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作者:金堤      更新:2022-10-24 10:20      字数:9069
  新郎新娘拜堂成亲之前,必须得先把女方陪送过来的那个童盆端过来伺候拜堂用。少了这一关键物件,结婚仪式举行不成。

  端童盆的两个小孩一般都是新娘的侄子侄女,牵扯到要给他们数额不少的钞票,外人是轮不到的。如果没有侄女,外甥外甥女也行,再不然用自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顶替也行。如果新娘子的哥哥多,侄子侄女一大堆,那不能厚此薄彼,就每家一个,也许就是四五个童男童女搂着这个童盆去送亲。

  男方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这个有着无限意义的盆子的,得用实打实的现金向童男童女手里购买。至于钱数的多少,不一而足,多的也有,少的也有。富裕的男家出个千儿八百的也行,贫困人家出个三百二百的也有。

  如果结婚前没有会亲家,童盆没有具体的数目,男方想端走,是要大费周折的。

  男方家这时会派家族中一个很会来事又会说话的年轻人专一办理此事。这个人既坚持原则,但又不失活泛,会见机行事,见风使舵,能借势行事的圆滑之人。一看新娘下了车,就抓紧派这人手持托盘,端着两个红包或与端童盆孩子同样数目的红包,前往有童盆的车辆前,把钱递给童男童女。端童盆的小孩往往都很小,不会数钱,就由旁边那个监护他们的人代劳数钱。钱一数完,没达到预定数目,收下这些钱后,就说:

  “不行!才二百块钱,说不过去,添!“

  男方那人这时就说:“不少了,现在都这个价,前天我们家里娶了一个媳妇,才一百五十元,人家哼都没哼,童盆就让我们端走了。知道你们村富裕有钱,价钱都高于其他村,才特意给你们多加了五十元,该知足了。“

  女方那监护人则坚持己见,摆摆手:“不行不行,你们好歹也要随个大流,来个大差不差,这么少,不是看不起人嘛?再添点!“

  “好,好!我再给主家商量商量,让他们再给添点。“男方这人说着就转身离开回到家里。当然,男方这边也知道第一次肯定不行,攻坚不下来,早就留有后手。于是就把另外准备好的钱包拿出来递给进来的那人。

  这人接了钱包,持着托盘又飞奔到有童盆的那辆车前,叫道:“费了好大劲,主家又添钱了。“

  女方家那个监护人打开钱包一数,又是每个包里二百元,但仍没达到预计的目标,又道:“再添点吧。“

  男方那人道:“可以啦,可以啦。这钱已经严重超标了。“说着就动手抢夺那两个孩子手中的童盆。

  那两个孩子早就得到了授意,只要那个监护人不点头,就不能把盆子给别人,于是他们二人拼命护住童盆,敞开稚嫩反抗声:“不行,不行,就不行!“

  男方家这人没法,只得再回家里,拿过来两个各包着五十元的红包。如果女方家那个监护人还嫌少的话,男方家这人一边说:“你看,就等着这童盆拜堂成亲呢。“一边示意身边的几个青年小伙。——这些人都是看男方那人眼色行事的。他们立刻心领神会,一拥而上,就抢那个童盆。女方家只有一个大人,势单力薄,只得由着对方把童盆抢走。

  童盆到手,则要抓紧送到男方家里——新郎新娘正等着这玩意儿拜堂呢。

  拜堂之前,男方这边就开始招待女方送亲人员进房间喝茶、抽烟;并安排专人卸嫁妆,抬到装修好的婚房里。

  拜过堂之后,执事的安排人去请村内随礼的人过来赴席。不过也有村庄在结婚的当天夜里请同村随礼的邻居;也有村庄不请客,主家只送去一包瓜子或糖果表示同喜同喜。

  等人来的差不多,该来的都来后,就安排人开席。

  酒过三巡并敬倒过几轮酒之后,只要女方送客的人要求吃饭时,负责端盘子的人就会把所有的菜盘撤掉,就开始上主食、菜碗。

  等客人吃完饭,撤去菜碗;再上一通茶。

  然后女方家那四个主要送客人,则由男方那个陪客的陪同下来到新娘子的房间内,对她进行一番谆谆教导,说些要孝敬公婆、妯娌和睦之类的套话、俗话。这也是娘家人离别时对自己闺女做的告别仪式。

