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无害我田稚 二更合一,282w营养液……
作者:木兰竹      更新:2023-07-20 23:38      字数:7031
  春耕时,正是与蝗虫正式开战的时刻。

  有良好的水利条件的田地是少数,还好其他田地里的蝗虫卵消灭也较容易。

  俗话说,“春耕深一寸,害虫无处存”,只要往下多耕一寸,就能把蝗虫卵翻起来。

  农人将小指节那么大的蝗虫卵捡起来捏碎,剩下较小的蝗虫卵直接用锄头砸碎,然后把地用滚石碾平,再深深的犁一边,就能把田地里的蝗虫卵全部弄死。

  虽然灭虫卵的的步骤简单,但劳动量非常大,非常累。

  农人们咬牙干活,一点都不敢放松。

  幸亏秦王子楚让进攻他国的秦军兵卒解甲归田,否则田地里的劳动力根本不足以在春耕期间完成灭杀虫卵的工作。

  蝗虫不仅在田地里产卵。野外的蝗虫卵更多。

  青壮农人灭杀田地和村庄里的蝗虫卵,就已经用尽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了,很难再顾及野外的蝗虫卵。

  老弱妇孺被官吏组织起来,去滩涂荒地寻找蝗虫卵。

  因连续干旱而裸露的滩涂荒地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产卵洞。

  蝗虫卵太多了,连地面上、石头上都层层叠叠,看得人头皮发麻。

  还好在荒地处理蝗虫卵的时候不用担心损伤土质,劳动量稍小一些。

  有条件弄到石灰水的地方,用石灰水烫死闷死蝗虫卵;靠近水边的地方,烧开水也能烫死蝗虫卵;比较低洼的平地,众人先用土把蝗虫卵填埋,然后在土上烧柴火焖死蝗虫卵……

  灭了几月蝗虫卵,到了五月底,蝗虫若虫爬了出来。

  战蝗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来临。

  后世研究证明,若蝗虫密度达到一平方米十只蝗虫,蝗虫就会变异,变得更加适合长途飞行,演变成蝗灾。

  一旦蝗虫飞起来,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做的事就杯水车薪了。所以必须在蝗虫飞起来之前,解决大部分蝗虫。

  秦王子楚下诏,各地秦军和大量刑徒集结待命,朝堂上各卿大夫和将领有的领兵,有的回归封邑,有的回到家乡,各自领命负责一片地区。

  淮水以南基本没有蝗虫产卵地,但淮水以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滩涂上是蝗虫主要产卵地。

  嬴小政不指望五国会治理蝗灾。他让秦军集结在淮河中下游的南岸,随时准备燃起篝火,尽可能灭杀飞过淮水的蝗虫。

  总的来说,淮水以南面临蝗灾威胁最小。且嬴小政担心,当东方五国遭遇蝗灾的时候,流民和军队会冲击秦国边境。

  嬴小政考虑一番后,下令李牧和王翦各带两万秦军北上,进驻太原、长平两郡,帮助两郡灭蝗的同时,尽可能地阻挡东边的蝗虫往秦国来。

  李牧和王翦拿着太子的命令,先回咸阳拜见秦王子楚。

  秦王子楚对李牧和王翦开玩笑:“怎么政儿把你们派回来了?他是想夺位吗?”

  蔡泽骂道:“你少说几句。”

  蔺贽也道:“你以为人人都像我和蔡泽那样了解你吗?你不怕李牧和王翦当真,吓出毛病来?”

  王翦已经吓得心跳过速。

  李牧还好。

  他上次和朱襄一同回咸阳时,已经了解了秦王子楚是个什么德性,和以前当公子和太子时没改变,都爱乱开玩笑。

  李牧道:“君上,如果太子想要夺位,他应该会第一时间把雪姬控制住,以免挨打。雪姬正在忙夏收,没有被太子软禁,所以太子没想夺位。”

  正满头冷汗的王翦:“?”

  秦王子楚颔首:“有道理。看来太子没有谋逆之心。”

  蔡泽:“君上,你能不能闭嘴?”

  蔺贽:“你二人还演起来了?”

