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新手表 同学们都一个想法:我何德何能……
作者:醉鱼仔      更新:2023-08-24 16:56      字数:5212
  苏月到了学校才知道,原来今天来采访他们的不止人民日报,还有中央电视台。

  看着黑乎乎的摄像头,一帮学生后知后觉地开始紧张,有人开始整理头发,还有人拽拽衣角,拉拉袖子,后悔没穿新衣服来。

  和国外的采访气氛不一样,今天全是自家人,记者们看这帮孩子本来就自带一种“孩子还是自家好”的滤镜。

  再加上这帮孩子为国争光,那滤镜就更深了。

  记者们的态度亲切又友好,学生们一开始还有点紧张,慢慢地也放松下来。

  记者们提出的问题也都是积极友好的,不像国外那场采访,有的记者为了爆点,故意引导他们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就像当时那个国记者问苏月愿不愿意留在国接受更好的教育,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当时她要是说愿意,报纸上肯定得大书特书,说什么还是国好,华国获奖学生还不是想留在国。

  这也是她趁机提起亨利·卡特的原因,不管你说国怎么好,就是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且这个心理阴影还是你们国人自己造成的哦。

  今天这场采访就不一样了,问啥直接说就行,他们也问起p3的事:“听说苏月同学在竞赛期间做了一样小发明,为什么会在竞赛期间想起做这件小发明?”

  “当时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的成绩基本已经出来,因为物理实验题扣分太多,我对国选手凭借实验分压我一头是不太服气的,后来我们就约定了通过一场真正的较量,来比一比动手实践能力……”

  “当时物理实验题是扣了多少分?”

  “17分。”苏月脱口而出,显然对这个分数记忆深刻。

  记者默了默,17分是扣分太多?莫名感受到了他们和学霸之间对分数的不同理解。

  “听说苏月同学的这项小发明在国外已经卖出去了,方便说一下卖出价格吗?”

  “是,专利卖出去了,卖了一百万美金……”

  即便已经提前知道这个消息,记者们还是惊了一惊,在国内,一个普通工人平均工资三四十,是很难想象一百万美金是多少。

  就是他们这些记者,工资比一般工人高一点,也无法想象拥有一百万美金,说句现实的话,这么多钱,他们一辈子也未必能挣到。

  “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只是想着要赢过那位国同学,算是一场意外之喜。”苏月抿嘴笑了笑。

  央视的记者又问:“对这笔钱,你有什么计划吗?”

  “我和爸妈商量过了,把这笔钱全部捐给国家,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

  全、全捐?

  记者们以及华国代表队的其他学生们都惊讶地看向她,这可是一百万美金呀!

  换成人民币,就是一百八十万。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花不到一千,一百八十万意味着能花一千八百年。

  一个人才能活多久,一千八百年就相当于一家几代人。

  这么多钱,这就全捐了?

  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是放在他们身上,他们未必舍得。

  “是的,全捐。我爸妈都有自己的工作,我以后上完大学,国家也会分配工作,我们有工资,足够生活。那一百万美金放在我们手里改善的只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交给国家,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旁边教育部的领导确认了这件事:“在国,苏月同学和她的父亲苏同志就已经把这笔钱交给了国家来处理。”

  这个说法其实是国家提出来的,在国外,对外宣称的是这项专利卖出了一百万美金,那是为了撇清华国和日后售卖p3的企业的关系。

  为了保密,对国内肯定也不能直接说“啊没有卖,咱和自家人演戏呢”,但也不能让人认为苏月同学真收到那笔钱。

  钱财动人心,国家提出这个方案,就是为了把这笔钱从明面上过一下,以后就跟苏家没关系了。

  这也是为了保护苏家。

  从央视记者的问题到苏月的回答,再到教育部同志的肯定,都是提前叮嘱过的,换句话说,也算是有台本了。

  苏月心里美滋滋,果然还是他们国家好,你看,考虑多周到。

  教育部的同志心里也美滋滋,为啥让苏月同学说是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呢?那当然是他们教育部也趁机从外交部手里抠出一笔钱来。

  苏月同学怎么说也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给外交部送了只下蛋的金鸡,外交部还不得给他们几只鸡蛋?

  就这,教育部心想,我还亏了呢!

  外交部:“……”鸡还没养起来,就要分蛋了。

  采访最后,央视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同志们让学生们往中间站一站,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学生们对拍照已经无比熟悉了,他们像在机场那次一样,迅速排出高矮位置,有的挎住旁边人的胳膊,有的揽住旁边人的肩膀,还有的比了剪刀手。

  在照相同志的“一、二、三”中,大家齐齐喊道:“茄子!”

