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
作者:菖蒲君君      更新:2023-03-14 18:04      字数:3675
  姜烟看着游蜀归来的王勃受朋友之邀,前去虢州任参军之职。

  就在王勃以为一切都会变好的时候。

  命运仿佛就只抓着他一个人戏耍。

  两次给了他看到一生所求可以实现的时候,便在第一步就将王勃狠狠打落。

  在虢州,王勃因为收留官奴逃犯曹达,之后又杀了曹达而获罪入狱。

  哪怕王勃无数次的与人说他是冤枉的,他没有做这些事情。

  可没有人听。

  那些一双双眼睛,充斥着嫉妒与怨恨,还有听闻他被判死刑后的快意。

  虽遇大赦,侥幸不死。

  可王勃在狱中却得知父亲被他连累,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

  “交趾……交趾……”

  王勃满身狼狈,头发散乱。

  再不复当年与杨炯等人同游蜀地的潇洒,亦不存丝毫从前在长安的骄傲。

  比起自己的刑罚。

  父亲受自己连累,就像是压垮了王勃的最后一根稻草。

  姜烟看着王勃毫无姿态的坐在地上,双眼无神的看着前方。

  随后,笑了几声。

  接着便是一连串的低笑。

  笑到最后,姜烟真切的看到王勃的脸上滑落几行眼泪。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命运?

  将所有的好,所有的甜都倾注在了王勃的二十岁之前。

  以至于他及冠后尝到的苦一次比一次刻骨铭心。。

  苦得他说不出任何话。

  他一次次的想要重新振作。

  可命运却将他拍得越来越低,仿佛要将他的傲骨全然打断、碾碎。

  就在姜烟抿着唇担忧的时候,王勃却自己站起身来。

  出狱后,他在家中待了整整一年。

  后来长安再次传来消息,说要恢复他的旧职。

  王勃怕了。

  仕途容不下的王勃,却在诗海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依然是当年的那个小院。

  王勃坐在墙头。

  此时的他,要想爬上这面高墙,早已不需要借助梯子,也不用担心二哥会来抓他。

  他望着姜烟,面容逐渐与她所熟悉的模样重叠。

  “姜姑娘,这世上不会只有一种活法。我想明白了。”王勃看着姜烟,面上突然带着笑意,身子后仰,倒向墙外。

  姜烟还没来得及去细究这话,吓得连忙朝他跑去。

  才跑两步,周围的幻境再次变幻。

  临江的楼阁上,歌舞欢腾,宾客之间觥筹交错。

  旁边的江水滔滔,独揽一片盛景。

  姜烟看着这楼阁,再看一旁的江水,下意识屏住呼吸。

  滕王阁!

  意识到这里是什么地方后,姜烟迅速在众多宾客中寻找王勃的身影。

  与早些年风流倜傥的潇洒公子模样不同。

  如今的王勃面容沧桑,和周围人相比更是显得有几分落魄潦倒。

  姜烟看着他依旧挺直的脊骨,好似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这纸醉金迷的宴会格格不入的王勃,突然明白之前他倒下墙头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人,不会只有一种活法。

  他不拘泥从前的事情,也不会拿过去惩罚自己。

  天命如何,便如何。

  他自巍然不动。

  姜烟原本紧绷着的心瞬间落下,狠狠的松了口气。

  是她被幻境欺骗了。

  能够写出“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的人,又怎么会沉湎于痛苦和失败中呢?

  滕王阁

  宴请,洪州都督兴致高涨,突然提议在场文人可否为滕王阁当场做诗一首。

  笔墨纸张在一个又一个人的面前传过。

  直至宾客席位最末的王勃面前。

  喝过酒的王勃,面颊微微带着些红。

  托着笔墨纸砚的仆从显然也不觉得一个坐在最末端的人能写出什么样的诗句。

  真要端着东西离开。

  一只手突然摁住纸张。

  王勃喝完杯中最后一口酒,双眸清爽的看着眼前的仆从:“我来写。”

  在场众人无不朝着王勃投去怀疑和打量的神色。

  无人认出眼前这个落魄青年,便是当年在长安惊才绝艳,十六岁便以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的少年,那个写出《乾元殿颂》,获皇帝称赞为“奇才”的王勃。

  王勃思索片刻直接落笔。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姜烟就站在王勃面前。

  他挥毫泼墨的这片刻。于他身后出现的却是从前携友游蜀地、攀高山,在老家的高墙下著书。

  他的人生,从来没有因为那些失败停下脚步。

  姜烟看见的依然是当年那个在长安骄傲的少年。

  只是如今的少年,学会了反思。

  他明白自己恃才傲物这些年,与人与己带来的不便。

  也确定,他尽管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却依然不曾放弃任何希望。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2

  当年由滕王李元婴所主持建造的滕王阁,远不止这一处。

  但位于赣江畔,千古传诵的却只有这一座。

  只因为《滕王阁序》。

  只因为王勃!

