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第五十四章 冬月 晋江文学城独发……
作者:将月去      更新:2023-05-29 17:11      字数:6949
  燕国公皱着眉道:“母亲,这不能全怪我,念安她性子强势,咄咄逼人半步不让!你看明烨都被她惯成什么样了。明轩我若是不管管,那更无法无天了。”

  燕国公还想让宁氏劝劝沈念安,谁知道宁氏是这个态度……

  宁氏看着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无奈叹了口气,她说道:“念安很好,不管是管家还是教养子女,都挑不出错处来。

  你平日里管的少我就不说你了,但不要在这种时候指手画脚地添乱。怎么,好的都是你管的,稍有过错,就是念安和孩子们的不是?”

  有人专门爱马后炮,本来考试就有考不上的,多难考,几万人考试就中几百几千人而已。

  宁氏很看重长孙,虽然没燕明泽聪慧,可是性子可比他好太多。

  作为继承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宁氏说话还收着呢,“说句不好听的,明轩没考上,他自己心里也急,你不宽慰一二就罢了,你是想给他逼死吗?”

  燕国公怎么可能逼死自己的儿子,“我就是想让他多上进……”

  “上进上进,你就是个四品闲职,明轩逼着你上进了吗!”

  事已至此,明轩已经离京了,宁氏也不想再多说了,“你若是多关心关心他,少往新人那里跑,也不至于弄成这样。”

  苏巧慧,宁氏看不上,本来她就不喜欢妾室生的孙子孙女,有孕没孕也没差。

  “那个苏小娘,本分也就算了,不本分趁早打发了。明轩都定亲了,你还纳妾,成何体统!”

  燕国公被说得面红耳赤,想反驳却不知道说什么,“母亲,我……”

  宁氏挥了挥手,闭上眼睛,意思是不想说话了。

  燕国公任命地低下头,道:“儿子告退。”

  初十这天,燕明荞还有假,上午陪着宁氏待了半天,给念书喂点心,下午的时候去了玉明轩。

  玉明轩有新吃食,茶叶蛋,特别好吃。

  茶叶蛋街头也有卖的,两文钱一个,燕明荞吃过,但味道一般,加上她本来就不太喜欢吃鸡蛋,所以没再买过。

  但这个不一样,一颗鸡蛋上头的裂纹都差不多,剥开蛋白已经变成棕褐色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有蛋白挡在外头,但里面的蛋黄也入味好吃。

  一点都不干,软软的,特别香。

  燕明荞问这是怎么做的,燕明玉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哎好吃就多吃,鸭子好吃你会杀会烤吗!”

  燕明荞觉得姐姐说的话很有道理,这每日,除了读书吃饭睡觉需要亲力亲为,其他事都有别人代劳。

  就像开铺子,只需要林香流露说说弄成什么样了,其他事都不用她们操心。

  新铺子已经开始装潢了,姐妹俩偶尔去看看盛京的铺子,江南那间从未看过。

  燕明荞长到七岁,也没去别处看过。燕明玉以前倒是去过,但穿越之后很少出门。

  有时候还挺羡慕燕明轩能出远门游学的。

  燕明荞是觉得,没有见过那些景色,很难写出那样豪迈壮阔的诗文。

  但如今就要读书,出远门以后再说吧。

  等银子多了,母亲让了,就能出去了。现在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心疼是有点,可为了赚更多的钱,花也就花了。

