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
作者:容姝姑娘      更新:2023-01-16 07:40      字数:5597
  “我听说,明珠镇那边已经一致通过了,他们要划分一片地出来,每家每户最少建造两个大棚,用来种一些名贵的水果和蔬菜,卖给来镇上旅游的人。

  有小道消息说,何书记在实行这个计划的时候,咨询过明珠集团的宋老板。

  明珠镇的发展一直都是宋老板规划的,以前大家都笑他们傻,可是现在你们看,明珠镇的人比夏市的工人还有钱,家家户户都有小洋楼,清一色的洗衣机电冰箱,足以说明跟着宋老板走,没错。所以对于这个计划我自己倒是拥护的。”

  程铭说的是心里话,他回家,最主要是照顾家人,但村小的那点工资实在是太少了,下了班他也从来没有闲着,家里的土地都是他带着还能活动的爷爷在收拾。

  妹妹成绩好,本来是可以去明珠中学的,就是因为记挂着家里,所以县一中给出奖学金以后,她就留在了县一中,每个星期都回家干活。

  哪怕是这样,一家子还是过得捉襟见肘。他早年是在明珠中学上的学,亲眼看见过那边的村民是怎么发家致富的。

  他曾经也听同班同学讲过,湖东村一开始,也是有不少人饿肚子的。是宋玉安带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了人人羡慕的位置。叶校长一家都是他的偶像。

  所以这次的消息一出来,他立刻就和高中时候相处得好的班主任打听,他是外县考过去的,因为成绩够好才进的明珠中学,当时每次都能考前三,人又踏实勤快,和班主任还有各科的科任老师都不错。

  虽然宝珠没有带过他,但是叶平国是他们的科任老师,所以程铭拿到了第一手的消息。得知确实是宋玉安发了话会支持以后,就说服了父亲和爷爷,他们家报名第一批建造大棚。

  “切,就你们家,有钱吗?”

  程铭话才说完,其他人才开始考虑呢,就有人跳出来嘲笑。

  优秀的人不论什么时候,总是有人嫉妒的,程铭打小听话,成绩好,是家长嘴里别人家的孩子,刚刚说话的那个黄毛和他一个班,成绩垫底爱打架,小学没毕业就偷偷抽烟,三天两头被叫家长,各种劣迹一大堆,他最讨厌的人就是程铭。

  程铭念完大学又回了农村,他本来以为可以好好笑话他了,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但是村里的人又说什么他能放弃高工资,大城市的生活回来照顾老人,这是孝顺,程家这个儿子没白养。

  总之,好像在村里人心里,他程铭做什么都是对的。黄毛当然不服气,逮着机会就想刺激程铭两句。

  任你再本事又怎么样,家里穷得老鼠都懒得去打洞,偏偏还把个赔钱货当宝,他瞧着有几分姿色去提亲,一家子穷酸居然还不愿意!给脸不要脸!

  “没钱又有什么关系,政府补贴百分之二十,剩下的还能申请贷款,我已经在申请贷款手续了,资金也是有数的,你不愿意就当没这回事,要是有愿意的,就早些做决定吧。

  别到时候外村的都申请完了,咱们今年申请不到,上不了头批可就没有政府补贴了,一个棚一千多的补贴呢。”

  “柱子叔,你们就看着程铭瞎胡闹?这可是要拉不少饥荒呢。”

  “咋是瞎胡闹呢,国家政府提倡的事情,那还能是假的,铭子的老师还说要帮他去明珠研究院那边找本大棚的书来看呢,听说到时候研究院的同志也会一个县一个县的来指导,反正我们家是支持政府的。”

  程铭的父亲能在家里一穷二白的前提下,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那思想肯定不守旧,他也看好这个项目,还主动帮孩子说服了老人,哪里会听别人的挑拨。

