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嫡长孙
作者:午后半夏      更新:2022-03-15 12:24      字数:4587
  公平交易(快穿)

  第52章:嫡长孙

  调令下来没多久,阿瑶就启程前往西北兴庆。

  喜欢看午后半夏写的《公平交易(快穿)》吗?那就记住旧时光文学的域名

  这次不同于上次的慢慢悠悠宛若郊游一般,这次脚程就快了一些,一个多月后便顺利的到达了兴庆府。

  虽说西北素来是地广人稀,但兴庆府却还算是繁华,因它是距离边境最近的一个府城,而大宁因自身国力强盛,也不禁止贸易的往来,所以兴庆府的贸易很是发达,大街上几乎随处可见吐蕃,番邦,西域等不同外族之人。

  因为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所以这一次阿瑶可以说从容不迫的很。

  上任后,该做的一应事情,计划要做的事情,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想的清清楚楚,虽说计划和实施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基本上都在可控制之内。

  是以,不用担心。

  六年后,

  阿瑶在兴庆府一呆就是六年的时间,如今的兴庆比起她刚来的时候更加的繁荣热闹,而且是大宁朝最为出名的棉花产地,如今的西北,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种着棉花,即便不做买卖,自家穿也是很便宜的。

  而且棉花不单单可以用来御寒,还可以用来做棉布,而且用棉花做出来的棉布,不但轻松保暖,柔和贴身,透气性也强,虽说它容易收缩,也很容易皱,外观上可能不是很美观,花色的话比起丝绸也要少上许多。

  但这对普通人家来说,已经足够。

  除此之外,就是织布挑拣出来的棉籽也可以榨油,虽说不能食用,但冬日里用来护手防裂却极好,再有棉花梗晒干后可以用来做柴火,也不用再辛辛苦苦跑多远去砍柴度冬了。

  总之棉花说起来,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而西北百姓对于带来棉花并且细心教导他们种植的阿瑶,好感度可以说爆棚了,不少百姓更是在家中为阿瑶设立了长生牌位,为他祈福。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阿瑶在西北的名望,说不得比清宣帝还要高一些。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离开兴庆府的时候,阿瑶走的可以说悄无声息,天还没亮,一行人就轻车简从的离开了。

  回京的路上,倒是没走的很快,毕竟不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一下孩子,他儿子,叶泽宁。

  没错,在西北的这六年来,阿瑶除了大力发展西北的经济,积极改善这里的生活之外,繁忙之余也没忘记解决一下个人问题。

  回京被逼婚神马?

  这种事情阿瑶表示绝对不能再发生到自己身上。

  因为来的时候他就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这次跟着他到西北的人,除了十二和樱桃这两个贴身伺的心腹中的心腹,不过即便是十二和樱桃,就孩子这件事上阿瑶也没说。至于跟过来的其他人,因为要发展农业所以他带着过来的都是伺候田地的一把手。

  来到兴庆府不久,就被阿瑶直接打发到庄子上,棉花和白羽鸭是不同的,白羽鸭先前就有,只是对于鸭绒众人多数不在意,但却不缺少种鸭,但棉花不同。它算是外来植物,就只有他手头上的那一匣子,不到一百颗的种子。

  且不说百姓对新植物的推广会不会配合,但是种子,他就拿不出来。

  所以,来到兴庆的前三年,他都是让人玩命的培养和改良棉花的种子,随后才正式的开始推广起来,也是因为如此他在兴庆一呆就是将近七年的时间。

  虽然说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但成果也是很喜人的。

  ……

  “阿宁,想什么呢?”阿瑶看着拖着下巴,一副沉思表情的便宜儿子,不由的勾了勾嘴角,揉了一把他的小脑袋,开口说道。

  三岁的叶泽宁,即便是生长在西北这种环境恶劣的地方,他的肤色也是白皙干净的,眼珠黑白分明,看着就是个机灵的小子,眉眼生的极其秀气,对你软软一笑的时候,别提有多讨喜了。

