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回国(修 “还是回家舒服呀!”……
作者:醉鱼仔      更新:2023-08-24 16:55      字数:6708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亨利的下场,只能说是他应得的,当然,那都是新闻发酵之后的事了,那时候,苏月他们已经回国了。

  而此时,在回国之前,苏月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处理——她和乔舒亚之间,也是时候履行赌约了。

  乔舒亚将脖子上的金牌摘下来,往前一送:“给你!”

  苏月接过来,一伸手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她的脖子上本来就挂着两块金牌,此时又故意晃了晃,三块金牌发出碰撞的声音。

  乔舒亚不想再看见她,背过身去,就要大步离开。

  凯瑟琳突然喊住他:“喂,乔舒亚,这就完了?我怎么记得你们当初还有个约定……”

  乔舒亚身体一顿,肉眼可见地僵硬起来。

  “喂,喂,喂,不会有人说话不算话吧?”凯瑟琳起哄。

  乔舒亚脸色涨红,两手握拳,张了张口,却始终喊不出来。

  让他在人来人往的大厅,向一个黄皮猴子认输,还不如杀了他!

  伊恩打圆场道:“差不多可以了吧,乔舒亚都把金牌给su了,你们不要太过分……”

  “我们怎么过分了?这个约定难道不是乔舒亚自己提出来的吗?颁奖礼的时间来不及,改到酒店一楼大厅,也是乔舒亚提出来的……”

  “那也……”

  “请安静,两位。”苏月制止两人的争吵,她看向乔舒亚,“华国有句老话‘不打不相识’,咱们也算因此结识,不如换一个要求?”

  乔舒亚此时仍然厌恶她,却不敢小瞧她,并不立即答应,而是问:“什么要求?”

  “听说戴维斯家族有个私人图书馆,我很好奇,想进去看看。”

  乔舒亚松了口气,和当众认输相比,进戴维斯家族的图书馆看看,不过是小事一桩。

  乔舒亚一口答应:“可以。”

  苏月开心地笑了笑,她知道乔舒亚就算口头上认输,心里也不服气,既然这样,还不如换点实际的东西,比如让她带点“特产”回去。

  她听凯瑟琳提过,说戴维斯家族有个小型的科研图书馆,和戴维斯家族的实验室配套,馆内藏有许多文献期刊,还有很多珍贵资料,是哈莉教授从麻省理工大学弄来的副本。

  凯瑟琳还说,戴维斯家族的这个图书馆从来不对外开放,只有自家人以及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可以进入。

  苏月很好奇。

  当天,苏月就和她爸一起,跟着乔舒亚去了戴维斯家族的图书馆。

  一进去,苏月就被震了一下,螺旋式的建筑,整整四层,全都是书!

  乔舒亚很满意她的表情,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哪里知道戴维斯家族的底蕴?他们家藏有的一些资料,华国都不一定有。

  乔舒亚并担心让两个华国人进入会怎么样,他只答应让他们在图书馆待一天,短短一天时间,就算她不吃不喝,能看几本书?

  三本?五本?又或者是十本?

  乔舒亚没有耐心等在这里,他说:“别忘了约定的时间。”说完就离开了。

  偌大的图书馆只剩下苏月和她爸两人,苏月跟老鼠掉进米缸里似的,唰地扑向书架。

  苏长河看着他闺女哗啦啦一本,哗啦啦又是一本,感觉自己眼睛都疼:“不是……闺女,你翻这么快,能看进去吗?”

  苏月嗯嗯点头:“当然能!爸你忘了吗?我的脑子……”

  苏长河还是不能理解,他闺女以前是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可这过目不忘不得先过目,再不忘?

  这唰唰唰,唰唰唰,电脑扫描也没这么快啊?

  苏月一边看,一边还不忘让她爸把风:“爸你看着点啊,有人进来,就赶紧叫我!”

  万一被人发现她这技能,不让看了,多亏啊。

  到约定的时间,苏月已经头晕脑胀,两眼冒金星,她强撑着和乔舒亚告别,当然,说的是“再见”,其实两人心里的想法都是“再也不见”。

  一出去,苏月就趴她爸背上了,这大半天,累死她了!

  累虽然累,苏月却笑得像个偷了鱼的猫:“嘿嘿,爸,你猜我今天看了多少本书?不对,比这还多……有一本书还是闻教授一直想要的,等回去我就默给他……一句认输,换这么多书,值了!”