  诗成,姜烟的身边再次出现王勃的身影。

  看着满堂宾客喝彩,王勃如今却已经可以从容面对。

  甚至还在姜烟身边为当年的自己鼓掌:“姜姑娘觉得,我这一篇如何?”

  “《滕王阁序》千古流传,您觉得呢?”姜烟看着王勃,知道他此刻已经从幻境中清醒过来,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生能占据一席之地,又被誉为‘初唐四杰’,自是极好的!”

  “极好!”王勃笑容灿烂,没有再留恋滕王阁中恭维的贺词和浮华宴席。

  转身潇洒,一如当年前往长安,大步流星的走出滕王阁,去往他接下来该去的地方。

  幻境变化。

  姜烟看着一路赶至交趾的王勃愧疚跪拜父亲,父子俩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任何隔阂。

  相反,还约定下一次再见时要如何考察王勃近来过的书册,写过的诗篇。

  来时步履沉重。

  走时一身轻松。

  王勃与父亲在港口分别。

  他将踏上归途,渡海而回。

  船上,王勃不断的朝着岸上的父亲挥手告别。

  纵然是二十七岁的青年,此刻的他依然是父亲的儿子。

  姜烟看着远去的船帆,原本还感怀于这对父子的分别。

  就听身边的王勃突然叹气。

  姜烟察觉不对,双眸突然睁大,一把拉住身边的王勃:“你是什么时候去我那边的?”

  “或许是坠海时

  ,或许是被救上来之后。”王勃语气坦然,仿佛即将面对死亡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姜姑娘,人终究有一死。在死之前还能有这样一番奇遇,我这一生也不算白来了。”

  “可是……”

  姜烟摇头,她见过他的惊才绝艳,看过他明亮如少年的不羁。又怎么能做到眼睁睁的看着他驶向死亡?

  王勃却反过来握住姜烟的手,一如当初在长安城外:“姜姑娘,幻境该结束了。”

  听到这话,姜烟怔然。

  这里,终究是一道幻境。

  真正的王勃,早已死在了南海。

  终年,二十七岁。

  犹如白鹤振翅飞过大唐天空,带着他的骄傲,头也不回。

  ——

  第一次幻境结束。

  姜烟站在原地久久不能从王勃的事情中缓过神来。

  李世民抬手想要说点什么,被一旁的长孙皇后拉住,随后轻轻摇头,眼神示意李世民同自己离开,给姜烟一点空间。

  武则天更直接。

  叫上李治一道离开。

  倒是王勃有些抱歉了。

  他没想到自己坦白了来时所在的环境,竟然能让姜烟如此?

  “姜姑娘,我有遗憾,可又没有。我的人生虽然不长,却也够跌宕起伏。你如此,我很感激。但你也不必这般,我已经很满足了。”

  王勃这话不是为了安慰姜烟。

  他真的已经很满足了。

  尤其是来了这个世界,知道自己对大唐也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他的人生好像就此圆满。

  “我知道。”姜烟抬起头,情绪也渐渐平复下来。

  她只是一时间受到的冲击太大。

  没有缓过神来。

  从上次明朝众人来过之后,姜烟就反复提醒过自己。

  她再不舍,再不愿,也更改不了历史。

  他们此刻鲜活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也不能改变他们在史书上白纸黑字写下的结局。

  “谢谢你安慰我。”姜烟轻轻扯动嘴角,露出一点开怀的笑。

  王勃这才松了口气,笑道:“那也谢谢你,给了我一场奇遇。”

  两人心情平复下来,便要回别墅。

  刚进去就听见里面音乐震天响,李白听到门铃声前来开门,手里还抱着一把琵琶弹奏着。

  就是有些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的。

  “回来了?幻境结束了?”李白示意两人快些进来。

  刚刚从幻境里出来的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笑容满面的舞动着从姜烟面前一闪而过。

  姜烟顺着他们的身影看去。

  好家伙。

  不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跳起来了。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也跟着一起,杨玉环跳得最为高兴。

  只有坐在楼梯上的李隆基显得格外落寞。

  “这是出什么事情了?”姜烟一个没注意,被公孙大娘一把拉入跳舞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