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往事
作者:三六九龄      更新:2022-12-06 10:59      字数:3776
  师生二人不约而同地闭了口,一口一口喝茶,末了顾世安说道:“我怎么觉得樊先这次叫他的师爷直接找你,有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思呢?”

  卫景平一直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说道:“我原先也怀疑过,对了夫子,府学里有个姓梁的学生,据说曾给富贵人家做过拟题剿袭的,该不会……”

  “嗯,有这个可能,”顾世安也想到了这一层:“樊先或许是想遣个师爷先来试试你的底。”

  可能用的是拟题剿袭的办法,最终目的是来找卫景平代写文章的。之所以先提出替考来,大约是为了让卫景平得知后惶惶不安,后面他再提出个去他府中做几篇文章的要求便不用替考了,好叫对方陷入死地之后又看到了生路,而欣然接受后者。

  卫景平还是不解:“这种事情府学里头的老秀才梁旭轻车熟路,樊大人怎么又打上我的主意了。”

  找熟人不更可靠吗。

  顾世安看着卫景平说道:“你难道没发现吗?你的文风跟市面上刊印的谢回的文章有些相似之处?”

  卫景平:“我自己瞧不出来,但是先前有个同窗提过一嘴。”

  顾世安的脸色瞬息变得阴沉了些。

  思路到了这一步,他甚至猜想:攀先既然找着卫景平去为他的人拟好文章,说不定已经做好了秋闱之前从谢回那里得到题目的准备,看来谢回这些年做官并不清白,勾勾搭搭敛财的事少不了。

  卫景平:我院试的时候做的八股文还是不是从一张白纸在白鹭书院学的,既然我的文风跟谢回相似,那么请问谢回跟白鹭书院是什么关系?

  完全不像没关系的样子吧。

  只是有些话,顾世安不说,他也不敢问,知道的越少,麻烦才越少呢。

  不过从顾世安的语调中卫景平隐约的猜测:主考官不是个好东西。

  他当即心中一凉,暗暗叫苦:此次秋闱要曲折了。

  “这就是了,”顾世安越发笃定:“樊先那边还会找你一次,估计要你去他府中做文章的。”

  卫景平沉着道:“夫子的意思是这次乡试甘州府的主考官会和樊大人勾结,提前把题目透漏给他?”

  不然,除了冯耀,没有听说咸州还有另一位押题圣手了啊。

  除非跟主考官勾结,提前知道这次秋闱的题目。

  顾世安:“不好说啊。”

  一切都是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说不好。

  “夫子,”卫景平想了想道:“以前有人遇到这种情况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顾世安在脑海中搜了搜,跟他说道:“这科不下场,或者跨籍到别处去考。”

  不下场。

  再等三年。

  跨籍,换个省考。

  “夫子,”卫景平记得跨籍是被朝廷禁止的:“跨籍极容易被揪出来吧?”

  想他蹲在院试考号里的时候,就有几位冒籍的老兄被揪出来扔出去了。

  “倒也不是完全禁止的,”顾世安说道:“比如某个秀才订了一门外省的亲事,他岳丈家所在的省又是科举大省,文风兴盛,录取的名额少,考生都愿意跨籍出去而不是进来的,你跨进去,无人找茬。”

  要是专门为了抢占名额而来,被人一举报就是另外的说法了。

  卫景平长吸了口气:“……”

  他还真没有这层关系。

  顾世安若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平哥儿,以前老姚在上林县的时候,不是说要把他孙女许配给你吗?如今人找着了,这话就这么不作数了?”

  他们都在等着这个好消息,怎么迟迟不听卫家提了呢。

  卫景平一下子红了脸:“都是玩笑话,当不得真的。”

  还是去年的时候,姚春山在来信中委婉地提起过这件事,卫长海夫妇分析了之后觉得卫家不能挟恩图报,咱一个穷乡僻壤的孩子哪儿能肖想京城的千金小姐,万一委屈姚溪,就作孽了,因此避而不谈,没有给老姚答复。

  想着姚溪也差不多到了该说亲事的年纪,要是有好的也该定下了,到时候有机会跟老姚见面,再解释清楚这件事情就好了。

  卫景平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还是他嫂子韩素衣无意中提起被他听到了的。

  他当时没什么想法,笑了笑就算过去了。

  顾世安说道:“玩笑话啊,那你跨籍这条路了,这科别下场了。”

  卫景平:“……”

  “夫子,”卫景平气不过还是回了他一句:“你想的这两条路都不通,叫我等三年,那岂不是荒废了,再者跨籍,一步跨到京城去,遍地大儒世家子弟,我去了岂不是只有落榜的份儿。”

  拿什么跟人家自幼师从大儒的士子比拼呢。

  顾世安摇了摇头,慢悠悠地说道:“不是这回事,向来进士得中最多的,要数南方四省,外加山西府,京城文风兴盛,但举业并不是最‘卷’的。”

  卷!

  这不是跟他上辈子一样吗,高考最卷的地方竟是以前科举最卷的地方,传承哉?