  燕明荞打算趁着现在买个庄子,母亲说现在这个时候好,秋收过后,没到开春。可以慢慢寻摸,多看看,挑几个再好好选。

  燕明玉钱也不少,她也打算买个庄子,不然钱光放着,数钱来两次就过瘾了,她又不一直数。

  别的产业,燕明玉尚且不清楚,也不知道怎么投资,就光买铺子和田地好了。

  姐妹俩打算庄子离得近一点,有些庄子靠水,有的不靠,离得近总归会方便些。

  她们姐妹俩一块儿做生意,还要养鸭子,在一块儿也能省不少事。

  先买庄子,每月进账一千多两,再过几个月,就能买宅子了。

  买了庄子就可以多养些鸭子,到时候春饼铺子就能开分店了。

  燕明荞如今有七千八百多两银子,其中包括九月份三个铺子的分成,这么多银子,足够买一个两百多亩带温泉的庄子。

  就让林香先去看看,看好了之后她挑一个好了。

  买庄子的是大钱,估计得把她存的银子全花光,不过燕明荞平日里也没别的开销,花也就花了。

  不然光放着,银票又不会像鸭子一样生小银子呀。

  还不如花了呢。

  燕明荞打算庄子看好了,请沈氏帮忙看看,就给定下来,别等着年后价钱涨上去。

  宁氏说起两个孙女,只有满意的份,这回回来,给两人带了不少东西。

  燕明玉带了萧阳的吃食,给明荞带了各种娃娃布偶、泥人面人,都是小孩儿喜欢的东西。

  燕明荞还真挺喜欢的,用一个木盒子装着,给泥人弄了小床,凑了一大家子。

  在玉明轩吃了顿晚饭,燕明荞又回去玩泥人儿了,日子过得轻快自在。

  不用去寿安堂请安,两人还是如之前那般陪老人用饭,一个去正院,一个去寿安堂。

  去正院鲜少和燕国公一块儿吃,沈氏不是置气,就是单纯地不想看他。

  这世间慢慢过去,等到十月下旬,盛京下了第一场雪。

  不是很大,细细碎碎的,铺在路面上像撒了盐粒。

  不知道下午会不会下大,燕明荞记着,和去年的雪不太一样,她没请假,跟着傅先生读了许多写雪的诗文。

  沈氏出门赏雪去了,这回就带了燕明月。

  燕明月明年十三岁,这会儿多见见人,没坏处。自从铺子的事之后,燕明月就懂事了不少,沈氏没法做到什么都不计较,但也想她有个好亲事,日后也能帮到明玉明荞。

  亲姐妹,关系僵硬,说出去不好听。沈氏和人介绍都是燕明月说自己的女儿。

  燕明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别人问起二姐姐和五妹妹的时候,她就说两人在家中读书呢,也算说了点好话。

  沈氏是觉得她真的变了,性子沉稳了,也没以前那么拔尖,带着戾气。

  前几日,还往正院送了些东西。

  是燕明月亲手做的,给沈氏的是一条抹额,上头有一块绿松石。给燕明荞的一个暖手的手笼,白色的底,蓝色丝线绣了点云纹,两边用兔皮包上。

  算不上多贵重的东西,但燕明荞刚好用的上,上学的时候了戴在手上,还嫌冷可以在里面抱个汤婆子,用以抵挡风寒。

  不过燕明月依旧嘴上不饶人,“看你冻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丢人。”

  燕明荞心里很感动,也给三姐姐回礼了,是她自己收的小东西,也很珍贵的。

  燕明月没给燕明玉做,一来她是做妹妹的,二来,燕明玉应该也不缺这些,再说了,燕明玉很少出门,成日在屋子里,能缺什么。

  东西不算多贵重,一点心意而已,算是答谢沈氏带她出门。

  给燕明荞也因为嫡母,也是为以前的事道歉。

  这些事是被孟小娘知道了,肯定得被指着鼻子骂,不过燕明月已经看开了,不在乎孟小娘想什么。

  沈真氏觉得燕明月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许多,而且心性也有所长进。

  宴会的时候跟着靖安侯府的嫂子也说了说盛京城十三四岁的公子有哪些。

  靖安侯夫人说道:“明月你也不用急,亲事绝对好说。”

  只要燕明月自己争气点,别惹沈氏不高兴,那绝对能落着好亲事,这不必急的。

  远处一片银白色,到这儿的时候雪大了点,雪花一片一片的。

  那边有一群人,有大有小,其中也有沈氏见过相熟的。

  英国公夫人带着点翠头面,披着白色狐狸毛的大氅,身边一个姑娘,身后一个小子。

  靖安侯夫人给沈氏指,“那位小公子,就是英国公府的。”

