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裴三郎
作者:木子金三      更新:2022-10-18 03:42      字数:3551
  乡间土路上,一名青年匆匆而过,行走间踏过的碎泥飞溅。

  怎么可能!

  程叙言都没怎么正经念学,怎么可能得到县城童生的认可。

  肯定是同名同姓……

  程青业到后面几乎是小跑回家,他进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他娘:“程叙言念过书吗?”

  他这没头没脑的一句把孙氏都弄糊涂了:“你提三房那个扫把星干什么。”

  程青业一把将书箱扔地上,喝道:“我问你程叙言念过书吗。”

  “念…念过吧…”孙氏弱了气势,又有点心疼扔地上的书箱。

  她努力回忆着:“听说之前送县里念了半年。”

  那个时候程青业在隔壁村子的学堂念书,又加上程长泰和老陈氏不准他们靠近陆氏一家,程青业自然没放心上。

  如今被他娘勾起回忆,程青业隐约有些印象。他当时心里还暗嘲陆氏钱多,程叙言目不识丁就敢往县里送。

  如今再看,分明是陆氏给孙子找到名师,程叙言仅仅学半年就得到童生的肯定。

  若是跟着名师学习的人是他,会不会现在他早就是童生了。

  见儿子面色不善,孙氏小心问:“你怎么了?”

  程青业心里憋气,转身回自己屋把门关的震天响。

  刚喂完鸡回来的杨氏撇了撇嘴,好大的脾气。

  还是她的青锦好,青锦如今在县城干活,月银可观又不累,每次回家都给她这个当娘的带东西。

  杨氏回屋后又宝贝的拿木梳子梳了梳头发,鼻尖萦绕着淡淡香气,县城的东西是真好,价格也是真贵。

  这傻小子不知道攒钱,以后怎么娶媳妇。

  杨氏考虑到儿子的大事,又想起程青业,程青业是长孙,于公于私程青业成亲后,下面的弟弟才能成家。

  还好青锦比程青业小三岁,能多等几年。

  杨氏想着想着又开始算日子,今年过年前也不知道她的青锦能不能回家。

  年节赚钱更多,可杨氏也的确很想儿子,她一个人纠结极了。

  与此同时,有关程叙言的过往传回有心人耳中。

  “…过继?”

  这事算不得稀奇,但真正让人稀奇的是程叙言只跟着裴老念了半年书,此后程叙言祖母病重,他回家侍疾半载。虽未留住祖母性命,但陆氏已然年迈,逝世合乎常理。程叙言又陪嗣父守孝三载,至诚至孝。

  人品过硬,学问更扎实。只凭着裴老短短半载的教导,程叙言便通熟四书五经,此子于念书一途,天赋实在惊人。

  这样的孩子居然被过继出去,这跟把金山让人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交换的三亩水田简直渺小的可笑。

  换谁都要说一句把程叙言过继出去的程家人短视愚蠢。又得提一句已逝的陆氏眼光毒辣。

  但也有人再度把目光瞄准裴老,除却程叙言,裴让也学识不俗。

  虽然他们厌恶裴三郎,但何不让自家孩子效仿程叙言,到裴家不拜师只学习,当然一应的束脩节礼会补上,甚至更丰厚。

  于是腊月里的时候,裴家罕见的宾客如云。

  裴三郎也带着自己的妾室和儿女回来,往日清幽雅致的裴家顿时吵闹不堪。

  程叙言识趣的带着他爹回村,祭拜过陆氏后,跟相熟的几家送过年礼,父子俩在家里过了一个安生年。

  元宵之后,他们才重返县城。

  去岁程叙言和裴让花一个秋冬的时间挤进县城读书人的圈子里,等的就是今年二月份的县试。

  程叙言虽然得到陆氏留下的一笔“意外之财”,可只出不进让程叙言很没安全感。

  早日考取功名,他就能早日觅得银钱,在渭阳县,在望泽村,在这个时代,程叙言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俱会大幅度提高,他就能让程偃过得更开心些。

  程叙言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遇见一位“神医”,也不知道程偃会不会有奇迹,但至少在那种微乎可微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不会窘迫于钱财。

  年后仍然是乍暖还寒,一阵萧瑟的寒风中,牛车在裴家门前停下。

  程叙言付完钱扶着程偃下车。裴家的门房早就熟悉他们,不用通报就领他们进去。

  “…让公子早就在念叨您们了,现在您们…”

  “啪——”

  男人的叫骂声刺耳十足:“别以为认几个字就了不起,我是你老子,就是打死你也挑不出错。”

  程叙言一行人寻声望去,天井边的青年碎发散落,左半边脸红肿不堪,可一双眼睛里却是不甘和愤恨。

  “还敢瞪老子!”男人大怒,他旁边的妇人适时递过来一根手臂长的藤条:“老爷。”

  面对即将到来的刑罚,裴让却像个木桩杵在那里,他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他不愿意在内心瞧不起的男人面前逃走。

