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弃生死
作者:女焱      更新:2023-03-03 14:30      字数:3478
  书房里一片寂静,旁边的一支蜡烛里,烛花忽地“爆”了声,光线一阵摇曳,少女的手仍是平稳扶在男人的头顶穴位之上轻按着,与书房外小太监们的走动声相较,书房里独成僻静的小世界。

  元夕此时好像不再恐惧了,或者说是,她已经进入到一种飘忽的状态中,既然她已经说了肆意妄为的话,还担心说些更过分的吗。

  “一些富甲一方的富商,越老越是在意金钱,年轻时大肆分发家财,对待子嗣手下宽松;可是嫡子优秀,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带给老富商的心理压力也越大,他老了之后又不想只做养老的老太爷,日日都盘算着手上的钱,就担心钱少了就管不好家族。”

  这隐喻放在此时谁都能听懂了。

  “既如此,他选择培养不同的孩子来和嫡子相斗,削弱嫡子手里的生意,他就能坐山观虎斗,毕竟其他孩子想继承家财,都要来讨好他这个老家主。”

  胤礽终于开口:“你觉得那嫡子该怎么做呢?”

  “嫡子很难做啊。他若是斗不过其他兄弟,家主会觉得他无用;他若是斗过了,家主又觉得他权力太大,他这个家主养老的日子肯定会很难过。”

  太子终于从美人榻上坐了起来,看着低眉顺眼的女子,眼中尽是探究:“孤愈发好奇你到底是什么人了,对皇权毫无敬畏之心,孤见过的再清高的才子对皇权至少也有敬畏之心。”

  可若是反清复明之人,见了他们不说是喊打喊杀,也是满怀痛恨之情,从眼神开始就藏不住。

  他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此女有异呢。

  就是从那道西式点心开始。

  他初时只是好奇居多,可问了南怀仁之后,发现南怀仁也不知此物,这种好奇就转变为忌惮。他又命人按照调查瓜尔佳府,得知瓜尔佳府的嫡出姑娘虽然不得继母疼爱,还是按照传统满族闺秀的方式在培养,从未下厨,怎么会西式点心呢。

  旁人或许觉得是巧合,可是既然他和太子妃瓜尔佳氏可以重来一回,为何旁人不能有所奇遇呢。

  只是胤礽稍加思考,没有选择毁灭风险,而是选择控制或加以利用。

  一个周身书卷气的女子必定不至于仅读过几本食谱,那样的书卷气须是来源于孜孜不倦的阅读,绝不能仅将其视作普通女子。虽不知此女具体有何用,却也应加以试探,不放过任何一处疑点。

  果然,太子妃将这宫女带回来后告诉他,此女比较抗拒来太子府,只是碍于情况,不得不答应。其实这也可能是因着此女无甚大志,待在宁寿宫倒也安宁适意。然若是她知道太子之位不稳,心下恐惧故而不愿,也未尝不可。

  可到了这一步,似乎他就不愿打草惊蛇了。

  他没办法证实她说的是真是假,但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必定能反映出来她的过往。

  果然,此女在一开始的不安之后逐渐放开,开始广结善缘,靠着好手艺坐稳了点心师傅的位置,就在胤礽真的怀疑此女当真平常之时,她托人买了笔墨、字帖和书本。只是并非四书五经,反倒是游记。

  只是令他诧异的不是书籍,而是描红。

  什么样的人可以顺利地阅读却不能书写呢。

  难道不都是用三字经千字文启蒙后便开始描红写字的么。当然,后来他看到此女的家书后,更有种荒谬之感。不乏引经据典,可是写字粗陋,与其学识不般配。

  渐渐的,他几乎认为此女或有奇异之处,却无用之处,放在府里做个点心师傅足矣。偏在一壶雪梨白茶之后,她笑得眉眼弯弯:“奴婢必定会好生学习泡茶,日后给太子爷奉上好茶。”

  所以她倒还是有几分脑子,大抵确实是个读书养气之人。

  只是,他所有的猜测在此时俱化为乌有,她在与他议论夺嫡局势,两世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女子敢与他议论夺嫡。就连太子妃,也只是小心提及,担心他动怒。

  曾经的元夕想着苟活于世,可是当她在外城看到百姓之苦时,她没办法接受自己像全然未知一般继续待在府里当个一等宫女,因着做着近身伺候的活计,旁人大多恭敬客气。可这不是因为她自己有多好,只是狐假虎威,借了太子之势。

  在现代时,由于社会大环境问题,大学生找工作难,当时网上有一句话:“如果我没有读过大学,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进厂打工,当餐厅营业员。”可是一个人读了十六年的书,即使本科率那么高,可是想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同样是千军万马过大桥,如果真的从事一份不要求的学历的工作,真的会不甘心。

  同样的,如果元夕不曾见过人人平等的美好,不曾见过那样有希望的生活,她也可以做一个普通的宫女,到了年岁出宫考虑婚嫁之事。

  可是她见过啊。

  尽管现代也有资本家对职员的欺负,尽管也会有隐形的不平等,可那些都不会出现在明面上,哪个资本家敢真的在工作大会上对员工吼他比员工高贵?