  开了几句会把旁人吓死的玩笑之后,秦王子楚才给王翦和李牧正式下了诏令,让他们赶赴太原和长平。

  太原和长平都在如今山西境内。

  山西在黄河中下游水土流失之后,会成为蝗虫孵化的重灾区。

  现在山西的植被情况还不错,蝗虫卵没有太多。但山西毗邻赵国、魏国,这两国不会治理蝗虫,蝗虫肯定会从山西越境进入秦国。

  朱襄已经赶赴了太原郡和长平郡,镇守在蝗虫越境的最前线。

  正式见面结束之后,子楚私下为李牧和王翦接风洗尘。

  他笑着道:“朱襄被封长平君之后,除了偶尔巡游田地,还是第一次长期住在他的封邑。长平君不在长平郡,是不是很好笑?”

  李牧道:“长平君不在长平郡,确实听着有趣。”

  王翦再次在脑袋上冒出大大的疑惑泡泡。

  你们在说什么?听着好绕口。

  蔺贽和蔡泽给了李牧一个佩服的眼神。

  子楚的冷笑话不是人人都接得住。李牧居然还能感到有趣?

  他们很担心,政儿可别继承了子楚这“玩笑”天赋。

  他们倒是无所谓,不会被吓到,就是其他大臣估计会被政儿的玩笑吓得整日提心吊胆,以为政儿在敲打他们时,政儿还疑惑,“你们为什么不笑,寡人的玩笑不好笑吗”。

  子楚现在就是这副鬼样子。

  许多大臣都私下传秦王子楚心机深沉多疑。蔺贽和蔡泽知道,秦王子楚确实心机深沉,但没有多疑。大部分时候,他真的在开玩笑,只是别人听不出他的笑点。

  王翦见李牧和秦王相谈甚欢,心中不由羡慕。

  他想了想要不要也自然一点,但他听着李牧和子楚谈论的那些“好笑不好笑”,完全想不出哪里好笑,只能闷头喝酒吃肉装闷葫芦。

  他还是在战场上立功赚得秦王的赏识和恩宠吧。陪聊这种事,他不擅长。

  子楚只留了王翦和李牧一日,就让他们率兵去帮助朱襄。

  当王翦和李牧领军离开之后,秦国朝堂众臣才知道太子政擅自出兵咸阳,吓得上六神无主。

  秦王子楚告诉他们,王翦和李牧已经去太原和长平后,他们满脸无语。

  太子擅自派兵北上应该是一件很严重的事,秦王你能不能严肃一点?

  他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这父子二人确实与平常国君和太子不同。秦王子楚是真的太溺爱太子政。

  王翦和李牧两位名将回到了北方,原本看着秦国被蝗灾侵扰而蠢蠢欲动的五国立刻安静下来。

  朱襄一直在收集其他五国消息,并且派使臣去劝说五国也加入灭蝗行动。

  结果让他非常失望。

  什么叫做秦国遭遇蝗灾?

  盐碱化严重的滩涂荒地是蝗虫最主要的产卵地。所以黄河中下游和黄河到淮水之间的沿海滩涂,是最严重的蝗虫灾区。特别是淮水北岸洪水泛滥后,洪水褪去的荒地上更是蝗虫产卵最好的温床。

  这些地方都在五国境内!

  秦国从秦昭襄王晚年开始就休养生息,这十几年一直在各处修水利,开垦荒地,毁掉了蝗虫卵最好的孵化环境,所以秦国反而是蝗虫卵聚集地最少的国家。

  你们的灾害会更严重,为何你们还对秦国的蝗灾弹冠相庆,对自己国家的蝗灾视而不见?

  朱襄发现完全劝不动国君之后,就派人拜访各国重要的卿大夫。

  齐国没有一个卿大夫把蝗灾当回事。

  齐国因海盐便利,卿大夫用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国内奢靡之风横行,粮食基本靠买。少许贵族的田地都在灌溉条件好的地方,没有蝗虫卵。

  难道你让卿大夫去为庶人灭蝗?这何其荒唐?