  程叙言默默扯下腰间荷包,飞快摸出一个核桃,可惜他爹的零嘴了。

  然而程叙言身边一阵风拂过,程偃像个炮弹冲出去。

  “啊——”裴三郎躺在地上哎哟叫唤,跟女人的惊叫声混合。

  程偃挡在裴让面前,指着裴三郎和妇人:“坏人,恶毒,坏人。”

  妇人又气又恼:“你是什么人,你知不知道我家老爷…”

  “吵什么。”裴老先生一身蓝衣拄着拐杖走来,他第一眼看到孙子脸上的巴掌印,周身气势顿沉。

  裴三郎缩了缩脖子,呐呐唤“爹”。

  裴老略过小儿子看向旁边的妇人,三十出头的年纪却着一身水粉色的袄裙,跟年纪完全不符看着就不舒服。

  裴老扯了扯嘴角:“这妾室还留着?你倒是长情了。”

  妇人脸上又红又白,既臊得慌又怕裴三郎真的厌了她。

  本朝有明文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纳妾的数量不一样,裴三虽然有一个举人爹和当官的大哥,但他自身并无功名,是以他名义上只能娶一位正妻,纳一个妾室。

  但裴三家里一堆莺莺燕燕,生了一堆孩子,孩子从父还好点,那些女人很多都没名分,外人瞧不上裴三,有时候会故意揶揄裴三郎养了一堆妾室,意指裴三不挑,是色中饿鬼。

  也亏得裴家祖上有些家底,裴老又中过举人,裴大郎君更是异地为官,否则裴家早就让裴三郎败没了。

  妇人平复好心绪,屈身行礼:“儿媳给公…”

  “老夫的小儿媳早已去世多年。”裴老冷冷打断她,这些年要不是裴老压着,恐怕裴让他娘的正妻之位早让人顶了。

  不管裴三郎和他妾室的脸色,裴老直接让管家将人撵出去。

  他这才看向孙子:“跟祖父来。”

  程叙言父子被请去花厅,对于刚才程偃护裴让的行为,让裴老有所触动。

  程偃虽然看着浑浑噩噩,但心性单纯如稚儿,比他那个不成器的小儿子好多了。

  裴让跟他爹不睦在县城也不是秘密。

  去岁冬日裴让在外社交,行踪都传回裴三郎的妾室耳中,可不就急了。

  如今那妾室跟着裴三郎一道来家里,除了故意激化裴让父子之间的矛盾,还想把自己儿子也送来裴老身边听学。都是孙子,裴老凭什么那么偏心。

  若是裴让他娘的死与那妾室没有丝毫关系,裴老还真不至于此。可有那样一个娘,再加上裴三也是摊烂泥,裴老实在对裴三郎家里的其他孩子生不出喜欢。

  他最开始把裴让接到身边,也是对小儿媳愧疚更多,好好一位女子被他小儿子祸祸了。

  后来裴让聪明可爱,祖孙朝夕相对,感情才深了。

  程叙言和程偃在花厅吃点心用茶,书房内,裴老颤巍巍给孙子的脸上药。

  “你平时那般机灵,今日你爹打你你就硬接着?”

  裴让低着头不吭声。

  房内寂静无声,只有窗格透出一点细碎的光,良久,裴老一声叹息:“我知道你心里怨,可谁叫你投生成了你爹的儿子。”

  裴让垂在身侧的手倏地攥紧。

  他的生母因他生父亡故,他幼时被生父苛待,他好不容易跳出泥潭,辛辛苦苦念书十几载,他做了那么多努力,可最后哪怕他考取功名,还是要被拽回去,被吸血,被打骂折辱……

  裴让紧紧咬着牙,他不敢抬头,不敢泄露眼中的恨意。

  裴老看着孙子紧绷的身体,心疼的拍他:“让儿,让儿。”

  裴老慈祥的声音唤回裴让的理智,“你别想那么多,安心考试。”

  裴让扯了扯嘴角,可脸上肌肉绷的厉害,是以笑起来比哭还难看。

  裴让径直回自己的屋,书房只剩裴老一人,他坐在太师椅上,整个人好像老了几岁。

  直到管家来唤他,裴老才抖着手寻摸拐杖,却摸了个空。

  他心里一沉,闭上眼甩了甩头才重新看到拐杖。

  书房的门从内里打开,裴老板着脸:“书房太暗了,回头多在书房备几盏灯。”

  管家应是。

  主仆二人回到花厅,程叙言起身相迎,裴老温声道:“让儿乏了便先回屋,失礼之处叙言莫怪。”

  “无事。”程叙言略略迟疑:“裴兄他…过两日我与裴兄再切磋文章…”

  裴老颔首。

  转眼到了二月十日,程叙言和裴让与渭阳县的三位书生互结,他们众筹请一位廪生作保,随后程叙言一行人去礼房报名。

  二月十四日寅时,程叙言就和裴让去礼房外排队。

  周围停了不少马车,牛车,亦或是考生亲人,十之八九举着火把,将这天明前的暗夜寒意驱散大半。

  裴让站在队伍中,脸色透白,不知是冻的还是其他缘故。

  自从上次裴让跟裴三郎不欢而散后,裴让就像冬日的寒冰,再难看到他脸上畅快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