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直播)
作者:九沓      更新:2023-04-06 04:11      字数:3814
  “得太平公主资助,我才得以成功参加科考,你们才能见到今日的我啊!”

  “太平公主对我有再造之恩啊,太平公主对我有恩!”

  “后世如此揣度她,这是看轻了她!”

  他说的言辞恳切,慷锵有力,情绪逐渐激动起来。

  同伴连忙拉住他:“莫要激动,莫要激动,一切都已好了起来。”

  是啊,一切都好了起来,参加科举获得名次,不再受居无定所的漂泊之苦,也不必感受三餐不饱饥肠辘辘的感觉。

  皇帝登基,正是用人之际,只要勤勉干好自己的政务,总会被皇帝看到的,有朝一日终有出人头地之时。

  那些黑暗苦难的岁月,不会再有了。

  可同伴安慰之后,这人仿佛更哀伤了:“是啊,官途顺畅,或许以后能平步青云,我是好起来了,可太平公主呢,太平公主,她已经不在了啊……”

  “我要去哪里才能报答她的恩情呢?”

  是啊,太平公主已经不在了啊。

  手握权柄,七位宰相五出其门的镇国公主,死在了开元元年的七月。

  连墓都没有,至死都未得安宁。

  千年之后,她的名与墓,都没能留下。

  【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立这墓志铭,究竟是出于真情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呢?斯人已逝,我们无从穿越到一千三百年前,去探寻太平公主真正的想法。】

  【但我认为,那尔虞我诈的皇室,那步履维艰的官场,总是有真情存在的。】

  【在那个时代,能顶住现实之中种种压力走到那个位置的女子本就稀少,能与她们精神互通的女子少之又少。】

  【人有一瞬逢知己已然是万幸,更何她们相识于宫中,日日相见。】

  【虽无缘亲眼看到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风姿,但是墓志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这其中真挚且沉重的感情。我为大家读一下墓志铭。】

  【时春秋四十七。皇鉴昭临,圣慈轸悼,爰造制命,礼葬赠官。】

  【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长安城被悲伤笼罩。

  有人沉默不语,痛哭流涕,有人唏嘘不已。

  连一向视太平公主为政敌,毁了她驸马的墓,毁了婉儿的墓,让她死后都不得安宁的李隆基,也不再说话了。

  他沉默看着天幕,在回想着那段他想竭力抹去的岁月。

  抹去太平公主的存在,毁去上官婉儿之墓,否定太平和婉儿真正的关系。

  无论现在,亦或是流传百年千年的史书,他都要让天下人赞颂他之名。

  可天下人真的赞颂吗?

  婉儿和太平的存在,真的抹去了吗?

  【即便大家都在说太平公主出于政治目的利用了婉儿,可我只能看到那句,太平公主哀伤。】

  【真的太好哭了,武则天的时代,应当是所有历史年代中唯一一个能让女子熠熠生辉的时代吧?】

  【哭婉儿也哭太平,我相信这份感情是真的。】

  【我也愿意相信,只是我们无法回到唐朝,无法回到一千三百年前,无法亲眼看到两个女子相互欣赏的感情。】

  【都别管我了,这就是真的,不是真的我是假的。】

  后宫之中,众位嫔妃看着天幕上的后人为千年前的感情动容。

  赵丽妃道:“她们说的对,皇室之中的真情比什么都珍贵,于这尔虞我诈的皇城之中诞生感情本就不易。”

  王皇后一直沉默着,她看着天幕,恍若能隔着千年的时光,感受那两个女子耀眼的光芒在千年之后依旧持续绽放。

  值得吗?

  这一生都于官场沉

  浮,握权柄以柔弱之躯抗衡千夫之指。

  值得吗?

  哪怕死后都无法入土为安,被酸儒之笔肆意涂抹,史书之上都难得公正的评判。

  【中华上下五千载的文明传承啊,婉儿和太平就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新旧唐书对婉儿有很多不好的描写,读过新旧唐书的人对婉儿或许会有不好的印象,我们该听听婉儿真正的故事的。】

  【那个时代留给女子的机会实在是太少太少啊,能在那个时代里风光无限的两个女子,一定是有着最珍贵的情谊的。】

  【影视剧为了剧情冲突总是将她们两个人塑造成尔虞我诈,争夺权力的对象,为一两个男人争的死去活来也太可笑了。】

  【婉儿和太平权势已经那么大了,是那些比不上她们的没用男人该去巴结她们,而不是她们去抢男人!】

  【我记得墓志铭出土的时候持续霸占热搜。】

  【河南卫视官方制作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舞蹈,百万点赞大家快去看啊!】

  【我看过那个舞,人是笑着进去的,又是哭着出来的。】

  【今天,是婉儿的忌日啊。】

  原来千年之后,还有人会记得婉儿的忌日吗?

  所以值得吗?

