又抽出一小撮烟丝,卷成三角卷,点燃火柴,猛抽了一口,然后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