  卫景平敢肯定顾世安是土著不是穿越人士,这个词儿肯定是从他嘴里听来的,他愣了愣神:“夫子您也说起‘卷’来了?”顾世安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偏过头去掩盖尴尬:嗯哼,卫景平虽然离开白鹭书院两三年了,可他留下的习惯不少啊。

  比如“卷”了,“香”了,白鹭书院如今流行的很呢。

  扯远了。

  顾世安说道:“你且安心念书吧,最差不过等下场。”

  刚听所谢回此次任甘州府主考时,他在心中隐隐担忧,谢回那人要是见了卫景平的文章,必然要深挖起他来,到时候或许会掀起血雨腥风吧。

  要是能让二人避开就好了。

  可巧今日回到上林县就听到了咸州知州有意让卫景平替考这件事,难道是天意吗。

  一想到谢回,顾世安握紧拳头,额头上青筋凸显,他缓了口气才说道:“不早了,你早些回去歇着吧。”

  ……

  窗外春夜阑珊。

  送走卫景平,顾世安从泛黄的旧书里找出一卷书、几轴画卷,细细地抚过一遍,又一丝不苟地卷起来,收好,束之高阁。

  这一晃,就过去快十五六年了。

  顾世安剪了个烛花,恍惚中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一日,也是暮春四月底,庭院之中清风细雨,残花铺了一地。

  扬州。

  那年他十二岁了,院试考中了秀才,成日跟在大哥谢熠身后缠着他教自己泼墨戏葡萄,近来那个温文清瘦的少年人却正色道:“等大哥秋闱中了解元回来再教你画画好不好?”

  他撇嘴道:“以大哥的才学,中个解元不就做篇文章的事嘛。”

  这时候有家仆来找谢熠:“老爷请大公子过去书房。”

  谢熠将手里的书往他身上一放:“五弟,等我回来再和你一块儿读这篇。”

  他父亲谢启是应天府的举人,到了后来八股文研究得炉火纯青,却没有再下场考取功名,而是专心致志地培养族中的子侄晚辈。

  这些子侄晚辈之中,数他大哥谢熠最出众,垂髫之年就中了秀才,做八股文时最擅长引人入彀,将开头之奇句点到极致,又善于布局,跌宕,别人用方之处他使圆,实处使虚,辞藻不着华丽却淳厚有力,文章之外,杂学算学更是能甩别人十八条街,非一般人可比肩的。

  他的八股文和诗词连同画画等本事就是跟着谢熠学的,县试下场,一举就中得了案首。

  偌大的谢家,嫡出的庶出的堂的表的兄弟之中,他跟谢熠最是亲近。

  ……

  谢熠被叫去了书房,谢启对他说:“你善读书治经,你三弟回则善做官逢迎,日后能光大谢家门楣的,只有他了。”

  但是谢回不好读书,院试勉强挂在孙山之名上,这次乡试只怕难中个名次了。

  谢熠听了不解谢启的意思,只听他父亲继续说道:“这次秋闱下场,进了考号你写谢回的名字,谢回则写你的名字,让他考□□名先做了官,撑起谢家的门面,你等三年再考,日后找个清闲的职位补上去,岂不是对谁都好。”

  而且谢熠只是个庶长子,他娘是他房里的妾,没什么福分早早死了。而谢回的娘则是扬州府同知的女儿,母舅家族很是出息,平辈之中有不少儿郎在京中入仕做官,能倚仗扶持的众多。

  适合叫谁上去日后支撑谢家的门楣,一看便知。

  谢熠讷讷地应了谢启的话。

  ……

  顾世安至今都记得,那天扬州府乡试放榜之后,闻听大哥谢熠落榜而二哥谢回中了解元,他眼一黑差点晕过去。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

  ……

  卫景平回到家中已经很晚了,卫三挑着一盏灯笼站在暮春的夜晚里,等着他归家。

  “老四,其实去甘州也挺好的。”卫景川这两日按时按量喝苦药了,难得说句流利的话:“二哥去京城了,你日后也要考出去做官,我早晚也得离开上林县。”

  不如卷包袱现在就走。

  他大概是劝说卫景平,一家人速速搬去甘州城,避开咸州知州樊先这个坏蛋就是了。

  “三哥,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卫景平说道。

  这次秋闱牵连的人物的盘根错节他尚且摸不清楚,一走了之真的能解决全部问题吗,大抵是不能的。

  别忘了主考官谢回是要来甘州的吗,他们还得在一个考号里头见面呢。

  ……

  清晨。

  卫巧巧到了墨铺,她将招牌挂出去,不大会儿,就迎来了一波顾客,是两个闺中的手帕交带着丫鬟来挑选墨条,一个说:“我喜欢这个‘美人’的,红拂女太好看了,上回来没买到,这回上货了。”

  另一位鹅蛋脸面的姑娘说道:“我爱摆个‘美人’在书桌上,看着‘李靖’期盼日后找个夫郎如他这般魁秀。”

  卫巧巧一条条墨条给她们码好,笑着耐心地伺候着她们挑挑选选。

  送走一拨又一拨的顾客,劈里啪啦的算账声响个不停,听见掀开门帘的声音,卫巧巧习惯性地抬头一瞥——

  而后她低下头迅速地拿出手帕擦了擦眼睛,叹气道:“我怎么才这么点岁数就眼花了?”

  门外不过站了个人儿,她怎么就看成是老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