  燕国有少数卿大夫被说动了,但是燕国又在和赵国打仗,所以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做这些事。

  这些卿大夫只能上书请求燕王发诏令,让庶人自己防备蝗灾。

  好歹比什么都不做强。

  赵国有平原君和平阳君留下的底子,对朱襄的信任度很高,又是蝗虫重灾区。他们积极响应朱襄的号召。

  但赵王偃很不满朱襄插手赵国内政。

  且现在他刚派被放回来的庞煖去攻打燕国。对于一个国君,最好的功绩就是攻城略地,连战连胜。虽然现在攻打燕国没有什么好处,但赵王偃很痴迷燕国时不时投降送礼给他带来的虚荣感。

  让赵王偃放弃攻打燕国,将人力物力转移到灭蝗上,赵王偃坚决不允许。

  如果赵国发生蝗灾,那就去抢燕国的粮食就好了。当年廉颇不就是这么做的?廉颇做得,寡人的将军也能做。

  赵国卿大夫无奈,只能纷纷自己派人去封邑和家乡组织灭蝗。

  他们的声望在民间的声望高了,赵王偃在民间的声望就低了。

  郭开对赵王偃进言道:“他们踩着君上的声望为自己沽名钓誉,正是当年朱襄对先王所做的事啊。君上不得不防!”

