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王小林的幸福来临
作者:司农舍人      更新:2022-11-19 08:16      字数:3951
  开学以后,刘小宛也走了,家里少了笑闹声,又平静下来。丁文东也不出院门,整天在楼上写写画画。

  曲铃两个要去学校上课,魏续华他妈妈要回老家砍苞米,找不到人照顾,就把魏占麒魏占麟兄弟交给刘玉凤帮忙带着。

  刘玉凤要帮忙带孩子一个月左右,每周五天,曲铃每天就上课那几个小时,一直到魏奶奶忙完地里的收种才行。

  她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半上午半下午给泡些奶粉喂一遍,换两次尿片就行。

  好在两个小不点还不会走路,躺在摇篮车里不用抱,除了睡就是吃,再不然就盯着上面挂着的风铃小玩具,用深邃的眼神作出思考者的神态,并不哭闹。

  经过讨价还价,曲铃提出的多个合作补偿方案被否决后,只得接受刘玉凤的要挟,她要一套看中已久的,脖子肩膀袖口带蓬松花边的什么衣服。

  尹红的腿伤已经好了,和表哥一样,还在巩固治疗休养中,依旧叫刘玉凤给洗衣服,帮忙洗头,很重病的样子,刘玉凤理屈,每次都是敷衍了事的应付一下。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pp,欢迎下载pp免费阅读。

  家务事,天天落在石继盈身上。她一天做三顿饭,还听从表哥的建议,抽时间坚持复习功课,准备来年再战。

  学生开学之后,附近的教职工也要回去上班,麻辣烫生意立刻冷淡下来。相比来说,只是因为秋风秋雨的关系,外面的棚子遮阳伞收起来后,就只是在店内经营了。

  丁文东要回家一趟,就和尹红说了王大舅的要求,尹红急了,说:“别叫他来,来了也没用,我就是回家了,也不一定嫁给他王小林。”

  “为什么?你这样做,好像是我教坏的一样,你看哈!阿绣来了,你又来了,最后都离开了他,别人怎么看?王小林也是不错的啊!”

  “表哥!要不我跟你一路回老家一趟吧!不知道这伤好透了没有?你再给我擦一遍药吧!”

  刘玉凤上来拿什么东西,就听见书房那边有奇怪的动静,表哥房门反锁着,就听尹红说什么基因矮化的事儿,还有哝哝低语,觉得擦药不是什么好事儿,就悄悄离开了。

  王小林回来,对尹红说已经找好了住处,你的伤也差不多好了,等十月过完生日后,就够了进厂年龄,是不是跟我去工地?

  这话是他每次回来都要和尹红说的话题,原本没有抱什么希望,这次尹红竟然答应了,说我先去看看干什么活儿再说。

  王小林回来想吃点好的,一听尹红答应了,就顾不上在家吃饭了,带着她就出门搭公交车,来到住处看看。

  工业园这边的大厦已经到了建设尾声,很多工程队已经撤走了,尹红的工作和张慧红一样,给水电安装队的工人做饭吃,每月工资六十块,比一般体制内职工还高些。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pp,欢迎下载pp免费阅读。

  他们住在地下室,冬暖夏凉温差小,不出去就很舒适,就是工期时间上不会太长,最迟元旦节交工,然后转移工地,算起来也就还有三个月左右的工期。

  石继申大哥就笑着说:“过来吧妹子!你嫂子也能轻松点儿!工地的事儿不用担心没活儿了,东子说了,过了元旦节,我们换个工地继续干,工资还会涨一点。”

  尹红很为难地考虑再三,很勉强地说:“等换了工地我再来吧!”

