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十月糖桂花 一更。
作者:木兰竹      更新:2023-04-07 15:22      字数:3486
  朱襄再次被蔺贽这个老庄嫡传的自由震撼。

  这大概就是庄子《逍遥游》中所提到的道家人的至高境界吧。

  蔺贽,已经可以成为道家先贤了。

  与蔺贽聊了一会儿新的田赋,朱襄心情好了许多。

  他张罗了几道素食冷盘,提着去找加班的荀子和好。

  荀子冷哼一声,收下了朱襄送来的食物,不过仍旧没有和朱襄说话。

  朱襄打听到荀子收下他送的食物的第二日,眼下青黑就散了许多,松了一口气。

  只要荀子不生气就好。

  田赋的事是蔺贽负责,礼制的事由荀子负责,朱襄虽为这两件事折腾了一阵子,现在这些事不由他管。

  他终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琢磨贸易战上。

  当桂子飘香的时候,朱襄摘下桂花,一半做成桂花香水送与雪姬,一半做成糖桂花用作以后甜点原料。

  他递给秦王的献策也终于写好了。

  朱襄琢磨了许久的计谋最后落脚很简单,就是让吕不韦联系他的豪商人脉权力做棉麻纺织品生意,向他国购入棉麻原料。

  与此同时,秦国向楚国卖粮。

  秦国向楚国卖不了多少粮,但只要能让楚国市场上减少百分之一的粮食,这次贸易战就获胜了。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市场上减少百分之一的粮食,粮食价格不会涨百分之一,而是涨到百分之一的人被全部饿死为止。

  这时候,长江南岸的秦军做一下帮助楚人偷渡的消息,就能轻松获得大量人口。

  现在南秦的困境就是缺人开发,有朱襄提供的优质水稻小麦种子轮种,再加上南瓜、土豆等杂粮,和传统的粟菽,只要南秦土地被开发,就能给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即,也能给楚国出售大量的粮食。

  朱襄会将秦国的纺织工厂放在南秦,从南秦向楚国收购纺织原料,向楚国售卖粮食。

  待棉麻布纺织好之后,布匹就成了货币,可以继续向楚国购买东西。

  朱襄会购买楚国除了粮食之外的所有特产,然后贩卖到六国购买粮食。

  这样楚人为了赚钱,就会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产业。粮食的缺口,秦国替他们向六国代购。

  楚国的封君实力强大,楚王的政令不能直接下达到基层。即便朝堂上有人看到了弊端,楚王也难以扭转国土上发生的事,强令国民种粮食。

  “哪怕有清醒的贵族发现了这件事,他们也无力让所有人都不被利益蒙蔽。何况对大部分贵族来说,只要他们的粮食足够吃,那么饿死一些庶民和奴隶换取更多的钱财,非常划算。”朱襄道,“何况我们的棉布是新奇的事物,他们一定会很喜欢。”

  秦王柱看着朱襄献上的文书道:“你还打算让他们来‘偷盗’棉种?为何不直接售卖?”

  朱襄笑道:“如果我们主动售卖新奇的棉种,他们恐怕会认为是秦人使诈。他们自己偷回去的棉种,才会认为万无一失,可以种植。”

  秦王柱失笑:“那得让李牧陪着楚人演一出好戏。”

  朱襄道:“随意让秦兵或者富商家丁演一演就行,哪需要李牧亲自出手?”

  秦王柱道:“当棉布价格走高,他们一定会将种粮食的地换做种棉花吧。唉,商人逐利,所以秦国应该更严厉地禁止经商。”

  朱襄无语。这一刀切的力度也太大了。

  “商业能增加国家赋税,也能调整国内资源不均的情况。而且有些地方不适合种地,若民众不经商,民众会饿死,国家也收不到税。”朱襄道,“比如南部丘陵就种植不宜,但适合与海外通商。还有西边少雨,贸然垦荒会造成沙漠扩大,也只能放牧和经商。西域有许多小国就依托商业存在。”

  秦王柱道:“还有依托商业存在的国家?那如果断了他们的粮食,他们不就束手就擒了吗?”

  朱襄笑道:“确实如此。不过一般这种小国都孤悬于大国之外,强行去抢夺土地不划算,不如让他们管理那一片地,为大国之间通商的道路提供帮助。小国也有小国的存活办法。”

  秦王柱想起现在还存在的一些小国,感慨道:“小国中也有许多寡人需要学习的智慧。朱襄,你不赞同秦国全面禁止经商?”

