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作者:溪下绿      更新:2023-05-04 14:20      字数:4931
  沈瑶华说完感觉很是羞耻,若不是为了更多的声望值,她也用不着这样。不过想到这竹纸可能能够直接让她,获得穿越回去兑换一个健康身体的积分,这点小小的羞耻算的了什么呢?周行听完沈瑶华所说,有些吃惊:“当然可以,姑娘的想法很是不一般,一般的姑娘都很在意,轻易不会把自己的闺名告诉外人。放心,我自会帮助姑娘宣扬出去,让姑娘青史留名。”沈瑶华笑笑,心想若是再宣扬一下,她或许可以有更多积分,可以从系统中多买一些东西。周行接着说:“一直叫沈姑娘实在是太生分了,以后所有人都会知道你名瑶华,不知我可否冒昧的提前叫你瑶华。”沈瑶华一个现代人,自然觉得这也没什么,点点头道:“当然可以。”“那我都叫你瑶华了,你也别再叫我殿下了,不若这样,你叫我的字,端雅吧!”沈瑶华没想到周行兜兜转转又提起这个问题,见他确实很是在意叫他什么,她想了想,最后还是点了点头。谈了半天,要离开了,沈瑶华才想起带来的甜菜根。“殿下……”沈瑶华话还没说,见周行盯着她看,才又改口。“端雅,这是我在庆县发现的,叫红菜头。庆县比其它地方冷一些,所以我想北方可能这个红菜头会多一些,不过也可能不叫这个名字,你能派人去找找看吗?”“行,待会我就派人送到北方去找。”周行有些好奇的接过来接着问,“不知要找这个做何用?”沈瑶华没想到她还没有说理由,他就先答应了,马上把糖块拿了出来,递给了周行:“你尝尝看?”周行接过放入嘴中,眼神一亮,指着红菜头问:“这糖是用这个做的。”“是。”沈瑶华之后把她之前的做法和周行说了一遍,“这就只是比较粗糙的做法,若是用上石杵之类的,可能能够榨出来的汁水更多,熬出来的糖也能更多。”沈瑶华没接着说,心想若是有了大量的甜菜根和甘蔗之后,她还可以试试做冰糖和白砂糖。等离开宁王府回到宅子之后,林海找了过来。“东家,之前你让我找到木匠,要求识字又会木活的,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个合适的。大部分木匠都不认识字,前些日子城里的木匠基本都被宁王府召去了,就更难找了。我这现在倒是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就是有点小问题。”林海说得有些犹豫。沈瑶华心想,宁王府召走那些木匠都去研究水车了吧!她面上不动声色问道:“有什么问题。”林海回答道:“这个木匠早年读过书还考取了童生,后来他父亲出了意外,家中供养不起读书人,他就子承父业,做起了木匠。只是后来上山伐木的时候,树倒下来压断了双腿,命保住了,但是也站不起来,就做不了木匠了。”林海顿了顿说接着说道:“东家说做的都是比较小的轻巧物件,我想他应该可以做。”这个时代木匠大多是自己进山去伐木,而且做的也都是些大物件,站不起来确实不行。不过她主要要找一个木匠来雕刻字,做雕版印刷,只用他做精细的雕刻,其它的可以交给别人来做,确实影响不大。“东家这是他写的字,他现在靠在街上给人写书信勉强糊口,他家中小儿体弱,一直在吃药,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应该会愿意来干这个活。”林海说着递给他一张纸。沈瑶华接过来一看,这人写得一手的好字,一笔一划干净利落,每个字都很方正,看得出确实是有些水平。“你去问问,他愿不愿意来。”其实用不识字的工匠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识字,刻出来的字难免就是照葫芦画瓢,可能会有些呆板,所以沈瑶华才一直想要找一个识字的木匠。第61章 书坊林海办事十分迅速。当天就和那叫宗川的木匠谈妥了, 约定好第二日一早来试工。毕竟是做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前期还是得保密。刚好宅子一进二进的院子里的工坊都搬到了工业区,府里下人也不多。所以直接就在一进又找了两间院子, 一间用来做雕版, 一间用来印刷装订。翌日, 宗川按照约定到了沈宅。沈瑶华过来时, 就见一个满身补丁衣服的妇人,先是把一把有靠背的座椅从驴车上搬下来,之后又把驴车上的男子抱了下来, 放他坐在椅子上。两人配合得非常默契, 看起来,宗川之前去街上摆摊写书信就是这么去的。宗川虽然受伤残疾了, 但整个人一点都没有因此而颓废, 整个人给人一种温和坚毅的感觉。