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节
作者:非10      更新:2023-05-05 08:40      字数:3062
  所以,这话里的意思是——这可是我凭本领猜出来的,你自己猜不出来怪谁去?思及此,解首辅不免也反省了一二。早前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既知此事,再回头想想,便觉得之前的确就已有征兆显露……那日于皇陵之内,这位吴家世孙,不……这位皇子殿下,便随新帝左右出入陵殿,且于神案前奉香——但,只不过是敬香而已,于先皇灵前,人人皆该奉香祭拜,单就礼数规矩而言,并无甚异样!再有便是新帝回京当日,据说这位皇子殿下曾随其回过一趟燕王府——然左右不过是去了趟燕王府,新帝与吴家本就关系甚密,又共同经历了如此大事,待吴家的世孙多些亲近重视,本也没什么可值得格外留意之处……若说那日二人同去镇国公府拜访,就更没什么可多说的了,翎山之事,本就是许吴两家与新帝共谋而成,当下大事已成,也不必再忌讳任何,一同登门拜访又有何奇怪之处?仅仅就凭这些,难道他们就敢猜测吴家世孙就是新帝藏在外面的儿子?——这不是有病么!哦,倒也不是骂江太傅的意思……他只是想说,归根结底,他们皆是被那所谓吴家世孙的身份给蒙了眼。但凡是换个旁的少年郎,自然也会多些思量。毕竟好端端的,谁敢去想堂堂吴家世孙的身份会有蹊跷?“说到底,还是你们太急了。”江太傅边走边笑着说道:“心不静,被诸事分去了视线,自然也就未能着眼于细微之处。”要么怎么常说棋局之上,唯旁观者清呢?解首辅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或除了他所看到的这些表面之事外,还有诸多细节已给出了提示,只是他从始至终注意力便不在那少年郎的身上。于翎山行宫时,他的心思全在彼时的变故之上。待回京后,一是处置废帝的身后事,二则焦心于帝位交接之事。他被太多重要之事分去了视线,又何来的心思去留意其它?“照此说来,您从头至尾,倒是一身轻了?”解首辅笑问了一句。江太傅笑着叹气:“老了,不中用了嘛,怎好多事去扯年轻人的后腿?”解首辅不免笑了一声。这位太傅大人,瞧着是上了年纪晕晕乎乎了,从前废帝在时,偶尔还要嗯嗯啊啊地装糊涂装听不清……实则心里却比谁都要清明。做到四朝元老,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各人各命,这本领横竖他是学不来。“陛下寻回皇子,实乃大喜之事。”江太傅笑着邀请道:“叔明不如随我前去平清馆小酌几杯?”解首辅赶忙摆手。“如此关头,岂有这等空闲,皇子认祖归宗乃是大事,多得是需要安排商榷之处……”说着,身后便传来礼部尚书几人的声音。“阁老留步。”解首辅驻足,几人快步追上前来,正是要与之细商此事。几人边说边往内阁方向而去。看着一行人忙碌的背影,江太傅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还是沉淀得不够啊。但放眼一国朝政,百废待兴之下,需要的便是这样的人。若没有这样的年轻人顶着,他又怎能安心吃吃小酒听听戏呢?而当下,大庆不仅是有争气的臣子,更有了一位贤明宽厚的君主。这一位,是真正的宽厚之人啊。——且还有了个现成儿的大儿子哩!这一切,可当真是叫人安心得不能再安心了。江太傅会心而笑,微躬的身形于朱红宫墙之下,负手慢慢地走着。……长春宫内,宫娥内监侍立于外殿,却仍旧隐隐能够听得内殿中有着少女不满的说话声。“……您就是太宽容了,否则那些命妇们也不敢这般轻视您!要我说,昨日就该赏了她们巴掌……叫她们好好长个记性,也好分清何为尊卑!”昔日的桑云郡主,如今的永嘉公主,身穿海棠色宫装坐在临窗的紫檀木圈椅内,手中捏着飞天仙鹤纹茶盏,一双俏丽的眉眼此时满含不悦。