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 67 章
作者:过敏反应      更新:2023-05-01 20:57      字数:3837
  四月十日, 尚可喜来归,皇太极带着诸位宗亲贝勒和大臣们亲迎至浑河,与去年归附的孔有德、耿仲明同等待遇。有赖于徐光启在松江等地的推广, 番薯广泛流入市场,尚可喜带来归附的那批人中, 还真有人知道番薯的种植方法。平安之前虽然从系统那里看到了番薯的百科词条,但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他一个文科生, 文字每一个都认识, 描写味道外观的也没问题,但一到关键的专业知识,就突然看起了天书。番薯的百科词条就在他的脑海中,随时都可以调阅, 在面前的虚空展开一张悬浮大屏, 字体可大可小,他还可以凭借意念拖动,看起来贼高科技, 就是没什么用。说自己知道番薯种植方法的是一个约么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名叫刘为农, 身上杂揉着一种介于农民和官员之间的奇怪气质,平安说不清楚。说他是农民吧, 他又不像终日在田地里风吹日晒劳作的那么粗糙,说他是官员吧, 他又对于种植作物十分精通,说什么都头头是道的,比庄园里的管事还更有经验, 不像什么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放在多铎庄子里的番薯已经长出了好高的茎, 不能再等下去了, 几乎是刚刚安顿好了尚可喜带来归附的部众,平安便多次“委婉”的提醒范文程赶紧向皇太极进言,加紧选拔农业种植人才。包括但不限于故意早到半个时辰,坐在自己座位上,手捧着一册书卷大声诵读,让本已经提前了很久的范文程犹为震惊,不由得询问原因。平安双眼不离手上的书卷,深沉道,“不知先生可否听过,一天之际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1,早起的时光尤为珍贵,正宜读书,春种也是如此。”范文程:“……”先生问地他答天,课堂之上,想方设法的把先生的提问拐到关于春季播种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先生你说是不是?”范文程:“。”或者趁着课堂的间隙,大声的对着庭院中的花草发出感慨,“春风吹绿,正是万物复苏,该播种的季节啊!”还一边说,一边极其明显的看着范文程示意。范文程忍无可忍,“……臣知道了,八阿哥稍待,臣等散了学便去求见大汗。”范文程遭不住平安的诸般纠缠,进言时力陈选拔农业人才的好处,言语颇为恳切,又因为平安已经提前在皇太极面前报备过,农考推行的很顺利,第三日刘为农就已经站到了平安面前。平安围着他转了一圈,刘为农也坦荡的站着任看。面容瘦削,眉间有痕,略带清苦之色,唇下胡须打理的干干净净,瞧他的气质不像个耕种的农民,倒像个书生文臣。“你说,你知道该如何种植番薯?”平安站住脚步,对他的话表示怀疑。刘为农腰板挺直,“正是,草民原本在明廷的农署做一名小官,番薯的种植与推广,正是我们在徐大人的督导之下所为。”平安:“!!!”他好悬没有跳起来,若真找到了最初那批选育番薯良种的农署官员,在关外推广番薯的种植还不是如有神助。多亏前几天挨的那顿打,让他还保留了几分清醒的理智,不敢再轻易的轻信于人,狐疑道,“你既在农署做官,受朝廷俸禄,关内土地肥沃广袤,大有可为,怎么会想到要投靠我大金呢?”刘为农脸色稍变,农考方歇,便听说宫中传召,他心中对大金的这位八阿哥便存了几分好感,以为是一位忧心民生的储君。进了汗宫,却见到八阿哥只有这般年纪,又听说八阿哥急吼吼的寻找着农业人才,只是因为听说了番薯好吃,想尝尝味道,心思顿时淡了下去。没想到一个几岁孩童,竟然会问出这般问题,倒叫他有些刮目相看了,他迟疑一瞬,还是选择据实以告,“草民是旅顺港人,是被罢官后归乡,才跟随尚将军一路北上的。”原来是被罢官后才来投奔大金的,那就更该细问,平安刨根问底,“那你为什么会被罢官呢?”八阿哥小小年纪,心智却绝不似这个岁数只会玩闹的孩童,刘为农对待他也愈发认真起来。方才他一直挺直的站着,现下为了适应八阿哥的身高,刘为农蹲下身来视线与平安齐平,“ 八阿哥既然从关内搞到了番薯,可也知道土豆吗?”土豆!平安当然知道,只不过明朝对这东西看得很紧,王意搞不来,所以他才派人去了海上。看来这位刘大人真是选对了,不仅能帮着推广番薯的种植,对土豆也颇有研究,平安顿时眼前发亮。瞧着他这副样子便是知道,刘为农自嘲一笑,大金这边连一个几岁孩童都知土豆是好东西,明廷却只顾自己享受,不肯在民间推广,这差别委实是太大了些。他现在想到仍觉得不理解,“土豆自海上来,因为味道极美,蒸煮或是炒食皆宜,于是明廷只将它当作是上层贵族特供,不许这等高产作物流入民间。”