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生产新产品
作者:小胖丫丫      更新:2023-07-25 13:32      字数:6093
  为什么那么美好的手上会留下那么多冻疮瘢痕呢

  应该是小时候手上长了冻疮,没有及时治疗,更没有采取缓解措施,任由冻疮伤口出现到溃烂再到流脓,最后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又忍过了刺骨的春天,经过一个盛夏,伤口才慢慢愈合。

  再入寒冬,愈合的地方会再次长冻疮。

  周而复始,伤口流脓发炎再遭受刺激,不用任何药甚至还着凉水,出现或者消失全由着它。

  所以才会在这么漂亮的一双手上留下这么多伤疤。

  像是在一张纯白的纸上泼了几盆墨水,墨渍将纸张浸透。

  疼不疼的谈不上,但落下的印记一辈子都除不掉,看见这满手的疤痕就能响起那段浑浊无光的日子。

  林知瑜琢磨着,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将这些冻疮疤痕去掉。

  起码眼不见心不烦,带着满手的伤痕怎么去迎接未来的美好

  关于孟季凡的过往,孙旺祖同她讲过一些,高原也透露过不少。

  她知道孟季凡有一个奇葩家庭,所谓的家人几乎人人都是极品,唯一正常的父母还在孟季凡三岁的时候撒手人寰。

  孟家老太太是个极其偏心的人。

  虽说将孟季凡抚养长大,可根本没将他当人看,更别提当孙子了。

  孟季凡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还是后来自己跑去南方闯荡,才慢慢学习认字。

  家里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都堆在他一个人身上,忙完家里的活儿还要忙地里的活儿,像是陀螺一样忙个不停。

  为了那个所谓的家操劳成这样,孟季凡也不是个功臣,在孟家充其量算是一个仆人。

  不仅长辈们能随意使唤,就连家里的小辈们也是想欺负了便欺负。

  说好听点,孟季凡就是这个年代的灰姑娘,说不好听点,他就是老辈子地位低下卑微的仆人。

  灰姑娘起码还有王子呢,他有什么

  有干不完的活儿,还是有挨不完的骂,亦或是没完没了的委屈。

  每天小心翼翼地在孟家人跟前辛苦讨生活罢了。

  三岁的孩子懂什么呢

  自然是大人怎么灌输,他就怎么发展。

  如同被掰弯了小树苗,家里人怎么浇灌,他便会怎么长。

  就孟浪那样不知道基本礼义廉耻的人,一定是家里人没教育好,行事儿才会如此不知廉耻,嚣张跋扈。

  这为人嘛更是垃圾一个。

  说孟浪是垃圾都侮辱了垃圾两个字。

  垃圾还能送到废品收购站换几分钱呢,孟浪能吗

  白送给废品站,人家还膈应呢。

  毕竟人家收垃圾也得分种类,等级,不是什么垃圾都回收,孟浪堪比一坨粪,收回去散发味道腻歪自己吗

  见微知著,孟浪是个人渣,他父母又能好到哪里去,他奶奶又能是个什么好东西。

  谁家正常人会对自己亲孙子百般压榨索取呢

  孟浪算是被孟家养歪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说,还习惯惦记别人的财产。

  仗势欺人,胡作非为,刁难任性,脑子有泡,还喜欢装有钱人摆阔。

  但凡是个人都会有优缺点,无非是多少罢了,有的优点多缺点少,有的缺点多优点少,有的一半一半。

  总之,一个正常人绝对不会一丁点儿优点都没有。

  从孟浪身上找不到任何,哪怕是一星半点儿的优点。

  所以,孟浪根本就不是人。

  畜生有畜生的思想跟行为,满身都是缺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孟浪这个下梁都这么坏,上面的人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人。

  听说,孟浪奶奶还在孟季凡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给他灌输一些思想,什么养育之恩大于天,她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将人拉扯大,为了他耗费了无数的时间跟心血,让他以后有出息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顺她。

  还让他团结兄弟友爱姐妹,即便是隔着一层的堂兄弟姐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将他们当成亲兄弟姐妹来看。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他是家里的老大,是孟家的长房长孙,孝顺她这个当奶奶的,帮扶家里其他的堂兄弟姐妹们都天经地义。

  孟季凡若是事事顺着她们的意思,听她们的话行事还好,倘若有一星半点儿做的不对,便是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

  说起来孟季凡也是个可怜的。

  他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家里人并不正常,所以拼了命地想要从狼窝里面逃离,但长期被孟浪奶奶灌输不正常的思想,根深蒂固深入骨髓,这么多年没有像孟浪孟贞之流一样长歪了已经很不错了。