  七八岁的样子,穿得厚实,模样也还不错,唇红齿白的。

  夏末沈氏带着三个女儿一块儿去了砚见湖赏残荷,见过英国公夫人。

  那会儿英国公夫人就说喜欢燕明荞,还给了燕明荞燕明月一对镯子。

  沈氏没忘。

  没想到今天竟然带了儿子过来。

  不过可能是带着孩子来玩,不是因为想见明荞。

  那么一个小姑娘,哪儿值当这样的。

  靖安侯夫人还看见了呢,英国公夫人往沈氏身边看了好几眼。

  靖安侯夫人眼中多了两分喟叹,“她这是真心喜欢明荞,不过要我说是不急的,你可以多挑挑。

  我觉得棹桉也不错,棹桉是你看着长大的,今年十岁,年岁上也没差多少,你若喜欢,把明荞嫁到我这儿,我来护着你也放心。”

  沈棹桉是沈氏的亲外甥,也是靖安侯夫人的嫡次子,今年十岁,比燕明荞年长三岁,几人还见过几次的。

  沈棹桉是个很儒雅懂礼的小公子。

  靖安侯夫人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事儿,明玉和兄弟俩年岁差太多,自是不可能了。

  今年年初,她才见明荞,那么小的一个,比棹桉要矮大半个头。若不是英国公夫人,怎么会这么早就惦记。

  沈棹桉年纪也不大,靖安侯府杨氏就没想过这些,上回听英国公夫人说起,忽然想到,沈棹桉也行呀。

  她是明荞亲舅母,肯定会对明荞好。

  棹桉是次子,功课也不错,她的为人沈氏了解,自己的儿子沈氏也了解。

  从另一层上说,明荞管棹桉喊表兄,可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血亲关系,只是明荞记作了嫡女。

  亲上加亲,是两家的关系更亲近。

  沈氏把这个念头心里一转,还真有些意动,不过也没跟杨氏敲定这事儿,“哎,这急什么,才七岁,明荞她哪儿知道什么是嫁人成亲。”

  沈氏觉得,高嫁有高嫁的好处,但平平淡淡也有平淡的滋味。

  明荞的婚事,她会把关的,到时候再说。

  她冲着杨氏笑了笑,“你若喜欢明荞就再看看,她还小,心性尚未定下来。她呀,跟不知道嫁人是什么意思,明玉带着她,估计还以为嫁人就是伴家家酒呢。”

  这也够让沈氏发愁的了,燕明玉亲事定下万事足,仗着自己有钱还能赚钱,花钱大手大脚的。

  沈氏管不了,好在没个婆婆长辈盯着管着,不然指定被训斥。

  中秋的时候镇北侯府送了节礼过来,有两盒茶叶。给燕国公了一盒,另一盒给燕明玉了。

  这种好东西,要么特别喜欢自己慢慢喝,要么留着待客。

  前几日,沈氏吃了两个玉明轩送来的茶叶蛋,那叫一个清香扑鼻,茶香能把卤料香压过去。

  放的时间久,那个蛋黄都有股反倒的茶香味儿。

  送了六个过来,沈氏吃了两个,燕明荞吃了两个,剩下的两个次日一人一个。

  燕明玉常给正院送新鲜吃食,沈氏也没在意,昨儿才知道,这是镇北侯府送来的茶叶,燕明玉已经用了许多煮茶叶蛋了。

  这不胡闹吗,这要是燕明烨,沈氏指定打他一顿。

  那好几百两银子一两的茶叶就让她拿来煮茶叶蛋了,糟蹋钱。

  燕明玉其实也知道价钱,这东西她还做奶茶来着,是挺好喝的。

  茶香扑鼻。

  左右都是吃到肚子里,怎么弄茶叶都是不吃的,卤茶叶蛋的卤汤还能卤鹌鹑蛋,那样一口一个,更好吃。

  燕明玉这性子,沈氏也不知说什么才好。

  杨氏笑着说道:“只是家中没有适龄的公子,不然我乐意让明玉做我儿媳妇呢。”

