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使团见 承乾宫日子
作者:女焱      更新:2023-05-14 13:52      字数:3577
  “给皇后娘娘请安!”

  “给皇贵妃娘娘请安!”

  ……

  又到了年节命妇进宫给宫妃们请安的日子,距离固伦福阳公主逝去已经有年时光了,或许皇室将这几年的隆重盛大都用在了公主的葬礼上,近几年的节日都是小办,或是家宴,或是只有王公贵族进宫请安。

  难得到了今年中秋节,大办一场,故而进宫的命妇们都盛装打扮,京城里有名的珠宝布料店都赚得盆满钵满。命妇们都打扮得珠光宝气,不过进入这金碧辉煌的宫殿里,还是觉得自己输给了被誉为“满蒙第一美人”的皇贵妃。

  曾经虽有这样的说法,却也只是暗地里流传。但是上行下效,皇室的审美一定会蔓延到民间。

  想想固伦福阳公主都逝去年了,按年龄来算,皇贵妃已经十六岁了,容貌上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时光流逝的痕迹,可依旧圣眷不衰,后宫依旧没进新人,万岁爷还是没去过其他宫妃的宫殿中。故而这满蒙第一美人的名声就变得越来越响了。

  今日因着是命妇觐见的大日子,故而宫妃们都穿着吉服。皇贵妃就穿着那身金黄色吉服,头上戴着镶金烧蓝镶珠石凤钿子,又有东珠装点,美得不可方物。

  只是皇后以下不可用明黄色,只是这金黄色的皇贵妃朝服怎么就有点偏明黄的典雅高贵呢……

  命妇们俱低头,不敢想不敢想。

  如今京城里已经几乎寻不到点翠的首饰了,曾经贵妇们都喜欢佩戴点翠,虽然人人都知道那是取自翠鸟羽毛,可也无人在意。只是上行下效,据说是皇贵妃在潜邸时就觉得点翠制作工艺残忍,不肯用,她虽不曾让别人也不用,但自己是一直用烧蓝的。

  只是她可是皇贵妃,皇后娘娘近几年来身体不好,小病不断,精力不济,宫务全都交给了其他宫妃。若是皇后娘娘去了,按照万岁爷那恨不得所有好东西都捧到皇贵妃面前那样,她必定会成为下一任皇后。

  因此,便是一些在宅子里念着她“狐媚”的老封君,进宫时都自觉放弃点翠的头饰。

  只是下头命妇还是在心里嘀咕,哪个上了年纪又死了孩子的女人不是都有些孤苦样子,怎么皇贵妃还那么红光满面呢——不过现在确实有些不一样了。命妇们偶尔上街看见那些工厂的女工,面上多是自信的,行走带风。便是在她们看来仪态不佳,可确实有种独特的生命力。

  当她们白天应付完小妾,照顾好孩子,晚上再伺候夫君睡了之后,总会不时想到那些自豪的女工人。

  为什么啊,明明干的是苦力活,尤其女人比男人挣得多,不是更说明男人没用吗?怎么偏偏她们能笑得那么高兴、那么阳光呢?

  而她们,明明不用担心家务给自己带来烦恼,丈夫也是朝廷大员,住着五进大院子,日日都能赏花品茶,为什么好像笑得还没那群民妇高兴?

  这时候她们心底只是有些懵懂的念头,而在未来会因为更多事情对内心的冲撞促进她们个人意识的觉醒,这就是后话了。

  用膳后皇后娘娘让命妇们去御花园赏花,因着没有上头主子在,她们就开始说些闲话。几个命妇围着一位一等公夫人张佳氏问道:“如今京中流言可是真的?你家二少爷真的要娶一个女工做嫡福晋?”

  那张佳氏也有些告苦:“那不是,你们也知道,万岁爷大力促进工厂的发展,京城里几家大工厂都是万岁爷手下的人。尤其是最大的那家火车厂,掌事的更是雍亲王,何等尊贵。我那二儿子读书不通,就是在算筹上有几分捷才,就侥幸进去当了管事。”

  “哎哟福晋,您可别谦虚。我们都听说了,那个多伦多次被雍王爷赞扬,又得到了万岁爷的赏赐,都说再继续下去,就能到其他皇家厂子里当副厂长呢!”

  那张佳氏被奉承得想笑,又愁道:“所以儿子还算争气,我就想给他娶个贵女,偏偏他看上了工厂里的女工,那女子就是个小门小户出身,就是说在厂里有手艺,如今也是个管事,二人有了接触,就……”

  “哎哟,那不成了私相授受?”不知哪个没长眼的在人堆里说了声。

  “这是什么话!”王将军夫人啐了声,她的女儿也是在纺织厂里当管事,“万岁爷给的权利,让管事们之间交流工作,名正言顺,何来的私相授受?”

  张佳氏又道:“只是那姑娘虽是小门户,但是自己争气,家风也好。做父母的哪有能拗过孩子的,所以我们就顺了多伦的心呗。”

  其他妇人就有在心里嘀咕的,明明是万岁爷曾经赞扬过另外的一个等爵的儿子娶了女工,万岁爷便大声赞扬,又是升官又是赏赐的。大臣们都是迎风转的,上头人希望如何,他们就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靠拢。

  其他部门的大人不说,户部的官员最喜欢和工厂打交道。无他,钱多啊,工厂每年都往户部缴纳大量的税银,谁不喜欢这样一只下金蛋的母鸡呢!

