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秋收万担粮
作者:司农舍人      更新:2022-11-19 08:16      字数:3400
  小表舅是个酒迷糊,在家一个人自斟自饮也能喝醉。有杨文戍、王志峰陪着,那就是饿死鬼逮住个七月半了,这坛口焰火是不能错过的。

  经他这一捣乱,什么正事儿也没说成,成了顿真正意义上的吃饭喝酒了。

  阿绣、陈伽和表妹们在一起吃饭,而姚世全和大旺几个工人,都在外面吆儿八喝的拼酒。嘀嗒小说网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pp,欢迎下载pp免费阅读。

  丁文东提前退席出来,向东院走去。陈伽和阿绣相视一眼,就跟着出来,后面尾随,丁文东似乎毫无察觉的前面走着。

  今天是八月十一,云层遮挡,月光昏暗。最近一直阴晦不明,雨后的潮湿就没有散去。

  两人在院门外向里看,院子里没有灯光,空空荡荡的地面很白净,敞棚下面和房子里都是黑塌塌的,寂静得有点渗人。

  丁文东什么也没带,他来这里干什么?两人还在想着,就看见他在院子中央,弄出火光来,一张纸在手掌间燃烧,火光熄灭后,他在院里走起八卦步,左转转右转转,在地上烧起几张纸,念动咒语,拿着只鞋子样的东西,对着火焰啪嗒啪嗒拍了下,火焰骤然变大窜起人高的火苗,令陈伽和阿绣吓了一跳。

  再看院里,丁文东还在作妖,手里拿着个什么长棍状东西,胡乱比划一阵,向天上一指,大喝一声:“开!——”然后,月亮就真的从云层后面露了出来。

  我草!什么情况?陈伽两个惊恐万分,和阿绣手拉手后退着回来,不再出门,半夜解手都是喊二凤几个,成群结队一路走。

  丁文东回来,蓄电瓶供电就改为发电机供电,不讲究什么周末充电了。晒场上彻夜有灯光,还有人把线路拉到东院里。仓库的大木箱被拆开,里面的东西就慢慢用小推车向东院转运。

  陈伽早上起来,果然就看见昨天还是阴沉的天气,今天就转晴升温,白露节气了,和伏天一样的高温。

  丁文东开着收割机下地,王志峰开着拖车跟着拉苞米棒,大凤二凤和祝家姐妹都跟在机器后面,捡拾洒落的苞谷棒。改装的效果不错,青绿的秸秆被粉碎了,均匀地撒在地里,歪倒的玉米也被扶起来,自动转进割台,撕扯掉果实,秸秆全部粉碎还田。

  周大旺开着旋耕机,跟在人群后面掩埋这些碎渣渣。祝从学和杨文戍领着许多村民来看热闹,还有人带着篮子,看能不能捡拾点洒落的玉米,人家后面都犁地了,捡草也没有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pp。

  金乔治开着新三零拖拉机,也带着车斗接粮食,拉到晒场上倒开。

  带皮的不带皮的玉米棒就摊开在晒场上晾晒,陈伽、阿绣、三凤和两个老太太,都拿着工具扒拉着。

  魏老六带着姚世全王志宇等几个工人,也不下地帮忙,在棚子下裁切建筑材料,瓷砖、铝合金型材构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对工具什么的运用熟练。

  西边晒场上堆不了太多玉米,连水泥路边都是堆积如山,这玩意儿带着皮子,不怕泥土也不担心洒落,鸡鸭鹅路过,也只是看看,它们宁愿去偷食田边的稻谷,也不愿费劲来啄破几层玉米皮子。

  午后一点的时候,收割机下班回来了,割掉八十亩左右的玉米,晒场场地不够用。东院还有一天的养护时间,温度太高,还得继续浇水。凝固期不足,不能上重车,否则容易开裂,养护期不够,表层容易起皮变粉,扫地起渣渣。

  这遍养护水漫过之后,等明后天,地面晒白以后,就能用小推车转运玉米粒过来了。

  脱粒机装在一个钢架子上,底部装了个两个轮子,可以随时移动地方。一根电线连接电机,很是方便。

  就是上料有点难,把苞米棒堆成一溜,人力铲起来一胶锨苞米,倒进喂料斗里,刺啦一声就脱掉籽粒了,方便快捷。

  改装的电动脱粒机效率很高,玉米皮子和籽粒从滚筒里出来同时,经底部一个鼓风机吹动,玉米皮子就被吹得很远。籽粒沿着传送带输送到十米以外,由几个小推车送到东院晒着,附近就是风吹分离出来的玉米皮子和完整的玉米芯,这两样都不能丢弃,堆在晒场边上还有用。

  暂时没法使用铲车,后来距离远了,就用铲车把远处的玉米推到跟前来就行,跟前有十来张大胶锨上料呢!别看一场玉米有多少多少,到了天黑,也就脱粒完了。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个过程很紧张,没有休息过程,姚舅妈和祝妈忙着烧开水放白糖,又摘来一筐黄瓜,给大家当零食加油。