  阿绣回来了,她上学时间没有演出时间多,不断这里那里出差。听说表哥要回家,她也想回去看看,她有一周的休假时间,还可以续假一周,下个任务就是国庆演出了。

  丁文东想了下,和梅奶奶石继盈几个交待一些事情后,在九月七号晚上,开车回家了。一起回家的,有阿绣和陈伽,陈伽是专职护士,依旧要天天定时做健康监测记录。

  出了城,外面都是秋收景象,北方和南方的收获季节也就相差一周到十天左右。

  林场的收获还没有开始,场内的玉米比外面早种了一星期,成熟相对早点,穗子已经耷拉下来了,老王还没有准备收获。

  突路霸下来的时候,就看见路东空地边,停着一溜五台破拖拉机,两台轮式三台履带式,都是东方红八十五马力。还有三个破烂大车斗,没有底板,铁丝绑着一排木棒。

  这是杨文戍的成绩,自己给他的指令是,尽量多低价收购这类破烂,要能启动开回来。

  林场的内部建设,已经到了尾声。水泥路以东部分的高地上,有一座占地五六亩地的大院子,和晒场这边门对门,南侧是一排高大敞棚,北侧是一排房子,东北角是个方方正正的单独小院子,占地一亩左右,里面是南北相对的两排平房。正在粉墙,院子里做地面硬化。所有的建筑垃圾,混了泥土的砂子石子都被填在院子中间,碾压平整,浇上二十厘米厚的混凝土。再养护几天,就可以使用了。

  这个工程是由老王协调,请来县里建筑公司来做的。他们没有什么业务,对这个私人农场的高价邀请很感兴趣,派来一批骨干工人,吃住在这里,总算在秋收前按期交工了。

  房子都是彩钢瓦房,没有复杂的二层,工期要求就是秋收前交工。交工不等于可以使用,只是按照要求完成他们的建设部分,后期装修,还没开始呢!

  东院这排房子建设很简单,砌了山墙之后,上面和南侧敞棚一样,都是铺设彩钢瓦,就连窗户都是一种特制钢窗。

  丁文东不在的时候,老王去了外地,采购回来几卡车物资,还有一辆外形奇怪的轮式收割机。还有就是装修材料,水电水暖器材,还有一些大木箱,都是机械设备,都停在晒场的敞棚下面。

  那八名工程兵完成任务后,走了七个,只留下一个老六魏六哥作为老王的助手。

  现在大忙季节,魏老六还在带着王志峰几个搞装修呢!

  林场的玉米种植时间,比别人的大麦茬庄稼还要早点,成熟期自然也提前一些。因为种植的是活杆成熟品种,肥料充足,外面看着枝叶青绿,苞米外皮已经黄熟了。

  玉米叶是牲口的替代饲料,现在地边的青草已经老了,稻草没有收割,就有人来打苞谷叶喂牛。

  周边村民家里种植玉米的很少,就是有,面积也很小,还是晚熟品种,肯定还不能打掉叶子。祝老爹和姚大舅知道情况,却是挨不过情面,就允许村民进来。

  老王管理着水泥路以东林场这部分,是禁止进入的,西边的五十多亩熟地种的是大豆,在大家精心管理下,长势和产量将会是周边村民学习的典范样板。村民的大豆一般亩产三百斤就很少见,这一块地将会有他们的两倍单产量。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pp,欢迎下载pp免费阅读。

  丁文东的车子回来了,才是午后四五点钟的样子。停在路西晒场上,就看见一个个蓬头鬼似的村民,扛着大捆的收获往外走。

  他对林场的变化没有什么感觉,那本来就是他设计规划的,只是变蓝图为现实而已。

  陈伽也没感觉,她不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体会不出来劳动者的努力付出。

  阿绣的感觉就不同了,林场现在的模样,和她五月份离开时,已经发生的变化,只能用四个字形容:翻天覆地!覆地是肯定的了,整个林场地面被全面刨过来翻耕一遍,有了收获。翻天是不可能的了。

  这台奇怪的机器是玉米收割机,前面有着五个伸出老长的尖嘴,是收割机的改装型,改装重点是剥皮装置,把直接收获玉米粒,改成收割苞米穗子。这是根据地域不同进行的改动。中原不比东北,人家是一年一季,苞米能长到下雪,果实耷拉下来再收割,那时秸秆已经没有水分了,直接收玉米颗粒,秸秆铡碎撒在地里,直接翻地掩埋进去。