  苏长河拍拍她:“眯眼睡会儿吧,到酒店了我叫你。”

  回去后苏长河没舍得叫她,他闺女今天看的那些书,别说看了,光翻那么多,也够累的。

  苏长河把她送回房间,让她继续睡,又拿了些食物过去,叮嘱了下符红桃,让她睡吧,半夜饿了就先垫吧垫吧。

  在国的最后一个夜晚,苏月早早地进入梦乡,和她刚来国的那天出奇地一致。

  第二天一大早,华国代表队便拿上行李去机场,在异国他乡待了足足十几天后,他们终于要回家了。

  这一次,他们可谓是满载而归。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到达首都机场,尽管已经是晚上,华国队众人还是精神抖擞,连晕机的苏月精神都不错。

  一出站,就有教育部的同志们等在外面,打头的正是当初来机场送他们的那位领导。

  “同志们,同学们,欢迎回家!祝贺大家此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国内上下都为你们感到高兴!”

  说罢,领导带头鼓掌,其他几位同志也跟着鼓掌,一帮学生又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

  这位领导却由衷地高兴,整个教育系统,高兴的又何止他一个?

  当时国内收到消息,说他们华国代表队于本届国际奥赛中取得4金2银1铜的好成绩,大家都以为听错了。

  他们当初给定的目标是打破零纪录,获得名次就是胜利,这哪里是胜利?分明是大大的胜利!

  一下子给抱回来四个金牌!

  谁听谁不迷糊?

  再三确认后,他们就只剩下高兴了,当即把消息报到了部长那里,部长也很高兴,一次和上面开会中,还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其他领导。

  当时最高领导也在,最高领导笑道:“可见,咱华国学生不输于他国!”

  教育系统的人谁不这样想?

  外国天天夸自己教育的优越性,说自己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人才,说华国愚昧落后,这次的胜利,给予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我华国优秀学生从来都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

  他们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这些为国争光的学生们回来,谁知道跟着一起去的同志又传来消息,要推迟回来的时间。

  教育部的人当即就产生了不好的联想,是发生什么事了?还是被国扣押了?

  就听那头的同志说:“不是!是咱们的一位学生发明了一项专利,国外数家公司争相购买,预计能卖出一百万美金!”

  多、多少?

  如果说教育部的人前一次还是喜,这一次就是惊呆了!

  怎么跟做梦似的?他们的学生不是去参加奥赛吗?

  怎么就发明什么专利了?

  怎么就卖出一百万美金了?

  教育部的人都怕远在大洋彼岸的他们被人骗了,别不是拿一百万当诱饵,骗他们留下来,再行动手吧?

  那头的同志说得越是信誓旦旦,这头的同志越觉得“完了,都被骗成这样了”。

  他们都考虑联系外交部,让外交部驻国大使馆去看看他们这一帮老师学生怎么样了,结果他们还没联系,外交部主动联系了他们。

  还是外交部部长找的他们部长,两位大领导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他们部长就给下了命令:时刻关注,全力配合。

  这话的意思是……真的?!

  教育部里这段日子最大的新闻大概就是这个了,奥赛学生国外挣回一百万,哦,还是美金!

  这位来接机的领导想到此,看着苏月的眼神,越发慈祥,他笑呵呵地问:“累了吧?”

  苏月点头又摇头:“身体累,但回家了心情好。”

  领导哈哈笑:“没错,咱们回家了!在家里,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你们!”

  从这话可见,这位领导也知道华国队在国外遇到的某些事。

  一位富态的没穿花衬衫,但头上仍然戴着个墨镜的大哥走近他们,仔细看了看,说道:“真是你们啊,我就说搁老远就看着像……”

  主要是在机场带这么多学生的队伍少。

  这大哥问道:“怎么样?你们参加那什么赛,结果怎么样?咱国家排第几啊?”

  上回说到成绩颇为尴尬的生活老师挺胸抬头,自豪地说:“咱国家当然是排在前列!我们拿了四个金牌、两个银牌、一个铜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我滴妈呀!”大哥一双眼睛瞪得像牛眼,“咱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这大哥“啪啪”鼓掌,连声叫好:“好!好!太好了!各位小同学,上外面,我请你们吃饭去!”

  其他乘客好奇地看过来,问道:“怎么回事?”

  大哥叭叭叭一通说,其他乘客也纷纷围过来。

  “哎呦喂,这是代表咱国家出去比赛的啊?”

  “厉害,厉害!这些孩子也太牛了吧?”

  “不愧是咱国家的孩子,咱就是赶英超美,力压小日子!”