  少年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站在照相同志身后的人民日报记者见此,不由露出笑容,她突然想到《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后来,《人民日报》上关于今天的采访的报道就是以“少年强则国强”为标题。

  此时,采访结束的学生们既舒了一口气,又高兴,他们还问:“什么时候在电视上放呀?是晚上的新闻栏目吗?”

  “对啊对啊,什么时候放啊?报纸上什么时候登啊?”

  “会放我们所有的人照片吗?那我得多买几份……”

  “多买几份干啥呀?你还想剪下来留着呀?”

  “我就留着怎么了?你敢说你不想?”

  “咳咳我可没说……”

  记者们和教育部的领导们看着他们说说闹闹,都一齐笑了。

  中午苗婶问下午喝不喝绿豆汤,苏月说下午不在家,喝不了,让她没想到的是,不仅下午的绿豆汤喝不了,晚上家里的饭也吃不了。

  因为教育部的领导说,晚上要请他们师生在国宾馆吃饭。

  同学们当即就炸了。

  “国宾馆?是那个国宾馆吗?专门招待国家重要客人的国宾馆?”

  同学们都一个想法:我何德何能啊?

  教育部的这位领导笑道:“你们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了华国学生的风采,为国家争光,有什么不能?”

  同学们兴奋激动,没有获得奖牌的同学不好意思:“我、我们也去?”

  “当然,你们都是我华国的优秀学生!”这位领导说的并不夸张,这一批学生的成绩都不差,即使没有拿到名次,在所有竞赛学生中也属于中等水平。

  而且他们当初可是历经几次考试选拔出来的,又经过半年的集中训练选拔,他们不优秀,谁优秀?

  国宾馆位于京城的一处风景区内,原是皇家园林,内里亭台楼阁、碧水红花,环境十分优美。

  苏月他们自进园子,一个个就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哇哦!”

  国宾馆不愧是皇家园林,实在是太美了。

  既有古典建筑的优雅,又有现代建筑的格调,可谓是二者的完美融合。

  苏月他们一帮学生一路上眼睛都不够用,国宾馆是有警卫员的,大家不敢大声喧哗,看见什么好看的,就压着嗓子,拽身边人:“看!快看,那边还有石桥……”

  “哎呀别拽我……”我正数国宾馆有多少栋楼呢!

  国宾馆一共有十七栋接待楼,都是青砖红瓦的楼房,也是二层的,但和前进大队的二层小楼大不一样,这里的楼房就一句词儿“高端大气上档次”。

  苏月甚至觉得,这里面的建筑和故宫的建筑颇为相像。

  教育部安排的是六号楼,在国宾馆西北角,楼前能看到潺潺的溪水,透过茂密的树林,还能看见一潭碧水。

  教育部的同志把他们带进宴会厅,安排他们先坐下,就出去接领导。

  他们人一走,学生们全跑到窗户边,趴在窗户上往外看,不时惊呼一声:“哇!好大啊!”

  他们进来都不是走路,是坐车过来的。

  另一桌的老师们摇头轻笑,闻教授笑骂了一句:“没出息。”

  其实不光学生们激动,年轻些的老师们也挺激动,国宾馆之前是不对外开放的,有一段时间还是重要政治中心,直到八零年,才正式对社会开放营业。

  但是一般人也住不起,这里一天的住宿费要两三千,总统套房就更贵了,一晚上要六千多。

  一般人也没来过不是?

  只有像闻教授他们这些大佬们进来过。

  外面传来脚步声,学生们看着认真,没听到,等人进来才发现,慌慌忙忙坐回去,一个个低着头,看起来可乖了。

  老师们为学生们解释:“让领导见笑了,这帮孩子没见过世面……”

  让老师们也有点意外的是,今晚教育部的严部长竟然亲自来了,严部长笑呵呵,眼角显出几条细纹。

  他道:“老师们谦虚了,孩子们见过的世面比我们这些大人可都要多,别的不说,国我们都还没见识过呢。”

  老师们也笑了起来,大家一一落座。

  严部长将衬衫袖子卷了起来,先和众人致歉:“是我来迟了……”

  其实也没迟多久,也就十来分钟,此时还早呢,说是晚上六点吃饭,现在才五点四十几。

  “……本来提前出发,半道上去取了一样东西,这才耽误了点时间。”严部长说着,让跟着他一起来的一位年轻同志把东西拿过来。

  他起身,走到学生那桌,学生们不知所措,他们以前见识过的最大的领导就是校长,虽然他们对领导身份还没有那么清晰的认知,但听老师们喊部长,心里还是有点慌。

  部长,那不就是教育部最大的领导?