  “我也相信宋老板,当初老天爷不下雨,大河都干了,咱们渴得喝泥巴水,家里的娃还是靠着宋老板才喝到了干净水,没挨渴也没拉肚子。政府和宋老板不会害咱们的。”

  老猎人也觉得这件事靠谱,村里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没有当场表态,但是不少人回家以后就拉着一家子人,或是隔壁的叔伯兄弟来商量。

  政府宣传的计划里,是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同意,这个村才能得到扶持。

  但并不是说一个村全部同意,这件事才能做,事实上只要有一半人同意就够了,而且计划看的的不是人口,而是土地亩级。

  如果说你家里不愿意投资,害怕风险,想出去打工,也可以把土地租借给想要多投资的村民,不同的是,因为这是政府扶持项目,他们建造的,是牢固耐用的大棚,所以这个合同会走村委会,一旦同意出租土地,必须按照合同上的年限来,除了政府征收土地意外,不论有任何理由,都不得提前毁约。

  一些打工打惯了的村民还真的把土地包出去了,也有不愿意漂泊的决定冒险一把,每个人性格不同,做的决定不同,他们以后走的道路,自然也不同。

  程铭家里的情况叶平国是知道的,这个小伙子有能力,品格也很好,其实当初他回到家乡来,叶平国是动过叫他到明珠中学任教的念头的。

  但是他妹妹上学,爷爷一人无法照料两个不良于行的病人,所以只能看着他选择村小,村小就在村里,离家比较近,下课了回去背老人家上完厕所再回学校都来得及。

  现在听说他要支持大棚蔬菜,叶平国也想帮他一把,倒是很上心的跑去找宋玉安了解这次的情况。

  没几天,程铭就接到了叶平国的电话,叫他往明珠镇那边去一趟。

  到了明珠镇,等着他的,却不只是叶平国。

  “您是说,您可以资助我承包土地建造大棚!”

  程铭看着坐在他对面的中年男人,皮肤细腻,脸上还没有皱纹,岁月给予了他最好的优待,若不是知道他儿子都十八岁了,他绝对不会相信这个男人已经四十出头。

  来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想到会见到宋玉安。以前他见过宋玉安许多次,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去接叶校长,学生们远远的看热闹,与现在不同,现在宋玉安竟然是在办公室里专门等他的。

  程铭受宠若惊,等听到对方的话以后,更是吃惊的不得了。

  这可是宋玉安宋老板啊,华国可以和袁先生齐名的农学教授,有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夏市最受人尊崇的老板,他居然要投资他!

  “小伙子没听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能问问是为什么吗?”程铭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坐在一旁的叶平国。他与宋玉安连正面都没有过,对方不可能认识他,他能想到的,就是叶老师帮忙了。

  “确实和你们叶老师有些关系,不过关系不大,我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你这个人。”

  宋玉安见小伙子拘谨,态度又亲和了两分,两世加起来,他活了七十多年,对于年轻人的耐心倒是比年轻时候好了些。

  明珠研究院接下了给农民们培育优良蔬菜的活,自然就不会瞎应付,宋玉安一面开会叫底下的研究员成立研究小组,确定自己想要研究的项目,一面把他们以前的成果统计出来,又找了农科院那边帮忙。这才收集到一批可以先给农民们应急的品种。

  “以后研究院这边出了东西,想要推广出去,也是需要二次培育种子的,若是白菜青菜还好说,若是土豆,芋头,还有我们今年刚刚研究出来的甜脆玉米,不说实验室这边有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去培育,就说这些蔬菜的种子体积重量就不小,运输成本高,来回颠簸也会影响品质。

  所以我们决定在每个县城弄一个培育基地,专门用于二次培养种苗,还有蔬菜育种,就说说,以后,别的村民种菜,而你要做的,就说育菜苗,提供给他们,我们这边的科研人员下去以后,也会驻扎在你的大棚那边,观察新品种,顺便给农民们帮忙。

  你的大棚,就项羽我们再南平县的一个据点,我们出去,你出力,至于利益怎么划分,签合同的时候,上面会划分得很明确。

  南平县,我之所以选择了你,是你们叶老师推荐的。他用他的人格跟我保证了你是一个品格优秀的后辈,绝对不会做出欺上瞒下的事情来,我这样说,你理解了吗?”