  外边等着要开路的那些抬嫁妆的人,男方家会给他们每人一条烟,算是对他们的劳动报酬甚或说奖励。后来嫁妆不用人抬了,直接装车拉走,但男方家依旧按照旧习俗,仍是给来的人每人一条烟。再后来由于人们都忙,不好找抬嫁妆的人,就演变成由男方家去车去人到女方家的村庄把嫁妆拉走。这样都省事,男方家也不用出几十条香烟的钱;女方家也不用为找抬嫁妆的人而操心费神。现在很多人结婚还省事,就是男方按照女方的意愿直接把家具买好放在婚房里,结婚时连装卸嫁妆这一程序也省略去了。

  社会在高速发展,时代在极速前进。一些老的过时的传统和习俗在不断被淘汰遗弃,顺应潮流、跟上时代的发展是人们必然的选择。

  到了晚上,就该闹新房了。这种习俗越演越烈,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闹得凶,闹得出格。谁家娶了媳妇,到了晚上,头十来天内,你别想得到清静。总有一些闹新房的人到你家来玩闹一番不可。

  很多新娘被整得哭笑不得,甚至欲哭无泪,出尽洋相。程戬与刘菲菲结婚时,是在他老家举行的婚礼。闹新房的人把她整得受尽了罪,只想大哭一场。而宫晓嫁给程戬后,他们虽没举行结婚仪式,两人只领了结婚证了事,但她第一年回老家过年时,仍有不少比程戬辈分低的人给她开玩笑:

  “大奶奶,今天晚上我们可要到你家吃喜糖去哦!你可别让我们失望啊!“

  宫晓知道这些人没怀好意,不安好心,搞不好晚上要整她,说道:“去吃喜糖可以!但如果敢侮辱你奶奶,看我不扇死你!“

  嘴上虽说硬话,但他知道这里闹新房的厉害程度,心中也怕。但她有法子。因为她认识胡同里所有的嫂子、弟妹,晚上吃过饭后就把这些人请家里来给她保驾护航。果真那些想出宫晓洋相的人到了程戬家后,由于有众多人保护着,她才免受了苦头。

  那时的年轻人很多都无所事事,甚至游手好闲,他们夜里没事干,闲得发慌,就去偷听人家新婚夫妇的睡觉情况。这在新阳称做听新房。深更半夜,新婚夫妇能干什么?大家都知道他们会干什么。但如果两人警惕性不高甚或者兴奋过头搞得动静很过火的话,搞不好就被那些不知什么时候潜伏在外面窗下的人听得清清楚楚。第二天肯定会被人当做花边新闻津津有味地大肆渲染一番。那时的床都高,下面空间大,有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床下躲藏个人都不稀奇。新婚小两口激情澎湃前忘了关注战场周围的敌情,搞不好又会被人看个正着。——这又成了人们美不胜收的畅谈话题。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做这种傻帽儿的事情了。人家俩口子在被窝里卿卿我我地放纵情感,你在外面冻得瑟瑟发抖地浑身哆嗦如筛糠,就为了听到谁都知道内容的故事,那不是大傻逼一个吗?现在的年轻人才不做这种无甚意义又无聊的事情呢!你们愿意怎么搞就怎么搞,爱咋疯狂就咋疯狂,管他球事!他还想早早钻进被窝睡大觉去呢!

  有的地方还有个习俗,就是结婚的第二天,新娘子起床后要先打扫院子。不过不是白打扫,扫帚上是有个红包的。这次装装样子所得的收入,肯定比扫大街的清洁工一月的工资还要多。普通人家在上面夹个一千两千,是个红包。如果新郎家是亿万富翁,扫帚里夹个银行卡,里面存个千儿八百万,也是一个红包。钱多钱少不代表什么,只代表有这个习俗。

  吃过早饭后,新娘子还有个任务,就是由本家的一个嫂子领着去给本家族中的长辈们磕头。这个头也不是白磕的,长辈们是要给钱的。根据亲疏远近,三块五块,十块八块,百儿八十的不等。反正只要该得着磕头的长辈,都得去磕;一家一家的来。还是那,钱多钱少都是次要,算是认识一下家族中的长辈吧。以后上街见了面,本是一家人,却彼此不认识,还以为是哪家没眼色的老头子老婆子呢!挡着路净碍人事。免得日后尴尬。登门认识一下,叫声二爷三爷几奶奶,虽然也不能一下子认得过来,但起码会在脑海里留下个模糊的印象,天长日久自会知道哪个是哪家的长辈。

