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答案
作者:见月明      更新:2022-11-22 04:15      字数:4091
  这一番解答,属实是把李承乾给镇住了,听完后思忖良久才说道

  “这是你家长辈总结出来的答案吗?”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这个答案如何?”

  李承乾赞叹道“不愧是你的长辈,对世界的认知远比我们都要透彻。”

  “难怪你会如此同情帮助贫民窟的那些百姓,会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出了问题。”

  陈景恪深以为然的道“确实如此,对外面的世界了解越多,我就越觉得我家族长辈的厉害之处。”

  李承乾哑然失笑,道“虽然事实如此,可你就不能谦虚一点吗。”

  陈景恪却正色道“厉害的是我家族长辈,作为后人我哪有资格替他们谦虚。”

  李承乾愣了一下,才说道“好吧,算你说的有道理。”

  “本来就是如此。”陈景恪起身道“走,我带你去看一些东西,有助于你理解这一番道理。”

  李承乾也当即起身道“走。”

  陈景恪先带着他来到了贫民窟。

  自年初紫霄观在此招工,后续又招了五百多人,共有千余青壮被招走。

  剩下的人也没有闲着,纺车已经走进家家户户,只要能动的人手一台。

  纺车的‘嗡嗡’声从早响到晚。

  这些纺车可不是白响的,每转动一圈那都是一份收获,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了一些余钱。

  人都是希望自己能过的好一点的,没谁希望自己天天生活在垃圾堆里。

  所以贫民窟里堆积如山的垃圾被逐渐清理,道路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路面上的坑坑洼洼也差不多被填平。

  虽然房子还是很破旧,给人的整体观感却和之前截然不同。

  陈景恪指着干净起来的街道,说道“有何感想?”

  李承乾沉思许久,才说道“没有人自甘堕落,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人不怕处在低谷,爬的是没有走出去的路。”

  “只要有人给他们划出一条路,即便这条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他们依然能爬出来。”

  “所以朝廷不需要帮他们太多,只需要给他们画出这条道就可以了。”

  李承乾陷入了深思。

  继续在街道上行走,到处都是修理加固自家房屋的人。

  这些人身上的衣物都很破旧,但脸上却洋溢着喜悦。

  许多孩子在街道上玩耍,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

  之前贫民窟处处充满危险,小孩子是最危险的,家长不敢让他们乱跑。

  现在他们也终于可以在大街上嬉戏了。

  而且这些小孩子身上穿的不再是补丁摞补丁的破布,而是正儿八经的的衣服,还都是新衣服。

  路上零星行走的行人,身上的衣物也都很新。

  街头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很多人把纺车搬出来围坐在一起,一边闲聊一边热火朝天的干活。

  而这些人的身上都穿着崭新的衣物。

  显然有了余钱之后,这里的人也开始给自己准备像样的衣物了。

  陈景恪站在路边对一个正在修房子的人问道“这位郎君,我看好多人都买了新衣服,为何你没买呀?”

  那个人笑道“怎么没买,买了。这不是修房子吗,怕弄破了就穿这身破衣服。”

  陈景恪恍然大悟,道“是个好法子,近两个月这里的变化很大啊,我都不敢认了。”

  那人一听也兴奋起来,道“可不是吗,都要感谢紫霄观的陈真人啊。要不是他,哪有我们的今日……”

  “他从我们这招工,还给我们发纺车……”

  那人把紫霄观做过的事情详细的讲了一遍,期间难免添油加醋,总之在他嘴里紫霄观就是神仙场所。

  孙思邈就是活神仙,陈真人就是小神仙。

  “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为两位真人立了牌位,早晚三炷香……”

  “听说小小真人也降生了,我们也想给他把牌位立上,只是听说还没有取姓名只能作罢。”

  “不过我们每天也都有为他祈福,希望他能长命富贵……”

  陈景恪更是目瞪口呆,这玩意儿不是给死人立的吗?你们确信是在保佑我们吗?

  不过有一说一,心中真是充满了成就感。

  李承乾这更加的沉默,这个人的话带给他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

  陈景恪真的为这些人做了什么吗?既没有给他们一文钱,也没有给他们一粒粮食一寸布。

  只是给了他们一份工作,给了他们一个靠自己双手去奋斗的机会。

  可就是如此,这些人却依然把他高高的供起。

  这时他脑海里再次浮起陈景恪方才的话百姓们不怕苦,怕的是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

  也不需要给他们任何东西,只要为他们下滑一条路,即便这条路充满荆棘,他们也能勇敢的爬上来。

  似乎为了印证这一番话,那个人继续说道“以前我们想卖力气都没有机会,人家一听我们是贫民窟出来的,直接就给撵走了。”

  “我有一个儿子便是活活饿死了……只有紫霄观陈真人把我们当人,给了我们卖气力的机会。”

  “现在我们靠纺线有了一口饭吃,这都是拜陈真人所赐……”

  “我们想报答他,只是能力有限,只能立牌位稍稍表达心意。”

  李承乾依然保持沉默,心中却百味杂陈。

  这些人所求不过是有口饭吃,这是何其卑微的愿望啊。

  可即便这卑微的冤枉,对之前的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奢侈。

  他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那种皇太子,也见识过各种疾苦,自己更是在城南开了一家孤独园。

  可身为太子他难免带着高高在上的心态,很少会去倾听这些穷人再想什么。

  或者听了也不会真的放在心上。

  他从小受到的就是精英教育,民不过是工具而已。

  只要能保证大多数‘工具’的存活,剩下那一小部分其实是无所谓的。

  如果‘工具’不听话,直接派兵过去杀掉,再从别处迁徙一批‘工具’来即可。

  ‘仁’的对象也不是民,而是士族权贵阶级。

  即便是李世民说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样的话,把民的重要性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可在实际施政的时候,依然没有完全脱离这种老路子。

