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 65 章
作者:春山犹枝      更新:2022-03-16 06:04      字数:7000
  “这是五号桌的, 穿蓝衣服那个小伙子。这是二号桌,带孩子的那位。”周婶子把刚烫好的麻辣烫放在托盘上,让大龙给人端过去。

  大龙刚端走一托盘, 又有两碗烫好, 王萍过来给人端过去,见是面生的客人,客气叮嘱一句:“辣椒油和醋都在桌上,可以根据口味自己加。”

  新客人闻言看了一眼桌上那个小罐子, 旁边那瓶子里是醋他晓得, 掀开小罐子的盖子,里头还有大半罐辣椒油。

  真是辣椒油,切碎的辣椒面泡在明晃晃的油里头。

  不是辣椒面上沾点儿油, 是真的能看到油水。

  新客人不由有些吃惊,这家店可真够大方的,这么多油水就放在这让人随便加, 光这罐子里头的油, 最起码得一两块钱,也不怕那些脸皮厚爱占便宜的人逮着辣椒油猛加。

  同桌的客人倾力推荐:“能吃辣吗?能吃辣的话, 一定要加点儿辣椒油,这家的辣椒油特别香, 不过别加太多,辣得很。”

  新客不相信:“我特别能吃辣。”

  老客人笑道:“先加半勺试试, 不辣再加嘛。”

  这客人看了看辣椒油罐子里那个小勺, 都不知道这店是哪找来的这种小勺子, 给小娃娃用的吧。也太小了一点儿,就指肚那么大。

  这么点儿大的小勺子,半勺?能有辣味吗?

  可那个老客信誓旦旦, 新客人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听这一句劝,只加了大半勺。

  筷子在碗里拌一拌,那点儿辣椒油立刻就没了影,看起来毫无变化。

  新客人心里好笑,但是麻辣烫闻着还是香的,他就是听人说这家卖的什么麻辣烫味道好,才特意过来尝尝。

  闻着这个香味儿,味道应该不会太差。

  夹一筷子,舌头刚尝到那个味儿,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味觉瞬间被打开,嘴巴还在咀嚼,手上动作不自觉开始加快。

  不歇气儿的吃完一大碗,辣出一头汗,畅快得长出口气。

  老客人刚让加了两份面块儿,正往碗里加醋,倒了一圈,笑着看旁边那新客辣得通红的嘴巴:“怎么样,我说这家辣椒油不赖吧。”

  新客吸着凉气,竖起大拇指:“够劲儿!”

  麻辣烫好吃,辣椒油也香,特别合他口味。

  他看老客人在吃宽面,砸吧了一下嘴里的余味儿,有点儿意犹未尽:“这个面好吃吗?”

  “好吃啊!”老客人笑眯眯道:“劲道,滑口,要是不爱吃面,你买那个粉条吃也行。”

  “我试试。”新客人立刻又要了两份面,煮好端过来,他犹豫了一下,这次只加了半勺辣椒油。

  拌完了,尝一口,正好,是他最喜欢的辣度。

  稀里呼噜又是一碗面下肚,他爱吃辣,家里人却没他能吃辣,平时在家吃饭,滋味寡淡,只能靠辣椒酱。

  可辣椒酱吃久了,感觉也就那样,还是这个好吃,不光辣,还香,还麻,还有他说不出的味儿,反正就是好吃。

  吃完面坐那歇肚儿,外头又进来几个人。

  这店里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得很,一般没谁会特意注意谁进来了。

  还是王萍一抬头,雀跃地喊了一声:“小老板。”

  才引来其他人注意。

  新客人听人喊老板,也下意识看过去,没想到服务员面前站着的,是个看着顶多二十岁的年轻人,长相还俊得很,跟电影儿明星似的。

  这家店老板年纪这么小?

  许多新客心里都有这个疑问,倒是一些从沈鱼摆摊起就经常照顾他生意的老客人,笑吟吟跟沈鱼打招呼。

  新客人还是不敢相信,问旁边那老客:“真是老板啊?”

  “那还能有假。”老客人得意道:“我家就住附近,这沈记的小老板,从去年开始就在前面摆摊,那会儿我就去他摊子上吃过麻辣烫,后来他开了这家店,咱时不时就来吃一回。”

  “可这……看着年纪也太小了吧,有二十吗?”还是只是脸嫩。

  “没有吧,听说去年冬月才过的十八岁生日,还在上学呢。”

  新客更不信了,哪还有一边上学一边开店的。

  老客人就挑沈鱼以往的经历讲了一下,大致就是当妈的不是个东西,沈鱼是个在继父家受尽欺负的小可怜,刚成年就被撵出家门,只能借钱摆摊养活自己,现在还开了店。

  怎么听都是个励志故事,沈鱼在里头当然是正面角色,所以他从来不管外头传他过去的经历。

  新客人听得直咋舌,不由感叹:“这小老板也怪不容易的。”