  沈氏笑了笑,心里却庆幸没这样,不然嫂子不知要怎么和她抱怨呢。

  到时候说又说不得,为难着呢。

  这边又让嫂子帮忙留意燕明月的婚事,待了一会儿,中午在这边用了饭,这才回去。

  两人说话燕明月也听到了些,难免有些羡慕。

  嫁给靖安侯府的嫡次子,那是多好的婚事。

  还有英国公府盯着,五妹妹好福分。

  总之,她的婚事自己愁,五妹妹是不用发愁的。

  回去的路上燕明月乖巧坐着,什么都没说。

  沈氏有些困,不过还是打起精神来问了问她铺子的事,“生意可还好?”

  燕明月连忙道:“还好,换了个掌柜的,利润倒是越来越多了。”

  有沈氏盯着,不敢不好好做,她问什么,解答的也尽心。

  沈氏:“对有才之人要以礼相待,逢年过节给下面人准备好节礼。看看生意如何,也别光想着经营,试试做做别的生意,兴许赚的更多。明玉明荞她们铺子生意还不错,你多问问,都是亲姐妹,她们不会藏私的。”

  燕明月一时之间心里百味杂陈,她鼻子有些酸涩,“母亲,从前都是我做的不好。”

  沈氏道:“从前的事就别再提了,现在吃喝可还好,下头人伺候的尽心吗。”

  燕明月从未像这样和嫡母说话谈心,这应该算谈心吧,她深吸一口气道:“尽心尽力,都是母亲管家有方。”

  沈氏点了点头,暂且想不出有别的要问的,就闭上眼睛养神了。

  不让下面人日日请安之后,她精神也好了不少。

  回到府中,时辰没有太晚,燕明荞去上课了,燕明玉那边也不用想,估计在睡觉。

  一日要睡三次,怎么就这么能睡。

  不过这次沈氏是真冤枉燕明玉了,燕明玉还真没睡觉,她在给楚堪疑写信。

  楚铮前阵子回书院了,上个月月底放了两日假,据他说能跟上。

  楚铮应该不会撒谎,他逃课的时候也说自己逃课。

  他不考状元,能认字跟上就行,当然,考上更好,说出去好听呀。

  再过一两年,楚铮就要进军营了,幸好如今没有战事,不必担心他安危。

  这小子,算是长大了。

  燕明玉写了展信佳后,先说了楚铮的近况。楚堪疑是他的父亲,以往打仗顾不上就算了,如今不打了,肯定担心儿子的安危。

  换句话说。楚堪疑娶她一大部分原因在楚铮,她不知道楚铮会不会给楚堪疑写信,所以燕明玉单写楚铮就写了两页纸。

  到她这儿,就不知该怎么下笔了。

  写什么呢。

  像楚堪疑那样,但写吃饭睡觉看话本,估计他会觉得有点无趣。

  不写这些还能写什么。

  燕明玉本来就不喜欢写字,这下更犯难了。

  最后,她就在信中问了问楚堪疑在西北吃的如何住的如何,何日回盛京。

  这封信就这样寄过去了。

  西北军营主将帐中,楚堪疑把燕明玉上次寄的信翻出来看了看。

  他以前倒是往家中写过信,但他没收到过家信。

  卢氏在世时,战事吃紧,他各处跑,就算写了也收不到。

  卢氏过世那年楚铮两岁,两岁的孩子哪儿会写信。等楚铮终于启蒙了,父子俩关系僵硬,楚铮盼着他别回盛京,更没写过信。

  有时候不收到信反而是好事。

  家信这种东西,对楚堪疑来说真的是头一次。

  第一次收还有些吃惊,看信里写什么,有点不敢看。信上说燕明玉收到玉佩了,很喜欢,其余的话都是家常话,问好问安。

  楚堪疑看了两遍,就把信收了起来。

  军营中下属都知道他定亲了,副将姓刘,就是最开始找家中夫人去燕国公府找宁氏说和的。

  后来不了了之,结果最后又成事,免不了打趣两句,说什么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这不还是结亲了。