  这个人选也是很重要的,任何东西,都是刚刚出来的时间值钱,再过几年,华国全面开放,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友好往来,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万一有人打起了走私新品种子的主意,那最好下手的地方当然是推广点,遇上贪财的,给点钱卖了,再随便弄些痕迹,说是被偷了,或者是全死了,你也没有办法。

  派人去承包负责也不现实,毕竟本地人才了解本地人,所以宋玉安还是想在本地人里面找,就叫相熟的人推荐。这程铭,推荐他的人不少,除了叶平国以外,还有七嫂和姚婉茹。

  叶平国和七嫂还好说,但是连姚婉茹都说好的孩子,那肯定不是装出来的。

  “明白了明白了,宋老板放心,我一定好好干,绝对不会叫您失望的。”

  对于程铭来说,这就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本来已经做好了拿山林证贷款,再和亲戚同学借点钱,也要把大棚盖起来的打算,现在宋玉安投资他,他连这些都省了。

  最主要的是,他现在也算是搭上了宋玉安这趟车,以后不愁不能挣钱。

  心情大起大落的程铭兴奋地不得了,他先去了研究院,宋玉安安排了一个新来的实习生给他,主要负责跟他沟通研究所的情况,以后这个实习生也会第一批过去,驻扎一年。

  “那边那些资料都是关于大棚种植的,我们教授整理过了,都是结合了夏市的气候做过修改的。你可以拿回去,如果你们村里人感兴趣,可以叫他们出复印费,你复印出来给他们。

  等到你那边土地整合完毕,就给我打电话,我会和材料一起过去,亲自教你们怎么搭建大棚。”

  年轻的小伙子朝气蓬勃,哪怕知道了自己要去别的地方待一年,也没有丝毫埋怨,反而兴致勃勃的和程铭说起了大棚种植的优点来。

  实习生描绘的前景太美好,直觉叫程铭自信心爆棚。

  他来的时候带着一丝忐忑,回去的时候却是信心满满,机会落在了他身上,他抓住了,他有预感,他的人生将会迎来新的篇章。

  像程铭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县也在发生,能和宋玉安推荐的,要么就是他的亲友,要么就是公司的高管,总之都是送玉安极为信任的人,对方也不会拿宋玉安得信任来开玩笑。

  他们推荐的人靠谱,宋玉安也没有为难,和程铭一样,见了一面,聊聊天,再把实验室里分配好的人员介绍给他们,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他们自己去沟通了。

  宋玉安得这个行为无疑是给许多还在犹豫的村民使了一剂强心针。这果然是宋老板扶持的项目,他都派人来了,那说出口的会帮忙找销路的事情还能是瞎话?

  于是又有不少人急急忙忙的去递申请,就怕时间晚了贷款和政府补贴已经满了。

  黄毛看着程铭意气风发的样子,又气得内出血!这人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怎么什么好事都叫他碰上了,这不要钱的好事他也敢去做啊,可他不认识宋玉安,人家也没有找他,他能有什么办法。

  报复?使坏?别开玩笑了,如果只是程铭本人,他还会有这种想法,甚至就在几天前,他还动过要不要直接把程羽强了,只要没人知道,程家也没办法这样的念头。

  现在他是完全不敢想了,程铭搭上了宋玉安,那是什么样的人,听说身边都是拿枪的,万一宋玉安脑袋不好要帮程铭出头,那他不是把自己玩完了吗!

