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未雨绸缪
作者:小胖丫丫      更新:2023-07-25 13:32      字数:5894
  林知瑜把建酱菜厂需要用的水泥青砖跟钢筋数量大估摸的做了一个预算。

  连同图纸一并递给了孟季凡。

  孟季凡看完之后都蒙了,“妹子,你这青砖水泥钢筋是不是估的太多了些,如果酱菜厂想跟咱们罐头厂建的差不多大,这些材料用一半儿左右就够了。”

  那么多材料,是想打算盖两个酱菜厂么。

  还有,盖厂房需要用到水泥青砖钢筋什么的,这纸上还有尼龙网,塑料薄膜之类的东西。

  盖厂房还用的到这些

  难不成林妹子要盖一些新型厂房,是他没见过的款式

  孟季凡十足的信心瞬间不足了。

  盖房子方面他确实有一套,但是若是搞什么新花样,他估计不一定能行。

  若是把房子盖砸了可咋整。

  林知瑜笑了笑,低声解释道,“除了盖酱菜厂,我还打算盖些蔬菜大棚,种反季蔬菜,这青砖钢筋水泥的自然用的多一些。

  至于这尼龙网么,我也有用处。

  我不是承包了十个山头么,如今这山上已经种满了果树。

  山脚下有大片的空地,我想在这空地上建几个养殖场,养些鸡鸭鹅,以后可以卖鸡鸭鹅蛋,甚至还可以卖新鲜的鸡鸭鹅。

  我不想那些鸡鸭鹅去跑去山上乱飞,到时候把水果树都破坏了。

  所以想买些尼龙网把空地圈起来。”

  孟季凡更懵了,林知瑜说的信息太多,他都抓不到重点了,甚至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把脑袋里的思绪好好理了理,才开口道,“养鸡鸭鹅用尼龙网我可以理解,但蔬菜大棚是什么还有什么是反季蔬菜”

  如今她地里那些蔬菜不是种的好好的吗

  孟季凡还去林知瑜的蔬菜基地看过,目前地里就种了大白菜跟白萝卜两种。

  那些大白菜白生生绿油油的,叶片上还泛着露水,阳光一打晶莹剔透的闪闪发光,连白萝卜都长的白白胖胖,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而且蔬菜基地打理的也特别好,根本看不到一点儿杂草,白菜叶片上也没有虫洞,萝卜露出来的那半截全都干干净净,不知道的还以为用水清洗过。

  总之,她的蔬菜基地发展的相当不错。

  所以孟季凡不是很理解,蔬菜基地发展的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搞什么蔬菜大棚,种什么反季蔬菜,这些东西他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是什么新鲜事物吗

  林家妹子花样儿太多,这让孟季凡有一种错觉,好像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好多东西他们从来没听说过,但林家妹子却熟知,好像有什么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

  不知道的还以为林家妹子是天上掉下来的仙女呢。

  有着凡人没有的能力。

  不过孟季凡也知道自己这是无稽之谈。

  这妹子就活生生的在自己眼前,他们怎么可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林妹子想法主意那么多,肯定是因为人家聪明,见识也多。

  “易水村在北方,等十一月份入冬之后,天气就会变冷,到时候地里除了过冬的小麦什么都种不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蔬菜基地如果种不出蔬菜来,那么酱菜厂也没有酱菜可做。

  到时候村民们又会陷入没收入的状态。

  虽然这段时间他们手里有了些进项,日子不再像以前一样难过,这冬天也不会像之前过的那么难熬。

  但他们已经尝过了上班儿的甜头,再像以前一样种地,肯定就不太能接受。

  若是猛然一歇下来,身上那股劲儿就很难再起来。

  这样不好。

  所以,我打算种蔬菜大棚,让他们冬天也有活儿干,有收入这日子过起来才有奔头。

  这大棚么就是保温的棚子,用青砖和土坯摞起厚厚的墙体,再用钢筋做横梁,上面绑上竹竿弯成的架子,把塑料薄膜铺在上面,最后铺两层卷帘草席。

  这样蔬菜大棚就搭好了。

  因为大棚里面温度高且保温效果好,温度能保证蔬菜正常生长。

  所以冬天外面青黄不接的时候,用来种菜最合适了。

  至于这反季节蔬菜嘛,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

  比如一般情况下,西红柿只有春末夏初种,盛夏时收获,冬天是不是就没有了”

