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 79 章
作者:过敏反应      更新:2023-05-01 20:58      字数:3416
  五月, 多尔衮多铎兄弟率两白旗先行回返盛京,一并带来了归顺的几位林丹汗的福晋,娜木钟大妃临盆在即, 大汗特下恩旨,许她们先入后宫修养。大军停在盛京城门之外, 多尔衮与多铎各带一队亲兵奔马入城,早有侍卫提前开路, 沿街商铺皆令避户不出,街上的百姓也各自归家, 不许在外游荡。传国玉玺的消息月前早已密报皇太极,按照原本的计划, 应当是六月份完全处理好察哈尔部的残余事务后再回返盛京。但涉及传国玉玺, 兹事体大,不敢只让亲卫护送, 便留下了济尔哈朗的镶蓝旗, 由两白旗共同护送传国玉玺返回盛京。此时留守盛京城的诸位旗主贝勒与宗亲汉臣,一并在大清门前迎候他们的归来。远处隐隐听到了马蹄声, 领路的侍卫飞马来报, 两人也转眼到了近前。骏马高高扬起四蹄,发出一声高亢嘶鸣,多尔衮翻身下马, 快步奔至皇太极面前,单膝而跪, 手捧一物奉于头顶,“此战察哈尔大胜, 所得元代传国玉玺奉于大汗, 大汗, 请大汗早登帝位,正位天下,臣多尔衮伏惟敬启。”他话音方落,范文程随即率领一班文官跪下,“大汗自承继汗位,夙兴夜寐,勤勉政事,如今民生渐安,蒙古已定,皆仰赖大汗为君之德,为政之兴。今得传国玉玺,正是天命吉兆,无君无以定国,大汗宜承天之言,顺应民望,早登大统。”一干文臣随即跪伏于地,齐声道,“大汗宜承天之言,顺应民望,早登大统。”先有多尔衮兄弟,后有范文程率领的一班汉臣,原本站在皇太极身边的宗亲们也终于反应过来。代善跪在众人之首,“臣与两红旗皆拥护大汗,登临帝位已是众望所归,请大汗勿要推辞,顺应民望,早登大统。”最年长的、资历最深的代善已经表态,其余几位旗主贝勒也纷纷跟着附和。大清门前顿时跪成一片,场面十分壮观,目前还站着的只剩皇太极一人,平安原本站在海兰珠身边,也被他额吉按着肩膀一并跪下了。大清门前寂静许久,终于听到皇太极的声音。“众卿且先平身,蒙诸位爱重,本汗才疏德薄,不堪大任,怎敢忝列帝位。”范文程仍旧跪着不起,身后的一班文臣也随着他跪,固请道,“大汗乃千古难遇之圣主明君,长生天特赐帝星,满洲雄主,胸怀至圣之德,天命与民望所归,怎可妄自菲薄,正当早登帝位,为天下主。”“好了,诸位请起,”皇太极虚扶一把范文程,避而不答,“今日是两白旗征讨察哈尔部班师回朝之日,且先去崇政殿宴饮庆功,此事容后再议。”皇太极登基称帝是早晚的事,盛京宗室之中,唯有哈达公主神色不豫,一张脸气得铁青,被德格类紧紧拉着,还才好悬没有发作出来。此时无暇顾及这些人中是否有心怀鬼胎之辈,皇太极拍拍多尔衮的肩膀,把臂同行以示亲厚,“此番征讨察哈尔,一路英勇无畏,势如破竹,十四弟还寻到了传国玉玺,当记头功。”多尔衮忙称不敢,“臣弟不敢居功,多尔衮能有今日战果,全赖大汗教导有方,没齿不忘。”寥寥几语把最大的功劳给了皇太极,足见说话的艺术,多尔衮转而又帮济尔哈朗邀功,“此番征讨察哈尔,两白旗与镶蓝旗战士都十分英勇,济尔哈朗哥哥统军有方,收付原本归顺林丹汗的蒙古部落若干,此时尚在察哈尔王庭处理遗留之事,更是劳苦功高……”两人一并朝着崇政殿的方向走去,其余众人皆跟在他们身后。今日同来大清门前迎接的福晋只有海兰珠一人,方才虽然跪着,平安也一直悄悄的在看他额吉的表情。海兰珠神色淡然,除了在最开始多尔衮呈上传国玉玺时,眼中有一瞬不易察觉的惊讶,其余时候皆是镇定如初,对大清门前发生的一幕似乎毫不意外。平安被这两人搞懵了,海兰珠镇定得好像未卜先知,皇太极谦让得也好像是一位没什么野心的汗王,前者不知道,但后者一定是假象。皇太极分明野心勃勃,一心在关内的广阔河山。至于他爹到底为什么没有答应登临帝位,平安倒觉得很能理解。自古以来哪位霸主打算登临帝位一统天下,不是让底下的谋臣一让再让,最终推辞不过,才勉为其难答应。传国玉玺拿到手里后,这才是第一番推让,平安依稀记得,好像是要到第三次推让,才能“固辞不过”,勉强登基为帝。算算日子,也还有一年多呢。但海兰珠为何如此淡定?