  晚上要加餐,丁文东开车上街,买回来一堆卤味,卤鸡猪头肉三十斤,让祝从学和帮忙的邻居都留下喝酒。

  院里灯火明亮,几个工人要连夜加班搞装修。人们跳进水塘洗涮一下,就到东院去看看,看那边刺刺拉拉的在干什么。

  陈伽死活不愿去东院,阿绣喊她也不去,在卫生间洗了淋浴,然后在厨房帮忙烧水。那个淋浴是屋顶上两个黑色塑料水箱晒热的井水,她用了,大凤几个就不够用了。第一次接触农活儿,可把她给累坏了。

  师傅也真是,还说劳动光荣,劳动是创造,劳动能激发思想等等谬论。她机械的跟着别人,一下下把苞米倒进进料口,胳膊累的酸疼,哪里还能有什么思想?要不是别人都在忙碌,她真想扑到在床上,一觉睡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同样的工作持续了三天,只是把丁文东家的部分收回来。在东院地面上晒了两个太阳,第一批玉米测验水分,标重装包后,拉进仓库码垛起来。

  东院还有最后一场,明晚就能收回来。西边晒场今晚腾出来,明天又要收割姚大舅家的玉米,还是这个协作模式,令陈伽有点头疼。

  姚大舅家的玉米较少,就那十八亩左右,拉回来七八车斗,直接脱粒,然后拉到晒场南侧晾晒再去收装麻袋,进仓入库。

  王志宇比较多事儿,也许是累得太轻,就去数丁文东外甥的麻袋,一数吓一跳,有一千多包,那到底有多少亩地呢?

  老王说实话:“林场全部面积是二百七十八亩左右,推出了路东修建的院子,加上东北角的水塘和院子,面积是八亩左右,水塘北边有二十亩旱稻,西边大豆五十二亩,其余还有两百亩左右,这里面还有三大溜烂木柴,留了中间周围道路,占地应该在十八亩左右,实际玉米面积是一百八十亩。”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pp,欢迎下载pp免费阅读。

  王志宇盘算一下,按照每包标重一百六十斤计算,全部是一千二百三十七包半,接近二十万斤,平均亩产是一千一百斤。

  哇!上千斤了啊!不得了啦!

  中秋节到了,确定关系的未婚男女朋友,是要加强联系的,就在十四这天,男青年要去女朋友家送礼物,把女朋友接回家,过完十五再送回去。

  这样的节日一年里有三次,过年时是腊月二十八去接,年后送回家的时间不限,感情好的话,又是农闲时节,住到初八或者元宵节后都没事儿。

  还有次就是传统端午节,也是前一天初四接回来,初六送回去。

  这个接女友需要带些礼物,目前水平就是竹篮底部割一块肉,一包点心,上面装满油条,俗称油筐子。

  家庭条件好的,就只放一点点油条,那是必不可少的象征性的礼物,篮子里多放一些白糖、罐头、麦乳精、还有很时兴的苹果,只要装满就都可以。唯有一样传统食品现在不能带,油条是两根面片粘合在一起的应该是寓意甜蜜恋人永不分开吧?油筐子的另一个填充物叫馓子,类似面条的油炸食物,很好吃。结婚前是不能拿这个礼物的,馓子寓意“散”,不吉之兆。

  但是,婚后的女儿回娘家,就不能拿油条了,必须拿馓子,叫馓子筐,应该是开枝散叶的寓意。因为过年时的农闲,端午节和中秋节是农忙,这个时间差异就很令人伤心,明明农忙活儿多,哪有时间和女友温存恩爱?如果,男青年送女朋友回家,能在女友家帮忙干几天活儿,那才是懂事儿有眼色,不仅能博得岳父母的好感,还有更多机会陪伴女朋友不是?

  王志峰和姚大凤还没有订婚,但这个节礼问题不能少了路数。跟着丁文东坐车去县城,要给大凤买些稀罕点的礼物。丁文东要采购一些过节礼品,给工人和亲戚们送去,选了几箱苹果月饼果脯,军用品商店买了许多手套和厚款蓝色劳动布工作服,仿制军大衣、解放鞋等等。

  对于志峰舅的难题,他推荐买套衣服,鞋袜和头巾纱巾之类,再买一些毛线和雪花膏之类,保证能无往不胜。

  塔读小说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这些物资得去百货公司买,当然也不能让老舅掏钱。

  两个人临回时,再去肉食品市场,那里就剩下很多骨头猪腿蹄之类的。因为是过节,商户杀猪很多,八毛二一斤的猪肉,丁文东就这样那样指点着,割了百十斤肉和骨头,最后还讲价钱花五毛钱一斤,买了四个各十五六斤猪头。

  这里的肉铺和城市不同,城市的肉摊是放在案板上分割的,骨肉分离,部位分割得很细致。

  农村的方式很豪放简单,整扇猪肉挂起来,根据顾客需要一绺绺的割下来,赶到哪一块就是哪一块,不然你站一边等着。

  想买排骨?平时可以,节日是不能的。走亲戚拿的一块肉必须带肋骨,就像烧纸磕头供奉祖先那块肉一样,必须是猪颈部的头刀菜,方显诚意。

  现在的人挑理儿毛病多,正经走亲戚,谁要拿块猪坐板肉,或者拿个猪腿,也是不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