  宫晓与程戬结婚第一年的春节,是跟着程戬一家家给长辈拜年认识的。宫晓虽常到程戬家来,而且假期中很多日子都住在程戬家,但她只熟悉与程戬家一个胡同的人,临近胡同认识的也寥寥。住得远一些的同族人,宫晓一个也不认识。程戬的家族大,住得又四分五散,遍布于村庄的各个角落,宫晓根本不可能认识得过来。

  程戬与宫晓到了哪个长辈家后,先给宫晓介绍:这是二爷二奶奶;这是三奶奶;这是五大伯……宫晓自是对不上号,搞不准这是哪一家的三爷或者五奶奶,只得机械地微笑着给见到的人问好,然后与程戬一起跪下向他们磕头拜年。

  因为宫晓是第一年向他们拜年,家族的长辈对她说道:“小戬家的,你这头一年第一次给我们拜年,那是得给你磕头礼的。“

  宫晓笑了笑说小戬第一次结婚时已经收过你们的钱,你们再给我就是重复了,我们不能沾这个便宜。

  那些长辈说话不能这么说,咱们家里娶了新媳妇,都得按规矩来,不能乱了礼节。不论小戬以前结没结过婚,但你是第一次给我们拜年,那都得按新媳妇对待,这个钱必须得出,而且出得心甘情愿。

  家族中的人都不傻,程戬这次取这个媳妇可不是一般的人,是县一中的教师。以后他们的孙子或孙女考上了一中,还指望仰仗宫晓看在同家的份上做些特殊照顾呢。这时搞好关系,铺好路,总比临时抱佛脚强得多。现在和宫晓拉近距离,也是名正言顺。所以宫晓不想得人家的磕头礼金,也是没有理由强拒固辞的。

  大年初二,娶了新媳妇的人要去老丈人家认亲。新郎家要准备一个极大的篮子,里面装满糖果、点心等物品,然后由家族里两个年轻人和一个长辈陪着连同新娘子一起到老丈人家去认亲。为什么要有两个年轻人一起陪着去呢?是因为认亲时会有很多人给新郎敬酒,让两个酒量大的人在关键时刻替新郎抵挡一阵——这一天谁都可以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甚至丢人现眼,但唯独今天的主角新郎万万不能喝醉,他是任务在身,要认识新娘的近人和亲人。你让他喝得晕晕乎乎东倒西歪的摇摇不稳,那是要闹大笑话的。再说新娘家族里的好事年轻人都巴不得新郎洋相百出呢!能让新郎喝得满地打滚、哭爹喊娘是他们最乐意看到的兴奋事。所以这些不怀好意的年轻人会找多种借口让新郎多喝酒,猛喝酒。看热闹的人就不怕事大。新郎喝得手舞足蹈,六亲不认那是看热闹人的畅快之事。所以找两个保驾护航的时刻关注新郎的动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天,大街上站得满是人,都是看热闹的。反正大姑娘小媳妇年老年少的谁也不肯在家闲呆着,吃过早饭都到大街上看本村新郎新娘到外村去认亲,再看外村的新郎新娘到本村来认亲。人们叽叽喳喳地评头论足;见到去的或者来的都齐刷刷地看,如果是彼此熟识的,也互相玩笑几句,说说俏皮话逗逗新娘子。一句话:沸沸扬扬的热闹。

  认亲的人到了老丈人家后,被请进屋内;陪客的人给来客倒茶水,敬烟。闲坐过程中,双方彼此说一些听到或眼见的附近村庄里的稀罕事、好笑事来打发时间。也有懂得多的人说一些古往今来的逸闻趣事;也有议论国家大事的,谁谁当了,哪个现在是;或者议论一些小道消息,某某和某某有一腿,和某某关系暧昧;哪个当了县长是因为上边有人,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反正是没话题就寻找话题海阔天空地聊,没话找话呗,你总不能到了老丈人家就开席吃喝吧?再说新娘子的姑父姑母和其他应该来的亲戚也不可能同时到达,你得等着他们陆陆续续到齐吧?

