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作者:归途何在      更新:2022-03-16 01:30      字数:3216
  不知是赵姨娘果然命硬, 还是这医馆的跌打损伤药确实好, 侍书数着三日头上赵姨娘就能下地, 第四日几乎就痊愈。贾环到如今没见过人影, 侍书只得硬着头皮照宝钗所说做,在赵姨娘眼前大把大把用银子。

  第五日上,一早她来医馆便有人道是那后院住着治棒疮的婆娘跑了, 医家正愁结账哩。侍书老实把账结清, 不好去沈家也不敢敲贾家门, 只得眼巴巴守了许久, 最后还是花了银子贾家后门处, 就有人告诉她今日太太带着三姑娘出门访客去了。

  侍书一听叫吓得直抖, 忍着哭又往迎春门上去想着能不能好歹求求南阳王府那边放过自家姑娘。没成想还没跑到地方就听有人吆喝着要往顺天府衙外头去看热闹, 一个妇人竟敲了鼓要告自家亲姑娘不孝。

  这一早上不少京中百姓可算是看了回西洋景。虽说律法允了父母告子女不孝,可是做爹妈的又有哪个能狠心如此祸害自家孩子前程?真有冤屈的大多都是族中老者说和说和也就罢了, 闹到衙门里的几年难得见一个。偏这天就有个妇人上门敲了鼓吆喝出来要告亲生姑娘,鼓声还没听停呢衙门外头就叫看热闹的围了个水泄不通。

  侍书好容易才逆着人流走出去,到迎春家门外寻了门子报过姓名, 下人自然禀报过后将她接了进去候着。迎春倒没着急见这丫头, 此时司棋正眉飞色舞在她跟前学话呢:“外头刚传来消息, 满大街百姓都在笑话赵氏一个姨娘也好意思告女儿弃养, 贾家又出了回名儿。三姑娘定然选不上了, 莫说姨娘, 那也是娘。虽律法只定了一家只得喊嫡母母亲,但下面终归还是要讲一讲人情, 这便是私德上稍稍亏了些许。且这赵姨娘又是二太太自己给撵出去逼急了眼的,也怪不到三姑娘头上。如此一来,只需再慢慢儿与她寻一门亲事便可离了那火坑。”

  迎春听完侧头又将前后事想了想,抚掌道:“果然无忧矣!既能躲过南安王府的眼睛,又恰好叫二太太无话可说,薛大姑奶奶好计算。这回可叫我知晓便是无用之人也有能用得上的地方,此前谁能想到得要赵姨娘出去闹才好?”说完叫喊了侍书过来,安排她住下道:“许是过段日子就能把你送回你们姑娘身边,眼下且现在此处落脚,世道乱,莫在外头乱跑。”

  再说王夫人那头,这几日日日带了探春往南安王府去,一心想着要把庶女打发出去。探春本就生得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又有这段时间家业凋零磨砺,显得越发果敢干练、光彩夺目,低眉顺眼往旁边一坐越看越叫南安王妃满意。就这样的姑娘,多少正儿八经的宗室女且比不上,便是替了自家女孩儿去也叫人指摘不得。来往几日心里已是取中,正待趁着热络收着女孩做个养女,忽得心腹急匆匆从外头跑进来附在其耳边低语几句,待南安王妃再抬头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王夫人不知所以,还笑等着寻机会奉承人,岂料南安王妃挥手打发上来传话的媳妇子退下去,手中茶盏重重往桌上一顿道:“王氏,你们贾家栽便是栽在内帷不修上,怎么吃一百个豆也不带嫌腥的?连个妾都管不住,还能指望你们甚么!”说罢拿手不住的揉太阳穴,眼睛眉毛都皱在一处与下人道:“送客!”话音未落转身把客人一扔就走了。

  南安王府的婆子立刻围上来把王夫人并探春往外头请,一路推着人从角门出去“啪”的一声儿门就关死了。“这,这都甚么和甚么?”王夫人满脸惊愕,转头看探春,这丫头也是一头雾水,看着不想是明白什么的样子。这好好的谋划怎就黄了呢?

  没奈何,又不能总堵在别人家门外,王夫人只得让留在外头等的婆子去街上喊了个车来才勉强捂着脸先回了住处。等一进家门儿,周瑞家的青白着一张脸上来道:“太太,不得了的事儿!”王夫人就让探春回屋去,叫周瑞家的上来说话。

  她这陪房战战兢兢进了来,跪在地上道:“太太,那赵姨娘今日一早跑去衙门把咱们给告了!”王夫人便知为何方才南安王妃前后两张脸,大怒道:“可恨那贱人!前几日怎地没直接打死她了账!她告甚么,南安王妃收个养女罢了,犯了哪条律例?”周瑞家的哆哆嗦嗦道:“赵姨娘告三姑娘不孝……”