他非常大方的给几人见了礼,又介绍送他来的这妇人是他的妻子。双方简单的认识了一下之后,就进入正题。宗川不方便挪动, 这阵儿天气也还不算热, 就也就没有到屋子里,直接在院子里试工。昨日林海已经告诉过他,他来是要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木活,所以这宗川还找出了以前做木匠的器具, 一并带了过来。沈瑶华让苏青山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工具, 和有一定厚度的木板。随意他喜欢用什么工具都可以。之后, 沈瑶华拿出一张纸来, 纸上是她昨日用炭笔提前画好的画。“宗木匠, 你把这图刻到这木板上,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工具, 尽管吩咐人去取。”这雕刻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沈瑶华交代完就暂时先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只留了木竹在此看着。中途沈瑶华过去看了一次,很是满意他雕刻的技法。心中虽已决定这人可以,但事关重大,沈瑶华又让人去打探了一番。林海昨日已经简单说了他们家的背景情况,但有些小细节沈瑶华还是得再派人去打听一下。这边东西还没有雕刻好,那边出去打听的人已经回来了。这宗家关系简单,当年宗川的父亲逃难,到了青州。遇到同是逃难而来的宗川的母亲,宗川的父亲是一个技术高超的木匠。很快就在青州安顿下来,后来还买了一个小院和铺面。夫妻俩就只有宗川这么一个孩子,自小跟着他父亲学木匠手艺,后来又入了学堂,考取了童生,还定下了一门好亲事。正当他踌躇满志,想要再一举考上秀才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去干活回来的路上出了意外。不久,他的妻子又生下了他的儿子,但孩子早产,身体极为孱弱,花了很多银钱。他不得不放弃仕途,子承父业,干起了木匠。他手艺好又读过书,做些衣柜之类的,总能雕刻出一些普通木匠想不到的花样,所以生意倒也还算红火。只是好景不长,才过了两年他的双腿被砸断了,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还好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又卖了铺子,总算保住了他的命。但因为他家中小儿常年吃药,日子越过越拮据。沈瑶华听去打听的人绘声绘色的说:“他们家也是可怜,半年多前,他们家小儿大病一场,不得以把屋子也卖了,现在一家人住在之前关牲口的破棚子里,他妻子每日借邻居家的驴车把人送到集市,然后回家和他母亲一起给人家浆洗衣裳挣些辛苦钱。”沈瑶华听完,得知一家人确实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才拟定了契书,而且按照他们家的情况,相信让他们一家人都搬过来住到宅子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沈瑶华一开没有随意去找木匠的原因,家庭情况越是复杂,越是不容易保守秘密。果然,沈瑶华提出之后,宗川想也不想就答应了,想来他们一家确实是走投无路了。签契之后,沈瑶华便让木竹带着几个人跟着宗川的妻子,回去收拾东西,顺带把宗川的母亲和儿子带过来。住到了林海家旁边的小院里,互相还能有个照应。还没做成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沈瑶华并不准备再去外面再找些人来。宗川行动不便,有些需简单处理的木料,直接到木材店中去买现成的。苏青山很感兴趣,他本来就是做过木匠学徒的,每日里份内的事情安排完之后,便去跟着宗川,一起做木活。询问了宗川的意见之后,又从之前的那群孤儿里挑了几个年纪大些,也想学木活的出来,跟着做学徒。宗川自己写的字就很是方正,一开始打算先刻些《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不需要其它的花哨的字体,而且越是方正的字体越好雕刻,所以直接就让宗川写了之后再自己来雕刻。刚开始,沈瑶华看着他抄好一页三字经的内容,指挥着他把纸张有字的那一面朝下贴到厚的木板上,等纸干了之后,宗川就开始雕刻起来。只留下凸起的文字,其他多余的部分全部削去。