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3
作者:长安墨色      更新:2022-10-30 21:14      字数:3152
  徐管事和方掌柜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字据和花样本都藏在二楼的小厢房里,并不难找,只看魏大人有没有特意叮嘱衙差放水罢了。

  希望这姓魏的能有点义气,看在孝敬了一百两银子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在徐管事和方掌柜的暗自祈祷中,衙差们走上堂,衙头拱手沉声说道。

  “回禀大人,我们在云裳阁找到了一张字据,上面有芸娘的签字画押,写明她收了方掌柜白银二十两,另找到花样本一册,上面盖有宁秋阁的徽章,请大人过目。”

  衙差一边说边将寻找到的证物拿出来,推到魏大人身边。

  方掌柜和徐管事见状,脸色白如宣纸,一时不知该如何狡辩。

  沈泽秋开口道,“魏大人,花样本可否让草民看看,辨一辨真假?”

  “当然可以。”魏大人挥挥手,衙差们捧着花样本给沈泽秋和安宁看,他们一拿到手就确认了,这正是丢的那本假册子。

  魏大人嘭的一下,拍着惊堂木高声问方掌柜,“证据确凿,你们可认罪?”

  方掌柜从衙差找到证物回来后便浑身发软,一点斗志都没有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完了,而徐管事镇静很多,稳了稳心神道,“魏大人,这字据和花样本我和方掌柜从未见过,定是人设计诬陷,我们是冤枉的!”

  “哦——”魏大人假装沉吟,又想借机混稀泥了。

  正在这时,沈泽秋站了起来,沉着的说,“魏大人,草民有人证,此人曾是云裳阁的伙计,叫做卫石,他曾无意间听到过方掌柜和徐管事的对话,密谋窃取我们宁秋阁的新花样本。”

  “咳咳,那便宣卫石上堂。”魏大人摇摇头,罢了,看来今日方掌柜和徐管事是逃不了一顿打了。

  卫石被衙差们领上公堂,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

  “方掌柜,徐管事,人证物证俱全,你们认罪吗?”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指指点点,魏大人心有不耐,暗骂这两人做事太蠢,居然把证物放在那么好找的位置。

  徐管事还想垂死挣扎,边上的方掌柜两股战战,连椅子都坐不住了,顺着椅背滑倒在地,徐管事一看,嗐,皇帝不中用

  ,他这太监舌灿莲花也白搭,索性不说了。

  “来人啊,云裳阁方掌柜教唆他人偷窃,到公堂上竟还狡辩,打十五个板子,徐管事为同谋,打十个板子,当堂执行!”魏掌柜说完,从签筒中扔下几只签。

  “芸娘盗窃,判处二十个板子,并帮官府晒谷、舂米三年。”

  打板子是在县衙的院子里即刻执行,看着方掌柜和徐管事挨板子,围观的布坊掌柜们都出了一口恶气,快意的拍手叫好。

  不知何时姜掌柜也到了,拍拍沈泽秋的肩,束起大拇指说,“做得好,我果然没看错人。”

  沈泽秋微微颔首,叹了句,”他们呀,是自作孽。“

  打完板子后,方掌柜和徐管事在店伙计的搀扶下,捂着屁股一瘸一拐站起来,在一阵阵嘲笑声中狼狈离去,一时间成为满县城的笑柄。

  云裳阁的掌柜出了这么大的洋相,铺子里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原先还能和宁秋阁打一打擂台,现在就像泄了气的鱼泡泡,浮不起来了。

  知道消息后何慧芳高兴的合不拢嘴,这就是现世报啊,活该。

  来清源县以后还没有好好一家子坐下吃顿饭哩,她挎上菜篮子,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排骨,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回家好好张罗了一桌饭菜。

  鱼做的是糖醋鱼块,用酒加盐先把收拾好的鱼块腌制一会儿,去腥提味,接着烧热油锅,把腌制过的鱼块放在锅里,小火慢煎,直到鱼的两面变成诱人的金黄色,再捞出来,这时候鱼块已经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了。

  何慧洗了一把碧绿小葱,把葱白切下来,和姜蒜一块儿切成末,起油锅后倒在锅里爆香,一股葱香味铺面而来,香气飘飘,就连隔壁院都能闻见,何慧芳往锅里加水、酒、酱油、白糖还有醋,小火慢熬,直熬出一锅又稠又香的糖醋汁来,才把炸得外焦里嫩的鱼块倒入锅中翻炒。

