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作者:归途何在      更新:2022-03-16 01:30      字数:3111
  家里一有了孩子日子就过得飞快,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 又是节庆又是萱姐儿周岁生辰, 沈老爷子这一年尽在书房里捻着胡子给孙女儿想名字, 甚么毛诗、离骚全拿来翻得稀烂,回头还要嫌弃人先贤们用字用得忒繁琐。实是眼看就到正日子没法子了,才勉强从《说文解字》里寻了个“褀”字出来。旁人都说这个“褀”字不如留着给后来的哥儿用, 姑娘家红香春玉或不是敏淑芳兰随便寻一个再搭上萱字也就罢了。哪晓得老爷子胡子一翘翻了个白眼儿道:“我乐意, 要不是她亲爹占了避讳, 说不得给我孙女儿寻个瑾字来哩。”

  可不是么, 沈玉刚进衙门当差那年就加了冠, 祖父想着孙子名字里有个玉, 索性为了省事儿就给起了个怀瑾为字, 取其“怀瑾握瑜”之意。反正家里也没人喊,做个锦衣卫也无甚相契到能互相称呼表字的狐朋狗友, 就这么着了。今日才叫老爷子深恨当初为何偷了回懒,转脸可把嫡嫡亲的大重孙女给坑了。

  姑娘家的闺名又与旁的不同。到了中秋这一日,一家大人早早起来祭祀先祖开了祠堂, 先紧着将小人儿的亲妈连着她自己添在族谱上, 又叫亲爹取一张照样式裁的上好大红洒金玉版纸出来, 工工整整将大姑娘的姓名生辰写在上头。这便是将来姑娘说亲下定时顶顶重要的庚帖, 轻易不得叫父母之外的人知晓。有那不晓事的糊涂父母一时大意将姑娘闺名八字流了出去, 这里头又凭空惹出不少公案。这样的事儿沈玉见得多了, 轮到自家闺女头上自然加倍小心,将其密密收好藏在书房最深处。

  因着这孩子生辰占了个好日子, 家里干脆中午与她做了个抓周的小生日,晚上再阖家用赏月宴。外孙女的大日子,薛太太一早就拖家带口全把人给带了来观礼,带上刚从平安州回来的薛蝌,大小八位主子齐齐来沈家与姑奶奶撑腰。去岁边城几度都能听见外边儿蛮族马嘶人鸣的拼杀生,战战兢兢守到入冬,终究是守住了。雪后草原上冷得很,又极易出现“白灾”,那些蛮族也不傻,这会子全都缩回老巢猫冬去了,就这样凑合着熬过一年又一年。这里还有薛家的一件趣事,说二爷薛蝌带着伙计们往北出去了近一年,走的时候媳妇肚子只微微隆了个包,等回来一看,儿子都会爬了,如今人人都爱拿这个打趣他。

  先说回萱姐儿的抓周礼。虽说没有大办,可这抓周宴该有的全都有。宝钗抱了女儿出来,之间那长桌上一边是婆家放的文房四宝刀枪剑戟官印玉版,另一边是娘家放的算盘戥子头尺子方规朱钗簪环,热闹得不得了。如今有了大名儿的褀萱姑娘往中间一趴,先是一把将近处的金灿灿小算盘揽进怀里,顺道拿起尺子噼噼啪啪将身周诸物挨个儿敲了个遍,再又爬去将她曾祖父偷偷放在桌面儿上的一本论语也抱在怀里就不撒手了。

  薛太太见外孙女抓了算盘和尺子高兴得不得了,连声赞道:“好好,姑娘将来是个会掌家明规矩的,好孩子。”又见萱姐儿挨个儿点了离自己进的物件便笑道:“好孩子,会识物价,不好的东西咱都不稀得点。”最后见孩子爬过去抱着书不撒手直笑得尖牙不见眼:“大姑娘像妈,从小就是个安静爱看书的,好。”

  沈老爷子也高兴,女孩儿家能账头清简直求之不得,又拿了尺子,最后见抱住自己那本前朝大儒注释的官刻《论语》,忍不住上前就把重孙女抱起来欢喜道:“好姑娘,有眼光!曾祖父大书房里的好东西都给你留着,半点不把与你那见了书就头疼的亲爹!”