  中原就不同了,种植模式是一年两熟,需要抢收抢种,活杆成熟是后来的品种,为的是能做青贮饲料。

  林场的情况就不同了,现在还没有形成全民饲养户的条件和规模,这批玉米为了出售有个好卖相,就得保证色泽度。改动机器的目的,就是避免秸秆的青汁在滚筒里过筛时,玉米粒儿沾染上绿色,那样虽然不影响品质,但色泽上绿不拉几的影响美观,会拉低出售价格的。

  菜地旁边修了一排九间猪圈,里面总共只有十二头小猪,六个小的在一个圈里,五六十斤的样子。六头大点的,在猪圈另一头,分为两处,也没有一百斤。猪圈上方搭着棚架,长满丝瓜冬瓜秧,看来是给猪遮阳防晒的。

  祝老爹在西边地里转悠,看见女儿回来了,还有个陌生的姑娘跟着,也是一样的军装,就喊二女杀鸡。

  见东子表外甥在看猪圈,过来介绍说:“这六条小的,是老王给你喂的。这三头是我家的,那三头是你大舅家的。”

  丁文东看看阿绣,她回屋就找个筐子,去旁边菜地里收拾,陈伽跟着,摘回来许多蔬菜。过去看看,秋茄子、秋黄瓜、晚豆角,红辣椒长势极好,外侧的田边,遍地的冬瓜南瓜,胖娃娃一样直一个横一个的躺着,一看就是舍得使用复合肥。这样贫瘠的黄泥土,自身是长不出来这么好的瓜果的。

  塘边沟边都栽着红薯,现在还在生长期,打霜了才能收获。

  他去摘了几条黄瓜,到井台洗洗,对阿绣说:“看看那个搅瓜子老了没有,弄个尝尝吧!”

  搅瓜子就是黄金瓜,煮熟透,放冷水里浸一下,筷子一搅就散开了,一丝丝黄色瓜瓤,加蒜凉拌口感很好。但这个瓜果必须等到外皮掐不动才行,不然就搅不成丝。

  看来大家都很闲,姚二凤听姑父喊阿凤杀鸡,就把自家贪吃的大公鸡给抓住杀了,很快烧了开水漂烫,端着鸡来井边洗剖,说:“屋里准备的有!等走时给你们带些,你看北边房子后面,还有一大片呢!”

  “好啊!谢谢二姐!”

  祝妈从西边地里回来,拉着两只半大的小羊,腋下还夹着一把草,看来是给小羊准备的的零食。阿绣就去接过来,丁文东看看她,已经是出乎自己想象的衰老。

  一阴一阳谓之道,夫妻之间,也讲究一个阴阳平衡。这不仅是性格方面的平衡,一方强势,另一方就得退让,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天天顶牛,那也不会和谐长久。

  身体方面也是这样,血气和健康也是夫妻互补的。原本的历史是,祝老爹在五年后患上肝癌胃癌胰腺癌,四十九岁时去世,老妈却一直活到八十六岁,二十多年后去世。

  农村人没有体检一说,坚持不下去了才去看医生,乡卫生院没办法才去县医院,什么都晚了,也不知道最先得的是哪种病?最初病变部位又在哪里?老爹的身体康复以后,老妈又这样衰老,她的身体看上去很正常,精神很好,因为年龄比老爹大了十多岁,也属于正常衰老范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pp。

  晚饭时的人较多,祝从学把杨文戍叫来了,客人就坐满一大桌。

  王志峰和姚大凤的关系升温很快,已经得到姚大舅的认可。他勤快有眼色,手脚麻溜,该干什么,不用提醒吩咐就已经做好了。虽然年龄比大凤大了五岁,这也不是什么问题。老王在其中说了些关键性的提议,说林场这边的事正常以后,自己要回城的,我会建议丁文东,把这里就交给王志峰管理。