  陈景恪告诉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而这个贫民窟的变化,这是在印证着这个答案的正确性。

  今日他终于听到了底层的声音,也听进去了。

  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带着李承乾又逛了一圈,才放他离开。

  回到东宫,李承乾直接把自己关在了书房,禁止任何人靠近。

  他把陈景恪讲的话以及所见所闻全都写了下来,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一起写了下来。

  等把一切都写好天已经亮了。

  一宿没睡他一点都不困,写的东西揣进怀里就去上朝了。

  下朝之后他来到甘露殿,把自己写好的东西递给李世民道

  “阿耶,昨日我去问过景恪那几个问题的答案了,他的回答确实和我们有许多不同之处。”

  “这是他的答案,还有一些是我自己的感想,请您过目。”

  李世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几个问题,闻言连忙接过翻看起来。

  不出意外他也被陈景恪的回答给惊住了,再看了李承乾的感悟,不禁露出欣慰的表情。

  “不得不说,从景恪的答案可以看出,他们家族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比我们要深的多。”

  “你的感触也很深,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还好他的答案是现在才拿出来的,若是在分封之前,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李承乾道“现在传出去恐怕也会引起士族权贵的激烈反对吧。”

  毕竟陈景恪对天之道人之道的解释堪称大逆不道,完全把士族豪强视为了窃贼,把百姓抬的太高。

  这自然会招致他们的反对。

  李世民颔首道“会,但勋贵们会支持他的想法,甚至会奉为圭臬。”

  毕竟勋贵是有机会分封的,而诸侯王在自己的国家也是君,他们也将面临大唐相似的问题。

  财富兼并。

  在大唐当勋贵的时候,他们巴不得自家的土地钱财越多越好。

  可等他们自己成为国主的时候,就会改变想法,着手去打击财富兼并。

  否则一旦等士族权贵占据太多土地财富,百姓活不下去,后果不难猜到。

  而且士族权贵的实力太强,就会削弱国主的权威,他们也不想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以说,陈景恪的这个新思想只要传出去必然会引起显然大波。

  可也必然能获得勋贵们的支持,至少他不是孤军奋战。

  李承乾恍然大悟,不过马上就若有所思的道“景恪为何在这个时候才说这番话?您说这一切是不是早就有人帮他计划好了?”

  “以分封为大旗分化士族勋贵的关系,再说这番话就能获得一大群盟友,降低危险性。”

  李世民肯定的说道“他来之前必然是有人做过计划,教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只是这个计划应该只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如何做并未写下来。”

  李承乾不解的道“为何?”

  李世民解释道“越是细致的计划就越容易出现变数,如此庞大的计划,根本就制作不出来,就算勉强制作出来了,也没有实施的可能。”

  “再说,你看景恪的所作所为,像是能执行细致计划的人吗。”

  “所以他们应当是制作过计划,只是计划并不细致,方便他按照这个框架而行仅此而已。”

  李承乾一想也是,点头道“阿耶分析的是,景恪的能力确实不足以执行过于周密的计划。”

  “不过陈氏一族凭空想象就能制作出如此周祥的计划,也属实难得啊。”

  ……

  其实陈景恪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想尝试着改变一下李承乾,让他接受一点新思想。

  一旦李承乾接受了新思想,未来百姓必然会受到更多的益处。

  至于士族豪强的反对,他早就想到了,却并不怎么不在乎。

  经过朝廷几轮打击,现在士族豪强的势头大不如前。李世民的屠刀磨的锃光瓦亮,就等着谁当刺头呢。

  所以他是真的不惧这些事情。

  至于能得到勋贵阶层的支持,这一点他从未考虑过,是完全没有想到还能这样。

  什么计划之类的,根本就不存在。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根据自己了解的东西作出的判断。

  有些确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有些这完全可以无视掉。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得到勋贵阶层和未来的诸多国主的支持,确实能免去他许多的麻烦就是了。

  和李承乾分开后,他就去了书院。

  专门沿着修筑中的铁路前行,方便了解铁路的修筑情况。

  桥依然在修建之中,一方面是纯手工造桥效率太低,另一方面是这一路上遇到的沟渠太多。

  尤其是贯穿长安的那三条漕渠,不但宽阔行船也多。

  桥必须要修的足够坚固,还要够高不能耽误漕运船只通行,非常的难做。

  不过还是那计划,别小看古人的智慧。

  工匠们在传统造桥法的基础上,吸收了陈景恪教给他们的新修桥法子,设计出了合适的桥梁。

  只是施工难度很大,现在还在建设之中。

  其它的小桥梁倒是已经修了个七七八八,就等着铺设枕木铁轨了。

  至于铁轨的铺设情况,路面已经硬化完毕,剩下的就是铺石子,上枕木和铁轨了。

  石子依然是最拖后腿的,到现在才铺设了三里多路。

  铁轨受限于生产技术,产量也不高,到现在才铺设了一里多一点。

  见他们把好好的铁铺在地上,很多人都表示了诧异和不解。

  自然也有人动了歪心思,想要弄一点回去。

  这时候护路队员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上次程怀亮说有人偷石子和别的工具之类的,让他早点把护路队组建好,否则后续会很麻烦。

  陈景恪得知此事后也不敢耽搁,马上就找李世民要了许多退役军人,给他们开出了不菲的薪酬,工作就是巡逻铁路。

  保护铁路不被破坏,驱赶在铁路上玩耍的人群减少出事故的概率等等。

  他还亲自对这些护路队员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该如何做之类的。

  有了护路队,果然再没有人偷窃工地的东西了。

  一路到达学校,他直接去了作坊,查看火车的打造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