  等所有的客人都到达后,也不用日上三竿,那就开始下面的节目——

  端盘子的人进屋来把大伙儿围坐的八仙桌子重新清扫一遍。纵是桌子已是精光发亮无一丝纤尘,也要这样象征性地做一下,意思就是告诉在座的诸位,正式节目上演了。

  吃饭前,新郎要认识一下桌子上所有的陪客人员。吃饭前,新郎要认识一下桌子上所有的陪客人员。所有参加陪客的人,都不是白陪的。一般得破费两瓶酒,两盒烟。烟酒的质量虽不能太好,但也不能太次,起码得拿得出手。不能让外人见了说你老鳖一,太抠的名声落出去,将来儿子找对象要受影响。香烟最好是硬盒的,包装也最好是红色的。认亲是喜事,当然红红火火最吉庆。一般老百姓都认为软盒卷烟质量不行,同样价位的不如硬盒的质量好;大部分人都以为软中华没硬中华的价格贵。其实中国最高档的卷烟都是软盒的——能吸得起一百多元一盒香烟的人,绝对不是汗流浃背地躬着腰低着头在地里锄地的人。他们不用怕卷烟在衣兜里被夹裹挤压得皱皱巴巴,不像烟卷儿的模样——人家压根就不把香烟往口袋里装。吸高档烟的人把卷烟都放在办公室、座驾上、茶几上、床头前等随手摸到的地方。软盒烟对他们来说手感更舒适。哪像你一个小老百姓扣扣索索鼓鼓囊囊地装在衣兜里!人家高贵之人还嫌不雅观呢!高档烟都是为所谓的精英阶层量身定制,没你普通人的份儿。这是事实,也是实话。你工厂普通操作工一月的工资买不了一条好烟,打死你也不会买着自抽。真买了,肯定是要办大事;只是过过自己的手而已,说不了会到谁手里呢。你不服还能咋滴?如果这世上什么东西过了自己的手就是自己的,那谁也不如当银行的职员。从他们手里每天都过着千千万,如果都是他们的,你愿意吗?

  酒的质量虽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最好是包装精美的两瓶酒。看着起码上档次。但不能是人人都知道价格的那种酒。除非你是大老板,提着茅台五粮液招摇显摆地隆重登场,这样行,人人都知道这酒价格不菲,那你足有面子,可以洋洋得意自我陶醉一番了。你如果家境一般,就买那种既是大酒厂的产品,质量上又凑合——保证喝不死人——包装上档次,价格还不太透明的酒,也是蛮有面子的。你问我这酒多少钱,我神秘莫测地一笑:你猜嘛!

  人人都在关注自己的小九九,谁都懒得猜你买的酒到底是啥球价。再说今天酒席上又绝对不喝你拿的酒,它纵是百分百的假酒,也没人会死揪住这个话题刨根问底。这个隐形的危机就算过去了。

  再一个,陪客还得准备一套位钱——啥意思呢?位钱就是由十三种不同样式的点心组在一起的大杂烩。点心就是糕点。——笔者总怕读者不理解新阳的土称谓,总好不厌其烦地多费口舌,有点啰里啰嗦。每样点心也就几钱至一两的轻重,用小片纸分别包起来,然后把这十三样点心合在一起,用大块草纸包扎成三角形状,上面再加一片红纸。

  位钱一般人不会包,都是到乡镇集上去买。你一给糕点铺的服务员说是陪客用的,不用你多解释什么,人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会很麻利地把十三样点心一一称好,分装起来,再给你规整地包装好。

  吃喝前要先上位钱,这也是正式介绍陪客人员的身份、以及与新郎到底是啥亲戚关系的时候。

  第一次上的是本家的位钱,即老丈人家的。这是开宗明义,点明主题,这顿饭是老子请的,当然得打头阵。

  第二次登场的才是来陪客亲戚的位钱。十三样点心分装在不同的盘子里,放在一个托盘中,和这个亲戚带来的两瓶酒与两盒烟一同端上来。这时女方本家那个专职陪客的就会对新郎介绍说:“这是你大姑父的。“

  大姑父一听,忙站起身,温和地笑笑,谦逊道:“拿的东西不好,见笑了。”

  这时新郎忙毕恭毕敬地站起身向大姑父致敬示好,这就算和大姑父正式认识了。

  大姑父的贡品撤去后,接着按辈分的高低一个个地来。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停息。

  “这是你四姑父的。”本家陪客的介绍道。

  如果这个四姑父是个大老板或者事业有成的人,拿的酒和烟非常显眼,本家陪客的也会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你这个四姑父可不是简单的人物,名声在外,十里八村的人都晓得他。”

