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节
作者:非10      更新:2023-05-05 08:40      字数:2796
  若果真如此,自然是名正言顺的嫡长皇子,血脉正统的不能再正统。可是许多大臣心中却免不了仍有疑虑在。“陛下尚有子嗣在,实乃大喜之事,可见上天眷顾垂怜——”这次开口的是明御史,他少见地先说了些顺耳的话作为铺垫,以至于让不少同僚纷纷侧目——这位什么时候也会说人话了?“而当年元献皇后产子之时,陛下并不在京中,彼时正值帝位交接之初,燕王府内必然也安插有眼线在,混乱之下想来不乏异心者……”明御史较为委婉地道:“不知当年是否有可信之人在场,可证此事经过?当下又是否有人可证这位殿下的身份真伪?”自古以来,但凡是皇室认祖归宗的子孙,都少不得要仔细甄别真假。元献皇后留有一子在,产子时是否有人亲眼得见?纵然果真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可这么多年过去,是否又有人能够证明当下被陛下认定的这位殿下,便是当年的那个孩子?这其中一条条,一处处,皆需要拿出足以说服世人的证据。紧随明御史之后,又有几名官员也提出了类似的疑问与提醒。面对这些质疑,新帝并无丝毫不悦:“诸卿所言不无道理,当年燕王府中之事,母后便是见证者之一,产子之际,母后寸步未离。”阿渊是不是他的孩子,他再清楚不过。但面对众臣,面对世人,少不得还要将其中所谓证据一一摆出。而他之所以等到今日适才宣布此事,自然是做足了准备的。语毕,便有内监奉命去了寿康宫,请太后前来。在这一片诸声鼎沸的等待中,一声声内监的高唱依次传入殿内——“太后娘娘驾到!”嘈杂的殿内几乎于一瞬之间安静下来,众臣施礼相迎,皇帝亦起了身。宫娥内监相搀,太后缓步踏上御阶。大太监早命人于龙案旁备下了铺着柔软锦垫的太师椅。太后落座,看向众臣:“诸位大人请起——”她面上挂着端庄慈和的笑意,石青色绣八宝平水纹朝褂上一丝褶皱也无,三挂朝珠东珠珊瑚盘于身前,朝冠之上缀朱纬、金翟,珠结流苏,无一处不透着郑重。今天是个大喜之日。——是于世人之前,接她的孙儿回家的日子。殿内静可闻针,百官都在恭等静听。于这寂静庄严的大殿之中,老人格外清晰的讲述声里,似有着穿破岁月的无形之力,将一切都带回到了十九年前,燕王府中那个喧嚣的雨夜。从元献皇后难产命悬一线,到决心要孤注一掷剖腹取子……从吴家人态度强势之下,未曾叫人察觉到元献皇后的尸身异样,再到那个孩子被暗中带离京师。以及那个孩子后背处独有的胎记——诸如种种细节,以及如今尚在的昔日燕王府的知情旧仆,皆在太后口中一一被言明。她所言无一处遗漏,也无一处是说不通的。或者说,她的身份,便已是最好的证词。她是大庆的太后。是新帝的生母。也是那个孩子的皇祖母。此中的说服力,是毋庸置疑的。纵然再如何多疑者,只一点便可证其话中真伪,元献皇后当年究竟是否有剖腹取子之举,待不久之后依祖制移灵柩入皇陵时,顺道一辩便知。至此,众臣已然得以打消此事真假之疑虑。而紧接着,一些大臣们却又有了新的担忧……突然多了个嫡长皇子,的确是个意外之喜。而听陛下之意,显然是要直接立其为储君,嫡长子,背后有宁阳吴氏一族支撑……莫说没有选择了,纵然是有,无疑也是储君的不二人选,断无人有相争之力。当下这般时局,有一个出身尊贵的储君来安定人心,乃至借吴家来震慑各处,自然是极大的好事——诸事皆有两面,有好处,便多半也有弊端。譬如这位殿下,而今已近要年满双十,大些固然有大些的好处,长得稳了,不必担心轻易再出什么差池。可这般年纪的少年,必然已经定了性——纵然吴家定也会用心教养,读书认字不在话下,可一个从出生起,便被藏起来躲避各方视线的孩子,突然被推上这个位置,他当真能担得起大任吗?成长的环境总是至关重要的。做寻常人自然不必挑剔太多,可对方要坐的是这世间最不寻常的位置,多得是苛刻的规则与要求。“不知当年定南王将这位殿下带离京师之后,安置在了何处?此番定南王入京,殿下是否已同行前来?”解首辅询问道。今日此事既已过了明面,认祖归宗之事便该今早提上日程了。而当解首辅问出这句话时,那些所谓的担忧固然存在,却已无多言的必要。此事已定,多说无益,是好是坏,且走且看且尽力而为便是。而到此时众官员们方才终于明白,甚少踏足京师的定南王,此番究竟为何会亲自入京了——原是为了此事而来。有定南王和太后这两位人证在,此事断不会再有半声质疑。昭真帝含笑道:“阿渊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吴家。”阿渊……再度听到这个亲近的称呼,解首辅忽而皱了下眉。他似乎在何处听到过这个称呼……不及他继续思索,皇帝带笑的声音已紧接着道:“且诸位多数已经见过了——”见过了?!百官听得好奇又着急。而那位皇帝陛下显然十分享受他们抓耳挠腮的模样,由此可见是刻意在卖关子拿他们逗趣。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如此不严肃!众大臣对此表示谴责。“陛下不说,那老臣可就替陛下说了!”江太傅笑着道:“不说早前了,不久之前在翎山皇陵之中便才见过一面的……”替陛下说?到底替人说什么了!众百官听得愈发心痒——怎一个比一个会吊人胃口!这到底是在议国之大事呢,还是在茶楼听说书先生说故事呢!一时间,殿内对于江太傅的讨伐声无数。太后不禁弯腰笑了起来。而有些或敏锐或大胆些的官员已然接近了真相。那日新帝身边,的确是跟着一位年纪对得上的少年郎来着……且还同新帝一同上了香祭祀!解首辅也已恍然。阿渊……可不就是这么个阿渊么!他就是那日听着的!面对同僚们不满的催问声,江太傅摆摆手:“还是要由陛下亲口来说,我一个不知情的外人多得什么嘴……”燕王笑了两声,抬手安抚躁动的众臣:“朕来说,朕来说。”稍一顿,再不刻意卖关子:“这十九年来,阿渊皆是在以吴家世孙的身份示人,名为吴恙——”话音刚落,则满殿哗然!吴家世孙!吴家藏人的方式,竟是叫人做了整整十九年的世孙!试问这谁能想得到!果真是最高明的灯下黑了!而惊诧之余,吴家此举的背后不免也使人深思且觉背后泛起冷意……一个自幼便被当作吴氏家主来教养的孩子——所以,吴家所谋,早在十九年前带走那个孩子之时……便已经开始了。假条孩子住院,才有空发个假条,抱歉抱歉。第654章 还是她随着内监高唱的一声“退朝——”,百官行礼跪送昭真帝与太后离去。紧接着,众臣起身,三三两两地结伴离开金銮殿,边低声交谈着今日之事。解首辅走在最前面,正叹气问江太傅:“……太傅既早知此事,为何也不提醒解某两句?”江太傅捋了捋银白胡须,笑着道:“亦只是眼观细节之下的猜测罢了,既是未经证实之揣测,怎好妄言?如是假的,是为造谣。若是真的,陛下迟早也会亲自言明,又何须我来多言?”解首辅听得心情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