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出府喜
作者:女焱      更新:2023-02-27 09:45      字数:3397
  腊月初一这日,空气都是冷的,吸进鼻腔时像是在吸刀子。

  已经有几日没下雪了,太子府里的雪都被铲得干净,露出平整的石板路。

  元夕一大早把自己裹得厚厚的,外面还披上件墨绿的厚斗篷,冬装毛茸茸的护领围在下巴上,暖暖的很舒服。

  宫里的宫女是不能乱出宫的,规矩森严,负责采买的也几乎全是太监。

  可是太子府位于宫外,府里规矩再森严也比宫内好了太多,像是在这暂时不太忙可过段日子又要进入忙碌的阶段,上头姑姑多会让底下人松快松快,元夕成功地向朱砂姑姑请到了假,领到了出府的对牌,大清晨便要扯着令儿出府。

  之所以挑在初一,也是因为每月初一十五太子妃都是要带着大格格去进宫向太后请安,白天不用想着后院传点心而守在点心房里,她们也能放心地多玩一会儿。

  这可是真实的古道,和影视城里故意做旧的丝毫不同,必定是处处带着古韵,看到的百姓也应是质朴可亲的,看到青黄的石板路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热闹的街市上也应是人声鼎沸,虽稍显嘈杂,却也尽是人间烟火气,和冰冷肃穆的宫廷甬道分毫不同。

  为了这日逛街,元夕内里特地穿了身新衣裳,她穿着挼蓝底云纹裹毛边的旗装,外边套一件杏色琵琶襟毛领的马甲,本来她就像这么美美地出去,结果刚打开房门便被北风吹得零乱,被迫披上了一件粗笨的墨绿斗篷,把所有的精致美好都裹得严严实实。

  本来她觉得自己已经有些灰扑扑的了,却不想令儿见她第一句话却是:“元夕姐姐,你这身打扮不妥。”

  “为何?”元夕有些迷茫,她的穿戴没有半分出格,头上戴的首饰也是小小的,耳朵上更是只坠着一对银耳环,虽然可能有些自夸,可这几乎是她最普通的耳坠了,再朴素些就只能穿红绳了。

  令儿伸手取下元夕头顶的发钗,因着她年纪小些,踮起脚来才取下,这是一支不大的银镶玉的发钗,上面的玉质地普通,但是雕刻出的小蝴蝶却活灵活现,这才让元夕爱不释手,日常戴着玩。

  “这在宫里是不出挑,可是出了府,咱们纵使只在内城逛,却也有些显富。”见元夕不明白,令儿便细细地说,“姐姐家里是当官的,这种东西见惯了,进宫后也是在宁寿宫,现在也是太子府的一等宫女,挑到的首饰自然是拔尖的。”

  “可是姐姐你认为的普通,放在外头,一些八/九品的小官家女眷估计都戴不上。咱们俩出去,若是遇到窃贼这可如何是好。你可晓得有些猖狂匪徒,当街就扯下女眷的耳坠子,耳朵都扯烂了!还有些……”

  这话听得元夕倒吸口凉气,连忙打断令儿:“你快别说了,听得我害怕!”忙又回房间取下发簪。

  犹豫了下,实在是想不得耳坠被扯掉的情形,又把银耳坠摘下放回了妆奁里。

  “内城应该还是戴得银耳环的。”

  元夕犹豫了下,看向站在她身边的令儿:“我想去外城看一眼。”

  “姐姐去外城做甚?”令儿惊得瞪大了眼睛,“外城简直是乌烟瘴气的,道路窄,人群混杂,多得是浑人匪徒,你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可是,她真的想去外城。

  元夕是认真思考过才选择要去外城的。

  京城最中心是皇城,皇城之外的一圈是内城,而外城则在最外边一大圈。清朝入关之后,就把所有的汉人赶到了外城,内城被旗人占据。

  她想看看汉族人民的生活现状,她想见见这个时代本真的汉人。

  府里不是没有汉人,可是能和太子府签身契,自然也是会被严格管教后才派出来做事,纵使在规矩上稍显粗糙,却也学了十足的满人规矩。就像令儿,明明是山西汉族女孩,如今也活脱脱一个标准的宫女,和其他包衣宫女站在一块没有任何区别。

  “我确实有些想去。我们可以在外城边看一下,那里靠近内城,应该也不会那么危险。我这会儿再把钗环全摘了,应该是没事的吧。”

  令儿低头看着坐下的元夕,她上身几乎被质朴的墨绿色厚斗篷遮得严严实实,可斗篷下方泄出的一袭挼蓝的缎子,怎么看也是显贵气派。这样的衣服,若不是在宫女得赏,在外边五六品官员之家也不一定有的。

  “罢,那就去吧。”