“徐大人去后,朝廷对于农业更加不重视,无视民间的灾荒,只顾奢侈享乐,我上疏过几次,却无一例外都被驳回,最后一次不知触怒了哪位大人,被革了职。”提到这些刘为农便觉得愤慨,“我早不愿受那个鸟气,反正我原本在朝中也是种地,回到家乡种也是一样的。”听他言语平安便知道,刘为农是刚直之人,前半生只和土地植物打交道,哪里懂得官员间的弯弯绕。朝中没了徐光启,连农政全书的编纂都停了,农署也愈发不受重视,他又不懂眼色的屡次上书,要把贵族们的口中食,变成民间随处可见的粮食,自然不招人待见,被罢官似乎也可以预见。不过还要多谢明廷这些高高在上的贵族,把这样一位急需的农业人才送到了他身边。看刘为农言辞恳切,提到徐大人时甚至眼中含泪,不似作伪,平安最后考验了他一下,“先生既说在农署就任,又是因为土豆被革职,可知土豆的种植方式吗?”方才忆起徐大人,刘为农眼中尚含着泪,听得平安有此一问,懵然答言,“土豆极易成活,只需待其发芽后,切块……”平安:妥了。他握着刘为农的手,眼含热泪,“先生真乃我的福星,走,咱们现在就出宫去种地。”·两人一路奔向多铎的皇庄,平安还不忘从偏殿中取来自己精心养育了十数日的番薯芽。自长了一片新叶后,那根芽尖一路猛窜,现在不仅抽条长高了许多,还已经有了五片舒展的新叶,茎身也褪去了原本的紫红色,是一株很成熟的植物了。刘为龙一见那个花盆便笑了,“八阿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番薯上的芽原不该是掰下来种的,竟能种至成活,足见您的重视。”平安心安理得的挨了这一句夸,幸亏是种活了,也不枉他天天带着花盆出去晒太阳。只不过……“刘先生怎么看出是掰下来种的,难道这种种法和正常的种出来有什么不同吗?”刘为农摇头,“非也非也,关外气候寒冷,此时尚且不到番薯栽种的时候呢。”平安:“……”原来如此,他自生下来便在关外,早已熟悉了这边的气候,原来竟这么冷吗?他顿时发起愁来,现在便这么冷,等再过几年小冰河期的气温跌到极点,这关外还不种不种粮食了。多铎庄子里的管事领着两人一路到了放有番薯的暖房,一推开门,一股暖气扑面而来。这个季节的暖房本该早已停了地热壁炉,但怕八阿哥带来的宝贝受了冻,故而还一直烧着炭火。那放在木匣中的番薯早已长出了半人高的茎叶,枝叶横斜,在箱子中显得极为壮观。平安引着刘为农过来,“那依刘先生之见,这些番薯该何时栽种呢?”若是现在的温度推算,其实还应该再等半月,但那木匣中的番薯茎叶都已长得这么高,底下的块茎也皱缩着,不能再提供足够的养分,显然是不能再等了。刘为农便道,“若为了更好的生长,今日便可种植。”平安:“先生方才还说现在不到番薯栽种的时候……”怎么突然今天就要种了呢?刘为农点头,“尚且还差着几日,只不过这些番薯一直都放在暖房中,发芽比旁的要早,已经长出了这么高的茎叶,早已可以下地了。”他们已在农署中研究出了番薯的最佳种植方法,番薯极易成活,待埋进土壤的块茎长出蓬勃的藤枝,只需掐取一段带着叶子的藤枝栽种下地,浇水便可成活。他方才一眼看出平安的番薯芽是掰下来种的也是因为如此,能插枝成活的番薯茎叶尚且还长不到这么高。说干便干,五枚番薯用不了多大的地方,管事立刻吩咐了人将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田地再细细翻动一遍,又给两人上了茶,“请八阿哥和这位大人稍等片刻,一刻便好。”刘为农面色有些忐忑,显然是对着这几枚金贵的番薯不知怎么是好,番薯在关内已经广植,但在关外这般珍惜,他突然被交托了重任,实在是有着许多担心。担心土壤肥力不足,担心气候寒冷,冻伤了番薯块茎……他整个人都有些坐立不安。他偷偷看一眼平安,却见八阿哥神色兴奋,半点紧张的情绪也没有。关外气候寒冷,古代人将这里视作贫瘠荒地,但平安知道,东北地区乃是出了名的黑土地,地肥水足,所以他半点不虚。到了地头上更是撸起袖子,对刘为农道,“先生在旁指导,我亲自来种。”·四月里种下的番薯,五月便在田地中蔓延开绿油油的一大片,在刘为农的指导下,他们截取番薯的藤枝继续栽种。天气暖和了,水热条件也好,番薯藤一夜便长出一大截,再过两日就能再掐枝种植。周而复始,这一个月中,平安便和多铎庄子里的人一直在重复这项活动,待他恍然回过神来,发现五枚番薯竟然蔓延开了一大片田地。浇水、松土、捉虫……第一次种地总是很新鲜的,但时间久了,也难免会倦怠。和面对土地、植物时能永远兴奋的刘为农不同,平安看看面前的土地,再看看手里拿的给他量身定做的缩小版锄头,又深深叹一口气,然后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早有预兆,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抓周时的金斧头原来代表着他要吭哧吭哧地种番薯,挖番薯,再种番薯,再挖番薯……他现在看着这绿油油的一片田地便觉得发愁,真到了秋季收获时,可该怎么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