  当初阿瑶之所以会点头答应他的生母,照顾他,并不是因为她几近悲惨的身世命运打动他,又或者是她人快要死了,临终遗言,不得不应。

  首先,是因为她长得漂亮,阿瑶从不掩饰自己是个颜控的事实。再者还是因为她的容貌,眉眼温婉,完全没有西北女子的爽朗英气,反倒是如江南女子一般温柔似水。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相当聪明。

  “爹,你说祖父祖母他们会喜欢我吗?”叶泽宁开口问道。

  阿瑶笑道:“当然会喜欢,我们阿宁这般讨喜。”就凭是他儿子这一点,叶父叶母也不会不喜欢他的。

  关于叶泽宁的身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就再不会有人知道,即便是心腹如十二和樱桃两人,阿瑶也瞒着,这个秘密将伴随着自己入土。叶泽宁就是他的儿子。而且大概真的是吃一家米的缘故,伴随着年岁渐长,叶泽宁如今眉宇间还真的和阿瑶有三分的相似,特别是一对黑白分明的眼睛,说他们是父子,真的是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真的吗?”

  “真的,爹什么时候骗过你。”

  叶泽宁听到这话瞬间眉开眼笑起来,确实,爹从来都不会骗自己的。

  阿瑶看着这软软糯糯的小团子,心下是真的觉得,养上一个小团子,真的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

  阿瑶这次离家多年,再回来,看到叶父和叶母发间已经有了些许的白发,心下也生出一丝感叹来,他们如今也已经是五十好几的人了,叶老太爷和叶老太太就更不用说了,头发已经花白,但所幸他们的身子都还好,精神也不错。

  在叶二叔和叶三叔调任回京后,便只在家中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叶二叔和叶三叔这几年来发展的也不错,尤其是性情较为变通的叶三叔,已经是正三品的礼部侍郎。

  所以阿瑶这次回来,不同于上次只有叶父叶母还有祖父祖母,叶二叔和叶三叔如今也都四十多的人,儿女大都已经成家生子,最大的孙子都已经快要十岁了。他们的子嗣虽比不得叶父七女一子来的多,但加起来也超十个,所以阿瑶要认识的人还真的不在少数中。

  就着还没有把已经出嫁的女儿算进来,不然更多。

  认人的流程也就那样。

  认了人,叙了旧。

  这一日也就过去。

  “阿瑶,你细和娘说说,宁儿娘亲的事。”对叶母来说,她不懂得那些国家大事,政绩神马,比起这些她更担心儿子,现在只要一想到儿子二十出头,便丧了妻,只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年幼孙子,她这心里就不是滋味。

  她的儿子,不管是模样还是才学都好,更是孝顺,体贴,官途也是一片顺畅,偏偏就在姻缘却艰难。早知如此,儿子去西北前,她怎么也要压着儿子娶了亲再走。

  关于自己的婚事,阿瑶早已经想好,因此叶母问起来也不惊慌。

  说他刚到西北没多久,因不适应那里的气候环境,生了场病,谁成想发烧迷糊间,竟无意间唐突了一个姑娘,他是个有担当的,既然唐突了人,险些毁了人家姑娘的清誉,自是要担起责任,所以再写信禀明了他们后,便娶了这姑娘。

  这姑娘虽然是孤女,但人却很好,两人也算是相敬如宾,姑娘很快就有了身孕。

  谁成想,竟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而去。

  “也是个可怜的。”听完话,叶母长长的叹了一声,如是的开口说道。若是这儿媳妇还在的话,叶母可能还要诸多挑剔,一介孤女,哪里就配的上自己的儿子?但人已经死了,也就不提,况且即便这个儿媳妇不是自己中意的大家闺秀,却也给她留下叶泽宁这般讨喜可人的孙子。

  只这一点,就够了。

  ……

  可能是因为这几年来阿瑶在农业上很有天赋的缘故,所以调任回来,他直接被清宣帝扔进了户部,而且品级还不低,直接和叶三叔持平,户部侍郎。

  虽说京城众人都知道,阿瑶在外为官的这近十年,政绩不俗,甚至像是西北这种被他们认为是不毛之地的地方,在他的治理下也变得繁华昌荣起来,有这般的政绩,他调任回来,受到重用是必然的事情。

  但也没想到一回来就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啊!