  四姑父闻听,忙大气地立起身,有些被奉承的傲傲然,脸现一副成功人士的洒脱自品模样。但他不敢表现得太过于咄咄逼人或装腔作势,更不敢高高在上——他发家的黑历史也许在亲朋中广为人知,其在外人面前装逼做样也许会得到一片赞语;但在这互为知根知底的场合,可能没人屌他。所以,他纵是心中有着无限的优越感,也不敢表现得过于明显。也是故作谦虚地说着承蒙夸奖的谦和词。

  亲戚中能轮得到陪客,权且说有此荣幸的,一般都是新娘子的姑父和姐夫;像姨夫一般轮不着。农村里的亲戚关系中,一般姑舅亲要比姨娘亲稍近一步,彼此间的感情更显得深厚些。但平常走得特别亲近的姨夫被邀请来陪客也很正常,啥事都不是绝对。还有一个就是老丈人的特别要好的朋友,比如拜把子兄弟,一般也会被邀请来做陪客人。

  能光临这个酒席的,都是关系极其亲近的人,就连女方家的那个陪客人,不是新娘的二叔就是她三爷。

  新郎在以后的漫漫人生旅途中,唯有这次最受尊重,最受瞩目。他这次当之无愧地坐在了主(上)席的位置——也极有可能是其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坐在主(上)席的位置。

  无论多么渺小或者默默无闻的人物,总有一次让你出风头的日子。都是一个人,同样生活在浩渺无垠的太空中,一次也不能显摆一下,岂不是白来世上一遭?老天肯定给你一次绝佳的被尊重机会——就是带着媳妇去丈母娘家认亲那一天,让你绝对的极其风光无限,满有脸面。

  所有陪客的亲戚都认识一遍后,才能继续下面的节目。

  认亲这事,在农村是很有必要的。热闹不说,关键还能起到认识亲戚的重要作用。不然等日后半路上偶然见了面,彼此互不认识,连个招呼都不打,那显得这个社会是多么地冷漠又冷酷!假使两个人都骑着自行车走路,一不小心两车相撞在一起;本来是极亲的亲戚关系,就因为互不认识而互相破口大骂,祖宗八辈对骂了个遍。对骂如果不解气,再大打出手,搞得头破血流,红肿清瘀的大花脸各一个。完了一说,还是亲密的一家人呢!大侄子把舅老子给揍了;二姑父把外甥女婿打得住了医院躺在病床上输液打吊针。你说这事弄得多丢人!多尴尬!

  假使先前认了亲,彼此起码有个模糊印象,半路上真碰了车,侄女婿一个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正想破口大骂,一看是他媳妇的四姑父,当即会把脏话硬咽到肚里,还满脸堆笑地说道:“姑父,是您老啊?小的不小心碰到您了。”

  四姑父在地上翻了两个滚,灰头土脸一身泥土的站起身,那是怒火万丈,气愤填膺,也正想开骂一通;睁眼一看是自己的侄女婿,也忙自责地说道:“都怪我老眼昏花,不认道,撞上了你。”

  侄女婿忙贴心热心加关心地一个劲地询问:“姑父,您老到底有没有事?要不咱还是去医院拍拍片做做ct和x光、核磁共振什么的,那样我都放心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万马虎大意不得!”

  四姑父大气地摆摆手,说道:“没事没事!跌上一跤也跌不死人,我身体硬朗着呢!——前边是我家,你要不到家吃饭去吧?咱俩喝一杯。”

  一场本是剑拔弩张的干戈,就因为是彼此认识的亲戚,而化为一条玉帛;本是阴云密布、倾盆大雨转瞬即至,压顶而来,就因为是亲戚关系,而顷刻烟消云散,晴空万里,和风习习。

  看看,认亲重要吧?所以该认的亲必须要认的,含糊不得。

  像这样一家一家不间歇不停息地往酒席上送点心,说实话,酒桌上的人是没工夫品尝的,更别说慢嚼细咽了。再说认亲的新郎一方都是初来乍到这种场合,难免会有所拘谨且小心谨慎,生怕落下不必要的笑话,所以都不怎么动筷子。虽然女方的陪客那人是真诚加热情地让大家举箸品尝,众人纵是动动筷子,也都是象征性地拿起筷子意思一下,蜻蜓点水一样,都矜持得有些虚伪之嫌。所以几乎完整无缺地退下去的那些点心,都被等在外面的看热闹的人(一般多是小孩)给抢去吃了。

  亲戚都认过后,下边就开始真正的酒席。老丈人家准备的下酒菜会一盘盘地陆续端上桌。在上菜的同时,女方那个陪客人会给桌上的人倒酒。如果陪客这人年纪偏大辈分又高的话,女方家会另安排一个年轻人替他倒酒。