  纵然拼尽全力挣扎,又哪会那么简单,说从里面出来就能从里面出来的。

  林知瑜本来觉得这些已经够过分了,没想到更过分的是,孟季凡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没睡过土炕,从来没在寒冷冬天里体会过土炕的温暖。

  孟季凡从小睡柴房,里面有一张木板放在地面上。

  呵呵……放木柴的屋子为什么专门用来放木柴呢

  因为它根本没法儿住人。

  屋里长时间见不到阳光,即便是光线充足艳阳高照的夏天,屋里也经常是黑黢黢的。

  盛夏闷热不透气,像是蒸笼一样,木柴在里面可以保证干燥,可人进去待一会儿,这汗便如同下雨一样,身上的衣服用不了多久就能拧出水来,而且夜间的时候蚊子多的更像是天上的星星,不仅将人围着盯,还在耳边没完没了地嗡嗡响。

  搞得人身上不舒服,心情也极其烦躁,甚至根本没办法睡个完整的好觉。

  至于冬天里,那更别提了。

  柴房不漏雪水,却也不抗风。

  因为墙体薄,寒风一吹,冷气能从四面八方窜进屋子里,又因为白天阳光打不进去,所以到了晚上整个柴房十分阴冷,比外面的温度差不离。

  孟季凡在这样的环境里,只生了冻疮,却没有被冻死,还能磕磕绊绊长这么大,真是不幸的万幸。

  要感谢孟家人的手下留情么,呸,孟季凡能活下来长这么大,全凭他命大。

  村里有太多老人跟孩子,即便在有火炕的情况下,依然没办法熬过寒冬。

  因为条件艰苦恶劣,除了要忍受寒冷,还要饿着肚子。

  老人跟孩子自身的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长时间的忍饥挨饿,体质更不好了,再一受冻,这身体素质肯定也就差到了极点。

  在寒冷的冬天若是有个头疼感冒,对于寻常的年轻劳动力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年长的老人跟年幼的孩子他便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所以一到冬天,岁数大的老人跟年幼的孩子,好多都熬不过去。

  更别提没有土炕住了。

  而孟季凡从小到大,都是这么生挺过来的。

  林知瑜不知道该咋说,只感觉命运对孟季凡太苛待了些。

  还有孟家人也十分不是东西。

  父母不在了,就没人庇护他长大,周边的阿猫阿狗都可以不把他当人看,理所应该地欺负他。

  那个所谓的奶奶,啧啧,连人渣都算不上。

  人渣起码还能给口饱饭吃,她就纯妥妥地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虔婆。

  没有半分为人该有的良心。

  看着孟季凡脸上云淡风轻的笑容,林知瑜感觉还挺心酸。

  孟季凡是她的合伙人,也是好朋友。

  相处了这么长时间,林知瑜知道他是一个蛮不错的人,不仅在做买卖上有一手,商业嗅觉十分敏锐,为人还挺讲义气,跟他说点儿什么事儿,只要他能帮上的一定会尽量帮着解决。

  这人嘛也靠谱,对朋友有颗赤诚之心。

  说话都是有啥说啥,从来不藏着掖着,没有小心眼,也不会在背地里说人闲话。

  有什么事儿会堂堂正正地摆在明面上摊开讲,更不会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为人够谦逊也有分寸,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能说,他都拎得清。

  另外,孟季凡责任心也很强,所以厂里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骗钱,唯独他都干不出那事儿来。

  总之,孟季凡身上有太多优点。

  坦白来说有这样的合伙人管理加工厂,她能省下不少心。

  虽然上次他将孟浪弄进了厂里,确实不是个明智之举,差点儿把加工厂给搞破产了。

  但这事儿孟季凡已经同她解释清楚了,将孟浪安排进加工厂原本就是临时之举,当时厂里库房堆满了鲫鱼罐头,除了香满园能走些货,大部分都堆着卖不出去,所以他便急着去南方找些客户,毕竟他积累的人脉都在南方。