  孟季凡点点头,可不是么,还记得去年冬天过年的时候,他没回孟家,在香满园跟孙旺祖一起过的年。

  孙旺祖给他包了白菜猪肉馅儿的饺子,他看过之后觉得没食欲,直言道想吃韭菜鸡蛋馅儿的,还想喝热乎乎酸酸甜甜的西红柿鸡蛋汤。

  惹得孙旺祖直翻白眼。

  当时他咋说来着

  “这里是易水县北方小城镇,不是四季如春,想要什么菜就有什么菜的南方。

  这寒冬腊月的我上哪儿去弄新鲜的韭菜跟西红柿啊。

  是不是做梦呢赶紧清醒清醒。

  别说新鲜的韭菜跟西红柿了,就连烂的他都没处弄去。

  那白菜都是过冬存下的,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想这想那。”

  孟季凡吃不上自己想吃的,还被凶了一通,只能气弱地回道,“你不是开饭馆儿的吗这些菜你想法儿存下点儿啊。

  不然有食客过来找,你还都拒绝了不给人家做啊。

  要啥没啥,那还叫饭馆儿吗

  也就是我好脾气,你才敢如此这般怠慢,若是换了普通食客,人家要啥你没啥,摸着你这饭馆儿也开不了几天就关门大吉了。”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好的跟穿一条裤子的亲兄弟似的。

  所以有什么话都敢直接说。

  甚至还专门往痛处扎。

  孟季凡敢调侃孙旺祖,孙旺祖也从来不省着他。

  “我是开饭馆的没错,这开门迎客,给客人炒他们想吃的菜,也是我应该做的事儿。

  但我不是神仙,我可没那个本事在冬天弄出韭菜跟西红柿来。

  而且韭菜跟西红柿它是容易腐烂的蔬菜,温度稍微高一点儿,稍微冷一点儿都会烂掉。

  又不像白菜一样好保存。

  我就算有心想给你存,我也得有那个本事,有那个条件给你存住啊。”

  孟季凡虽然对种菜不怎么了解,但一些基本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就比如冬天可种不出蔬菜来。

  不仅种不出来,连深秋时候结的一些蔬菜也没有办法保存到冬天。

  当然,大白菜除外。

  在北方,一到冬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屯白菜,一屯都是几百斤的屯,没办法,冬天地里青黄不接,什么新鲜的蔬菜都没有,如果不想只啃咸菜疙瘩,那就只能屯些大白菜。

  说起来,大白菜特别抗冻,好几百斤的大白菜堆到屋子里,放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坏。

  冬天外面下大雪,熬一锅白菜汤,只放白菜水跟盐,别的什么都不放。

  把炕烧热乎了,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白菜汤,就能暖和好久,而且冬天下了大雪不能出去上工,一大家子没什么活动量,连汤带白菜喝一碗就很不错了,粮食能省则省。

  开春之后,还有好长一段时间熬呢。

  冬天不用干活儿,不吃点儿粮食,只喝汤倒也能挨的过去,可开春暖和之后,人们就得下地干活儿。

  活动量一大,若是没有点儿主食,只喝汤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饥肠辘辘,到时候饿的头晕眼花,别说干活儿了,连站都站不稳。

  所以冬天能不用粮食就不用粮食,都把粮食放到最难熬的开春儿上。

  熬过开春儿,熬过盛夏,只有麦收的时候才是一年当中最好过的时节。

  但地里产量不高,把麦子收获了之后,还要交公粮,家里人口多的,尤其家里有半大小子,那可真是要吃穷老子。

  收获的那点儿粮食,省着都不够吃。

  挨饿受冻是易水村村民的常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家伙儿就这么熬着过日子,没什么盼头,又没有办法解脱。

  如今却是不一样了。

  家家户户都有工作有收入,再也不用为了吃饭发愁,以他们的收入来说,今年冬天除了吃好吃饱之外,没准儿还能给家里人每人都天渐厚的大棉衣,过个好冬。

  连孟季凡都觉得这已经足够好了。

  没想到还有更好的。

  林家妹子还有更大的计划。

  她想冬天种蔬菜

  靠种蔬菜大棚种出来

  孟季凡倒不是不相信她的能力,林家妹子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没把握的事儿她不干。

  她这人做事儿又迅速又稳妥。

  外人看着她做决定果断麻利,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甚至还会有人觉得,她想一出是一出,干什么全凭自己心意,好像根本不经过大脑一样。

  但只有熟悉她的人才知道,她之所以会做这个决定那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有的结果。

  做决定之前,这脑海里肯定有了十分周密的计划。

  别说种蔬菜了,就是种金子,只要是林家妹子出手,孟季凡觉得那也不是不可能。

  他张了张嘴,“所以这反季节蔬菜就是指,冬天能种出夏天才有的西红柿,韭菜,黄瓜,豆角之类的蔬菜来”