  直到每块鱼、每一寸都裹上了糖醋汁,何慧芳才盛出来,撒上一撮白芝麻和切好的葱丝,既好看又好吃,勾得人口水直流。

  排骨则和萝卜炖汤,排骨先用焯水,晾干水分后下油锅略翻炒几下,再加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慢的炖,直炖的酥烂脱骨,再加切好的萝卜块进去,

  继续炖上半小时,这时候汤汁甘甜,萝卜绵软,吃起来又清爽又养胃。

  小石榴两岁半了,会背好多的千字文、三字经和简单的古诗,正在院子里和莲荷的孩子一块玩儿,小石榴扮演夫子,莲荷的孩子扮演学生,小石榴挺直小胸脯,一本正经的说。

  “唐诗《静夜思》,作者李白。“小石榴的声音脆生生的,把一只手背在腰后,学夫子学得惟妙惟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何慧芳用帕子擦着手,笑眯眯的从灶房里出来,哎呀,小石榴可真懂事又聪明,这么小就爱背诗,记性真好,等过两年大些了,得找个私塾给他开蒙哩,不盼他考取功名,可多读书和识字儿是不能少的。

  小石榴念一句,莲荷的孩子就跟着念一句,一唱一和特别可爱。

  “来,背累了吧?坐下先喝点儿汤,奶奶刚熬的,特别香哩。”何慧芳回到灶房,先盛出三碗萝卜排骨汤出来,放在堂屋里的桌上,让三个孩子先垫垫肚子。

  她则回到灶房里,又炒了盘青菜,一碟藕片,从坛子里挖了一碟子盐萝卜出来做配菜。

  天色一暗,沈泽秋安宁还有莲荷她们就回来了。

  “咱们好久没庆祝过了,该坐下来好好吃顿饭哩。”何慧芳还沽了一斤黄酒,招呼大家坐下来吃。

  今晚上月光特别亮,久违的星星也布满了苍穹,春风吹呀吹,把院里的花草都吹出了嫩芽,一顿饭吃的大家心里都暖呼呼的。

  孩子们最先吃饱,跑到院子里玩藏猫猫,笑声清脆的像银铃。

  沈泽秋喝了两杯黄酒,感到身子暖呼呼的,安宁给他盛了碗汤,让他喝着解一解酒气。

  “我和胡掌柜商量好了,三月初我和他再去一趟金陵,这回会进很多的货,回来后批发给县城还有桃花镇的布坊。”沈泽秋喝了几口汤说道。

  这事儿安宁早就知道了,轻轻拍了拍沈泽秋的手背。

  何慧芳比较舍不得,不过这金陵城是非去不可的,她叹了口气,“路上多个心眼儿,可别像上回似的往黑店里钻了。”

  沈泽秋点点头,“娘,你放心吧,这回我有经验了,这次卫石也跟着去,那小子还会点拳脚功夫呢。”

  何慧芳一听,安心

  多了,多带个人去,路上就多个帮手。

  ……

  三月初一,沈泽秋和胡掌柜及何老爷子带上伙计们,一块登上了南下的船。

  云裳阁成了全县人的笑柄,青州总店知道后,周玉派了自己的徒弟韦飞鸿来接替方掌柜,重振旗鼓。

  “师傅,你放心吧,看我的。”韦飞鸿二十多岁,长得一表人才,原先是青州云裳阁分店的管事,是周玉一手培养起来的。

  周玉满意的点点头,“云裳阁第一次尝试在县城开店,我们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韦飞鸿点点头,“徒弟明白的。”

  三月中旬的某日清晨,安宁正在铺子里教大家裁剪新款春裳的细节,忽见沉寂许久的云裳阁门前,锣鼓喧天,鞭炮声响亮,门前排满了长队。

  莲荷蹙起眉,对安宁说,“沈娘子,我去打探打探,看看这云裳阁又搞什么幺蛾子。”

  安宁对莲荷招招手,“我和你一块儿去。”

  她们走到云裳阁正门,刚好见到韦飞鸿走出来,穿着湖蓝色的绸裳,眉眼带笑,十分的温润儒雅,拱手谦和的说道。

  “诸位乡亲,街坊,在下姓韦,名飞鸿,是云裳阁的新任掌柜,初来乍到,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为了回馈乡邻,我本人出钱,定做了一千枚香囊,每日赠送一百只,先到者得,送完为止,连续十日。“说完微微一笑,”在此恭祝各位身体康健,万事顺意。“

  说罢敲了敲锣,一个伙计高声喊,“排队喽,排队送香囊哩。”

  看着云裳阁门前宾客盈门,莲荷不禁有些着急,气的跺脚。

  安宁隔着人群望了韦飞鸿几眼,她知道,这位韦掌柜的手段,一定比方掌柜高明很多。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吖~天凉了,记得保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