  凭着那些人脉,他能找些饭店或者商店,算是精确地跟他们进行推销,成单率还能高一些。

  孟季凡打算的挺好,先把孟浪随便安排在销售部,说是销售经理,其实就是让他当销售员。

  厂里所有的销售员都是有一个好听的名头,那就是销售经理。

  这还是他从南方学来的。

  人家客户一听厂里的销售经理亲自来推销,受到尊重,肯定会觉得特别有面子,成单率也能高一些。

  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能拉拢客户,能成单。

  还有,销售员没有在厂里待着的,得出去跑业务吧

  孟浪若是出去外面跑业务,不经常去厂里,也不太可能生事儿。

  等他从南方回来,腾出手来,再给孟浪找个别的工作,把他从加工厂弄走。

  当然了,若是这段时间,孟浪在加工厂表现的还不错,谈到了客户,他也可以考虑将人留下来。

  像其他销售员一样,该给提成给提成。

  可若是表现不好,不仅没有拉来客户,还给他捅娄子,孟季凡也绝对不会再留他。

  因为凭心而论,他也知道孟浪是坨扶不上墙的烂泥。

  不能像人一样做人事儿,说人话。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孟浪不要脸的程度。

  没想到,孟浪竟然揣着狼子野心,不仅打着他的旗号横行霸道,把厂里搅合的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还把林妹子的朋友给打了。

  又撬开他办公室的抽屉,拿了公章,随意发布一些乱七八糟的规定。

  甚至还想把林家妹子从厂里踢出去,把加工厂据为己有。

  这些都是他没有考虑到的。

  孟季凡也不是不清楚孟浪的为人,毕竟在南方的时候就领教过了,多少次因为孟浪惹事儿生非,他受到牵连差点儿出大事儿。

  幸好他足够机警,周边也有朋友帮忙,才死里逃生,躲过好多不必要的麻烦。

  至于他明知道孟浪不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还把孟浪安排进厂里。

  都是因为孟浪奶奶一哭二闹三上吊,拿那劳什子的养育之恩,挟恩图报。

  孟季凡也不是傻子。

  这么多年,他在外面经历了那么多,他奶奶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心思,他还能看不出来

  他依然听话,只是在还她的债。

  为了这份所谓的养育之恩,他还了她跟孟家二十多年。

  如今也该还完了。

  孟季凡现在唯一的牵绊,就剩下父母的坟在孟家庄,他身为他们的亲生儿子,却不知道他们的坟在哪儿。

  每年祭拜,他奶奶都得蒙上他的眼睛,由她领着去。

  若是没这点儿牵绊,当年孟季凡也不会从南方回来。

  他虽然对自己父母没有印象,但不知道为什么,对他们一直都有一种孺慕之情。

  总感觉自己三岁之前,没记事儿的时候,他们很爱自己,对自己很好来着。

  这些年幼时的记忆他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还是隔壁院里的孤寡老人无意中跟他提过一嘴。

  他的父母为人正派,是孟家少有的善良人,对邻里街坊十分友善,从不会像其他孟家人一样逞凶斗狠。

  孟季凡的父母对他也疼爱有加,即便他顽皮哭闹,他们也从来不发脾气,而是十分耐心地引导。

  只可惜,好人不长命。

  这些无意当中话,像是一束阳光一样,照进了孟季凡的内心深处。

  让他因为受尽委屈而变得混沌昏暗的心明朗起来。

  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友爱的种子,开出了温暖的花。

  那是孟季凡第一次感受到心里温暖是多么美好的一种状态。

  他孟季凡也是有人疼,有人爱的孩子。

  靠着这点点的温暖,支撑着他度过了很多难熬的日子。

  好多个时刻,孟季凡甚至都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可最后他又强撑着过来了。

  连他自己都觉得意外。

  所以,孟季凡可以不管别人,但不能不去祭拜他的父母。

  自己不知道父母的坟在哪儿,只能让他奶奶领着去,哪怕去的时候蒙着眼睛,他也得去。

  所以对于他奶奶的一些要求,只要不太过分,孟季凡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接受。

  反正他也有应对的法子。

  不过,上次孟浪的所作所为让他警醒了。

  他可能对自己太自信,总觉得有办法应付他们。

  他甚至觉得即便把孟浪安排进加工厂,以孟浪那个废物程度来说,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结果,万万没想到,孟浪差点儿把加工厂搞破产了。

  这事儿是他轻敌了。

  孟季凡去林知瑜家里负荆请罪的时候,跟她再三保证,以后绝对不会让孟家人来厂里。

  林知瑜收回视线,开口道,“对了,我那蔬菜大棚不是打算种反季蔬菜么。

  这其中一种蔬菜就是西红柿。

  咱们也是时候推出新产品了。

  可以尝试做番茄鲫鱼罐头,我之前做过一些,送到酱菜店去卖,很受欢迎。

  我琢磨着等这几批订单的款回来,你就多增加几条生产线。

  一来是扩大生产,二来新引进的生产线可以生产新产品。

  到时候,如果西红柿产量大的话,还可以做番茄酱。”

