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造纸
作者:岛里天下      更新:2023-03-12 15:24      字数:6910
  秦小满只当杜衡说另卖别家,虚扯了个笑。

  他觉得歉疚,这雇农的人力也用了,柴火也送了出去,临到头来却没有进账,颇有好心办了坏事的感受。

  马上是秋收了,还费力气活儿在这上头,他心中不是滋味。

  于是不甘细了打听下去,想晓得那乡绅好生生的为何要毁人承诺。

  这一询问才晓得那乡绅之户姓孟,有一侄子叫孟怀善。

  秦小满是不晓得这有个侄儿有什么不对之处,自也不知杜衡与之起了龃龉生了过节。

  听了杜衡所说,这才晓得八成是遭人手脚了,忍不住气骂:“这人怎生如此小肚鸡肠,同窗之间争论两句就使绊子,若是生在这村野,人人都可能在背后说过他不是,那还不得把全村子的人都整顿一番!”

  杜衡也没想到手竟伸到了这里来,不过这样的事情对于那样的人家来说也只是动动手指的事情,这家买不到竹子,或到下一家就是。

  于他们而言未有任何损失,倒是随意就能害了农户的苦心劳作。

  杜衡宽慰道:“不必为这样烂心肝的人计较。”

  秦小满骂完,不禁又心疼起杜衡来,早知是要走读书科考的路子,就不该要人去街市上叫卖,做些让人瞧不起的营生来。

  他倒是没什么,本就是个农户出身的粗野哥儿,也不怕人笑话。

  到头来惹人拿着这些事取笑看不起杜衡。

  “你怎的这么想,首要我并不觉得做点小营生丢人;再者也正是因为做生意的时候得到了穆师兄和向夫子的赏识啊,事情也总不能只占好的那头吧。”

  秦小满抿了抿嘴,心中不快归不快,倒也接受了杜衡的说法。

  而眼下是着力于去解决那一堆竹子。

  杜衡给出了解决方法,两个字——造纸。

  世人推崇读书入仕,立业发家,这天下虽真正能谋到个一官半职之人凤毛麟角,但读书之人却是如过江之鲫。

  一旦读书,就牵扯到写字,出文章。

  然则文字传承需要载体,纸张便是读书人必不可少之物。

  杜衡自从读书以来,先时用的是秦先生在世时余下的纸张,后自行去书坊里采买,一回动辄便是几十上百文的消耗。

  但凡是造出来了,就不愁没它的去处,即便再如何不济,那也能自行留用,如此家里也省下买纸的那笔开销。

  秦小满很认可杜衡的说法,纸无疑是好销的,若是能做出来的话。

  前提还得是这门子手艺,倘可生产,以后开个小铺面儿也未可知。

  杜衡见急性子没有反对,同他讲的更明白了些:“只是这造纸工艺复杂,且耗时又久,一时半会儿可见不得成效噢。”

  “假使你叫大壮去县城里的竹木行多加询问,说不定这批竹子一口气就卖了出去。”

  “你当我目光短浅至此了?若做的成纸那是长久的营生,可不是盈利一回的事儿。”