花了三五日的时间,总算雕成了第一块。沈瑶华亲自上手,先在板上刷满墨汁,等将墨汁刷匀之后,苏青山递过来提前准备好的纸张,两人拉着小心的把纸覆到板上。“把刷子递给我。”沈瑶华接过来苏青山递过来的一把干净的刷子,开始从中间到两边,从上面到下面,仔仔细细的刷过纸张的背面,直到整张纸都印好之后,沈瑶华轻轻揭起纸张。几人屏住呼吸一看。“成了。”既然是让宗川干这个活,沈瑶华也没避着他,当他看到这木板刷上一层墨之后竟然映出了字来,整个人都很是惊喜激动。“东家这是准备印书来卖,作价几何?”沈瑶华理解他作为一个曾经的读书人的吃惊,毕竟这个时代,读书花费最贵的不是束脩,而是这一些笔墨纸砚,尤其是书籍。所以沈瑶华好声好气的给他解答:“是准备印书来卖,价格自然是比其他书坊便宜。”“天下读书人一定会感谢东家的。”宗川感叹。之后的大量的印刷则是从之前在工坊中干活的人里,挑了几个比较适合的出来。现在印这些书用的全是一般的墨汁,沈瑶华在离开之前离开青州去盘县之前,用亚麻油尝试做了油墨。不过静置的时间还不够,看着应该是成功了。现在既然要开始大量印刷,一般水性墨汁,印出来自然是不如油墨,而且以后要做活字印刷,也必须要用到油墨,所以沈瑶华又差人做了大量油墨备用。沈瑶华来了几次看宗川活动十分不便,便想到了可以做一个轮椅,不过她只知道大概的样子。宗川本身就是木匠,所以沈瑶华先把自己的想法和他说了。不过宗川毕竟现在双腿动不了,做雕版坐着就可以雕刻,轮椅这样的大件就不行了。所以沈瑶华把自己的想法和宗川沟通之后,宗川毕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两人合力完善了图纸。之后由沈瑶华拿着这图纸,去宁王府那边借了个木匠回来,先把这轮椅给做出来了。又根据宗川的使用感受,调整了几次细节,总算是做出来一个完美的轮椅。宗川也总算可以依靠这个轮椅自由活动了。宗川也很是激动,各种发誓说是会为沈瑶华鞍前马后,努力干活。转眼间,沈氏书坊开业了。说是书坊,但卖的也不多,店内就卖纸张和为数不多的书籍。这纸自然就是先前命名为‘瑶华纸’的竹纸,至于书籍,因为只有宗川还有苏青山能够做最后精细部分的雕刻,虽然已经把前期的雕刻打磨工作交给了其他人,速度也算不得快。现在店内就只有九本基础书籍,不过好在印刷起来还算简单,这些时日抓紧印刷,装订了许多出来。沈瑶华找人按照现代的简易书架的样子,给新店全做出来一模一样的大书架,安装在几面墙上。虽然只有九种书籍,但是沈瑶华把所有印刷好的书籍全让人分类摆好,一进到店里就只见满墙书架上全是书,看上去整整齐齐的,显显得书籍很多的样子。店中间的架子上则是摆上了很显眼的‘瑶华纸’,各种大小裁剪好的纸张,一沓一沓的放到中间木质的架子上。现在这竹纸,就沈瑶华之前开办的造纸工坊,可以正常出纸。周行那边除了青州和青州下属产竹的县开办了五处造纸工坊外,又在各处产竹子的地方开办了十几家造纸工坊。不过造纸的几个环节都比较费时,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出纸。还有就是除了青州和县里这几家造纸工坊,其它地方的竹子种类不同,造出来的纸最终会是怎么一个样子,现在谁也不知道。因为现在只有她手中有定量的纸,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不能同一般麻纸一样,得贵上一些,等这竹子慢慢可以达到替代麻纸的时候,便可以把价格降下来了。不过,为了打出名声,沈瑶华搞了一个开业大酬宾。开业三日内,可用麻纸的价格限量购买到‘瑶华纸’,三日之后才恢复原价。不过这书坊中的书籍就比其他书坊,用手抄的便宜许多了,只用一半的价格便可以买到。来买书买纸的大部分都是读书人,识字,所以沈瑶华便让人直接仿照着现代超市明码标价,在书籍和各种大小不一的竹纸旁,用朱砂写上醒目的价格。三日下来,书架上的之前准备好的满满当当的书籍,就已经被卖了一大半了,竹纸也很是畅销,几日时间就把备下的所有纸张全卖完了。这些日子,沈瑶华每日进入系统,都能看到声望值疯狂飙涨。果然如她所想,这纸一出,一下就风靡整个读书人的圈子。加上宁王那边帮忙,很快知道这个纸的人,都知道了这纸是一个叫‘瑶华’的姑娘做出来的,所以叫‘瑶华’纸。这读书人圈子广,这纸一出,才不过短短半月时间,大江南北,有些地位的人,几乎人手至少一张这个竹纸。这纸目前产量不足,有一批卖一批,时常是缺货状态,自然显得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