  时代和风气总是在变的,有些人固守原地,而总有人顺着风向而动。

  重阳节前夕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

  海外的一个国家派了使臣来与大清建交,据说只是一个建国年的新国家,却不知为何,专门举办了一场宴会招待这个新国的使臣。

  大臣们都报着天朝上国的思想,故而都是带着狐疑又轻视的心情出席晚宴。一见到那新国使臣团,更是瞠目结舌。

  好家伙,怎么金发碧眼和黑皮黑发的人都有,那黑得都快看不清五官了,该不会是妖怪吧。幸好领头的几位使臣长得和他们一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这个国家还不至于全是怪物。

  据使臣自己所言,国名黎国,国内八成的人都是黄肤黑瞳,另外两成才是番人模样。又讲了些自己国家的境况,表达了愿与大清结为友邦的倾向。

  他大清自古就是天朝上国,泱泱大国气度,如何容不下一个想建交的友邦呢,故而交流起来都是亲切和善的。尤其是他们万岁爷,面对其他建交的友邦都没今天笑得高兴。

  万岁爷旁边做的是皇贵妃,因着皇后娘娘如今病了,所以一些需要国母出面的场合都是由皇贵妃代为出面的。

  忠诚公府世子慕灵压低声音,问向自己的阿玛:“阿玛,怎么瞧着皇贵妃娘娘眼中似是含泪?”

  敏泰偷瞄了一眼,但灯火太过明亮,每个人眼中都似是有光,便回道:“注意场合,莫直视娘娘。如此场合,娘娘怎会含泪呢。”

  慕灵再看,也似乎是灯火影响了他的判断,便不再想。

  虽然皇贵妃娘娘与忠诚公府来往甚少,但离不开娘娘的是他们,不是娘娘离不开忠诚公府。敏泰和慕灵确实在处理政事上很不错,但放在层出不穷的人才堆里就有些吃亏了。

  如今他们又没掌握甚实权,荣耀和地位除了当年的天花之功,便尽数来自皇贵妃娘娘。而天花之功是怎么来的,父子俩心里都有数,便对着皇贵妃更加恭敬。

  虽然想占从龙之功,可也万万不敢怠慢皇贵妃。

  万岁爷今日似乎格外亲切,并且也充满着好奇心,不住地问着黎国境内的一些措施。

  当听到国内公民都会进行六年义务教育,由政府出钱时,户部大员下意识出口反驳:“这得花多少钱?哪儿来那么多钱?”

  “我国虽然初建国,但是海外贸易发达,挣得外汇多,就不缺钱。”至于矿藏丰富这点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商业为本,国将不稳。”下面有个老臣自己心里嘀咕道。

  不过到底是别的国家,又是个新国,他们压根不在意这点。

  却不想万岁爷又评价:“不不错,启发民智,虽有消耗却又回报。”

  大臣们不由想到如今在外城试点的免费教育,虽然它在实际上与以往的愚民政策大不相同,只是大臣们的俸禄丰厚,待遇极好,启元帝又威严日盛,故而没人敢提出异议。

  反正,户部又确实不缺钱。

  接下来的宴会上,几位大臣又问了些黎国的建设和政策,虽然大多令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可个别睿智之人仔细一想,好像与他们大清的部分政策相吻合。

  只是大清似乎还在初级阶段,黎国已经凭借着帝王的控制更加锋利地进入了中级阶段。

  等等!女帝!

  难怪这么冒险冲撞!

  宴席之后,万岁爷和皇贵妃一起回了承乾宫。

  秋季清凉,宴席上又燥热,故而万岁爷牵着皇贵妃走在甬道上,其他宫人都在后头远远地缀着。

  “方才,朕瞧着你似乎眼中带泪。”

  元夕轻笑:“旁人不知,您还不知吗?那位女帝是何人,我又怎能不受触动呢。”

  “受到触动很正常。”胤礽笑得温和,一如以往风光霁月,“只是瑚图里政务繁忙,恐怕她再聪慧睿智也难以在十年内放下一切回到大清。所以我俩一定要活得好好的,才能再见着她。”

  他说得平淡,可是握着女子的手,手劲却有些大。

  “自然。”

  胤礽又像是随口道:“最近有黎国使臣来京城,故而京城似乎都动乱了些,多了些闲人,更多人喜欢围着紫禁城打转。元夕,你说他们都想干些什么?”

  元夕忽地想到当年瑚图里许下的年之诺,心中一紧,呼吸却又保持平稳。这些年,她的养气功夫是越来越好了。

  “想来是那些反清复明的分子还没消停,趁着与黎国建交之际想要作乱,影响两国交好。”

  “想来也是如此,不是黎国自己的人使乱。”胤礽意有所指。

  “瑚图里怎么会使乱子呢。”

  只是话及此处,元夕的心也淡了。

  罢了,这辈子且就这样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