  一颗竹子才多少钱,一叠纸又是多少钱,几十文和几百文的差距,其间的账识数就能算。

  杜衡瞧哥儿如此,便应下了好生解决这批竹子的事情。

  他大抵晓得如何以竹造纸,不过冲着秦小满所说的长久营生四个字,他还是在书院的书阁里借了几本有记载造纸的书拿回来细细研读。

  自从来了秦家以后,这两年间一直都在做点小买卖,不过也都是卖个新鲜,讨个巧,很快就叫人给学了去。

  原则还是那些小吃食的东西成本低,手艺算不得复杂,有心人学起来也快,如此自然长久不得。

  再者是家里也没有够硬的背景,容易叫人欺辱。

  倘若凭着手艺做点铺面生意,他又有了一点单薄功名,想来生意会比以前好做的多。

  杜衡盘算一番心中受到鼓舞,分了一部分心思在营生之事上,秦小满那般不喜读书嫌烦闷的,夜里也抱着孩子坐在杜衡身侧,看着他总结归纳造纸的法子。

  造纸首先得“斩竹漂塘”,也便是处理原料的头一步骤。

  山中的竹子砍下处理成段,破开为块;置于水塘之中浸泡一百天为上。

  时满取出之时捶洗杀青。

  泡过后的原料再进行蒸煮,促使竹料软烂。

  竹壤伴入调和成浆的石灰水,容器之中煮八天八夜。

  最后一个步骤便是成纸。

  原料在前两个步骤后已经软烂,再不似竹片坚硬,此时还得把原料舂做泥状。

  成泥的原料倒入抄纸槽,利用抄纸帘成纸。

  末了所成的纸还得制作“夹巷”把纸烘干,如此才算得到了平素手上写字的纸。

  也不怪而今书坊的纸张卖的贵,现下书坊里一令纸五百张需得一千两百文往上,一张纸就要两文到三文左右。

  说算起来好似还价格平廉,然则一张四方纸又能写多少字?

  读书人最是在意把一手字写得漂亮,要写得好就得下苦功夫,功夫就见在纸笔之上。

  所言供养一个读书人不易,不光是家里少了一个正当年的劳力不做活儿,一应的笔墨纸砚,没有一样像是地里的大白菜一般,撒下种子除除草就能来的。

  杜衡连熬了两日夜,把造纸的过程落在了纸本上。

  未有拖沓,先行在自家山后靠溪河的地方挖了水塘,陆续把竹子处理漂塘。

  时下已入农忙收播季节,家里自余下的十亩肥地有秦小满带着大壮料理,家里一牛一马,庄稼收的极快。

  微有空余还前来帮着一道破竹。

  漂塘后就要等三个月的时间,中途倒是不费事,尽管忙秋收的事情。

  家里砍下的竹子不少,足足挖了三个大水塘才漂下。

  杜衡把竹子都浸泡以后,家里的玉米也已经收尽晒在了院子上。

  两三亩地的事情不费事,估摸着今年的肥地也能均收个两石的粮食,十亩地的米粮缴了赋税以后,也足够家里的几口人吃了。

  今年的收入,还得看雇农手上那三十亩地。

  半个月过的极快,杜衡料理好了家里水塘竹子的事情,刚进到收稻子的时候假期已尽,又该回书院去了。

  晚夏初秋总是忙碌的,县里的官员忙着税收,农户忙着秋收,生意人忙着采买,还是读书人微有松闲,整日还在吟诗作对。

  焦忙之中,秋收随着一场秋雨进了尾声,到了九月末里。

  中途秦家给承意简单的办了个百日宴,秦岸跟家里斗了许久,也在秋末里成了亲,分了家。

  秦小满家里却是没空闲管二叔家里的事情,这日恰逢休沐,细雨霏霏的,农忙结束粮食也收归了仓库。

  杜衡把承意抱在腿上,正在统算着家里秋收进仓的粮食。

  自余的十亩地,田里是都种了稻子的,四亩肥田今年十石稻子,外玉米也是种的四亩,余的两亩地种些瓜果当季时蔬了,也收了九石。

  总之也还不错,得缴纳差不多六石的粮食,就等着里正过来登记收粮了。

  里正没来,倒是二担叔带着家里的五户雇农过来了。

  杜衡把叽叽咕咕不晓得在念叨些什么的承意抱给了水芹菜,许是在他的怀里坐的暖和了,乍然抱起来给旁人,小家伙不高兴的就开始呜咽。

  “意哥儿乖,爹爹说要紧事。”

  杜衡拍了拍小家伙的背,听见又叽叽咕咕的了才让水芹菜抱回屋里去。

  “秋收入尾,我们几个此番过来是给东家纳粮的。”

  二担叔恭敬道:“今年服侍两位东家,这秋收实乃忙碌,若非是杜童生不计较长短准许我们先料理好旁的东家的粮食之事,怕是真要支应不开了。”