  两家人中午热闹了一番也就散了,晚上各家仍是各家的赏月宴,很不必再凑做一处。

  送了客宝钗起身去厨下吩咐晚间的席面儿,后面除了莺儿白鹭两个就是抱着萱姐儿的奶妈子。这孩子也是怪,非得粘着妈,走开一步都得老大不愿意哭上个盏茶时候。没奈何,宝钗只得吩咐奶妈子把她裹好了抱着一路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得亏沈家的宅子只有三进,刨开外院儿能走动的地方其实也不多,不然谁不能天天往身上坠个二十来斤四处去。

  赏了月吃了月饼秋风就一阵冷过一阵,京中又有几家勋贵坏了事儿

  的,其中便有南安王府。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冷眼看着霍家上蹿下跳的闹,由着南安王妃弄了个养女出去糊弄番邦蛮夷,等西海沿子之危一解就命手下的锦衣卫马指挥使亲自上门儿请了刚刚叫放回来的南安王下诏狱喝茶。不等一众闲人议论出个子丑寅卯,稀里糊涂给定了个玩忽职守夺爵抄家下狱。这位好歹也曾是王爵,就算落魄了也不能慢待他,总之今后就是诏狱里的老住户,再想出来怕是只能求那茜香国早晚叫天、朝大军灭了,彼时皇帝心情一好许是不会一想起他就犯膈应。

  南安王一叫锁走,后脚抄家的兵卒就来了,那些早早就分出去的庶子已从族谱上移了出去自是安然无恙,还留在家中与南安王妃打对台的那些庶子可就坐了蜡了。来抄家的可不管你这银子姓嫡还是姓庶,一旦发现统统视作贼赃拖走,有些不讲究的顺手就把桌上盛干果点心的盘子塞进怀里——上头发大财么 ,还不许下头捡口汤喝?不然凭什么跟在马屁股后头给你做大头兵吃灰!

  迎春并霍衢因是老早就被分去了小花枝巷安身,这回便只叫兵卒堵在门口堵了两天就过去了。那个翡翠姨娘一从南安王府被接出来就进了家里布置的佛堂,万事半点不萦心,全由着儿媳妇在家中做主。迎春躲在内室里,只叫婆子出去往市井里偷偷打听,一说外头堵门的兵爷准备撤了忙喊了霍衢来商议,最后还是联络了外头年纪大的几个庶子每家凑了点子钱才好歹保住了南安王并南安王妃两人的脑袋,至于旁的也不过是有心无力。至少在外头行走让人说起来都赞赏一句孝顺,权作经营名声。如今这昔日的王妃也只得偷偷将京畿的几十亩良田偷偷换成了百十来亩中田,好歹垫出去先换出银子度过眼下难关,等来年再想法子慢慢还外债。

  就为了这事儿霍衢后来还专门带着迎春登了沈家门儿道谢,一是谢沈二爷在这里头想法子给周旋一二,二是谢沈二奶奶早早儿悄悄遣人过来通气儿,如若不然怕也是保不住脸面,旁的他也想不出来。

  沈玉见了霍衢,迎春则抱着儿子直接打从二门进了内院儿。宝钗见着她怀里的胖小子就笑,笑完埋怨她:“快三岁的大小子,叫他走一走怕甚,里外又不远,就这么硬抱着你也不嫌累。”迎春笑着回道:“也没抱多远,前头一直是奶妈子抱着的。哎呀,这小子脚一沾地就叫唤,横是懒得走,也不知道是随了谁。”一面说一面拿手轻轻摩挲儿子颈项,那男娃儿却扭过来伸手指着萱姐儿蹦出一个“啊”来。

  迎春就笑着与他道:“那是妹妹,沈家的萱妹妹。”她倒是有意想叫两个孩子亲热亲热,说着就见霍小爷摇摇摆摆走过来想拿萱姐儿手里的球玩儿。萱姐儿可不乐意让旁的孩子碰自己东西,劈手就把人的肉爪子给拍开,霍家的孩子就含了包眼泪哭着扭头回去找亲娘给自己撑腰。迎春拿着帕子捂了嘴直乐,另一只手伸出一根指头戳戳儿子脑门儿道:“你不会拿东西与萱妹妹换?空手去要人能给你才怪哩!”

  宝钗就手从小几上取了块点心塞给女儿,萱姐儿见了吃的自然伸手去拿,手里原本的球也就顾不上了,扔在地上抓着点心啃得香甜,白鹭这才过去捡了球递给迎春逗儿子。

  后院儿娘儿们坐着看孩子们笑闹悠闲得不得了,前头沈玉、霍衢坐在外书房亦只聊些官场趣闻,半点不提政事,直聊了整整一下晌才将客人送走。沈玉回头就与宝钗道:“这个霍家的庶子是个心里有数有手段的,难得又讲情义,委实不像个庶出,和那贾家二小姐真真瞎猫撞上死耗子配做一对,这运气!”宝钗笑着嗔他:“甚么话从你嘴里出来怎么就听着那么不对劲?谁是瞎猫?谁是死耗子?无非缘分到了。”

  当初南安王妃给庶子定媳妇的时候可是没安甚好心,只顾着姑娘家世比不上亲儿媳即可,净是专门挑些爹不疼娘不爱的女孩儿。一是想着不叫给庶子留助力,二是能省几分彩礼是几分,省下的可都是嫡子的。再者,那些没有娘家撑腰的姑娘可是好拿捏,要不然南安王府的后院儿早就炸锅了。没成想迎春这两眼一抹黑的反倒得了佳婿,娘家凋零也未遭厌弃,看着比早先似乎过得还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