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
作者:灰蓝      更新:2023-05-05 22:50      字数:5169
  他下力气研究过的,很快就抓住重点,就是主意可不好随便乱出。张玉寒稍稍犹豫了一下,这些日子罗美娘每天晚上都要跟他讨论一下禁海的危害,听得多了张玉寒也能感觉出来,罗美娘对这件事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关注,而且极为希望朝廷政策能按照她设想的方向走。想着媳妇的上头,张玉寒叹口气,认命道:“禁海是为了稳定,找一个开海能让朝廷更稳定的理由不就行了?”三皇子沉思:“什么理由?”张玉寒:“白银。”朝廷是缺银子和铜钱的。这事以前张玉寒想得少,还是上回妞妞在院子里摔了一下,荷包里好几个铜钱都摔碎了,张玉寒才发现端倪。因妞妞这阵子对钱开始有概念,罗美娘性子细致,担心闺女把铜钱放进嘴,特意让阿才去银庄换了些新钱。张玉寒让人全都找出来,哄着闺女玩了一回摔铜钱的游戏,几十个铜板摔下来,硕果仅存的只有一半多,大家都是目瞪口呆。后来张玉寒跑到市井问了一圈,不少商贩都反应朝廷近些年发行的铜钱质量都这样参差不齐,前些年的还好点,今年新出来的简直离谱他娘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有个摆摊大爷还教他赶紧把手上铜钱出手,最好是能换成银子,铜钱太脆,日常生活免不了磕磕碰碰,这要是不小心摔一下,身家直接没了一小半。张玉寒回来跟媳妇一说,罗美娘说肯定是官炉铸币时往里面掺了不少其他金属,这才会让铜钱不禁用。这也变相说明一个问题,朝廷的铜矿开采量已经不够了。朝廷铜矿矿存多少,他们两口子都只是猜测,但百姓们比起铜钱确实更喜欢白银,银子不仅保值,也容易携带。都说到这里了,张玉寒索性分析了一下:“海商跟大庆做了好些年生意,今年就跟银子不是银子一样,突然提高丝绸价格。以商人逐利的本性来看,这事着实古怪。学生大胆猜想,不是这批丝绸有大用,就是海商们不知道打哪儿发了一笔大财突然暴发了一下。”“学生这些日子跟不少西洋商人也有接触,没听说过他们国内有盛事要举办,既无盛事,突发横财可能性的可能性是最高的。这些海商很有可能在海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银矿。”三皇子找张玉寒过来是因为昭安帝那句话,加上他心里乱也想跟人理理思路,却没想到张玉寒居然给他爆了个雷。他定定神,问为什么一定是银矿。商人脑子活泛,大手笔购买物资有很多原因,三皇子第一想到就是囤货居奇,银矿这事还真不在他思考范围。张玉寒还真不是胡说八道。要说事情也巧,他前几个月对禁海的事挺感兴趣的。要是穷人对一件事起了兴致,受制于生活压力估计咬咬牙就放弃好奇心了。张玉寒不同,他有钱有闲,为了拿到海商第一手资料,这几个月他隔三岔五就去一趟京城的西洋会馆。会馆这种东西带有极强的地域性,像京城的晋商会馆、浙商会馆等等都只接待自己人,不过西洋会馆不一样,西洋人千里迢迢来到大庆,大多都想挣把大的,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让各地商人过来一块玩儿。张玉寒兴致最高那会儿,下完课就往西洋会馆跑,而且这人脑子还聪明,知道语言不通处处受人掣肘,花钱雇了一个会说点大庆话的小商人,了解西洋文化同时每日跟着学些洋话,有时候还会录一些视频回来当学习资料。得说张玉寒学语言是有天赋的。以前北阳府府学开了北蛮话课程,他成绩在一众学子中就是名列前茅,这几个月下来西洋话读写上他差了点,但日常听说是没问题的。银矿的事情就是他从一个视频里扒拉出来的。当时张玉寒带着充当翻译的小商人正在会馆说话,几个蓝眼睛白皮肤的番邦海商刚好在外面喝花酒回来,一个个醉得东倒西歪,其中有个年纪挺小的胖子像在外头受了委屈,嘴里一直胡咧咧不知说些什么,很快就被身边中年人捂住嘴带进屋。张玉寒刚好把这一幕录下来。他当时没在意,过后翻看视频时,就发现那人嘴里一直嚷嚷自己在海外有矿。张玉寒在家里琢磨了一下,觉得这小胖子也许可能酒后吐真言,手里也许真有矿。只是,他一不是官员二来自家也还过得去,就没想过要往这方面深入调查。可既然说到这儿了,他就顺势给爆出来了,当然。话说出口也不是没想过三皇子瞒着朝廷直接拉船队去开矿。这事就是个赌,能赢自然能好,输了对他也没影响。以三皇子表现出来的心胸,还不至于为了一个不太确定的消息把他灭口。完全不知道张玉寒胡思乱想了这么多的三皇子却是半天没说话。一个银矿代表什么?饶是三皇子定力深厚,胸膛中也不免涌出一股灼热之气。