  “这也没什么,左右谁家的粮食是多少都有登记,妻儿老小再此扎着根,户籍落在县城里,还怕跑了谁不成。”

  二担叔点头称是:“不过终是要谢杜童生体谅。”

  话毕,二担叔便把粮册呈交给了杜衡,两厢核对,看两边的粮食收成记录对账。

  租出去的三十亩薄地,六亩田和二十四亩地,田产是八石,玉米是二十八石,总计三十六石。

  只收取三成的话,差不多能收十一石的粮食。

  算下来比起去年的四十九石粮食就少多了,不过这全然是坐着收进仓的粮,是和自己劳心劳力请人下收的粮食可不一样。

  “今年粮食收的算不得好,承蒙杜童生不嫌,我们几户商量了一番,想缴纳十五石粮食给东家。”

  二担叔见杜衡对过了粮产无异后,几人交换了眼色,小心的同杜衡说道。

  “噢?这是何意?”

  “这只是我们几户的一点心意,若是明年还能继续服侍东家可就再好不过。我们大伙儿商量了,明年就服侍杜童生一家,东家家里有什么事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前来搭把手。”

  杜衡明白他们的心思,这是认准了人在示好。

  他和秦小满一早也商量过了,若是瞧着都是踏实好好干的,他们也不会把雇农换来换去,麻烦不说,家里又没有那许多的事情需要笼着雇农充当劳力。

  “你们的心意我姑且收下了,明年便继续料理家里的地便是。”

  杜衡道:“只是我这三十亩地分你们五户,分下来一户人家也没有多少地,你们怎么够耕种。”

  “旁的东家分的地也不过三两亩,分守着两个东家我们也实在忙不过,明年只想更精心料理着杜童生的地。”

  杜衡道:“我在书院学业也是繁重,家里又有小孩子,小满也抽不出许多的空闲来管理田地。”

  “今年也见了你们勤勤恳恳,家里自余的十亩肥地明年我也不亲自料理了,分租下去,你们肯要的把今年的粮食送过来以后可签字画押租了去。”

  几户雇农一听,登时喜出望外,急性憨厚的就要给杜衡跪下,心中一千个一万个的感激。

  一亩肥地抵得上两亩薄地了,庄稼收成的多,他们自留三成粮食自然也会更富余。

  “你们也别光顾着谢,这些地都是好田地,每年可得出个两石粮食才好,素时也要勤于翻耕料理。”

  “是,是,小人们必当把东家的肥田好地当子女一般看待。”

  杜衡应声:“只要你们踏实好好做,有事唤着肯来,自是少不了大家的好,肥料柴火都好说。”

  雇农欣喜不已,觉得顶着压力把另一东家辞下果真是没有办错,跟着仁厚的东家做事,日子总是会好过许多。

  下午,雇农就把说定的十五石粮食齐齐整整的送到了家里来,未有半点缺斤少两。

  杜衡查检一番晾晒的也很好,确实省事儿。

  余下的便是一系纳粮纳税的事情了,今年家里来了两名长工,因是在他们家,平素管吃住后就没有给工钱,这人口税自然要给缴纳上。

  先时家里没有奴仆不晓得,待到给长工缴纳赋税之时才晓得竟是寻常老百姓的两倍。

  杜衡唏嘘,家里今年光是赋税就比往年多了五百文。

  还是小承意省钱,未满十五的小娃娃口税才二十文钱。

  秦小满自留了家里十亩地的产粮,雇农送来的十五石粮食全数联系了去年的粮行来一并卖了。

  一次性入账了十二两银子,粮食价格比去年微有些浮动,不过大致不差。

  他们这等仁厚之家并不苛待雇农,自然是不像那些压榨雇农的人家赚的多,不过良心上却是松快的。

  且今年比起去年请人确实要轻松许多,明年手头里的土地都租出去了更是闲散,这样也能空出手来做点小生意了。

  秋收的事情一忙完,算着时间竹料也泡的差不多。

  这日杜衡从县城里带回了几个大楻桶,在院子里砌了土灶,调和了石灰水后把竹料给煮上。

  要煮八天八夜,幸好晚秋无事,家里人多又有人守着。

  秦小满天天在家烧煮着,看着柴火消耗,也是有些肉疼。

  这朝家里以前瞧不上的玉米根子也叫大壮挖了回来,做柴火这么糟践倒是心里好受了些。

  “啊,啊。丫丫”