一旁坐于榻中刺绣的海皇后轻叹了口气,头也不抬地轻声道:“休要多言了,莫要给你父皇惹麻烦……”“砰!”茶盏被重重搁下。海皇后一愣,抬眼看向女儿。“您究竟何时才能忘了这句话?”永嘉公主皱眉道:“从前在密州时每日与我念叨且就罢了,如今来了京城,父王成了父皇,我看谁还敢来找麻烦!”海皇后无奈:“桑儿——”“真不知您到底在怕什么!”女孩子连日来积攒的不满在这一刻爆发了,“您现在已经是皇后了,初来京中,本就是该于人前立威之时!可您倒好,成日京话也说不好,殿门也不敢出,好不容易等来了命妇求见,还任由她们踩到您的头上去!”有母如此,连带着她也觉得丢脸至极!那些宫人太监们,背后指不定怎么笑话她们呢!且当下宫中是没有旁人在,若母后一直这般软弱,日后又要如何面对后宫之争?一旁的内监听得将头垂得更低了几分,生怕被这位公主殿下拉来“立威”。这两位是于十日前刚被接回京中,行了册封礼。虽说是由密州偏远之地而来,可到底是皇后与公主,根本无人敢轻视半分,他们这些宫人们如此,那些命妇自也不例外。新皇初登基,四下正是人心惶惶之际,哪家的夫人会如此不开眼,胆敢公然轻视皇后?茅坑里打灯笼——便是找死,可也没这么个找法儿啊。昨日皇后觐见命妇时,他也在场,从始至终皆是看在眼里的,归根结底不过就是因皇后说不清京话,叫几位夫人听岔了去,夫人们小心谨慎之下未敢重复多问,如此方才会错了意而已……怎就扯上轻视了呢?结合这数日之事来看,在宫中摸打滚爬多年,见惯了形形色色之人的内监不免觉得,这多半是心中认为自己的言行会被人轻视,才会所见皆是如此。这病,可未必好治。且依他以往的经验来看,当下宫中还没个嫔妃呢,这位公主殿下便三五不时这般恼火,若往后来了新人儿,还不得拉着皇后将后宫的殿顶都给掀了去?若再遇上个把厉害角色……啧。那怕是得天天抡大刀唱大戏了。内监已经隐隐预见了不会平静的来日。海皇后劝说女儿不可胡闹,永嘉公主听着这些八百年不变的说辞愈发怒其不争,正要再发作时,一名宫娥来禀,道是有一内监求见,打前头金銮殿来的。“叫人进来吧。”皇后看一眼女儿,以眼神示意她不要于人前失态。永嘉公主忍着气闷坐在那里。她便是于人前发作又如何,至少可以威慑他们,如母后这般畏畏缩缩,上不得台面,才最丢脸。那小太监行进殿内,恭敬地行礼。永嘉公主扫了一眼,声音淡淡地道:“是你啊。”“是奴,劳公主殿下还记得奴!”小太监浑身无一处不透着谄媚讨好,这叫永嘉公主十分受用。她记得这是父皇身边的人。数日前,她拉着母后去给父皇送点心,离开时,便是这名小太监将她们送出的御书房。这小太监三言两语间,便隐晦地表达了愿意替她和母后效力之意。这份示好,自然是再正常不过,这宫中的主子除了父皇和太后之外,便数她和母亲了,但凡是还没蠢到无可救药的,岂会不知该怎么做?面对此等识趣之人,永嘉公主糟糕的心情略有好转,遂重新端起茶盏,语气随意地问:“你来此处,可是有何要紧之事?”“公主殿下怕还不知,今日早朝之上可是出大事了!”永嘉公主嗤笑一声。“当下能有什么大事。”别是刻意夸大其词,拿了鸡皮蒜毛之事来哄她,就想要邀功吧。真敢把她当作那等没见过世面的来哄骗,她定不会轻饶。“真真是大事,陛下要立储,说是找回了在外多年的皇长子……”小太监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永嘉公主当即怔住。海皇后握着绣针的手指一颤,吃惊地看向小太监。皇长子?!王爷……不,陛下何时有的皇长子?是……是何人所出?她竟一无所知……“不知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先前可知有此事?”小太监谨慎地试探问道。皇后张了张嘴,正要开口时,永嘉公主急声道:“将前因后果仔细说明白了!”“是。”小内监赶忙道:“起因本是今日几位大人提议让陛下充实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