  他才多大?二十六,多少人像他这般年纪,都还在科举路上苦苦挣扎,叶瑶倒是好,已经是正三品大员了,还是有实权的那种。

  真是……

  这般人才为毛就不是自家的呢?

  一众朝臣,再次进入羡慕嫉妒模式。

  不过这些阿瑶都没心情理会,初进户部,阿瑶真的是要忙翻了,忙的就差直接住在户部了。没办法,这几年来,太子和四皇子的争斗越发白热化,在六部中他们也各有支持的人,其中像是掌管钱粮的户部,两人都极为看重,在他们两人强势的插手之下,户部这几年来的账本,那叫一个混乱。

  整理清楚,可真的是废了阿瑶不小的功夫。

  而在这期间,阿瑶再次被太子和四皇子给拉拢,这次太子也没端着储君的架子,对阿瑶的态度那叫一个和善,甚至暗示阿瑶愿意把太子妃的嫡亲侄女,也就是唐国公的嫡长孙女许给他。

  说起来也是下了血本,唐国公的嫡长孙女,其他不说,单就这身份,可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贵女,给他做继室?

  这,可真是吓坏了阿瑶。

  妈呀,他可是好不容易才避开。

  好在太子还端着些面子,没有明说,阿瑶虽从一开始就打算做纯臣,没打算掺和太子和四皇子的斗争中,不过既然知道太子是下一任皇帝,自是要适当的刷一下好感度。

  说起来距离清宣帝驾崩,掐指算一下,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

  阿瑶若是要刷一个人的好感,是很容易的,而且让人感觉不到是刻意的阿谀奉承,只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所以,不过两月,太子对阿瑶的好感度是蹭蹭的往上涨。

  ————

  永安二年,

  虽说登基的时候发生了四皇子逼宫的事情,但在一众忠臣的拥护下,还是顺利清剿了叛逆,荣登大宝。如今永安帝登基也有一年多,朝政也初初稳固下来。

  自然而然,要清算一下往年的旧账。

  首当其中的就是已经安王世子,做为皇室宗亲,本该是荣华富贵一生,但他偏偏搅合进夺嫡这样的事情里,本来安王还想要壮士断腕,舍了这个儿子,保全安王一脉的富贵,但安王世子牵扯的太深,手也伸的太长。

  安王即便是想说不知道,也没人信。

  更不用说,他这折子还没递上去,就相继的爆出了安王世子诸多的罪行,传扬的最广的就是他和六皇子妃,也就是如今的庆王妃,通}奸十余年,甚至庆王妃所出的一对儿女也不是庆王的,而是安王世子的。

  庆王知道消息后,真的是当场红了眼,气的拿剑险些没当场诛杀了庆王妃和她所生的一对儿女。

  不过庆王妃虽然一时保住性命,但不会长久,废除王妃封号,然后被气疯的庆王,囚禁起来,在折磨的不成人形后,这才给了她一个痛快,至于她所生的一对儿女,虽说稚子无辜,但这话放到皇家压根没用,也随她一起去了。不过不同于魏楚然受苦良多,倒是给了他们一个痛快。

  至于魏家,别说是给魏楚然求情,他们自身都难保。

  虽说夺嫡中魏国公一直保持中立,但就凭他家教养出魏楚然这种姑娘,就已经足够了。

  全族跟着一起受累,名声扫地,别说魏家姑娘无人问津不说,甚至不少出嫁的都被休了回来,即便没被休弃,日子过得也极为艰难。就是男丁的婚嫁也艰难起来,再没有好人家的女儿愿意嫁到魏家来。

  魏国公更是被气的当场昏过去,此后一病不起,不到半年,便去了。

  魏家也渐渐的没落。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和叶家,和阿瑶没有关系。

  叶家此时正是喜庆的时候,阿瑶又升职了,成了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叶母身上的诰命也跟着升了,是二品夫人,叶父也跟着沾了光,成了工部郎中。

  对叶父和叶母来说,儿子出息,孙子乖巧可爱,日子过得极为舒心,唯一不足的大概就是,不论他们怎么劝说,儿子都不肯再成亲,甚至连妾侍都不愿意纳。

  除此之外,他们可以说无一不顺遂。

  ≈lt;hrsize=1≈gt;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