  他们现在生产的鲫鱼罐头是原味的那一种。

  即便是山珍海味,如果天天吃顿顿吃,吃一段时间也就腻了。

  所以适当推出新口味的鲫鱼罐头很有必要,当然,原味鲫鱼罐头这条生产线也不能停。

  人们最开始接受的是原味鲫鱼罐头,对它的接受度很高,算是鲫鱼罐头里的经典款。

  林知瑜有自己的打算,如今她手里虽然有一大笔钱了,但她要建酱菜厂,要买做酱菜需要的器具,要给鱼塘做围墙,还要买鸡鸭鹅,这处处方方都需要用钱。

  肯定没有多少钱分给加工厂。

  好在,这几批订鲫鱼单位要么是机关单位,要么是国营厂子,总之都是有实力不差钱的大客户。

  货送到的当天,就能把款给结清了。

  她手上的订单有十八万盒,孟季凡从南方带回来的订单有五万来盒。

  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三万盒,一盒鲫鱼罐头卖七毛钱,交完货他们就能拿到十六万零一千块钱,刨去成本能剩下九万六千多的净利润。

  听着不少,但这是他们三个人的钱,按比例分一分也不会有那么多了。

  林知瑜琢磨着,这几批订单挣的钱就先不分了,让孟季凡拿去买新生产线。

  怎么着也够引进三条生产线的。

  以后再卖出去产品,便再扩大生产线,周而复始,循序渐进。

  总之,他们这加工厂定能像滚雪球一样,稳步前行,慢慢发展壮大起来。

  到时候就能挣更多的钱。

  啥

  要做新产品

  孟季凡自然也知道,加工厂若是想发展起来,不能只单纯依靠一种产品,产品的种类越丰富,他们不仅可以挣更多的钱,还能牢牢地抓住食客们的胃。

  他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躺在床上琢磨,加工厂的未来要怎么发展。

  产品多样化那是肯定的。

  不过让他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天来的居然这么快。

  要不怎么说,还是林家妹子呢,这脑袋瓜就是灵,早早地把事情都想好了。

  他原本以为她种蔬菜大棚,一来是为了让蔬菜基地的工人们有活儿干,二来是为了她的酱菜店,冬天的时候也能有足够的蔬菜供应做酱菜。

  没想到,她竟然还给他考虑了。

  说实话,这番茄酱她原本可以自己做,挣得利润全是她自己的,不用跟他们分。

  就这么把这条线让给加工厂,到时候挣了钱她只能分四成,这样她会不会太亏

  孟季凡从来不藏着掖着,心里怎么想便直接同她说了。

  林知瑜被逗笑了,她连连摆手,“这番茄酱严格来说就属于罐头的一种,想要大批量生产售卖,就得用专业的生产线。

  还有,不仅是番茄酱,等明年山上的果树挂果了,还要让这边生产水果罐头,什么梨罐头,桃罐头,苹果罐头都生产起来。

  咱们以后可是得把加工厂打造成专业的罐头加工厂。”

  这样才对得起罐头加工厂这五个字嘛。

  孟季凡恍然大悟,原来她在山上种果树是为了让加工厂做水果罐头啊。

  他既感动又佩服。

  他还在想加工厂的未来发展之路,没想到林家妹子不声不响地早就给安排好了。

  而且他之前一点儿都没往这方面想,甚至还发愁林家妹子一下子种十个山头的果树,到时候等水果大批量成熟之后,要往哪儿卖去。

  哪儿也吃不下这么多水果啊。

  再加上果子成熟时,那时候天气正热,水果这东西不像粮食一样耐存放,贼娇贵,高温条件下,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腐烂。

  十座山头,那得多少水果,若是全烂了,林家妹子不得受打击么。

  而且这水果也不好往南方运输,长途跋涉加上天气炎热,水果估计都到不了南方,就能全烂在车里。

  孟季凡想过往外卖,就是没想把水果弄进加工厂,制作成水果罐头。

  幸好,林家妹子提醒了他,不然他少不了为这事儿烦心。

  山头离着加工厂特别近,能确保制作水果罐头用的水果都是新鲜完好的,这将来是不是也能成为水果罐头销售的卖点

  孟季凡听到最后,心里面只剩下了两个字——佩服。

  他得给林家妹子竖大拇指,她有聪慧又厉害,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林知瑜,十个他加起来都比不过,自愧不如。

  孟季凡叹了口气,不服不行。

  他单单忙加工厂的事儿,就有点儿脚不沾地了,只能在睡觉前想想未来跟以后得发展,当然,也只是单纯地想想而已,想半宿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人家林妹子手里的事儿那么多,却依然还能井井有条,不慌不忙。

  不仅能把事情做好,还能按着规划步步向前,这功力一般人可不行。

  孟季凡觉得,说不定她可能真的是仙女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