  老客人笑笑,没说话。

  你觉着人家不容易,可人家现在已经奔出头了,就说这麻辣烫店子,肯定就赚得不少。

  不过人家味道好,沈鱼行事作派也大方,他们吃得开心,也愿意经常来光顾。

  沈鱼因为要上课,开学后就很少来店里了,偶尔来一次,那些老客人稀罕得很。

  有个客人见着他,就喊:“沈老板,你这麻辣烫好吃是好吃,就是离我家忒远了,每次来吃个麻辣烫,来回坐车都得一个多小时。”

  这个客人沈鱼认识,不是这一片的,他摆摊的时候,这客人正好来附近找一个朋友,尝了一次他卖的麻辣烫,就此惦记上了。

  每逢周末,一定会来吃一回,特别固定,不光沈鱼认识他,店里其他人也认识了。

  沈鱼客客气气笑道:“您多担待,咱店里现在人手不够,开不了外送服务,不然直接给您送家里去。”

  “哟,还能送家呐。”其他客人都笑起来,把这话当个笑话听。

  早几年,去国营饭店吃饭的时候,除了菜是大师傅做好的,其他事都得自己做。

  自己去把食物端回去,吃完了自己收碗收盘子,给人家放回去。

  赶上服务员心情不好,还得挨几个白眼儿。

  这沈记麻辣烫服务好,点好了食材,坐那等着吃就行。

  可送到家里,是真没想过,也没人敢想。

  沈鱼也笑:“现在不成,不代表以后不成嘛,大家的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

  “这倒也是。”

  “小老板说的有道理。”

  “借您吉言,咱们都指着以后在家吃现成了哈哈……”

  新客老客哈哈笑了一通,都当成沈鱼说好听话哄人开心,不过确实够逗乐的。

  客人们随口一提,沈鱼这个老板可不能不当回事。

  不过他想得当然不是现在暂时还没办法施行的外卖服务,他想得是开分店。

  沈记麻辣烫到现在为止,开业已经超过一个半月,马上就够两个月了。

  五十来天,盈利两万多块。

  第一个月员工工资两百八,因为收益好,他给每人包了个二十块钱的红包。

  刨除这些和其他零零碎碎的支出,必须的食材成本等等不算在内,零散的支出不到五百块。

  所以沈鱼存折上的钱只见涨不见掉,他和沈桥再能花,说实话这会儿没什么奢侈品让他们买,正常的生活所需花不了多少钱。

  今天听到客人的话,被平稳安逸生活消磨了斗志的沈鱼有一点点悔悟:“我是不是太咸鱼了?”

  这么多钱,放在银行里又不会生崽。

  不但不会生崽,从后世穿越过来的沈鱼非常清楚,以接下来几十年华国的发展速度,把钱存在银行里,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不是银行吞钱了,而是它贬值了。

  就很悲伤,热爱储蓄是错吗?不是呀,可是越攒钱钱越少,太让人难过了。

  他能坐等自己的小钱钱贬值吗?必然不能。

  沈鱼一个咸鱼翻身坐起来:“不行,不能这么颓废下去了。”

  “什么?”沈桥不明所以。

  沈鱼盯着他,自顾自道:“要不然再开个分店吧,都叫沈记了,总不能只有一个店吧,没什么排面……”

  沈桥这才明白他的意思,沈鱼想做什么,他一向是支持的,这次也不例外:“可以,想做就去做。”

  沈鱼立刻燃起斗志:“我先计划一下。”