  还有人表达亲近的方式就是伸出手,摸摸头,握握手,华国队被围得都走不动。

  后来还是那位领导喊道:“知道大家为孩子们高兴,但是孩子们坐了一天的飞机,晚饭都没吃,又累又饿,大家就让孩子们先回去休息吧!孩子们获奖的事回头报纸上还会详细报道,大家到时候再看!”

  众人这才放行。

  坐上离开机场的大巴,同学们互相看看,想到刚才大家的热情,又想到当初去国时,那些投喂他们的人,不由都笑了。

  夏日的清晨,天气凉爽,屋外传来几声鸟叫声,苏月从屋里出来,站在院子里,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还是回家舒服呀!”

  院子择菜的苗婶子笑道:“月月起来了啊?快去洗漱吃早饭吧,今天做了好几样早饭,都是你爱吃的。”

  早饭有白米粥、咸鸭蛋,一小碟腌黄瓜,还有奶香馒头和水煎包,都是小小的个头,多吃两个也不会撑。

  苏月夹了一个水煎包,啃了一口,又喝了一口粥,发出一声舒爽的感叹:“太好吃了!还是家里的东西好吃!”

  苗婶子看她吃得香,心里就高兴:“好吃你就多吃点,有喜欢的,婶子明天再给你做。”

  苏月嘻嘻笑:“太好了,苗婶你不知道,国的早饭可难吃了,天天都是面包牛奶,想口喝粥都没有,米饭也没有,不吃主食,我都觉得没吃饱似的……”

  给院子里花花草草浇完水的温老太太走过来,一边舀水洗手,一边说道:“那外国能有什么好吃的?茹毛饮血,吃那什么牛排,血呼啦的,哪像咱们华国,饮食文化,那都是从老祖宗开始流传下来的。”

  苏月听得直想笑,她问:“温奶奶,你咋还知道牛排?”

  温老太太抽出手帕擦手上的水,瞥了她一眼:“小瞧你温奶奶了吧?老莫餐厅里卖的西餐不就有牛排?”

  “是,是……”苏月点头,差点忘了,老太太可是本地人,京城的店她肯定知道。

  温老太太在她旁边坐下,说道:“其实我年轻时候还吃过……”

  这话一出,苏月和苗婶子都看向她,温老太太说:“没见识了吧?民国那会儿,京城就开过西餐厅,不过说起西餐厅,还要数沪市最多……”

  一边听老太太说以前的事,一边吃早饭,苏月胃口很好地把苗婶子给她准备的早饭都吃完了。

  苗婶子看她胃口好,笑着问:“中午想吃什么?婶子给你做。”

  她和老太太一致认为月月出去这么久,都瘦了,现在回来了,可得好好补补。

  苏月摸着吃饱的肚子,认真想起来:“鱼,还有鸡腿!”

  “好,家里还有两条鱼,我去供销社看看今儿有没有鸡。”

  家里院墙下有一只大水缸,苏同志说本来留着夏天养荷花的,结果没时间折腾。他们看空着也是空着,鱼不好买,有时候碰到,就多买几条,放那水缸里养着。

  正好上次算着他们该回来,买的还剩两条。

  “没有鸡,就吃鱼也行。”苏月说,又朝主屋看了看,见屋门敞着,一点儿动静也没有,问道:“我妈又去医院了?我爸咋也不在家?”

  温老太太说:“是啊,你妈一大早就去医院了,说今儿早点去早点回。你爸去学校了,好像是老师找他吧?”

  苏长河的确去了学校,他前前后后又是考察团又是出国,今年上半年就没正经上过几天课,虽然考察团是出公差,但毕竟是学生,该有的考试还是得考。

  他今儿去学校就是去找老师销假,顺带找同学拿笔记、拿作业。京大再有半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半个月生死时速,他得争分夺秒地看书复习了。

  唉,别问,问就是一个字——惨!

  苏长河抱着同学们友情赞助的各种笔记资料,内心惆怅,要不还是找闺女画画重点吧?

  苏月打了喷嚏:“谁惦记我?”

  一扭头,看见她妈回来,高兴地喊道:“妈!”半个月没见,真的好想她妈呀。

  马蕙兰今天中午就回来了,她把电动车推进院子,这是华国电动车厂生产的,很是热销,苏家还是苏长河这个顾问走了后门,给家里买了两台。

  新家离学校远了一点,他俩平时上学或者去其他地方,一人一辆刚刚好。

  马蕙兰把电动车停好,从篮子里拿出一个油纸包:“拿着,昨晚不是说馋死了吗?给你买的烤鸭!”