良久,三皇子才吐出一口气。可惜,这个银矿不在大庆本土,风险就很高了。他看着眼前容貌俊俏的张玉寒,多少猜到了他的心思,是想让朝廷组织船队出海挖矿,若能从中尝到甜头解了危机,也许禁海之事就能停下来。这个想法不得不说,实在是太胆大了。但三皇子确实动了心。他突然道:“先生能用几个月的时间去西洋会馆调查,可见耐心本领都不缺,泽烨身边正缺一个对海禁一事十分了解的幕僚,还请先生助泽烨一臂之力。”聘张玉寒为幕的想法一出来,三皇子就越想越觉得可行。这人如今在昭安帝那里挂上名号,就连昭安帝都说让他多听听张玉寒的意见,可见也把张玉寒当作他的幕僚。加上张玉寒非但有本领,眼光也不差,还是岳维璟的先生,他对岳维璟尽心尽力,岳维璟也喜欢他,这么一想,三皇子都觉得张玉寒合该成为他的人。张玉寒的反应,却是结结实实愣了会儿,想想才道:“殿下这话,让学生实在惶恐。学生今日过来之前其实没想太多,只是话赶话到了这里,又对海禁有些了解,不说出口有点浪费,能对殿下有助益,学生心里也是高兴的,可是让学生辅佐殿下,学生一是从没想过这事,二是怕自己没这个能力,就怕辜负了殿下的期待。”“先生自谦了,如先生这样的人,总有自己的志向,只是恕泽烨直言,先生费心费力和海商接触,若是愿意看着朝廷禁海,不会和泽烨说这些话。”因有心招揽,三皇子也是各种摆事实讲道理:“眼下父皇主意已定,朝中多数人都不会跟他拗着来,先生想要朝廷出海挖矿,想要一展抱负,一时之间恐怕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泽烨不才,和先生有相同的理念,亦是打算在这上面有所作为。倘先生不肯答应,过了这个关键时刻,朝廷颁了禁令,哪怕以后科举一飞冲天,状元及第,又能如何?”说着又打趣一句,“皇子府的待遇也是不错的,听说张先生十分喜欢明月楼的席面,明月楼也有皇子府的份子在里面,若是先生答应,明月楼的席面可着先生去用。”三皇子开府多年,身边也有几个出谋献策的幕僚,总体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东家。每月给够银米就不说了,这些年想站到前头的人,三皇子也不吝啬送他们一个出身到各处历练。都是他的人,若能得高位,最终也是反哺到他身上。至于给他当幕僚的坏处,那些有才华又想过安稳日子的人也许不愿跟他有接触。三皇子不知道张玉寒是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也并不强求,他许张玉寒各种金银、良田、官位,更许张玉寒眼下可以西席兼职幕僚,以后觉得干不了可以自行辞去幕僚之职,当回皇子府教书先生。条件之宽厚,张玉寒还真被说动了心思。他为啥对海禁兴致不高,还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无权无势一举子,哪怕想得再多也是纸上谈兵。给三皇子当幕僚是一条捷径,尤其张玉寒还是对海禁深入研究过的,眼下只要点头就能想法化为现实,对读书人来说真的是很难拒绝。而且他也不是没给人当过幕僚,之前在北关县时,为了说服郑县令训练民兵,经验早就有了。张玉寒来了兴致,想想却说容他回去跟媳妇商量商量。“看不出来先生还是个怕媳妇的人。”张玉寒不以此为耻:“学生爱妻罗氏聪慧机敏,这回禁海的事为学生提供了不少思路,学生有很多想法就是受她影响而来,再说夫妻一体,这些年我们一路走来从来没红过脸,靠的就是万事有商有量,一方绝不会瞒着另一方单独做决定。”饶是三皇子此时心情不好,也被他理所当然的态度逗得唇角逸出笑意,他和三皇子妃在皇室里就算感情不错的,只是他也没有像张玉寒这样,一说起媳妇两眼就发光。不过未来属下家庭和睦,三皇子也为他高兴。他没留张玉寒太久,刚才两人说的东西有点多他需要时间自己消化一下。张玉寒从皇子府离开之后就回家了,耽搁了小半个时辰到家之后都饿得不行。罗美娘看他比平时晚了时辰也没问,当了教书先生拖课不是很正常的吗,像张玉寒之前那样掐着点上下班的才叫稀奇。饭桌上张玉寒也没把事情拿出来说,关心了一下刻苦复习的景泽明,又和妞妞逗趣了几句,直到吃完午饭后,夫妻俩回房小憩,才跟罗美娘说起迟归的原因。罗美娘本来已经躺床上了,为了禁海的事她这几晚一直没睡好,这会儿听到他说的话猛一下精神了,就是听着听着,就是一脸恍惚。张玉寒经常去西洋会馆她是知道的,她还知道张玉寒私下还在自学洋文。这人学东西一向快,上辈子多少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下来英语都还说得坑坑巴巴的,他不到一个月就能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洋文跟人吵架。