  喝过一杯酒,陪客那人就热情地举箸让大家吃菜。在吃喝过程中,大家当然也议论一些最近发生的有点特色的故事或一些小道消息、国家大事等等。

  吃喝一阵儿后,这时与老丈人家关系亲近的族人会一个个上场来敬酒。这些来倒酒的都是每人代表一家子。比如新娘的大伯或大伯的儿子进来倒酒,那是代表大伯一家;三叔来倒酒,则代表了三叔一家。

  倒酒不是空手而来,一般都是用一托盘,上面放着准备好的四个菜,一壶酒或者一瓶酒,端着就进了招待客人的房间内。

  这时女方家那陪客的就向新郎介绍:“这是某某某,你大伯家的大堂哥。”

  来倒酒的人手中托盘上的菜根本就放不到桌上去,因为主家上的菜已经是满满一大桌,上面已没了空闲的地方。他把托盘放在一边,只拿起酒壶,说着客气话,一个个地依次轮着倒酒敬酒。

  在这种场合,喝酒最多的人,一般是新娘的姑父和姐夫。他们都是这个家中的女婿,自然也是妻子家族中晚辈们戏弄开玩笑的对象,会成为重点关注的目标。往往酒宴过后,这些人都被灌得面红耳赤,走路东倒西歪,摇摇晃晃;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反正都是老亲戚,熟悉得已不能再熟悉,也不在乎丢不丢人,形象早不顾了。有些老女婿因为和倒酒的内弟内侄们打嘴官司,想少喝一杯酒或死活不再喝酒,不依不挠的倒酒人就把酒倒入他的帽子里——喝不了兜着走,也不能放过你!谁叫你是姐夫或姑父呢!娶了人家的闺女,就得受人家晚辈的戏弄。真是啥光都得让你沾个够,可不能让你受了委屈。

  今年刚认亲的新郎在今天的场合必须得有分寸,无论他的酒量有多大,但今天必须得踩好刹车,留好意,低调再低调。他绝对不能表现出自己特能喝的样子——不然会招来多不胜数的人如车轮滚滚一样轮番向你倒酒敬酒。再大酒量的人也经不住这样的狂轰滥炸。你的肚子就是酒缸,也绝对给你灌满往外溢;你身体解酒强能力再强,你的胃再能装,你的膀胱无论有多大,这些倒酒的绝对会让你的每一个毛孔都往外滋滋地渗酒精;也肯定会让你胃里的酒水达到咽喉的位置。就差那么一点,仅仅是一点,你只需张开口往外一吐,一条穿云箭就会从你的嘴里激射而出。喷泉呀,好壮观耶!

  所以说,就你那三斤二斤的酒量,还想在认亲的场合露一鼻子,还是别自寻其辱了,省得你喝得不着北,躺着回家,人就丢响了。

  在这样的场合,有人给你倒酒,你就谦逊地说:“我酒量不好,不能喝,你的心意我领了,就别倒酒了。”

  碰上好说话的倒酒人,则会说:“你既然不能喝,那就意思意思,少沾点就算我给你倒酒了。”

  但是遇上那特别难缠特别霸道的倒酒人——你说不能喝就不能喝?!喝!不喝两个过不去!

  如果新郎确实有点酒量,就装作极勉强地喝两杯;如果酒量确实不济,不咋地,这时陪同他一起来的两个保镖就会及时地站出来打圆场,说着求饶的话。如果倒酒人还是铁面无私,不徇私情,这两个人就只有替新郎把酒喝掉。

  如果新娘的家族也是一个大家族,那前来倒酒的人不知会有多少。每一个都那么热情洋溢,总怕你少喝了,你果真来者不拒的话,醉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初二那天下午,你看大路上的行人,多是脸红脖子粗,赤火得像关公。也有喝多了控制不住在路边大吐特吐的;也有开车失控把车开到路两边沟里的;也有斜靠在路边的树干上打盹醒酒的……世间百态,这一天人的形象最逗人。

  吃过饭后,新郎由老丈人家那个陪客的或由另一个长辈领着去见自己的老丈人,丈母娘,和新娘的姑姑、姐姐或者姨等人。

  新郎去老丈人家认亲那一年,是不用给任何人磕头的,从这上面也看出他的高规格待遇。除了这一年,他在丈母娘家的地位也许永远都在低谷中滞留着。

  (本章完):,,,85982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