  首先,开店得考虑位置,店铺,这个他现在一头雾水,得花时间去打听。

  不过他有钱,这方面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其次是员工。

  老店的员工都是熟手了,但要再开分店,这几个人可不够用,得再招人。

  到时候以老带新的形式,麻辣烫店里的活并不复杂,基本上干个半天一天的,就上手了。

  可普通的店员好招,店长、后勤管理可不好办。

  沈记的店长管着店里的财务,不够信任的人,怎么敢把钱交给人家管。

  后勤管理管着进货和后厨的活,他做餐饮,食材安全卫生非常值得重视,这一块儿也不敢随便交给不熟悉的人。

  否则万一来个黑心眼以次充好的,把客人给吃坏了可不得了,他这个老板也得担责任。

  沈记现在的店长是余婶子,后勤是周婶子。

  余婶子管钱,目前为止账目清楚,没出过问题,值得信任。

  后勤这边,周婶子基本上管着整个后厨,以前沈鱼会自己去调制底汤,可现在他哪有那个时间。

  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就很晚了,要是上晚自习,就更晚,第二天一早要去上课。

  底汤可以多放几天,但店里消耗快,得及时补充上。

  后来沈鱼就把配方跟周婶子说了,让她每天来调底汤。

  周婶子刚听沈鱼说得时候,还很抗拒,她觉得这是店里的秘密,她不能听。

  后来沈鱼告诉她了,她生怕让别人知道了,出去采买,调料香料都只自己去买,还偷偷跟沈鱼保证,肯定谁都不说。

  事实证明,人家说话算话,真的谁都没说,每天老老实实在店里干活。

  也不能说沈鱼运气好,恰巧挑中的都是人品坚定的好人。

  而是他在招人之前,就已经跟人家接触过,知道人家人品好,才把店里重要的职位交给她们。

  现在要开分店,店长和后勤管理这两个职位,肯定要从老店挑人过去,新招来的人他不放心。

  他跟沈桥说了自己的纠结,分店店长可以让余婶子去,这位婶子现在真的历练出来了,很是能担事儿。

  老店已经走上正轨,他离得又近,旁边还有相熟的王老板张老板帮着照看,分店交给她管,沈鱼更能放心。

  可后厨这块,沈鱼就找不到合适的人了。

  让周婶子去?那老店的两个管理,就一下子走光了。

  再有就是一个问题,余婶子走了,谁当老店的店长。

  对他而言只是提拔一个员工,加几十块钱工资,不值一提。

  可对那些员工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由着性子来。

  沈桥想了想,说:“可以让余婶子带着杨婶子去分店,老店这边……店长选不出来,就先别急着选,要是没人,我可以先管一段时间。”

  剩下几个员工里,确实没有适合当店长的。

  纪大兵是个结巴,不是歧视他,而是店长必定要跟客人有更多的交流,他条件不允许。

  王萍太年轻,性格活泼,压不住事儿,平时的表现也不能服众。

  大龙虽然从一开始就跟着沈鱼,可这孩子活像抱错了,一点儿不像他妈,更像周婶子,沉默寡言不爱说话。

  沈鱼问:“你觉得杨婶子可靠,能帮着管分店后厨?”

  去分店管后厨,肯定要把底汤配方教给她,老店他都没时间去做底汤,更别说离得更远的分店了。

  沈桥点头,之前共事过几天,后来为了帮沈鱼看店,他时不时也会去逛一圈。

  冷眼看着,觉得杨婶子是个可靠的。

  沈鱼莫名相信沈桥的眼光,既然他觉得杨婶子可以,那就可以。

  就算看走眼也没关系,他赔的起。

  这么一想,沈鱼心就敞亮了,笑嘻嘻跟沈桥拱手:“那就先谢谢大桥哥哥,为我操劳一段时间啦。”

  沈桥扬唇轻笑:“小鱼弟弟客气了。”

  沈鱼:“……”怎么觉得怪怪的。

  既然决定要开分店,沈鱼立刻行动起来了。

  先勘探新店地址,开店,肯定要考虑人流量。

  这个他跟沈桥讨论过,因为沈桥对这个城市,比沈鱼熟悉……

  沈鱼穿越过来,基本上就在厂区这一块儿转悠,去市区一般就是为了买东西,然后就是跟陈美丽去看了一回电影。

  可买东西去百货商店,去菜市场。

  这两个地方人流量都大,可也都不合适。

  百货商店国营老建筑,附近都是啥,邮局、派出所、银行、新华书店之类的。

  人再多也没用,他买不到房子,都是公家的房子,他再有钱也买不到。

  菜市场那边,是因为环境比较差,后世的菜市场都很少有一眼看去干净整洁的,这会儿就更别提了。

  沈桥就不一样了,他之前到处跑,几乎把这个城市都逛了个遍。

  以他记忆力,去过的地方大致什么情况,都能回忆起来。

  最后他给沈鱼提供了几个地点,要么附近有工厂医院学校等聚集,要么本身就属于商业区。

  平时沈鱼没空,就沈桥先去那几个地点打听,问到有房源了,等沈鱼放假了再一起去看。

  也算他们运气好,遇见了之前沈鱼写过感谢信的人。

  就是那次沈鱼和陈美丽出来看电影,被流浪汉堵了,差点儿打断腿,然后理发店的老大爷去喊了几个路人来帮忙。

  后来沈鱼给他们都写了感谢信,还有锦旗,一起给人家寄厂里,寄街道办去了。

  可让这些人好好出了一回风头,都是普通人,过了小半辈子,哪经过这一遭,还有锦旗!