  这话就连王夫人听了也弄不明白,你一个妾怎么好意思

  去告这样状子,不是胡闹吗!可要老百姓来看,不养活生身母亲不是不孝又是甚么,这事儿还真是个糊涂案,里外都尴尬。但是探春肯定是不得用了,和亲选的姑娘再不挑剔也不能叫人在孝字上头说道,白白废了一步好棋。

  到得晚间下人收拾屋子时端了几片瓷片出去,又重新送了几个竹碗进来,又过了会子有婆子去喊了探春晚上抄经诵经,一抄又是一夜。探春此时心里只有高兴,叫抄便就乖乖去抄,抄到第二天天亮才问了安回去休息。

  出了兰月,南安王妃匆匆在早先周贵人的娘家里寻了个姑娘收做养女,立刻代南安王上了折子只说郡主并嫁妆都已齐备,朝廷大臣们也是惫懒,随意从国库了扒了点子东西塞进去就连人带物送上了海船。

  此消息一出,迎春带了重礼便去沈家与宝钗道谢。此时宝钗已近临盆,歪在软榻上见了她只笑着道:“谢我做甚么,我只叫侍书去好生关照赵姨娘,是那丫头护住心切方才救了探丫头,与我何干。”迎春用帕子擦擦额角笑道:“瞒得了旁人瞒不得我,大姑奶奶已是把人心看得透透的,略点拨点拨便于三丫头指了条生路出来,又何须您亲自撸袖子上阵。”

  宝钗靠着垫子就笑:“我可没那本事叫当妈的去衙门告亲姑娘。”迎春心下暗道,你是不能直接支使赵姨娘,可这环环相扣总是要着落在此人身上,只要叫她又羡又恨,不在这里生事也会在其他地方生事,无论如何都能将探春脖子上的套儿解开。当下也不说破,只笑着又恭维几句,留下礼物便告辞走了。

  白鹭上来将东西点一点记录在册后招呼了婆子往库里送,莺儿在一旁用小刀将蜜桃削成小块送上来道:“奶奶用上点子垫一垫,这几日用得越来越少。”宝钗伸手用银簪挑起来吃了两三块儿就皱眉摇头:“用不进,放着罢。”肚子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活泼,压着心口着实吃不下去,恐怕离瓜熟蒂落之日不远了。

  正想着,老管家来报奶妈并接生姥姥都找好了,请示下问何时接人住进来候着。宝钗懒懒道:“今日或不是明日,不拘哪一日都行,把我那西厢房改一改与奶妈用,别叫在后头跨院儿跟旁的下人混在一处。”老管家应声下去办事,宝钗百无聊赖又叫白鹭拿了本《三字经》坐在自己身边念来听。

  又过数日,到中秋这一天,沈玉正经在家里休沐,正拿了铲子在院子里把几颗不齐整的灌木往外刨,宝钗站在廊下笑嘻嘻做个指挥。两口子笑闹呢,宝钗忽得停了声音,一叠声儿忙着喊莺儿。

  沈玉听她声儿都有点子不大对,唬了一跳扔下铲子跑过来问:“怎地了?”此时莺儿也赶了过来,宝钗就伸手与她道:“扶我去产房,许是要生了。”肚子猛地抽了一下,又有一股湿滑黏稠之意,要么是见红了,要么就是羊水破了。莺儿愣了一下,上前半扶半抱架着宝钗就往布置好的产房去,没走几步身后忽有风声响起,再睁眼看姑奶奶已经叫姑爷抱起来往产房送去了。

  幸好接生婆子早早请了家来住着,前后脚就让家下人给带了来,这婆子极干练的将沈玉推出去,又请了苏嬷嬷进来坐镇,门板一关外头人就只能转圈儿着急了。宝钗此时已经躺在床上,苏嬷嬷帮着褪了衣裳,又拉着手与她道:“宝姐儿,不怕,女人都有这一关,熬过去往后日子还多着呢,千万听嬷嬷的话,叫你忍着就忍着,叫你使劲就使劲,想想孩子。”宝钗刚疼过一阵,嘴唇都白了,反过来还安慰苏嬷嬷:“我省得,又不是甚毛病,熬一熬便成了。”

  说话间就听沈玉在外头鬼哭狼嚎似的吆喝着往里问话,接生姥姥泼辣得很,开了个门缝往外冲他对着吆喝:“喊甚么喊!还早着呢,你有力气又贴不到奶奶身上,无事做就去让小丫头烧水来!”沈玉叫怼了一回,又听不见宝钗出声儿,转了几圈只得老老实实使唤下人去烧水,正等得焦急,接生姥姥又开了门缝往外喊:“去让厨下弄些好克化的吃食,头一胎且要等呢,少说往四个时辰上去,莫急!”

  这下子沈玉可找着事儿做,一头扎进厨房,没得一刻钟就送了碗卧了荷包蛋的鸡汤面来。面送进去,过一会子送出来就是个空碗,几乎隔一个时辰就要一碗,直到第三碗送了没多久,产房里才有低低忍疼的声音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