  这话说得元夕都快心虚了,怎么感觉倒像是年纪小的令儿要护着她似的。

  与太子府到内城繁华地带的距离比起来,外城总是要远些的。

  太子府在内城最好的地段,距离皇城极近,这也就导致此处距离外城很远。只是她们平时走惯了弯弯绕绕的路,元夕更是曾经从宁寿宫走到太子府,这么远的距离她都走过,倒也不觉得难。

  曾几何时,元夕也是那种逛着街都要找地方坐的人,如今却觉得走上几里路不妨事。

  因着外城远,她便想着先去外城看看再回到内城逛,如此回去的路也好走些。

  令儿却连连阻止:“姐姐可千万别这么想,外城不知多脏,你不是想多尝些平常的点心吗,若是先去了外城,恐怕就没胃口了。”

  从出了太子府开始,元夕就瞪大了眼睛,按捺着规矩没东张西望,而是就目视前方,仗着视野的广度贪婪地品味着周围景色,这天儿再冷也无法浇灭元夕的热情。

  此处多是富贵的皇室子弟或大官,穿着打扮和府里区别不大,可再多走走,就多能见到平常人家的旗人,这时候满族对男女大防管得还没那么严,尚能看到寻常人家的满人女子出门,穿着一水儿的窄袖长袍,单从样式上来说,和宫里没甚区别,只是衣料更加普通,洗得微微发白。

  再走上许久,就到了内城较繁华的地界,因着旗人风俗,尤其鄙夷商贾,因此做买卖的基本都是汉人。这汉人的打扮自然又是另一番了,男人们倒是差不多了,毕竟都剃头了,而女人们则各不相同。

  这时的汉族女子衣裳还是袭承明末,时兴小袖衣和长裙,只是这不年不节的,天又冷,除了做买卖的,谁愿意出门啊。她能看到的多是做生意的汉族女人,有些支着小摊买些胭脂水粉,有些则是和男人一起经营些小本生意,若是春夏,应当还有卖花的女子。

  只可惜,等她再能出来,都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卖胭脂的女子自己也是稍加打扮过的,诚然,她若是灰头土脸的,谁敢用她家的脂粉呢。她旁边有个紧挨着的摊子,魁梧有利的男人支着个小炉在现打首饰,从俩人的眉眼交流来看,应是一对夫妻。

  元夕见那些首饰别有一番野趣,没忍住挑了一只绞丝镯。她确实不缺钱,那些银子够她生上好多回病了,想着令儿的情分,便给令儿也买了一只。

  那夫妻见一大清早便来了生意,喜得连连说些喜庆话,见惯了宫里人的绵里藏针,这样的质朴纯真可太让人怀念了。

  因着这里是繁华地带,日常要做买卖,地上的积雪也基本被清理干净了,元夕也不想去什么酒楼,那样的味道既雕琢又还不如膳房,何苦来呢。她看中了一家路边的馄饨摊,对令儿小声说了句,见她同意,便稳步走过去。

  经营馄饨摊的是一对老夫妇,妇人鬓角上带着风霜,夫妇俩都穿着灰褐色的衣裳,腰间围着条清洗得边缘破损的围裙。尽管环境简陋,但俩人的衣裳都比较干净,看不到明显的油花。

  虽然在这时代不应当去挑剔,但是元夕也不得不感慨,如此干净的小摊也让她感到吃得安心。

  “老人家,帮忙煮两碗馄饨。”元夕想了想,又补充道,“别煮太多了。”一会儿她还想尝尝其他吃的呢,虽然天冷人少,可是小摊挣得是辛苦钱,只要没下雪下雨,他们多半都会出来做买卖。

  “哎,好咧。我们家分量大,确实担心两位姑娘吃不完。”老妇人笑得和气,就是有些抖,手局促地在围裙上擦拭着。

  元夕差点以为自己是平时训人的神情没端住呢,吓着别人了。

  老丈烧旺了火,老妇人往冒着热气的锅里下馄饨,元夕看着心里安逸,笑得眉眼弯弯:“大娘,你知道附近那些东西比较好吃吗?哪些点心卖得好?”

  “张家的山楂糕最好,前头苏家铺子里的豌豆黄好,每日早早的就卖光了;有一家川人开的面馆,生意也是极好,可惜今儿个没开门,姑娘你下次可以尝尝……”老妇人有些胆怯,也可尽量热情地介绍着。

  忽地,记忆里的声音在她耳畔回响。

  【“那这回吃你的果脯,下回我也托人从宫外带些吃的回来。”

  “那敢情好,我想吃蜜宝阁的肉脯。”

  “那玩意儿可不便宜。”

  “吃你的当然要吃好的!”】

  元夕一时失神,锦绣最喜欢蜜宝阁的肉脯,只是饶是她出手大方,也不能老是托采买太监带进来,本来肉脯就价高,再加上采买的跑腿费开支就更大。每回托人带东西还要稍微说点好话,毕竟一等和二等还是有差距的,每回锦绣都是实在忍不了才掏银子说好话求人买些偷运进来。

  当下,她看着正在忙着调味的老妇人,问道:

  “您知道蜜宝阁在哪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