  学生们见他过来,也都站了起来,严部长说:“大家都坐,都坐,今天你们才是主角。本来想把大家安排到一起坐,想想还是算了,我这人,长着一张严肃脸,和我坐一起,你们今儿怕不是吃不好了!”

  严部长开玩笑地说着,大家放松了些,他这才把身后的年轻同志手上的东西拿过来,大家这才注意到,那像是……奖状?

  可不就是奖状吗?

  一般情况,对学生的表彰多是下发到学校,由学校给予学生,但这次严部长就直接带过来了。

  他说:“表彰已经下发了,但是奖状奖品我得带过来,咱们今天面对面,就是给我这个颁奖的机会,我怎么能错过?”

  先发的是奖状,每人一张,一展开,上面写的是某某学生在本届国际奥赛中表现优异,获得优秀学生称号。

  大家拿着奖状,看着上面“优秀学生”四个大字,心情激荡,这可是教育部特别授予的奖状啊!

  除了奖状,还有实际的奖品,黑色的皮质笔记本以及英雄牌钢笔,装在盒子中的钢笔呈黑金色,看起来很是贵重。

  其实不管价值贵不贵重,对于这帮学生来说,它代表意义才最为贵重。

  还没开始吃饭呢,学生们就跟喝醉酒似的,拿着奖状奖品,一个个晕乎乎的。

  严部长的颁奖还没有结束,最后,他走到苏月旁边,将一只巴掌大的盒子递给她,苏月疑惑地抬头看他。

  严部长笑道:“打开看看。”

  苏月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是一只秀气的手表!

  苏月:“???”

  严部长说:“这是我个人赠给你的,听说你在国外受了欺负,手表都被摔坏了,伯伯补给你一只。”

  苏月脸红了,她说亨利·卡特的话,严部长都知道了?

  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其实没坏,就一点点划痕……”

  她用手指比了比,说明那个一点点其实真的很小。

  严部长哈哈笑:“那就当是我感谢你给国家捐的钱,感谢你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严部长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脑袋,“收下吧。”

  苏月更不好意思了,却见他朝自己眨了眨眼。

  苏月红着脸收下手表,晚上回家把家里人都叫了起来:“严部长送我的,新手表!”

  “严部长还说请老师傅调整了表带,我现在可以戴,等以后长大了,还能戴!他来的时候迟到了几分钟,就是专门去拿手表……”

  苏月举着手表,高兴地和家里人分享,温老太太他们很配合地接茬,温老太太仔细看了看这块手表,夸道:“严部长眼光不错,这块手表秀雅轻巧,正适合你们小女孩。”

  苏长河有些吃味,谁呀这是?给他闺女送手表,这不是抢了他的活吗?

  之前闺女还说那个手表换个镜片,继续戴,现在可好,就拿着这块新手表不放了。

  苏长河:生气!

  马惠兰无语,你可真是够了,你闺女难道只能用你送的东西?那以后找对象了,人家送手表咋办?

  得亏这话她没和苏长河说,要不然苏长河得跳脚,找啥对象呀找对象?他闺女还小呢!

  苗婶子端了一杯水来,递给苏月,苏月叭叭说半天,从手表说到晚上的菜色,又说到国宾馆的美景,还真渴了,一口气就给喝完了。

  苗婶子问:“还要不?”

  苏月摆摆手:“不要了。”

  温老太太关心地问:“你们今儿那采访怎么样啊?报纸什么时候能出来?”

  “说是两三天,而且还不止《人民日报》,你们猜还有谁?”苏月卖了个关子。

  “难道还有其他报纸?不止一家?”

  “不是,还有中央电视台!过几天你们就能在电视上看到我啦!”

  “哎呦,真的啊?”温老太太他们激动,“是那个中央电视台吗?什么时候放啊?几点放啊?还好咱家有个电视机!”

  自从苏月说了除了有《人民日报》采访,还有中央电视台,温老太太他们都快把电视节目翻烂了,天天央视一有节目,几个人就轮着去看一眼是不是。

  虽然苏月说了时间,但是他们总怕万一变动了怎么办?这可是上电视!

  终于这天傍晚,吃饭的点儿,让他们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