  秦小满抱着小承意站在灶房门口,瞧着大壮带着斗笠再给土灶里加柴火,院子里都被雨水给打湿了。

  小家伙看着淅淅沥沥的雨,小手伸着一张一合的,像是想去抓雨点一般。

  “你爹爹还不见回来,早上出门的时候伞也没拿,不晓得淋着雨了没。”

  小承意听不懂小爹在说什么,只见着小满嘴巴动,自己就又开始吐口水泡泡。

  “主子,待会儿小人拿了斗笠蓑衣去瞧瞧吧,指不准能碰上东家。”

  “倒是用不着你跑一趟了,我回来路上在县城买了把伞。”

  话音刚落,杜衡就在一派灰败雾色之中的矮墙下撑着伞走来。

  大壮赶紧上前去接下了杜衡手里的书箱,杜衡收了伞抖了抖雨水:“快入冬了当真是冷。”

  小承意看见屋檐底下多了个男人,伸着的一只胳膊变成了两只,啊啊呀呀的要杜衡抱。

  “爹爹身上都打湿了,待会儿再抱。”

  秦小满看见杜衡半边身体都打湿了,自是晓得牛车上就是撑着伞也不好避雨。

  “要不然下午还是叫大壮去接你算了,把蓑衣带上,这么回来也不会打湿。”

  “那多麻烦啊,家里还得守着做纸呢。”

  秦小满抿了抿唇,蹙着眉:“芹哥儿快去给东家烧些热水。”

  今年秋后雨水格外的多,总是细雨纷纷的落着不断,杜衡早出归的也不如昔时早了,晨到书院或是下午回家总一身的雨水。

  小承意都习惯了爹爹一回家就要先抱抱他的,而今倒是好,回了家要先热水泡澡去了寒气,一身院服还得紧洗出来烤干,翌日再穿。

  小家伙非常不满,夜里杜衡欢喜他的紧要把他抱到床上逗会儿才睡,小家伙蹬着脚老踹他,惹得秦小满好笑。

  秦小满日日见着杜衡受雨受寒不免担忧,身子再壮实总淋雨湿了衣裳,这晚秋初冬的风最容易把人吹风寒。

  这日听到杜衡咳嗽,再是忍不下了。

  心一横,他掏了五两银子出来,叫工匠行的人给做了一辆能遮风避雨的小马车来,家里的马养的更大了些,拉马车已经全然不是问题了。

  于是乎,家里这朝是牛马车皆具,杜衡读书也再没受过冷。

  待到休沐,趁着一日天晴未落雨,杜衡启了楻桶,煮烂的竹料转到素时用来舂米的石窝里舂做竹泥。

  微黄的竹料在许多日月之下,早已经软烂不已,在石窝中重力舂捣下很快就变成了泥状。

  处理好的竹泥转入一早就准备好的抄纸槽里。

  这抄纸槽状似长方,大小是按照平素书坊里的纸张来做的。

  竹泥进槽后,要汇水混合,竹纤维就会悬浮在上,此时最要紧的是放入桃竹叶做成的药水汁,这般最后做成的纸才会洁白。

  提前制作的细竹帘子在纸浆水中轻轻滤取,竹浆便会在竹帘上形成一层膜,把竹帘倒放于木板上,膜便会脱落,而这层膜干了以后就是所使用的纸了。

  杜衡先取了少量竹浆以做测验,待膜脱落在木板上以后,他将木板下加了些炭火,薄薄的膜受热一点点变干,原先透明而微有些泛黄的膜逐渐变成了白色,也愈发轻盈,受风一吹便可飘起。

  “成了!”

