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
作者:归途何在      更新:2022-03-16 01:29      字数:3425
  其实她从未将尤三姐尤二姐之类的放在心上, 连带着早些年那个夏金桂, 俱是一样的。这些姑娘着实可怜, 但你要平心而论, 却又都有其可恨之处。尤二姐确实是先叫贾珍贾蓉父子坏了名声儿,后来又叫贾琏给糊弄着娶做二房,可是彼时东府大老爷又不是强了她, 是她自己把持不住, 以至于如今身败名裂, 又能怪得了谁。再有尤三姐儿, 上辈子听说她与柳湘莲订了信物, 后头柳湘莲从宝玉处知晓姐妹俩与贾家爷们儿白布有染又急着要退,这三姐儿一时烈性上来就抹脖子死了。

  你说这样的姑娘, 早先和爷们儿们夜夜笙歌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象日后如何,总念着或不是和戏文中一样就有个赤诚君子拔她与泥淖之中,从此以后琴瑟和鸣,鸾凤相谐,自在逍遥过好日子去了。便如宝钗曾调侃过的那样,难不成天下的赤诚君子都欠了她们不成?现有贞洁贤惠的良家女子不要, 非得上赶着戴顶绿帽子。也不是说这样的女孩子就该打死,只她们将那些迟了的韧性与节烈放错了地方。人都是要想办法过活的, 宝钗从不会看不起街上讨生活的妇人, 人家凭自己本事养活自己,腰板挺直,自助自有他人助, 偏尤氏姐妹就只想着攀附旁人,说破天去也只得是个以色侍人,落得被始乱终弃的下场亦是咎由自取。

  再者,她也是想着上辈子哥哥薛蟠曾承过柳湘莲的救命之恩未曾还得这人就杳无音信了,这辈子怎么也得出手扶助一番免其浑浑噩噩叫个道士给骗走。若无与三姐儿定亲复退亲之事,估摸着这青年人且不得削了头发随人出家。

  想着想着,宝钗歪在榻上就又睡着了,沈玉也就出去叫厨下熬了个红枣粳米粥的功夫,再转回来见她已经睡熟,不由得摇头失笑,自己往柜子里取了床被子来与她盖上免得着凉。

  宝钗这一觉醒来夜已深了,抬头就见身边绣墩上坐了个长身玉立眉眼俊俏的青年依着矮榻扶手正低头翻看话本子。她恍惚了一下子才明白过来,正欲起身,一直守着的沈玉已经将话本子撂开弯腰凑过来低声问道:“醒了?泥炉子上热着粥呢,好歹用点子再歇。明儿就不必往衙门去了,该收拾什么交给我好了,你好好儿养一养。”

  “哪有那么矫情?不过是晌午没歇觉,到申时前后就有点乏,明早就没事儿了。”宝钗就着他的力道起身坐正,话音刚落沈玉就皱眉说她:“好好歇着,合着往年年节我们都是不过年的?外头那些年礼一类的我也知道怎么打发,明儿也就祭个祖,晚间年饭给你瞧瞧大师傅的手艺。行了,先用粥。”说着熬的又香又糯的米粥就递到宝钗面前,一丝一丝的甜味儿半点不腻,又合着米香泛着一层油光,光看着就叫人胃口大开。

  宝钗也不用小菜,懒洋洋接过瓷碗用调羹一口一口吃干净,沈玉又马上递了一杯漱口的水过来让她自己漱口,转身将空碗拿出去放在外间。等他回来宝钗已经从榻上起身转到后头去换寝衣,简单收拾了一下两人便吹了蜡烛歇下。

  三十早间各家惯例都是要祭祖的,等宝钗睁眼时白鹭莺儿都已经候在一旁等着服侍。匆忙洗漱换过衣服往妆台旁一坐,宝钗斜了一眼去看五斗橱上的自鸣钟,果然已交卯正,起得有些晚了。莺儿站在后头见她往那边看便笑道:“奶奶,姑爷交代过,他又不是个读书人,就不勉强行那君子之道了,是以早早起来往厨房去盯着他们做事,还叫我们不许扰您休息。方才有小厮来传过话,等您起身儿了直接去正院就行。”

  宝钗“噗嗤”一下就笑出声儿来,上辈子如何也没想过能叫人这般捧在手心儿里供着,脸上不自觉的红了一片,真真无需脂粉便得艳冠群芳。莺儿拿着檀木梳子慢慢儿给她梳了个稍显华丽的发髻,边梳边从镜子里看着宝钗笑道:“奶奶今儿气色好,可见人还是得歇好了精神才足。前几年还在贾家时您不也劝过琏二奶奶将养自身么?怎地到了自个儿身上反倒忘了。”

  到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旁人若要这么说主子,少不得也要恼上几天,宝钗也不同她恼,手上拨楞着一条红鹡鸰串珠道:“贾家与沈家如何能比?那贾家,各个都从公中往外掏了抿进自己口袋,人心离散,当家人无非是个拿着钥匙的管事。这样的人家还掏心掏肺与他们舍了命的精打细算勉励维持,不是傻的么?你再看沈家如何,人口是简单了点,但长辈睿智,爷们儿又有出息,家下人也守规矩听话,自然值得尽心。说到底,咱们也不过是将心比心罢了,人家待咱们不错,咱们也必得回馈一、二才是。也就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意思

