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夸夸宴
作者:女焱      更新:2023-03-06 21:05      字数:4041
  “你所在的时代是怎么样的?”

  不同于第一次深谈时元夕的歇斯底里,第二次双方的针锋相对,这一次深入交谈,太子的态度柔和了很多。

  这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让元夕陷入了沉思。

  那是个怎样的时代呢?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她的时代很好,人人自由在网络上交流,通过网络,可知天下大事;男女都可以坐在课堂里学习知识,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只要遵纪守法,人们可以获得最大的自由,可以乘坐飞机飞到大洋彼岸看日出,可以飞到北极看极光;在一座城市里,几乎可是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食……

  只是这个时代全是优点吗,倒也不至于。

  国家之外仍有战乱,交通的加速也加快了疫情的传播,网络的发展确实也给了一些人肆无忌惮发言的机会,躲在网络后,像一只恶心的臭虫;一些人也有特权,社会也存在着黑暗面……

  元夕深吸一口气,心里有了答案:“那是个美好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对您来说都是虚的,但是那是一个法治的时代,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条法律的准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那是一个由人民创造的时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我们有人民大会,由民心来评审法律,由人民来推举领导。”

  “我们没有皇帝,国家领导也不是通过血脉传播,领导受到人民的监督。有一些当官的,就是因为贪污犯罪被人民举报,国家正视问题,处理问题,贪污犯依法惩处。”

  ……

  胤礽冷静地听着元夕的描述,当他听到“由人民推举领导”时,还是难以遏制地瞳孔放大,这是他无法想象的。“推举”出领导,上一次出现好像还是尧舜禹时期,谁能真的忍受国家权力不由自己的子嗣来继承。就连宋仁宗,由于没有子嗣,要将皇位传给侄子,都曾多次反悔,反复犹豫。

  他沉着脸听着,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元夕大概能想到胤礽的想法,她没想过推翻清朝的统治,她压根儿就没有这个能力。她只是想,如果能度过百年苦难,如果能让百姓读到更先进的知识,他们未尝不能自己觉醒,选择更先进的社会制度。

  只是她不会明言。

  只是笑道:“殿下,有一句话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未来是好是坏,您可以自己判断。同样,您觉得哪里有用就选择它即可,没用的东西扔了就行。”

  她的声音柔和,丝丝入耳,能做视频出头的人,其实都是比较善于玩弄声音的人。同样的视频,不同的声音,引起的反响自然是不同的。

  她以前多次代表班级打辩论,所以穿过来,有时候是她不想争,不代表她不会争。

  难以看出太子的想法,他只是问道:“你们那个时候的人,也是吃红薯马铃薯吗?”

  元夕失笑,她看了眼太子的茶碗,话说多了,有些口渴。若非想到她动手倒茶自己喝可能当真会让太子生气,毕竟这位爷的东西从来都是专用的。

  “有一种叫科技的东西,利用科技,水稻平均亩产千斤,多则一千四百斤。”

  在胤礽震惊中,元夕继续讲道:“在世界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的科技水平一直是在世界前列,代表着世界尖端的水平,只是在现在,你们将其成为奇技淫巧,一个致力于发明的人只会被称之为匠人,不会有人在意技术的传承。”

  “可是未来他国之人,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研究这种力量,逐渐成为世界霸主。只是,最初成为世界霸主不是因为科技,而是因为……”

  看着元夕加深的笑意,胤礽忽觉不妙,他多次在此女面前感觉自己矮了一头,后世之人作为,可他们终究是清皇室。

  愤怒吗,怒其不争吗。

  可是若是登基的是他,在不知道未来发展的情况下,他的作为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他终究不是什么毛头小子了,长久的圈禁生活让他曾经的浮躁和锋芒逐渐被消磨,即使如今依旧要夺嫡,可依旧学会了逢场作戏。前世的他,知道皇父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太子,可是他不屑于伪装,还是认为他优越于其他兄弟,不愿意和那些兄弟虚情假意。

  只是被废之后,在长久的无趣的日复一日的圈禁生活中,他开始回忆曾经,似乎他们也曾有过兄弟情。他是太子,自幼都是兄弟中待遇最高的那个,从在上书房开始,老老四都是跟随他的,那时他们还会躲着师傅叫点心,后来被皇父发现,打了他们的哈哈珠子,他们仨也被罚练字。

  或许是时间的沉淀,如今重来一回他也能用平和的心态交好其他兄弟。毕竟他们争锋相对,都在祈望汗阿玛的支持,最后也是他坐稳帝位,坐山观虎斗。

  “是何?”

  冥冥之中,他感觉元夕意在讽刺皇父。

  “禁海。”

  “我们在禁海的时候,其他国家利用海洋征服世界,出现了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日不落帝国英吉利……十六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十七世纪的荷兰,十八世纪的英吉利,那我们呢?我们是全世界最早拥有成熟舰队和远航能力的国家,可是后来呢?”

  若是太子听得平静甚至无动于衷的话,或许元夕也讲不下去了,她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胤礽眼神深深,面容一副苦大仇深,和她一起在愤怒,这让她还有心情讲下去。

  这厢,元夕温声细语道:“殿下,我相信您是有志改变未来的,大清的未来将由您来创造!”

  毕竟若还是老四登基,未来自然不会有任何改变。

  “好!好!”

  乾清宫里,康熙看着太子和胤祺献上的奏折,抚掌大笑,甚至还离开位置,欣慰地拍着胤礽的肩膀。

  “朕之麒麟儿!”