  王皇后笑着,她想这个问题已然有了答案。

  一千年的时光会将她们的关系大白于天下,一千年的时光会告诉所有人,究竟是否值得。

  可,遗憾啊。

  王皇后看着天幕,笑着笑着便落下了泪。

  遗憾婉儿的墓被毁至那般不堪模样,遗憾太平公主为镇国公主却连坟茔都未曾留下。

  毁了驸马的墓,毁了婉儿的墓,陛下那是让太平死无葬身之地啊。

  王皇后将眼泪轻轻拂去,看着天幕之上那些充满意气的文字,眼神越发坚定起来。

  赵丽妃察觉到了王皇后的异样,将手帕递到她的手边。

  宣政殿前的张说看着天幕,想着记忆之中,那两个倩丽的身影。

  彼时他尚且年轻,怀一展宏图之愿步入官场,伴驾左右,得见那三个注定就此不凡的女性。

  三个女子跳脱出了那个时代,跳脱出了世俗给她们的框架,以柔弱之躯散不可比拟的力量,开启了一个红妆世代。

  无关风月,无关性别,无关地位,她们生得与世俗格格不入,生得耀眼,生得辉煌。

  婉儿和太平之间的感情是真的吗?

  “是真的。”

  张说良久看着天幕,似乎也能想象的到,后人站在上官婉儿之墓,亦或是站在上官婉儿墓志铭前凭吊,那沉重悲怆,扼腕叹息的模样。

  虽知后世之人无法听到他此时的话,但张说依旧重复着:“是真的。”

  那份跨越千年依旧震撼人心,依旧能让无数人为之落泪,为之动容的感情,本就存在。

  因为存在,所以在掩埋千年之后,被抽丝剥茧复原最初模样的时候,才格能打动人心。

  【我们刚刚说到,推崇文人领袖的办法并不是太平公主对抗李隆基会采用的办法。】

  【从太平公主对待贫困文人直接给钱的事情,也可以看得出,她解决问题习惯直击痛点。所以太平公主真正采用了哪些办法去对抗李隆基呢?】

  【公元710年,唐隆政变后,上官婉儿去世。李旦登基,李隆基也以为唐隆政变之中的功劳,被册封为皇太子。】

  【而他坐了这皇太子之位不过四个月,就有“太子非长,不当立”的谣言传出来了。】

  【这话是谁放出来的呢?是太平公主。】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旦的长子李成器没有任何错

  处,他才是顺位继承人,李隆基登上太子的位置,一是靠唐隆政变的功劳,二是靠他哥哥李成器的谦让。】

  【所以太平公主找准了痛点,直接踩了上去。】

  又来了又来了。

  李隆基已然习惯,被掀飞到已经没有任何表情。

  他已经不是那个第一次听到黑料的自己了,他现在已经成长了,已经成熟了。

  此时的李隆基在心里盘算着天幕还可抖落出哪些事情出来,并且疯狂想着等天幕结束之后的应对之法。

  有些皇室辛秘,听着听着就习惯了。

  宣政殿前的众人仰着脑袋竖着耳朵,天幕能说,他们怎么不能听呢,毕竟法不责众啊。

  刚刚他们听了那么多的事儿,也不见得陛下气急败坏要把他们通通拉出去砍脑袋。

  此时天幕之下的人带着隐约的期待,甚至想找点瓜果蜜饯垫垫嘴。

  宁王李成器原本早就放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

  这事已然过去了那么就,如今被天幕重新扯了回来,不知是否会让陛下心生芥蒂?

  【流言就是来无影去无踪,谁听到了都想议论两声。能有混淆视听的作用,那太平公主的第一步也就成功了。】

  【接着她策动朝中大臣,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她直接将目光对准了重臣,策动宰相。这也是我之前说的,在这个时候,以抬高婉儿之名声而收买一些寒门文人是没什么大作用的,此时需要得到的是重臣的支持。】

  【太平公主做的第三步,是收买李旦的长子李成器。只要李成器有一点夺嫡之心,那李隆基这个皇太子的位置就坐不稳了,太平公主尽可以高坐幕后坐山观虎斗,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推波助澜就可以。】

  【太平公主还做了什么呢?她还利用了星象和术士。在公元712年出现了彗星,彗星在当时寓意除旧布新。太平公主令术士对李旦说:“彗所以除旧布新,又以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没有一个皇帝能容忍自己的儿子谋权篡位,如果李旦对李隆基生了猜忌之心,这就够李隆基喝一壶的了。】

  弹幕兴奋起来。

  【接下来怎么样呢?】

  【太平公主不愧是政治家,真的是各方面都考虑到了!】

  【光是长子要跟他夺嫡,还有唐睿宗对的猜忌,都够李隆基苦恼了。】

  【是真的直踩痛脚啊,太平公主每一招都不是白出的。】

  李隆基想着自己苦哈哈的,当皇太子的日子,皮笑肉不笑。

  这哪里是给他喝一壶,这是给他喝了好几壶。

  要他说,幸好太平公主最后死了,她若不死,现在朝堂之上是什么样尚且难说呢。

  这不是什么美妙的回忆,李隆基十分不愿意想起。

  【所以太平公主最后为什么会败啊?我觉得不应该啊?】

  神音叹了口气。

  【要不为什么说古代帝王登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呢。】

  【李隆基他运气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