  太长脸,太有排面了。

  所以这些人就记着沈鱼了,路上遇见,特别热情的邀请沈鱼去家里做客。

  后来听说沈鱼要找房子买,人家住这一片,可不就熟悉得很。

  四下一打听,就给他寻摸了好几处。

  巧不巧的,最后沈鱼看中最合适的一个店子,竟然就在他当初被堵住的那条街上。

  位置好啊,附近有个印刷厂,隔一条街就是百货大楼电影院等等,可以说在市中心的位置。

  坐电影院前面那一站的公交车,二十来分钟就是师专,学生们有点时间,要么来书店,要么来电影院,或者去邮局寄信,逛百货商店,反正要来这一片儿。

  所以这条街陆陆续续开起来不少商店,可怎么说呢?偏偏这条街位置怪,从前面百货商店那过来,得绕一个拐角,一般人不往这走。

  再加上这条街原本的商家,不知道是不会揽客人,还是咋回事,反正生意很一般。

  愿意开店的,都是想赚钱的,钱没赚到,有些心急的,一听有人打听房子,就想卖了。

  他们这是商铺,可以卖贵一点儿,拿了钱,换个地儿,再买一套房。

  说不定还能住楼房,住新房,还能有点儿余钱。

  反正就是一转手,只有赚没有亏。

  打着这个主意,愿意卖铺子的人还真不少。

  沈鱼去看过一圈,房型差不离,这边的房子比老店的新一些,面积差不多,都是四五十平的样子。

  买房子这种事,一天两天肯定没办法谈好,价格方便沈鱼愿意稍微让步,但也没有当冤大头,任人家喊价的道理。

  他要上学,这事是沈桥帮着跑的。

  一开始沈鱼只打算买一个店,开一个麻辣烫分店。

  后来听沈桥跟他讲和几个房主交谈扯皮的经过,沈鱼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要不然,都买了吧?”

  沈桥:“?”

  沈鱼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很可以,在他前世,如果在论坛上发个帖子,回到几十年前,你必须要做的事有哪些?

  里头买房肯定会是重复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反正不管会不会投资,买房肯定不亏。

  这可是省会城市市中心的房子,以后不管拆迁还是自用,价格只会涨不会跌。

  现在他手里有钱,他算了一下,开一个分店,刨除买店铺的费用,其他大头分别是店里的装修、桌椅板凳等用具、厨房里的灶台锅碗瓢盆等等。

  这些加起来,算个两千块了不得了。

  那他还有两万,不花难道放银行贬值吗?

  “对,我要买房,把那些房子都买了。”

  沈桥:“……”

  他就很想不明白,为什么沈鱼对房子有那么大兴趣,在他看来,那些房子都没有自家现在住的这个好,价格竟然还那么贵。

  不过他也理解,商铺嘛,是会比住房价格高一些。

  “我要都买了。”沈鱼又重复了一遍。

  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说不定他买完房,就再开店了呢。

  都在一条街上,肯定不能再卖麻辣烫了,但他可以开别的店,之前还想着升级沈记,开火锅店呢。

  “好,我去谈。”

  虽然想不明白,但沈桥还是愿意满足沈鱼的愿望,他想都买,那就都买了吧。

  其实他私底下研究过盖房子,遗憾发现,他就算研发出新材料也没用。

  首先,他得有块地。

  这个国家,土地都是国有的,他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他得买一块地,然后才能在上面盖房子。

  可正常情况下,土地并不好买,而且价格很贵,除非是特别荒僻的地方。

  那种地方,他盖了房子有什么用,都不好意思送给沈鱼。

  这时候沈桥就很怀念自己曾经拥有的两个小星球,一个是他父母留下的遗产,一个是他自己买的,都是很适合旅游度假的地方,上面有各式各样各种风格的好看建筑,他愿意都送给沈鱼。

  沈桥去买房子,沈鱼就先把桌椅什么的订单给下了。

  还是之前那家家具厂,那厂子虽然小,也不如兴城这个家具厂有名气,但手艺着实不差。

  老店的那批桌椅,就很结实耐用,也没有毛刺刮痕什么的。

  沈鱼自己要求的款式,结实耐用就够了,所以这回又给下了个订单,那厂子高高兴兴接了,还把运输费给免了,指望下次还能从沈鱼这拉点儿生意。

  合作愉快,沈鱼自然愿意继续跟他们合作。

  这边桌椅都开始做了,招收新员工的事也得提上日程。

  到时候老店这边得招两个,新店那边得招四个。

  要开分店的事儿,沈鱼决定之后就跟余婶子和周婶子提过,也找余婶子谈过,说希望她去分店任店长。

  虽然离家远了,到时候肯定没现在方便,但余婶子没有二话,一副可以为事业随时付出的样子,事业心暴涨。

  她现在可是家里挣钱的主力,家里人恨不得家里啥事都不让她操心,就专心当她的店长就成。

  沈鱼当然不会让好员工吃亏,从打算开分店起,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现在有第一个分店,说不定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店长管账,他分身乏术,现在又没有可靠的监督手段,难道只能靠店长的良心?

  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思来想去,沈鱼想了个路子,给店长分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