  “奏折中的内容确是真的?”

  “当真。”

  他实在是没想到,太子能在九月底带给他如此惊喜,亩产千斤的粮种,真是天佑大清!

  “儿臣不过是有幸找到了粮种而已,反而是五弟费心,为了粮种扎根在皇庄,日夜操劳,才让此种适应了京城的气候和土壤。不然,也不一定能创出亩产千斤的奇迹!”

  骤然被夸的胤祺受宠若惊,又见康熙似是讶异的眼神,忙拱手回话:“自是太子二哥的功劳,若非是二哥远见,又何来粮种。儿臣不过是做些苦力罢了,当不得夸奖。”

  康熙见二人兄弟相亲,老感开怀:“梁九功,吩咐传膳!”

  胤礽一笑:“不如也烤些红薯吧,汗阿玛您也尝尝。”

  胤祺痴长了十七年,在乾清宫用膳的次数屈指可数——明确地说,是几乎没有。如今这回沾光,更要感谢二哥给了他这份功劳。这可是亩产千斤的粮种,他才上朝多久就得到了这份功劳!

  在用膳时,康熙不住地夸着,直道此粮种成就大清千秋大业,胤礽听着,却想到元夕提及的大清历史二百六十八年。前世皇父也是知道此粮种的,可是最后却不了了之。

  一来是提及红薯的奏折来自官员,二则是对皇父而言,皇子间的制衡更为重要。

  或许,爱民如子只是在地位稳固时装点门面的装饰罢了。

  思及此处,胤礽恭敬道:“汗阿玛,我和五弟不过是走了几分运气,主要还是汗阿玛国运所向,才让我大清生出此物,合该汗阿玛享此功绩!”

  兄弟俩配合着说些话,直让康熙喜上眉梢,不住地让御膳房添些菜,又让梁九功好好去库房挑些东西让两位爷带回去。

  感受着这天伦之乐,胤礽不由得想到元夕。

  那日她坐在圆桌旁,手搭在桌上,轻轻地敲着桌子道:“其实,您可以开口把红薯的功劳转给万岁爷。”

  “为何?”胤礽云淡风轻,他已经习惯了元夕时常说些没规矩的话。

  到底是身有倚仗,他勉强能接受她的没规矩。

  元夕知道在这时代,佳种所代表的意义,若是寻常大臣奉上,或许还能换个爵位;寻常人奉上,估计他家的族谱他能写到第一页;太子奉上,这等功劳,更会让他地位稳固,旁人不得轻易撼动。

  只是……

  “您被废的原因之一,可不就是地位太稳了吗?”元夕柔着声音说,越是这种时候提这种话,就越是不能刺激太子。

  此女当真是越来越不怕死了。

  明明据说她守在朱砂身边很守规矩,去后院送点心也乖顺知礼,偏生在他跟前,只要何玉柱等人不在,她就意思意思问一下能不能坐,然后坐了个结实。哪个宫人被赐坐,不是小心翼翼地擦着凳子边坐的?

  “皇上是被夸习惯了的,您用这等功绩去奉承,万岁爷能不高兴?”

  胤礽睨了元夕一眼,她不仅是外表长大了些,胆子也大了不止一点。果然是多年圈禁生涯让他的脾气变好了,否则这样的,早就被赶出去杖毙了。

  “您也可以用红薯来试探,万岁爷愿意把这功绩送给您,不正说明他还没忌惮你;便是不愿意给,您不也讨好了万岁爷吗。若是万岁爷真有了这心思,你主动说,不正是保全了万岁的面子吗?”

  “你确实有点脑子。”胤礽确实高看了元夕一眼,原来只是认为她仗着有来历评价过往而已,如今看来,的确还会思考。

  元夕假笑:“您过誉了。”

  思及此,胤礽又亲自为康熙布菜,元夕是怎么教他夸人的呢。

  毕竟他这样的人,被废之前被所有人捧着,素来得到的都是赞誉,被废之后甚至不用与旁人交流,自然也不需要夸人。胤礽和皇父之间,其实更多也是皇父在说,他在听。

  因此,夸人,这反而是他的死穴。

  结果,元夕直接让何玉柱抱了只高傲的雪白狮子猫进东暖阁,让何玉柱出去后,她当着他的面,对着狮子猫从头夸到尾。

  “这只猫性冷高傲,您就把它想象成皇上,每日都夸,可是猫又不会给您回应,就像看不到您付出和心酸的皇上。您夸得多了,相信看到万岁那张脸也能心情平静地夸下去。父子情总是要用心维持的,您心里有怨,本就不善称赞他人,与万岁有嫌隙自然就更夸不出口了。既然如此,那就多练习吧。”

  胤礽已经不忍回首天天对着狮子猫夸奖的日子了,甚至当着何玉柱的面夸狮子猫今日吃鱼的姿态真是优雅至极。

  不过……

  看到何玉柱几乎快瞪出来的眼睛,他忽然理解了元夕说的那句怪模怪样的话。

  只要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于是,胤礽对着康熙又开始连连夸赞。

  如今的康熙正值盛年,还没晚年那么好大喜功,那时的折子里起码一半都是歌功颂德的请安折子。

  这会儿的康熙听着,甚至有些老脸一红。

  不过转念一想,太子是什么人,性情高傲倔强,他的赞美毕竟是真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