即便提前知道这是历史上会真实发生的事,范文程跪下时还把他吓了一跳,若非是额吉提前就已经知道了,平安想不出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了,范先生那一大段话说的如此流利,想必不是现编的,看皇太极的表情,也分明没有太过惊讶,更像是几人联合,在众人面前演的一场戏。但他们二人又是什么时候通了气呢?上午皇太极要处理政事,下午平安跟皇太极一并去书房,一日三餐还都在一块,他爹娘到底是什么时候又背着他说了悄悄话!实在是心痒难耐,想问出个结果,平安悄悄的拉住海兰珠的袖子,“额吉方才为何一点也不惊讶,范先生请求父汗登基为帝,那可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父汗还拒绝了,额吉难道一点都不觉得震惊吗?”海兰珠对平安问出这个问题的惊讶比方才大多了,她轻轻摇头,绽开一个有些羞涩的笑容,随即道,“你父汗是额吉心中最厉害的巴图鲁,大金最厉害的汗王,登基为帝,成为天下霸主,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平安:“……”好嘛,是他想多了,他额吉对他爹的滤镜有那——么厚!·没过两日,娜木钟就在汗宫中生下了林丹汗的遗腹子,但,这几位林丹汗福晋的归顺,不仅带来了财产和牛录,还带来了麻烦。为了安排他们的驻地,皇太极这几日犹为忙碌。所幸,济尔哈朗很快将察哈尔余部之事理清后回返盛京,还带来了额哲和苏泰太后。这天平安依旧午睡醒后才独自来到崇政殿书房,和平常不同的是,今日一进殿中他便觉出气氛不同。皇太极手边放着传国玉玺,辨不清神色,只是问,“得到此物时,多尔衮兄弟如何?”书房里除了皇太极和长庆,还有两个生面孔,一个半生不熟的。即便眼前八阿哥好奇的打量自己,岱钦仍旧面不改色,“回禀大汗,十四爷夜里匆匆派人请来十五爷,两人不知在帐中密谋何事,足有半个时辰才结束,出来时十五爷神色并无异常,帐中十四爷的烛火倒是很久才熄。”皇太极摩挲着传国玉玺上的龙头,“可听清了说什么?”岱钦摇头,“奴才无能,营地到处都是烛火,恐怕影子印到了账上,被两位贝勒发觉,奴才不敢近前,并未听清两人所说。”皇太极随意做了个手势,叫平安看来只是抬起了两根手指,但岱钦已经看明白了,悄无声息的行礼之后便退出了书房。皇太极阖上双目,头仰靠在鹿角椅背上,“你们来说。”其中一个生面孔跪在地上,“回禀大汗,两人帐中所言不多,十四贝勒面对传国玉玺似乎稍有动摇,叫来亲兄弟或许是想商讨对策,但十五贝勒秉性率直,并未听出言外之意,直言要将传国玉玺尽快送往盛京,献于大汗,十四贝勒也就并未多言。”这两个生面孔对于同一个问题似乎也没有达成相同的意见,另一个也跪下了,“奴才认为,十四贝勒并无言外之意,言语之间对大汗更是颇为恭敬,从未僭越,或许不能认为其面对传国玉玺生出不臣之心。”平安:“!!!”他听到了什么?多尔衮对传国玉玺有意思?!连他也知道这东西意义非凡,若多尔衮真有此意,他也胆子太大了点!平安脑中立刻想到,若此事为真,布木布泰姨母必受牵连,这怎么能行呢!他顿时紧张的望着皇太极,和底下跪着的两个生面孔一样,大气儿也不敢出。皇太极并未睁眼,只是伸手冲着平安的方向招了招,“平安过来,你觉得呢?”平安不敢觉得。他被这个问题棘手得呲牙咧嘴,“儿臣、儿臣并未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敢妄断。”说话时他一直紧张的盯着皇太极的脸色,看见他似乎是很淡的笑了一下,但不明何意,一颗心根本不敢放松。皇太极重新睁开眼睛,从书桌上拿下传国玉玺放在平安怀里,“行了,下去吧,”两名生面孔行礼离开后,皇太极拦住平安试图把这烫手山芋放回桌上的动作,随意道,“你拿着玩罢。”他爹对待寻求多年的传国玉玺,仍然是这般稀松平常的态度,但平安不敢啊,他生怕一个拿不稳摔了,这东西太过贵重,他赔不起。皇太极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笑起来,“只要人人都知道传国玉玺在本汗这里,即便是摔碎了造个假的又有何妨,不怕摔。”平安:!确实如此,他爹也太会了,平安顿觉醍醐灌顶。“不聋不哑,不做家翁。”还不待他再说些什么,皇太极又笑着叹了这么一句,随即翻开桌上的奏折,“罢了,长庆,去请济尔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