  。”

  莺儿抿了嘴只笑:“奴婢可不管甚是木瓜甚是琼瑶,姑爷下了令了,若是不能督促您好生歇息,就要裁了我们几个年下的红包哩!”正说笑间,白鹭端着东西从外头进来笑着嚷了一句:“若是差事没当好叫扣了月银咱们也无话可说,可要是奶奶不好好歇着拖累咱们没了压岁钱,那可就要闹了!”说完就将端进来的东西递到面前与宝钗看。宝钗定睛看过只见是一套四只缠丝玛瑙的碟子,也就六寸大小一个,但却精致可爱,年下守夜拿来摆瓜子儿炒货或是四季鲜果都极好看。

  宝钗点点头让白鹭将东西放在花厅摆好,捡着新鲜柑橘高高堆进去,借着鲜果的味儿好熏一熏屋子。这会儿莺儿也替宝钗将发髻梳好,又寻了一挂新的璎珞项圈儿出来与她戴上,收拾齐整后才跟在后头一起往沈老爷子住的主院走。主院后头又有个小偏院儿,沈老爷子这一支的祠堂就在里头。

  老爷子早上难得换了大衣服,见宝钗带着两个丫鬟过来,就把赖在腿上的猫放下去起来往祠堂走,边走边道:“我听说昨日那个几个混人将你给气着了?往后不论沈家还是外头谁家的,看不顺眼只管扔出去,自有老朽给你撑腰。天子脚下,竟有人胆敢堵到从三品的官员府上冲撞其家眷,还有没有王法了。凭他是谁,打死不论!”宝钗跟在后头就笑着回道:“我怎地竟有那么大气性了?哪还跟几个不懂事的人计较。讲讲道理赶出去就是了,听明白了开窍了是他们的造化,听不明白开不了窍谁也没门儿,只将来吃大亏的时候别后悔就是。”

  沈玉走在后头与宝钗并肩而行,这会子就扭头过去挤眉弄眼冲她眨眼睛,宝钗转开脸忍笑不去看他耍宝,三人穿过正院后头月亮门洞就到了祠堂门口。暂住沈家留待四月考恩科的那个学子早早就起来央了小厮带路来此处等着,恰好看见宝钗含笑与沈玉并行而来,轰的一下子面色通红,臊的恨不得钻进地缝儿里去。老爷子打头走进来,见了他还点点头。那青年便长揖到地道:“叔公过年好,堂叔过年好,婶婶过年好。”转过头去就牙疼这叔叔婶婶也太年轻了点,尤其这婶子,看着只怕比自己还小几岁,真真是画儿上的美人儿也没这么好看的。

  宝钗见有外男在,早退了一步躲进沈玉身后不欲与其多话,又听得他问好才轻轻福一福算是还了半礼。老爷子含混一句,命下人开了祠堂将预备的东西一一献上,这便是要开始祭祀了。因着沈家如今女眷就只宝钗一个,只得再叫莺儿白鹭帮衬着将媳妇子们递到祠堂门口的祭菜端进来传给宝钗,再由宝钗一一摆放在各位祖宗的牌位前。沈老爷子带着沈玉上香敬酒,那学子只管站在最后头跟着磕头。待向祖宗们禀告过这一年家下大小事后,老爷子又领了两个男丁往外院儿去写福字,宝钗留在最后交代了看守烛火并换班的人,三令五申只道务必不能叫祖宗们面前的灯柱熄了。

  晚间还有年饭,是以晌午用的就比较简单。沈玉从前头回来就撸了袖子往厨房进,宝钗欲拦一拦却叫沈老爷子给喊回来道:“无妨,随玉哥儿去,他做饭好吃。一年到头大过年的,就指着这一顿杀杀馋了。”说着拿手将桌上做好的黄鱼酢撕开骨肉一口一口喂他怀里的大黄猫,那猫儿叫他摸得都出油了,油光水滑老长一条。

  这猫也是神出鬼没,宝钗有好几次见它打自己院子里慢悠悠走过去,半点不怕人,心情好了还跟个大爷似的翻肚皮倒在旁人脚边让摸肚皮,但是每次见着沈老爷子又必会看见它窝在怀里,也不知甚时候跑出来的。沈老爷子见她盯着猫儿看,笑了一声把猫放在桌上,大黄猫就动动四只爪子揣在肚皮底下蹲好,连尾巴也围过来盖住。

  “喜欢就摸摸,它可愿意叫人给挠痒痒了。”老爷子看猫的眼神儿跟看孩子似的,宝钗笑着便就伸手出去摸了摸猫儿的耳朵道:“这也太乖了,又干净又不吵闹。”老爷子笑道:“这是它老了,早几年一到春天就叫唤得人恨不得抓去炖了,也就最近这两三年吧,也不爱出去了,也不爱折腾了,老老实实见天儿守在家里。”宝钗摸了两下就停手,猫儿却不乐意,伸开爪子走过来桌子这头蹲坐着冲她喵了一声儿,跳到膝盖上不管不顾径自裹成个猫球就不动弹了。没奈何,宝钗只得一手帮猫儿挠下巴,一边坐着与沈老爷子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儿,只等沈玉从厨房里头过足瘾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更晚了,白天去给睿哥报名上幼儿园,晚上回来许久没有发作过的拖延症突然猛烈爆发然后就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