  楚堪疑说:“尚未成亲,别乱说,省着坏了人家姑娘名声。”

  刘副将拍了两下嘴巴,“瞧我这嘴,就爱胡言乱语。”

  刘副将比楚堪疑年长不少,不过战功不看年纪,谁能打,能带着打胜仗就是好将领。

  楚堪疑每月往燕国公、镇北侯府各写一封信,楚铮不回,燕明玉偶尔回。

  回也不会说写太多事,信上说楚铮的多,她自己会写出门看铺子、去赴宴的事。

  楚堪疑见过燕明玉几次,她相貌大气,和她妹妹在一块儿时笑得会自在明媚些,那次见她和尚书府的公子一起,就拘谨得多。

  和他亦是。

  她对楚铮很好,陈管事写过一次信,信中说燕国公夫人为楚铮请了先生,每日上课,上了一个多月,又回书院了。

  信里还说,楚铮和燕国公府的姑娘一处,比以前懂事多了。

  陈管事很感激燕国公府的人,能把小世子的习惯掰过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楚铮就是听燕国公夫人的话,连府上五姑娘的话都听,明明比五姑娘年纪大。

  这些好,楚堪疑肯定会记在心里,他报答的方法简答大方,多给燕国公府送东西。

  他记得明玉和燕国公关系平平,和燕国公夫人、府上五姑娘亲近,那送东西就顾着这两处。

  算是投其所好。

  在楚堪疑心里,燕明玉很好,他年前腊月应该能回去,如今越朝和夷族交好,夷族的公主也来和亲了,保持几年和平应该不难。

  冬日这几个月难熬些,镇北侯府的陈管事上午送了两车上好的银丝炭。

  沈氏没给各院分,就留着正院玉明轩用。

  这个碳烤火烤肉吃锅子都好,烟少,炭块还弄成了核桃状,蛮好看的。

  燕明玉打算过几天吃牛油火锅,就吃香油碟。

  燕明荞道:“二姐姐,能喝点冰饮吗,现在天这么冷,吃冰饮有的是冰块。”

  拿盆水放外面,放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冻好了。

  兴许都不用一夜。

  燕明玉觉得可以吃,“吃可以,但不能吃太多,万一肚子疼,母亲准得罚我。”

  从定亲之后,燕明玉就没被骂过,她感觉沈氏一直等着她犯错呢,可不能被抓到机会。

  燕明荞捂着嘴笑了笑,“我少吃一点,姐姐,咱们多冻点冰,夏天就能多吃了。”

  今年冬天肯定不会忘了,冰要多多的。

  燕明荞捧着脸,觉得今年冬天比去年好,她长大啦,上学穿得暖和,等过了年,她就又长了一岁。

  不过,她长一岁别人也长,二姐姐等到十六岁就要嫁人了,母亲明年三十五岁,感觉白头发又多了。

  要是母亲不变老,她其实不长大也行的。

  就一直这样,能在母亲的怀抱里,一直做母亲的孩子。

  今年祖母寿宴,应该还是不准备大办的,得等六十整寿。

  再上一个多月的学,等着过年就是了。

  燕明玉每天没别的事,盛京的新铺子腊月上旬能开业,就等着过年吧。

  下了一场雪,冷了两天,雪慢慢化了。

  月底的两日燕明荞放假,她没出门,在屋里练字看书,上午写到一半的时候,林香进来,和燕明荞说道:“姑娘,有人想见春饼铺子的东家,可能是生意上的事,您明儿要不去看看?”

  燕明荞放下书,“哪儿的人,态度如何,怎么没找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