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浑水
作者:三六九龄      更新:2022-12-06 10:59      字数:3391
  另一个师爷腔的声音回道:“樊大人,您方才看见的那位小秀才姓卫,是上林县下等武官的四儿子,不知怎么得了运气,上回院试考中案首,如今在咸州府学里念书呢。”

  装饰讲究的马车里坐的是咸州知州樊先,跟他同行的是他府中的师爷赵营,二人观看完春阅点兵,本想打道回府的,不经意看见府学里结队出来的老少秀才们,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樊先又探头遥遥看了卫景平的身影一眼:“嗯,今年的秋闱,本官有件事情要着落在他身上,你给我着人盯着他点儿。”

  师爷赵营道:“是,樊大人,在下给您盯着卫小秀才呢。”

  攀先满意颔首:“嗯,如此最妥。”

  ……

  道路上,卫景平对金灿灿道:“走,我跟你走。”

  金雕拍拍翅膀往前飞去。

  卫景平跟着它一路小跑,很快,就看到了扛着上林县驻军褐色旗帜的队伍。靠近了,金灿灿不敢上前了,躲到卫景平身后呜哇呜哇的叫着,怕人射猎它。

  卫景平一边护着它一边疾步跑过去转到队伍的侧面:“哥哥们,有谁知道我大哥卫景明在哪儿?”

  卫景明早听见金灿灿的叫声了,他本来驰行在最前头,勒马绕到队伍后面,他原本以为只有金灿灿呢,结果最先看见了卫景平,立刻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老四?”

  伸手就要像上回那样把幼弟举高高。

  卫景平抓住了他健壮有力的手背:“大哥,咱们站着说说话。”

  卫景明改摸了摸他的头:“本来想去府学看你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怕去了人家瞧不起咱。”读书人的地方,他一个武夫一去旁人不就知道卫景平是武官之子了嘛,会不会孤立疏远他。

  “大哥你想多了,”卫景平又心酸又好笑:“他们都羡慕我有你这样的哥哥呢。”

  金灿灿趁机飞落到卫景明的背上,瑟缩着脑袋蔫蔫的。

  卫景明捏着它的爪子弹了弹:“叫你在家待着,非跟来做什么,等人家给你一箭射了去吗?”

  金灿灿继续缩着脑袋,好弱小,好无助。

  卫景平笑了笑:“谁不想来看大哥春阅上的英姿?”

  “就你会说话,”卫景明拉着卫景平的手:“大哥来的时候没打算去找你,什么都没带,这些银子你带在身上,在府学里吃不好就到外面买着吃,别受屈了。”他又加重了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这十两银子是他来的时候韩素衣怕他路上有花销的地方,塞在他手里的,另外五两是春阅得了彩头,知州樊先赏赐给他的。

  “我有银子,不用你的钱大哥。”卫景平赶紧推拒。

  “你整日在府学读书不出,哪儿来的银子?”卫景明强行塞给了他:“跟大哥客气什么。”

  卫景平兜里揣着他大哥给的银子,哭笑不得。

  算了,等过一阵子再换成银票让人捎回去给他娘,让孟氏给他大嫂韩素衣就是了。

  卫景平又道:“对了大哥,上个月的县试放榜了吧?傅宁他们考的怎样?”

  算着日子,二月底的县试已过,该是放榜的时候了。

  卫景明一脸的与有荣焉:“顾夫子的侄子顾小公子考中了案首,傅公子得了第二名次,潘公子也中了。”

  卫景平听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搓手道:“太好了。”

  卫景明看了一眼渐行渐远的队伍,说道:“繁楼的许掌柜那日跟咱爹说,要是你回去了告诉他一声,给你们几个备一桌好菜好好庆祝呢。”

  “大哥快回吧,”卫景平忽然有点想掐着日子等府学下次再放假的消息了。

  等他回了府学里,几个人围着他问:“今日春阅那位得了头彩的后生儿郎,是你亲大哥?”

  卫景平点点头:“嗯。”

  “你会拉弓射箭吗?”方不语问卫景平:“你们武官之家,大约没有不会拳脚功夫的吧。”

  卫景平苦恼地道:“小时候我爹逼着我练武艺,我娘就护着我,后来进了学堂没功夫习武,如今更是了,也就会两下三脚猫的动作。”

  徐泓摆明了要笑话他:“我看你三哥一个顶你俩,你大哥也高大魁梧,怎么就你跟个豆芽菜似的?”

  卫景平:“徐兄,要不来比试比试?”

  这时候用拳头最有说服力了。

  二人摩拳擦掌正闹腾着呢,这时候梁旭冷不丁泼了盆冷水:“要我说呀,既然家中有条件习武,说不准习武比你读书考功名日后还踏实呢。”

  卫景平:“……”

  方不语怼了他一句:“你这人怎么说话呢?”