  赵王偃因此深恨那些私自灭蝗的卿大夫,将他们名字一一记下,准备等日后算账。

  魏国有许多中低层大夫和士人都与信陵君有关系。朱襄依托信陵君的声望,有许多人都愿意配合秦国的灭蝗行动。

  但魏王还在病中,魏太子是个平庸无能的人,不敢私自做太大的决定,所以魏国朝堂上层没有动静。

  魏国也与赵国一样,中下层士人自行行动,上层卿大夫和国君冷眼旁观。

  不过魏国没有动兵戈,所以财力物力稍稍充足一些。国土面积又小,大部分蝗虫卵聚集地都在黄河两岸,所以清理起来比赵国效率高一些。

  朱襄终于算是听到了一个稍好一点的消息。

  至于楚国,是朱襄最失望的地方。

  齐国虽然也无所作为,但齐国一直那样,离秦国又远,所以朱襄本来就没抱希望。

  楚国现在的国土夹在黄河和淮水之间,淮水又泛滥过一次,是蝗虫卵最严重的国家。

  楚国曾经出了屈原、春申君这样的士大夫,士大夫阶层应该还有品性较为高尚的人。现在又有项燕这样擅长带兵的名将,组织能力也不差。

  朱襄本以为楚国朝堂应该会比较重视这件事。

  但楚王仍旧不管事,令尹李园只顾着争权夺利,屈氏等其他世族大家在和李园政治斗争,都不理睬秦国的提醒。

  朱襄派使臣去拜见项燕,项燕不仅没有同意,还杀了朱襄派去的使臣。

  得知使臣被杀后,朱襄愕然许久。

  当使臣带去的人逃回来后,朱襄才知道使臣为什么会被杀。

  有春申君的前车之鉴,项燕不敢做出与朱襄相交太密的事,更不敢擅自去帮庶人做什么。

  使臣十分愤怒,嗤笑项燕看着急公好义,其实上不能劝诫君王,下不能体恤庶民,连打仗都不如从未上过战场的长平君,就像是穿着衣冠的猴子,不过是学着人的模样而已。

  项燕恼羞成怒,便杀了使臣。

  朱襄伸手按住双眼,沉默良久。

  他为了尽可能地说服各国士大夫,派去的使臣的祖籍都是当地人。

  被项燕杀的使臣,就是楚人。

  使臣的家乡就在如今的楚国境内,他主动请缨,希望去说服楚国卿大夫灭蝗。

  他的家乡还是曾经春申君的封邑。虽然他没有跟随过春申君,但瞻仰过春申君的言行。

  朱襄猜到了,使臣大概是知道这样激怒项燕会被杀,但他还是没有忍住胸中的怒火。

  春申君死后,项燕一度有取代春申君名号的势头。

  特别是朱亥带着信陵君的棺木请求燕国和楚国退兵,项燕扬言自担其责,会让楚军退兵后,他重义的名声更是节节攀高。

  南楚国被灭,楚王日日担惊受怕。令尹李园也感受到了秦军的压力,愿意与楚国唯一能打的名将项燕分享权柄。所以项燕又回到了楚国卿大夫的顶尖阶层。

  这时项燕开始礼贤下士,广养门客,如春申君和信陵君一样,楚人也当项燕是下一个“战国四公子”,只是差一个封君名号而已。

  项燕学着春申君和信陵君,就是想要得到这个名号。

  虽然他有封邑,但楚国上层被楚王同姓贵族把持,几乎不给异姓贵族授与封君的名号。

  春申君与楚王在秦国相互扶持十年,又以命帮助楚王回国继承王位,才能跻身楚国封君。

  项燕认为现在楚国安危都系在他一人身上,他也该得一个正式的封君之位,让项氏的门户再拔高一层。

  使臣此话不仅激怒了项燕,更激怒了项氏族人。

  其实项燕虽然愤怒,但其实想放走使臣。但一群项氏年轻族人围住了使臣,将使臣砍死在乱刀下。

  项氏族人在项燕得势后一直嚣张跋扈,楚人的脾气也很暴躁,哪能忍受家主被侮辱?

  他们杀死侮辱家主的秦国使臣,也符合这个世道的道义。

  项燕得知时已经晚了,而这锅,他还只能背着。

  朱襄用手捂住眼睛许久,声音沙哑道:“你说他只是没忍住怒火,所以明知可能会惹怒项燕,仍旧辱骂项燕沐猴而冠。但你们都能逃回来,他怎么可能逃不回来?”

  逃回来的人跪在地上不说话。

  朱襄哑声笑道:“他不是没忍住,是故意求死,要破项燕的名声啊。”

  那逃回来的人双手在袖中握紧,不再装成惶恐的模样,咬牙切齿道:“他项燕助纣为虐,派人围杀春申君,还厚颜无耻自比春申君?他若能做与春申君一样的事倒也罢了,现在明知道楚国遭灾而不敢出手,我主父只是说了实话而已!!”

  朱襄道:“是,他说了实话。项燕不救他的家乡,他就破了项燕最想要的名。先生高义。”

  朱襄放下手,双目赤红:“我会为先生报仇。”

  那人狠狠叩首,这才失声哭了出来。

  这次他不是装的,是真的发泄出了心中沉积的悲伤和愤怒。

  这个人是使臣的同乡。

  他们的家乡,都在春申君原本的封邑。他们也是因此才得以拜见朱襄,得到朱襄的任用。

  春申君的封邑就在与齐国相邻的淮北,正是蝗灾最严重的地方。

  “我会派人去游说当地县令。县令也有自主组织庶人灭蝗的权力。”朱襄道,“劳烦你再冒险入楚。”

  被杀的使臣的门客接下了新的使臣任命,再次赶赴楚国。

  李牧和王翦此行,李牧为主将,他当然把王翦赶去太原,自己来到长平郡。

  他一来就得知了此事,安慰道:“待我灭楚,把项燕头颅供奉在使臣衣冠冢前。”

  使臣被项氏族人乱刀砍死在楚国,尸体没能抢回来。

  以后他们也不可能再寻到使臣的尸体,所以只立了衣冠冢。

  朱襄勉强挤出笑容:“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

  朱襄叹了口气,道:“春申君若知道自己封邑遭遇蝗灾,不知道多难过。”

  李牧拍了拍朱襄的肩膀,没有说话。

  现在什么安慰的言语都是苍白的。他们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朱襄情绪只低落了几日便很快振作起来。

  他在这个时代遭遇的悲伤和愤怒太多了,若沉浸其中就往前迈不动步子了。

  长平郡终于有了长平君,从官吏到庶人都和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把每一寸地都翻找一遍。