  这也太逆天了。

  孟季凡虽然信她能种出来,但着实被惊到了。

  他特别好奇,林家妹子这脑袋瓜到底是怎么长得,怎么主意就那么多呢。

  林知瑜点了点头,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有一点她没说,等大棚建好了,她不仅要种西红柿,黄瓜,豆角之类常见的蔬菜,她还要专门弄个大棚种香菇,银耳,木耳之类的,那可都是好东西。

  新鲜的不愁卖,卖不了也可以制作成干货,到时候卖干货也十分挣钱。

  因为上辈子经营餐饮集团,旗下的餐厅酒店,对吃食都十分重视,所以林知瑜在食材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当初她上大学的时候报考了两个专业,首选是经济学,另外一个就是农业。

  她打算的特别好,如果上经济学的话,就好好学经济,以后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为自己的创业加持。

  如果经济学专业没有录取的话,那么她就去学农业。

  在农村广阔的地田上,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光发热。

  当然到最后她如愿以偿地被第一专业录取。

  有得便有失,她按着自己提前规划好的路学习,毕业之后便开始从服务员做起,学厨师学人情世故,把该学的学会了之后,又去卖盒饭,慢慢地积累了人生第一钱,她结束了摆摊生涯,在火车站附近盘下一个几平米的小饭馆。

  一头扎进了餐饮界,像是滚雪球一样,将手里的那点小钱越滚越大,直到后来创办了餐饮集团。

  林知瑜的管理水平足够,因为她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这么多年的经历跟经验。

  甚至在人情世故方面她也处理的得心应手。

  即便有人算计她,林知瑜都没得怕。

  她有能力也有本事应对。

  她上辈子只输在了命短这一件事儿上。

  年轻时拼尽全力,为了事业天天熬夜,吃饭也不规律,再加上事业发展的多压力也大。

  发现身体出问题的时候,她明明可以调整过来,但当时她太年轻,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儿。

  结果,抵抗不过命短,算是英年早逝。

  说起来,她上世没结婚没男人没孩子,这方面没有亏欠,唯一亏欠的只有年迈的父母。

  幸好,她给他们办理了基金信托,又请了专业的机构照顾,多方面相互监督,不怕他们亏待父母。

  这辈子,她一头扎进村里,在村里生根发芽,把自己上辈子没做的事儿全在这片地上做一遍。

  这算不算弥补了上辈子的遗憾

  不过这些话,她自己知道就行了。

  话不能说太满,在好朋友跟前也是一样。

  不然人家只会当你是在吹牛皮。

  孟季凡这下懂了,脸上的表情也走马观花一样,变换的十分精彩。

  有了然有震惊有佩服也有不可置信,甚至还有几分惆怅。

  他终是叹了口气,“哎,你能提前想这么多,还能给村民们考虑上,这敢情好。

  我也得好好想想,冬天一来,加工厂要怎么办了。

  到时候天气冷的话,鱼塘的水会结冰吧,结冰之后鲫鱼便没办法供应了。”

  正印证了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鱼塘若是没办法产出鲫鱼了,那加工厂也就没办法生产鲫鱼罐头。

  若是想正常生产,得等到明年开春,水化开之后才行。

  不仅是他这里,还有孙旺祖的香满园也是如此,如今饭馆其他菜系已经停掉,专门做鲫鱼汤生意。

  甭管是鲫鱼汤还是鲫鱼罐头,他们用的都是鲜鲫鱼。

  冬天天气太冷的情况下,没有鲜活的鲫鱼可用,到时候店里怎么办,加工厂又怎么办。

  还有加工厂百十来号人又该如何安排。

  虽然离着寒冬上冻还有好几个月,这些事儿他现在不必考虑。

  可孟季凡忍不住担忧,不提前想办法,临到了会很抓瞎。

  对此,林知瑜早有应对之策。

  “所以,这次修建酱菜厂的时候,我打算将鱼塘四周都用青砖围起来。

  之前修建鱼塘的时候,考虑到冬天天气寒冷,水里会结冰,所以鱼塘底下修了好多条土暖,等冬天上冻的时候,便从外面接口的地方烧些柴,热气顺着土暖通道会延伸到里面。

  只要保证池底是温的。

  外面用青砖跟水泥围起来,阻断热气往外溢,这鱼塘冬天冻不了,会跟平时一样,该怎么出货就怎么出货。”