  秦小满守在一旁观看,瞧着一张白纸落成,高兴的跟过年一般,径直就呼了出来。

  杜衡取起纸拉了拉,纸张做的轻薄,容易破损开,虽是素白一色,但纸面上依稀还是能见着些竹纤维的痕迹。

  不是书坊里一白如雪的宣纸,质不可与之比拟。

  但能有这个效果也很不错了,宣纸价高,若非钟鸣鼎食之家或有特别需求,寻常一些的人家都不会轻易买来练字。

  反倒是这般品质算不得极好,又胜于黄纸的纸张反而更受人采买。

  做的多了,也便就更能摸出些观窍来,纸张的厚度可以通过竹帘荡竹浆来决定:“用力荡纸便厚,轻荡纸便薄。”

  他传授着大壮手法,家里许多的竹料,一人来做肯定是做不完的。

  竹帘滤成的纸膜一张张整齐堆叠在一块儿,几百张呈厚厚一沓,再一齐用重物压出其间的水分,如此便不必一张张铺开占用许多的地方。

  压过水后,再用细镊子一张张分开进行烘干。

  做的纸多,那就需得建夹巷烘烤。

  这夹巷可以理解会非常窄的巷子,中空而两面有墙。

  首先用竹块搭建个架子,然后两面用平滑的木板装上“墙”,最低下以转砌一个火道。

  在火道里头烧火,热气往上烤着两面的木墙,待受热以后就可以把湿纸贴上墙烤干。

  夹巷的墙面越宽,一次性烤的纸就越多,只不过也不可做的太高,如此就不便贴纸和受热了。

  又是挖塘又是砌灶的,院子里弄出个夹巷立着,这么大的阵仗村里人想不晓得的都难。

  一早把竹子泡到了水塘里,大伙儿正忙着秋收都没去如何关注,这朝秋冬天里无事,也都跑来秦家门口看稀奇了。

  杜衡也不怕人学走了手艺去,只有造纸的人才晓得其工艺究竟多繁杂,需得自家有材料,还得一步一桩的做着走方能成,哪里是人一知半解的看两眼就能学会了去的东西。

  就好比是那街上的豆腐,人都道好吃,作何没人人都卖去。

  休沐的时候他叫来农闲的雇农,帮着烤纸。

  “真能成纸了?瞧一张张的白净,比黄纸的好瞧。先时我还说他们捣鼓啥呢,竟不想是在造纸!”

  “满哥儿,你们这是咋做的嘛?”

  秦小满站在门口同大伙儿道:“这是我相公读书学的,可麻烦了。”

  “书院还教这个?”

  “那哪能啊?需得自行去借书买书翻看,一点点把经验教训方法给记着,慢慢试错才试出来的。”

  村民们被秦小满唬的一愣一愣的,看着白花花的纸,家里的雇农前来帮着烘烤,忙上忙下的干,村民眼馋道:“这么好的纸,咱也做不来,拿两张给咱也用用嘛,看个新鲜沾沾读书气。”

  秦小满抱着胳膊道:“婶儿大字不识得,家里也没有个读书人,纸拿去作何?蹲厕的时候使啊?”

  众人哄堂大笑。

  村民被怼又被笑话,却还是厚着脸皮:“万一要写个什么的,家里备着也省得要用的时候再去找嘛。”

  秦小满点头:“得,左右我们家也是要把纸拿去卖,今儿也开着门做生意,大伙儿都是乡亲,就卖五文钱两张,实惠的很,县城里的书坊保管都拿不到这个价格。婶儿要拿几张?我这就去给你拿,乡里乡亲的,你就是想挑一挑都成!”

  村民一听要拿钱来买,登时就不应声儿了。

  冬日里天冷,消息倒是传的快,不多时周遭的村子都听说了这头造纸,过了两日就有读书人问着过来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