他脸皮厚豁得出去,发音不标准也敢出口,罗美娘头回听他说英文时真是惊呆了,她就是没想到他就学了两三个月居然就有发现,不对,应该是没想到张玉寒居然给三皇子出了个到海外挖银矿的主意。她是知道樱花国那边有不少银矿,问题是她不能解释自个怎么知道的。因为没有一个好理由,罗美娘就没提过这些。没曾想张玉寒的运气居然这么好,普普通通去趟会馆都能有发现。这要是提前把樱花国的银矿给挖了,那真是给另一边的华夏报仇雪恨了。好吧,她也不知道是不是樱花国。“怎么没听你说过这件事?”张玉寒明显顿了一下,罗美娘疑惑看过来,才老实说当时就想着别让她对这事太热乎,免得最后结果不好伤心了。罗美娘有一点点不高兴。看她脸色不好,张玉寒赶紧说下回再也不敢了,又亲亲热热地帮她捏肩揉腿,这么一搅和,罗美娘本来就没多少的火苗呲一下也熄灭了。不过该警告的还是要警告,她伸手捏了捏张玉寒的耳朵,放狠话:“下回不准来这套!”这话轻飘飘的一点力度都没有,张玉寒救回自己耳朵,嘿嘿嘿笑。又说了几句,罗美娘才问出自己最好奇的事,三皇子想要招他当幕僚,张玉寒究竟怎么想的居然会答应。“你怎么觉得我答应了?”“我还不知道你,要想拒绝一开始就不会说出银矿的事,后来还在皇子府呆了一下午,你不想当这个幕僚那么积极干什么?”看张玉寒的反应,罗美娘笑了,“我猜对了?”说了几句,罗美娘倒觉得不太意外了。都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成长,从白身到举人,他读了那么多的书。书读得多了,总会生出野心,有野心自然会去追求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张玉寒没发现,以前他做事喜怒随心,很少会关注跟自身利益无关的事,可从会试那道题开始,哪怕有她引导在先,他对这事也一直保持相当的兴趣。想想看,以前他不乐意的事情十头牛拉着他都不愿意动一下,但禁海的事,他前前后后去了多少回西洋会馆?罗美娘这么说了,张玉寒抱着她亲了一口:“媳妇还真是了解我,我从皇子府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这事,想了一圈都觉得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先不说我就说媳妇你,我拒绝为三皇子效力,之后海禁的事统统插不上手,你心里会不会一直留着遗憾?”罗美娘想想,点点头,她是想要一家子平安,可哪个现代人能看着禁海在眼皮子底下发生?老实说罗美娘以前真没发现自己居然还有这么忧国忧民的热血基因,也许是日子过得太顺,人又吃得太饱,反正这几个月她一直挺上头的。张玉寒亲亲她的脸,把她揽在怀里:“这就是了,我削尖脑袋往上爬不求泼天富贵,就指望一家子安稳太平天天高高兴兴,媳妇你是我最重要的人,以后我们还要白头偕老,你要是心里一直藏着事日子过得还有啥意思?”罗美娘笑了,伸手摸摸他的脸,觉得这人真是越来越会说话。他说你最重要,不是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而且把她想法和愿望规划进他的抱负和前程。这种甜言蜜语哪个女人受得了,反正罗美娘听得心里直发软。张玉寒被她摸得痒痒,抓住她的手,又絮絮叨叨说了不少自己的想法,三皇子的身份确实麻烦,可他不贪心,对什么从龙之功都没想法,就是想参与海禁的事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左右他是个新人,三皇子府里还有几个老资历的幕僚,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劳,他年纪轻,要紧事三皇子也不会交给他去做。等弄完了海禁的事再看情况要不要下船,下不了也不要紧,能踏踏实实参与一回禁海的事就不亏。说着他还夸了罗美娘一把,说这都是媳妇给他的底气,要不是罗美娘经常跟他说他现在这样已经超出她想象太多,就算以后不能进一步她也不会觉得不好,他还不能这么快下定决心,这就是家有贤妻后方稳固的好处啊。罗美娘一边消化张玉寒的话,一边回想她什么时候说过这些话,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好像是有这回事。那还是他会试前发生的,当时两人刚亲热完,张玉寒突然问罗美娘嫁他时是怎么想的,那时候他还是个乡下小混混,跟亲爹闹翻乡人也不看好他,她心里是不是也觉得他没出息,要一辈子跟他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