  朱襄遇到了旧识伯夫。

  伯夫虽然是庶人出身,但已经身居长平郡都尉的高位,娶了感情很好的妻子,有一双聪慧的儿女。

  李牧曾经询问伯夫要不要入他麾下,伯夫拒绝了。

  伯夫留在长平郡,专门负责审查和安排逃到长平的流民。成为长平郡都尉之后,他管理了长平郡所有城防军队。

  这些流民基本都是赵人。他们听闻了长平君的名声,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凭着他人的口口相传寻找长平郡的位置,来到了长平郡中求一条活路。

  长平郡新建的郡城中大部分最初的城民,都是当初留在长平的赵国兵卒和其家眷。还有部分人是随着朱襄离开赵国时来到长平郡,想要继续跟随朱襄的人。

  伯夫一直认为自己是朱襄的家臣,他想替朱襄安顿好来到长平郡的赵人。这一定是符合长平君希望的事。

  长平郡的官民在朱襄的带领下,在地上挖壕沟,每天夜晚生火引诱蝗虫若虫进入壕沟,烧死了不少若虫。

  若虫没有毒。朱襄还率领军民抓住部分若虫晒干,碾碎后与粮食混在一起做成饼或者粥,可以减少一部分粮食压力。

  如此又是两个月过去,蝗虫的翅膀终于长了出来。

  它们飞起来了。

  农人手持网叉,堆好一个个柴火垛,一边焦急地等候田地里的粮食成熟,一边严阵以待蝗虫大军到来。

  秦王子楚命令秦国全国进入战时状态,朝堂几乎所有卿大夫都已经在各个郡县坐镇。

  秦王子楚也亲自来到了长平,相国、丞相也在蝗灾最严重的地方。

  “朱襄,我们能赢吗?”秦王子楚问道。

  朱襄道:“生存这种事,能不能赢又有什么关系?反正都得战。”

  秦王子楚白了朱襄一眼,咳着嗽道:“我知道,我只是让你说句好话。”

  朱襄道:“我们一定能赢。你还撑得住吗?”

  秦王子楚道:“撑不住也得撑住。”

  朱襄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向远方:“嗯。”

  公元前243年,秦王子楚八年九月,蝗虫成熟了。

  秦国本土的蝗灾没有集结成大型灾害。各地郡县零零散散有蝗虫群出现,都在秦人严密的组织下迅速被扑灭。

  农人一边扑杀蝗虫,一边抢收粮食,日夜轮番劳作,在蝗虫嘴中抢夺食物。

  秦军手中的兵器变成了捕网,即使只有每日粮饷补贴,不算入战功,他们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偷奸耍滑,比上战场搏杀还要全神贯注。

  秦国本土的蝗灾控制下来,但灾难才刚开始。

  十月,蝗虫从东方来,遮天蔽日。

  秦国边境处处燃起烽火。

  这烽火不是预告敌军来袭,而是希望以火焰和烟雾来驱赶蝗虫,阻止蝗虫继续往西。

  秦人将一些难闻的枯草树枝放入烽火中,烟雾冲天,与蝗虫群缠绕在一起。天上的太阳完全被蝗虫群和烟雾遮蔽,人间好像坠入了地狱。

  看见这一幕,每个边防秦军心里都震撼得失去了言语。

  他们已经足够努力了,明明秦国本土的蝗灾都差不多控制住了。但蝗虫从东方来,他们能奈何?能奈何?!

  秦王子楚神情冰冷,嗤笑道:“寡人还不如放弃救民,直接把五国荡平了。”

  朱襄道:“别废话,来干活。”

  他与子楚一起,亲自守住山坡上的一处烽火,为烽火添柴添气味难闻的草药。

  蝗虫群飞翔高度能达到千米以上,火焰无法阻挡它们飞行,但趋光性会让它们在夜晚主动扑向火堆。

  蝗虫扑入火堆,让火堆燃得更加旺盛。

  天空中的蝗虫群虽然仍旧遮天蔽日,但好像“云层”变得稍薄了一些。

  蝗虫群飞越了秦国边境。

  然后,第二道、第三道烽火墙连线,各个群县都点燃了烽火。

  秦国士人在烽火旁唱起了《诗经·小雅·大田》,兵卒和庶人与之相唱和。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