  徐泓也帮腔嘲讽梁旭:“瞧梁秀才说的,难道您家中一直是放狗捉耗子的?”

  不然这人怎么这般爱管闲事。

  梁旭冷了脸,悻悻地到别处去了。

  卫景平望了他的背影一眼,说道:“方老友、徐兄算了,咱们来默写钱夫子让背的《禹恶旨酒》吧。”

  这篇唐寅的八股文名篇。

  放了两日假,他自觉学业都生疏了。

  铺开了纸,提起笔,一下子就进入了读书的状态,一方石桌上只有沙沙的笔落在纸上的声音。

  卫景平默着默着忽然就错了个字,这是之前他从未有过的,正准备歇一歇眼睛再写,忽然听见有人说道:“冯夫子喝多了撒酒疯坐在门槛上不让人进门,你们谁去劝劝他。”

  “冯夫子时常这样吗?”徐泓问方不语。

  方不语面不改色,低声说道:“冯夫子哪里是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来人。”

  秋闱近了,兴许是各路的妖魔鬼怪找上门来了,冯耀这是在充门神堵人呢。

  他卷了卷书往怀里一揣:“走,咱们找个僻静的地方去。”

  卫景平得知了他的意思,赶紧收拾东西挪了个地儿,眼不见心不烦。

  如是又安稳了大半个月,一进四月,遇上农忙时节,咸州各县的农户才了蚕桑又忙着插田,一派盛世无饥馑的清平景象。

  府学里很快就传出了此科的主考官是大学士兼户部侍郎谢回,如今世面上已经有人开始兜售他的各类文章了,尤其是他乡试中了解元的文章《人莫知其子之恶》流传甚广,几乎每位今年下场应试的秀才都能倒背如流。

  谢回这人,除了他的文章之外,还有件事情让卫景平记忆深刻,那便是前几年户部下令各府、州、县清查居住人员的身份文书,他们上林县就有姚春山一个漏网之鱼,后来周家就是靠这个找到卫家来的。

  “卫四,我瞧着你的八股文风与谢大人这篇《人莫知其子之恶》有些类似,”有日徐泓看书累了跟卫景平玩笑:“你和谢大人不会是一个祖师爷吧?”

  “讲求工巧,有魏晋韵致……”他喋喋不休。

  卫景平说道:“我启蒙的时候的确是学了一阵子的魏晋辞藻,那会儿书院的夫子要我们学魏晋文字间的神韵清丽,这一点让你说着了。”

  ……

  府学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冯耀什么都没讲,甚至连勉励的话都没说,只交代诸生员一句:“回去闭门谢客,修身苦读比什么都强。”

  卫景平还没来得及细想冯耀的殷殷叮咛呢,次日就见识到了科举场上的浑水。

  一早,他和徐泓、晏升临别前在一处说话互勉,有个自称是咸州知州樊先师爷的赵姓男子找过来了,他邀请卫景平到咸州知州府做客并委婉地说了来意。

  让卫景平秋闱替考!

  卫景平一听就险些气炸,他面色不改,装作听不懂赵师爷的意思,打着马虎眼道:“来日万幸秋闱中了,才敢到樊大人跟前说话呢。”

  赵师爷只好把话往明处说:“你年纪小,先与知州大人结个善缘,等到下一次再中举岂不是更好?”

  除了不菲的酬谢之外,他还开出了等到卫景平下一科考中举人,立刻给举荐官职的承诺。

  卫景平淡笑着一口拒绝:“感郎千金意,恨无倾城色。1”

  对方一上来说的含蓄,他也用回了一句暧昧的,说完,头也不回地骑马回上林县了。

  可笑,主意竟打到他这个案首、知府孔道襄亲自点的神童秀才头上来了。

  若替的是个愚笨的,打算日后会试送到京城去丢人现眼吗。胆儿够肥啊!

  不过拒绝了替考,会有什么后果呢?

  卫景平走在回上林县的大路上,想着想着后颈一凉,一时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旁晚回到家把这件事同卫家人一说,他们也都犯难了。文人多少跟外头有些牵扯,同年什么外放出去做官的,关系盘根错节十分复杂,而卫家,除了卫景英,全家一个不漏地都在上林县呢,多好拿捏。

  “怕他个鸟,”卫长海一听就怒了,战神血脉觉醒:“老子今夜就翻进咸州知州府弄死那个老东西,信不信。”

  主意打到他卫长海儿子的头上,这是活得有些飘了吧。他们在上林县安居乐业,遵纪守法,靠良心过活的,别说一个咸州知州樊先了,就是知府道台老爷来了,他也不惧怕。

  卫景平沉着道:“阿爹阿娘,大哥三哥你们先别声张,我这几日想个万全的办法。”

  让咸州知州樊先不敢打他的主意,还不敢给卫家小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