  事实证明,除了极少数脑残意外,小混混也是欺软怕硬的,这天以后,黄毛就把程铭当瘟疫体,有多远离多远,眼不见心不烦。

  程铭完全不知道因为自己靠上了一条大腿,竟然能叫妹妹躲过了一大截。

  从县城到村里不远,程羽每个星期都是自己回家的,一个村住着,黄毛对他们了如指掌,他要真的打定了主意使坏,防也防不住。

  要是真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就算是把黄毛杀了,又能有什么用?该受的伤害还是受到了。

  宋玉安带动了不少人,再加上原本就有意向的,何耀宗叫人一统计,嘿,百分之九十的自然村都有一半人同意了这个计划,上头关于补助的批示也出来了。

  虽然现在已经下半年了,今年的税收都做好了规划,但是当时移山的那笔钱,本来就是夏市自己节省出来的,现在又是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那干脆这笔钱就用于扶持这个项目吧。

  何耀宗对这个项目上心,带着秘书天天往田里地里跑,这人单单是看还不算,还要自己动手,他自己动手也就算了,还要叫林玉也来帮忙。

  这地里又是土又是泥的,林玉看得直皱眉头,离开部队以后,他每次弄一身脏都是因为这位跳脱的小少爷,真是服了他了。

  但还是那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拿着人家的工资,林玉除了忍,在心里骂他几句,还能怎么办?

  前十几年,官员下地干活的不少,但是这些年以来,有些官员怕是连麦子和韭菜都分不清了。农民们好久没有见过有当官的这么接地气,倒是对何耀宗观感好了不少。

  太高深的事情他们接触不到,了解不了。在他们眼里,能不怕脏不怕累下地来和他们一起劳作的,那就是个好官。

  还有老人来和何耀宗检举揭发呢,谁谁谁肯定是贪污村里的钱了,谁谁谁又仗着自己家里有点权力逼迫百姓了。何耀宗一一记在心里,转头就叫林玉去查,这一查还真查出来了几个小老鼠。

  对于这些贪污受贿,仗势欺人的,何耀宗讨厌得很,当即就叫负责这一块的来清查,该抓人的抓人,该起诉的起诉。

  那些老农见还真的有效果,浑然把何耀宗当成了现代包青天,一个个的都往何耀宗跟前凑,谁偷了鸡谁摸了狗,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拉着何耀宗说。

  何耀宗,何耀宗听了一天的琐碎八卦,都快疯了好吗!这一天,单是小白菜丢了的事情他就听了不下十次,这是什么情况啊这是,自己就是种地的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偷摸别人的菜。

  第二天何耀宗也不敢继续下田了,换成了时不时的开着小车巡逻一圈看看。林玉也终于从泥巴里解放了出来。

  想到何耀宗的遭遇,林玉在心里暗爽得不行。因为天天下地沾泥巴的不爽也消失了。

  何耀宗这边忙得如火如荼的,宋玉安也没闲着,他们着手的第一批蔬菜,是土豆,芥菜,大白菜,灯笼椒,番茄,菠菜,生菜。

  土豆易于储存,大白菜是最常吃的蔬菜,芥菜嘛,宋玉安记得后世有几种大叶芥菜,很多地方都用来做酸菜,大家买的时候一麻包一麻包的买,这几种蔬菜是无棚区露天种植的。

  灯笼椒,番茄,菠菜,生菜则是大棚区的。

  宋玉安并没有专门负责一个项目,而是成立了几个项目小组,他每一个都会去关注,在他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和他们一起讨论,但大部分还是靠他们自己。

  他已经不年轻,宋玉安也没打算把余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所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比他自己培育出来更有用。

  宋玉安忙着研究院,宝珠忙着加盖教学楼,何耀宗忙着下乡,王发财和彪哥的生意也谈妥了,这一年每个人都很忙,好像在眨眼之间,就到了1995年,对宋玉安来说,这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他有一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一定要在今年办。

  作者有话要说:你们猜猜什么事

  还有还有关于何耀宗,我只能说这本书里面没有线,你们猜吧(w)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