  刚从外城回来的那几日,元夕寝食难安,她不敢去想自己吃的东西里有多少血泪,膳房里炽热的火焰,燃烧的不是柴火而是贫民的血肉。宫里绝大多数宫人都是吃尽了苦头,但元夕平心而论,她确实没受过什么苦。但原身在宫女房才是受尽了学规矩的苦最后去世,元夕却凭借原身的好底子成为了宁寿宫的一等宫女。

  她是不信那些的,在现代每次去烧纸都觉得是在随父母完成任务。

  从外城回来后她痛苦了几日,又借故离府,买了黄纸,找个僻静的路口烧给原身,希望她能有一个美好的来世。

  接下来,她便要奔赴自己路了。

  她可以忍受黑暗,但前提是她不曾见过光明。

  胤礽看着眼前女子眼中仿佛燃烧着火焰,那双眼睛坚定而炽热:“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清朝之后确无王朝,那是因为清之后,再无帝王!”

  声音不大,却坚定有力,如晴天霹雳一般惊得太子面容僵硬。

  约莫过了许久,又好似只是一息之间,太子依旧面无表情,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恼怒,或许是觉得那句话荒谬至极。

  “你也无需动怒,既然我主动开口,我便只会说真话。”

  她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便是她想加入反清复明的组织也查询无路,更无法让人信任她是穿越者。她确实仅能依托太子,他到底是重生的,或能理解。她只能赌,太子确有救世之心,至少作为剥削者,他应当也是想维系剥削者的权益的。

  “从入关开始算起,清朝国运不足一百八十年,论朝代长度,倒也不算短。只是,这最后一百年……”元夕看着逐渐按捺下愤怒认真聆听的太子,对着他假意一笑,“是整个中华大地的苦难,如今清看不上的倭国,仅在南京便屠杀了三十万平民。清看不上的朝鲜,人家日后也忘记了宗主国荣光,认为汉字都是他们的。日后你们会有个子孙后代娶一女子,那女子成为太后,把持朝政,废立皇帝,在她当政之时,八国联军侵入紫禁城,太后皇帝狼狈窜逃,八国瓜分国土,中华四分五裂,沦为洋人的朝廷。”

  胤礽仿佛在听神异怪谈,如虚言难以夺实,可是她看着他的模样,像极了他曾见过的孤苦女子在怒吼贪官污吏,

  此女宛如一个鬼魅,眼神冰冷地看着他,“那太后当政之时,皇帝、大臣与有志之士想励精图治,您知道太后是怎么说的吗?”

  “如何……”

  “您还记得满臣是自称奴才的吧,太后便道是宁,与,外,邦……”

  “不,与,家,奴。”

  “创下了囚禁皇帝的盛举啊!”

  “皇帝被囚禁,太后因为年纪大了死了,第一天皇帝就因为□□没了命。”

  这一主、一奴对视着,气势落在下方的竟是这位一人之下的太子爷,他竟快不敢看元夕,她的身后仿佛站着无数哭嚎的亡魂,无数飘落无所依的灵魂在她身后对着他嘶吼。

  他明白眼前人没有骗人,她话语中仿佛句句泣血,话中句句讽刺,说着“盛举”之类的言辞。

  胤礽说不出反驳的话,诚然,不是他即位,可是后世的皇室就是爱新觉罗,造成后来的清皇室,同样也算是他的后世子孙。

  元夕深吸一口气,勉强笑了一下:“你们很难看到大环境,康雍盛世确实表面上很繁荣,这时候的清几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可是怀璧其罪,当后来的皇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外邦却飞速地发展着。你见过火炮吗,你见过的火炮能杀多少人?十个,一十个?你知道后世有一种武器,只要一发炮弹,就能让一整个城市化为乌有吗?”

  “而且炮弹里面的毒害会残留在这片土地上,在几十年内,如果吃了土地上的作物,喝了那里的水,人就会发生病变,变成怪物,痛苦而死。”

  “外邦用了一百年,完成了世界几千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你知道世界变化有多块吗?”

  “就像是有人在秦朝末年坐牢,他出来后却变成了清朝,这样的跨度,在我那时候,只需要短短一十年。”

  就像千禧年的国人根本想象不到一十年后的智能手机。

  “太子殿下,当西方在搜集人才、积攒世界财富等着成为世界霸主的时候,你们正忙着九龙夺嫡呢。自然呢,毕竟您的父亲还在忙着制衡呢!”

  根子都是歪的,自然不能指望长出健壮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