  朱襄道:“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保证农业种植是重中之重。但规范的经商也是保障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朱襄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比如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棉麻,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粮食,若在一个国家,就可以分开种植,用商业连通。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割据。”

  朱襄本来想说商业对激活国家经济的好处,不过要立刻对经济学不太了解的秦王解释清楚很困难,朱襄就挑了秦王最感兴趣的一点。

  秦国国土面积变大之后,秦王肯定会担心秦国变成周朝那样分裂。哪怕用郡县制,地盘大了也可能不好管理。

  商业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忧患。

  现在割据容易是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能形成封闭的经济圈,如果让各地商业连通,减少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让种地纺织、小手工业和经商联系起来,各地交流加强,不仅可能出现朱襄所说的那种简单的防止割据的方式,更能促进原本全国各地的文化和人□□流。

  对封建王朝的君王而言,他们更希望把农民束缚在地上,让他们疲于耕种,这样就没有心思谋反。

  不过土地的承载力有限,总会出现大量闲散劳动力。工商业能将这些闲散劳动力聚合起来。

  “一个强盛的国家,应该是农业和工商业并重。根据不同阶段,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工商业的比例。”朱襄不好意思道,“具体如何调整,这个我就说不准了。我就只知道一个大概。”

  他只是一个农学教授,虽然能聊上几句经济学,但也就是和朋友吹牛的水平,真让他治国他就不会了。

  秦王柱本来听得津津有味,朱襄这不好意思一笑后,他不由扶额:“你说的农商并重的话,和不说有什么区别?寡人想听的是具体举措!”

  朱襄道:“但我真的不知道啊。朝堂上有那么多能人,他们一定能想出来。不过那都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的事了。统一之前,肯定是以耕战为主,不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工商业并重,肯定也是天下止戈,民众休养生息,粮仓充裕之后,才会考虑的事。”

  秦王柱问道:“但是这之前,不能直接禁止经商是吗?”

  朱襄点头:“留一道口子,之后才好开。而且政儿还等着把这片土地治理好之后,出海赚其他国家的钱。”

  秦王柱无奈:“你给政儿灌输的什么?他一个秦公子怎么总想着钱?”

  朱襄惊讶:“君上,你现在难道没有感到缺钱吗?当国君做什么不都需要钱?越想做出大功绩,需要的钱就越多?”

  秦王柱:“……”听朱襄这么一说,好像真是如此。

  他被朱襄说服了,不再阻止朱襄给嬴小政灌输赚大钱的思想。

  不过是否严令约束经商,秦王柱还需要考虑一下。

  朱襄小声道:“君上,就算你禁止,经商的人也不会少,只是从会向秦国交税,变成偷偷走私,不给秦国交税而已。人性本恶,就算严苛的刑罚也不能禁止他们追逐利益。”

  秦王柱面色古怪:“听你这句话,倒像是荀子的弟子了。你最近是否惹了荀子不高兴?”

  怎么连秦王都知道了?朱襄立刻回答:“我的思想本来就和儒家不完全一致,糅合百家之长。荀子和我辩论时与我意见不一致,所以吵了一会儿。等荀子想明白他改变不了我,他就消气了。”

  秦王柱无语。你确定是消气,而不是更生气?

  但他也知道朱襄确实不是一个纯粹的儒家人,只是老师恰好是荀子而已。所以朱襄与荀子思想不一致也正常。

  秦王柱没有问朱襄和荀子思想哪里不同,因为他所知道的不同点就已经够多了。

  见朱襄一脸不在乎,秦王柱知道这次吵架也不是什么大事,便不再关心。

  他召来吕不韦,让吕不韦成为朱襄的下属,直接听从朱襄命令准备这次贸易战。

  为了能让楚国更加麻痹,秦王柱还会与吕不韦在朝堂上演一场戏,让吕不韦被抨击太子子楚势力的官员“污蔑免官”,这样吕不韦才好做回他豪商的老本行。

  吕不韦激动不已。

  他终于有机会和朱襄公朝夕相处了吗!

  免官算什么?这是必要的成本。只要跟在朱襄公身边,他就有的是机会连本带利赚回来!

  “你在咸阳也无事,带着政儿继续去南边吧。政儿去南边打磨,比留在咸阳学到的东西更多。”秦王柱道,“你将雪姬也带上,纺织工坊的建立缺不了他。”

  朱襄激动道:“是!”

  他可以带着雪去看大海吃海鲜了!

  “应侯和武安君也该由他们各自的子嗣奉养了。”秦王柱道,“他们一定很想念家人。”

  秦王柱知道,秦昭襄王将应侯和武安君放到朱襄身边,除了朱襄真的很会照顾人之外,也是监视这两位对朝堂有过重影响的重臣,并让他们在致仕后也能发挥秦王幕僚的作用。

  范雎和白起虽然在朱襄的别庄过得不错,嘴上总说比在子孙身边过得好。但他们怎么可能真的不想与家人住在一起,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现在该让他们好好休息了。

  朱襄作揖:“君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