  林知瑜之前为什么敢劝孙旺祖将饭馆其他菜系停掉,专门做鲫鱼汤。

  她自然是有把握才敢那么劝的。

  孙旺祖也问过她同样的问题。

  春夏秋三季都好说,想要新鲜的鲫鱼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送。

  可冬天呢

  大概从十二月初便开始上冻了,至少得过完年到三月初,才能解冻。

  也就是说得有四个来月的时间没有新鲜的鲫鱼可用,他们的鲫鱼汤做的再好吃再受欢迎,没有食材也做不出来。

  难不成,到时候要闭店四个月

  少挣钱倒是其次,只不过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鲫鱼汤的名气打出去。

  现如今鲫鱼汤店的生意正处在巅峰,如果这个时候选择闭店,还闭那么长时间。

  不仅会让食客们失望,也会让食客们慢慢忘记。

  之前打出的名气也会往回回落。

  来年春天开门了,食客们还能买账吗

  这里面的变数太大。

  林知瑜当下就给他解释了,当初既然决定养鲫鱼,做鲫鱼这门生意,她就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

  冬天冷会上冻,而且时间还不短,鱼塘的水若是冻上了,里面的鲫鱼也活不了。

  没有鲫鱼供应,他们仨的利益在一块儿绑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一个出了问题,其他两个都会受到不小的牵连。

  尤其林知瑜那鱼塘是重中之重,新鲜的鲫鱼才是一切买卖的根本。

  没有它们,香满园也好,加工厂也好,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所以,她跟孙旺祖再三保证,会一年四季不间断的供应新鲜的鲫鱼。

  就是因为她在修建鱼塘的时候,把这方面考虑进去了。

  天寒地冻的话,就给鱼塘采取保暖措施。

  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谁都不会受到影响。

  孟季凡:……

  她怎么什么都知道

  这天底下到底还有没有能难住她的事儿

  孟季凡被震懵了。

  良久之后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虚心求教,“土暖又是啥玩意儿”

  他从来没听说过呀。

  “你知道村里的土炕吧冬天的时候在灶膛里烧一膛木柴,不仅炕上热气腾腾,屋里也会暖和很久。

  原因就是土炕底下有土笼,灶膛烧火的时候,热气会顺着土笼窜,把整个土炕都烧热了。”

  林知瑜琢磨着,这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暖气片。

  现在这会儿还没有煤块。

  有的话也是城里供应,限量供应的那种,价格贵不说量还特别少。

  北方农村里冬天取暖靠得就是烧土炕,添一灶膛的柴火,能暖和上好久。

  在前世的时候,林知瑜也出生农村,记忆当中冬天家里冷到不行的时候,她爸妈便会烧灶膛的柴火。

  很快屋子里便会暖和起来,而且能暖和好久。

  不过,不是到了最冷最不好抗的时候,她爸妈也舍不得烧柴火。

  那时候的柴火并不好捡。

  全是春夏秋三季的时候,挤出时间家去外面捡的。

  家家户户都靠着这个法子取暖,人多木柴又有限,除了取暖,平时做饭也全靠烧木柴,因此这木柴便成了十分珍贵的东西。

  得省着点用。

  火炕不会经常烧,也不会烧的特别热,只烧到温热就行。

  将灶膛门一堵,再把被子往炕上一铺,那土笼里的温度也持续将近两天的时间。

  到第二天夜晚的时候,就凉了,但也不是那种没烧炕时候的透心凉。

  所以,林知瑜便借鉴了一下。

  在鱼塘地下修了土笼,确保冬天,香满园跟加工厂都能供应上。

  林知瑜说完之后,看孟季凡听的惊奇,有些诧异地看着他,“听说你小时候在孟家庄生活来着,你们村里冬天不烧土炕吗”

  孟季凡脸一红,他一个农村人,竟然不知道土炕。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伸手挠了挠头,“我住的屋子没有土炕,就一个木板,我奶奶那屋里有,不过她不让我去她屋里。

  后来十来岁去了镇上干了几年苦力,再后来去了南方。

  南方没有土炕。”

  他屋里没有,别的堂兄弟姐妹屋里也没有。

  孟季凡一直以为是正常的。

  后来无意当中才得知,等他睡熟了,那些堂兄弟姐妹们会偷偷跑去他奶奶屋里睡。

  只有他一个人睡冰冰凉的地板。

  林知瑜:……

  她无语了半响,视线落到孟季凡那双手上,光看外形是一双十分优美的手。

  她不是手控,都觉得那双手手型漂亮至极。

  只可惜,上面好多冻疮留下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