  苏月“哇”一声,把油纸包送去厨房:“苗婶,中午可以少炒一个菜了,我妈带了烤鸭回来。”

  “好,那这白菜我就不炒了,晚上再炒。”

  马蕙兰去洗手换衣服,她下午就不出去了,闺女这么久才回来,她这心里也挺担心,要不是老苏陪着去,她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中午一桌子菜,有鱼有烤鸭,还有葱烧大排。苗婶子去的时候,鸡已经没了,她就买了点猪肉回来,还记得月月喜欢吃这道菜。

  苏月的确喜欢,以前常常能吃到,只是一般喜欢,现在吃了这么久西餐,终于吃上中餐配米饭,那是非常喜欢,喜欢得她吃完一碗,又添了一碗。

  苏家吃饭的时候,都是一桌吃,苏月一边吃,一边给他们介绍国见闻:“……酒店可大了,有专门住宿的地方,还有开会的地方、作报告的地方,楼下还有花园……”

  “楼两边有小阳台,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远处的街道、车流、建筑……”

  “确实比咱们这边发达,不过我还是喜欢我们这边,他们那里的环境,对华国人很不友好……”

  温老太太皱眉,问道:“你们在那里是不是被欺负了?”

  “没有!”苏月摇头,“他们还能欺负到我?刚开始,其他国家的人都不怎么瞧得上我们,不跟我们说话,也不跟我们一起玩,不一起就不一起呗,我们还不乐意搭理他们呢!”

  “后来我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他们就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可笑死我们了……我还交了几个新朋友呢,他们还说回头给我写信,哦,对了,还有礼物!”

  苏月三两口扒完最后一口饭,在苗婶子“哎呦慢点吃”的声音中,跑回房间翻行李,没一会儿,又“蹭蹭蹭”跑回来。

  她把带回来的礼物拿出来,一一介绍道:“这个是给温奶奶的,一个小夜灯,它的耗电很少,晚上可以一直开着,半夜起来也不怕屋里黑。这里,开关就是这个小熊的鼻子,按一下开,再按一下就关了……”

  温老太太拿着小夜灯,眼角眉梢皆是笑意。

  “这个是苗婶的,小皮包,这样斜挎背在肩膀上,”苏月示范了一下,“以后苗婶去买菜,钱票都有地方放啦!”

  “这、这……还有我的?”苗婶子受宠若惊,伸手要接,又收回手,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才接过皮包。

  “当然啦,家里人都有。这个是给韩叔的,”苏月把一个纸盒子打开,拿出里面的鞋,“韩叔你试试合不合脚,这是那边的一款运动鞋,穿起来不费劲,我还找店家多拿了几双厚鞋垫,韩叔你试试右脚多垫个鞋垫,走路会不会舒服一些……”

  韩全当场就穿上了鞋,一个劲儿说:“合脚,合脚,舒服,舒服!”

  苗婶子推推他,这人也是,这么干净的新鞋,也不等洗个脚再穿!

  苏月给她妈也带了礼物,是一款护肤品,还有一瓶香水,清清淡淡的香味,虽然她妈上班不能用,但是在家里或者去学校可以用啊。

  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礼物,她妈更喜欢的另有他物,凯瑟琳的家族可是y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苏月和她妈说了几句,马蕙兰眼睛就亮了:“真的?”

  “当然了,凯瑟琳就是我新认识的朋友之一,不过具体还得医院那边自己联系。”

  马蕙兰抱着闺女的脸,亲了一口,苏月气愤:“妈,我还没有医疗器械亲吗?”

  马蕙兰笑:“你是不知道现在医院里有多缺器械。”

  苏月哼道:“那还是我好吧?我就知道你喜欢这个……”

  一旁的温老太太捏了捏她的脸颊:“咱们家月月啊,幸亏不是男孩,要不然凭这哄人的本事,得欠一屁股桃花债!”

  一桌子人都笑开了。

  吃完午饭,苗婶子又切了半个西瓜端上来,给苏月拿了一块,还问她:“下午还想不想吃什么了?绿豆汤喝不喝?或者吃绿豆糕?”

  苏月舔舔嘴唇:“下午不喝了,下午要去一趟学校,昨天回来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今天下午两点前去学校,说有采访。”

  “采访?”

  院子里几个人都看了过来,温老太太问:“采访你们这次参加竞赛的事?哪家报纸啊?”

  苗婶子也问:“是不是《人民日报》?”

  韩全没问,但也满眼好奇地看着苏月。

  苏月扬起下巴,矜持又骄傲地“昂”了一声:“说是《人民日报》。”

  “哎呦!”温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今天采访,几号能出来啊?小华啊,回头别忘了买报纸。”

  “哎,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